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14 16:54:16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大连蛇岛
位于辽宁大连旅顺口区西北方的渤海中的蛇岛,距陆地最近处约 13 千米,面积仅 0.63 平方千米,无人定居。岛上植被繁盛,生活有近 2 万条单一品种的蝮蛇,称为黑眉蝮蛇。蛇岛地处东北亚候鸟迁徙的路径上,每年都有一些小型鸟类在此逗留,补充食物和能量。它们就成了岛上蝮蛇唯一的外来食源。1980 年,我国在此建立了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运用所学过的生物知识,说出蛇岛上的食物链构成。
2. 蛇岛上无人定居,为什么还要设立自然保护区来保护剧毒的黑眉蝮蛇呢?
2.黑眉蝮蛇是一种稀缺的毒蛇资源,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岛上缺乏淡水与食物来源,生存环境恶劣,设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减少外来的干扰,有利于加强管理,改善蝮蛇生存环境。
1.植物-昆虫-鸟雀-蝮蛇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1、运用实例,了解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类型(区域认知)
2、运用实例,认知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
的意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
3、结合实例资料,说出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地理实践力)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 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核心区: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除特殊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活动)
缓冲区: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实验区:可进行科研实验、教学参观、
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
广义的自然保护区
是指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域的总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还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地等各种保护地。

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
目录
CONTENTS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
依据国家条例;国务院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角度 内  容
生态系统 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动植物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特殊价值 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自然遗迹 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
特殊区域 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
设立标准:
设立现状:
目前,我国建有各级自然保护区2 740个,总面积大约147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类 别 内  容 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类保护区 主要保护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
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
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
野生生物
类保护区 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保护对象 野生动物类型
野生植物类型
自然遗迹
类保护区 主要保护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 地质遗迹类型
古生物遗迹类型
(1)根据自然保护区内主要保护对象分
LOGO
科研保护区
国家公园
管理区
资源管理保护区
(2)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
县(自治县、旗、县级市)级
市(自治州)级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
国家级
(3)根据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级别划分
01
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庇护所、贮备地,保存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以及它们的遗传基因和栖息地。
自然保护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然保护区是理想的科学研究基地、宣传教育场所和生态旅游目的地。
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美的自然景观,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3.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朱鹮栖息于海拔1 200~1 400 米疏林地带高大的树上,在附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地带觅食,主要以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为食,兼食昆虫。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64 年鸟类学家最后一次见到野生的朱鹮,直到 1981 年 5 月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了一群数量仅为 7 只的朱鹮种群,这一种群被认定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野生朱鹮种群。40 多年来,我国加强朱鹮救助研究,野外保护和人工繁育同步发展,朱鹮种群不断发展壮大,全球朱鹮种群数量发展到7000余只,其中陕西5000余只。
1993年人工孵化育雏获得成功
1995年人工饲养子一代个体成功繁殖
2000年人工饲养个体自然繁育成功
2004年野化放飞试验成功
(1) 简要分析朱鹮生存空间不断收缩的原因。
由于人类活动,适合朱鹮筑巢的高大乔木被砍伐,适合朱鹮觅食的湿地、水田被破坏或改造为旱地,宜居环境遭受破坏,导致朱鹮生存空间不断收缩。
(2)汉中朱鹮生存区域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朱鹮保护仍然面临许多难题。想一想,朱鹮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朱鹮保护面临的问题包括:种群扩大要求更大的良好栖息环境,与保护地社区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现存野外种群分布过于集中;此外,近亲繁殖严重,雏鸟易发生天折,幼鸟抵抗力弱。
(3)你是否赞同在朱鹮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业?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赞成,开展旅游业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协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加强游客对朱鹮的了解,提高人们保护朱鹮等濒危动物的意识。
不赞成,开展旅游业可能会破坏朱鹮现有的生存空间,大量游客进入不利于保护区的管理,可能造成比较多的污染,危及朱鹮的生存繁育。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口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主要保护以鸻鹬类、雁鸭类、鹭类、鸥类和鹤类为代表性物种的迁徙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有记录的鸟类有 290 种,其中 39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鸟类。
在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内,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核心区内禁止一切开发活动;缓冲区是在核心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的影响和干扰,区内只能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在保护的前提下,外围的实验区内允许开展动植物资源的驯化、繁殖和培养、生态环境监测、科普教育以及生态旅游等活动。
(1)说出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
(1)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保护区位于东经121°50'~122°05’,北纬31°25'~31°38’之间,太平洋西岸,长江入海口的冲积岛(崇明岛)的最东端。
(2)阐述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
(2)保护了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留下了天然“本底”;是迁徙鸟类的庇护所;有利于保持长江入海口生态稳定;有利于开展生态旅游与科学研究;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3)以崇明东滩鸟类保护区为例,议一议,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目的和意义分别有哪些?
(3)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鸟类国际级自然保护区的多重功能和实施有效管理与评估,协调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意义在于通过对自然保护区内部区域设置的优化,促进了保护、增值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同时,合理的功能区区划可以更好地确保可更新资源的可持续存在、确保物种(此处主要为迁徙鸟类)多样性和基因库的发展以及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
国家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者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
生态安全具有整体性、不可逆行和战略性
LOGO
关系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构筑生态安全空间格局的关键节点,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现状
我国已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相对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
意义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确保生态系统安全稳定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1. 自然保护区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保护区的名称、位置、面积、主要保护对象、生态学价值等内容。参考下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自然保护区,收集整理其基本信息,阐述该保护区的功能、作用和意义。
功能:保护、科研、旅游、宣传教育等。
作用与意义: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江河源头生态系统,保护好高原湿地,为高原特有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有利于保护青藏高原原始地貌和世界“第三极”自然景观;有利于促进源头地区和中下游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种质是指生物体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往往存在于特定品种之中。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全世界已建成各类种质资源库 500多座,收藏种质资源 180 多万份。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正是利用野生稻的雄性不育株,培育出籼型杂交稻,大面积提高了水稻产量,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但现在这些野生稻已难觅踪迹。2009 年,我国第一座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式投入运行。种质资源库可有效保存野生植物种子、植物离体材料、DNA、微生物菌株、动物种质资源等。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想一想,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应优先保存哪些种质资源?
(2)议一议,建立种质资源库对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2)种质资源是生命延续和种族繁衍的保证,种质库为研究农作物的起源和进化、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1)应当优先保存濒临灭绝野生种质资源。
长江江豚俗称“江猪”,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体型较小。寿命约 20 年,自然繁殖率低,有“水中大熊猫”“长江生态活化石”之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喜单独活动,有时也三五成群。食物以鱼虾为主。长江江豚的眼睛退化,一般是靠声呐来进行捕食和探路。
长江江豚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人类活动的影响。据统计,现存于长江流域的江豚数量已经不足 1 000 只。2017 年 5 月 9 日,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从长江江豚种群特点和人类活动的角度,
分析长江江豚濒危的原因。
(1)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小,又喜欢单独活动,自然繁育率低;同时遗传多样性小,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幼体成活率较低。而长江流域人类活动频繁,过度的渔业活动、长江航运业的迅猛发展、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以及长江水环境污染破坏了江豚赖以生存的水域环境,造成长江江豚濒危。
长江江豚俗称“江猪”,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体型较小。寿命约 20 年,自然繁殖率低,有“水中大熊猫”“长江生态活化石”之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喜单独活动,有时也三五成群。食物以鱼虾为主。长江江豚的眼睛退化,一般是靠声呐来进行捕食和探路。
长江江豚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人类活动的影响。据统计,现存于长江流域的江豚数量已经不足 1 000 只。2017 年 5 月 9 日,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在长江故道建立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的优势主
要有哪些?
(2)长江故道保存了与长江相似的生态环境,无论是从水质还是水生生物条件都满足长江江豚的需要;长江故道离现长江较近,迁地保护较为方便
(3)为什么说建立不同级别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如国家及省、市级等,更有利于对长江江豚的保护?
(3)长江江豚分布于长江流域,具有移动性,在不同的范围出现的频率是不同的,不同级别的保护区更有利于加强管理。在江豚密集出现的区域,如果设置低级的保护区,存在范围小、较破碎化的特点,难以实现较好的保护效果,同时管理协调上存在困难,而高级别的保护区可以扩大保护范围,加强内部管理。而在江豚出现频率较低的局部区域,小级别的保护区更有利于管理,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协调区域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