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一 倍数与因数《2,3,5的倍数特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一 倍数与因数《2,3,5的倍数特征》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14 16:4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5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等活动,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能够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⒉在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利用百数表初步发现规律——扩展数的范围验证规律——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运用规律——深究蕴含于特征中的道理”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动手实践和观察、归纳、推理、类比的能力。⒊使学生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探究2、5、3的倍数特征背后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1、汇报交流,猜想验证。
导入:今天我们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课前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谁来汇报一下?(生汇报)
汇报:我先猜想3的倍数特征是个位上是3、6、9的数就能被3整除,通过自己举例验证发现猜想是不对的。我举的例子是13、26。
交流:个位上是0、1、2、3、4、5、6、7、8、9的是3的倍数,通过自己举例验证发现猜想是不对的。
总结:个位上任何数都有可能是3的倍数,所以只看个位是行不通的。
【设计意图:有2、5的倍数特征的学习基础,学习3的倍数特征学生自然会猜想到个位上的数。从猜想到自我否定猜想,是一个真实而自然的过程。学生在自己的猜想中,去思考,去寻找,既有正向的猜想,也有逆向的反驳,让学生在猜想与反驳中,认识到3的倍数特征的“与众不同”。在失败的猜想中,吸取有用的经验,指引思考的方向,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二、有效介入、探索发现
1、经历过程,积累经验。
谈话:刚才我们先猜想3的倍数特征可能与个位有关、接着又通过举例验证,否定了自己的猜想,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与个位无关。接下来大家准备怎么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呢?
明确:先从百数表中找出3的倍数,再观察、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
追问:3的倍数有很多,我们应该找哪些数来研究呢?
学生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的数,并观察分析3的倍数特征。(见表1)
【设计意图:教师没有直接出示百数表,也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样去研究,而是设问“大家准备怎么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呢?”接着又追问“3的倍数有很多,我们应该找哪些数来研究呢?”把思考研究问题的方法的机会让给学生,逐步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2、有效引领,自主探索。
谈话:刚才大家圈出了百数表中3的倍数,也交流了自己的一些发现。为了让同学们观察得更清楚,我们把不是3的倍数的部分去掉,谁再说说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见表二)
学生交流,学生回答可能有:横行观察、竖行观察、斜行观察,对于提出斜行观察的学生予以鼓励,表扬他的求异思维。把全体学生的观察视角引向斜行。引导:为了让同学们观察得更清楚,我们就只观察一斜行,隐去其它的斜行(见表3),为了让同学们观察得更方便,我们再将斜行拉成竖行(见表4)。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节课的一处亮点。3的倍数特征的特殊性,学生很难自主探索发现,此时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发挥引导作用,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一“去”:去掉非3的倍数的数,只出示3的倍数,帮学生排除干扰,把学生的观察引向斜行;二“隐”:将其他斜行隐藏起来,只观察一斜行,让学生观察更有针对性;三“拉”:将斜拉成竖,使各数位和相等的在一列上,让学生观察更方便。这样为学生主动构建3的倍数特征提供线索、明确方向。】
3、正反对比,归纳总结。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学生交流到个位依次增加1,十位依次减少1时,
追问:这一列数,个位在变少,十位在变多,什么不变呢?
引导学生发现,这列数十位和个位上数的和不变,都是9。
再问:我们再观察其他列,看看它们的和又是多少呢?(见表5)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十位、个位上数的和分别是3、6、9、12、15、18等3的倍数。
反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3的倍数的数,探索出了3的倍数特征是十位与个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那么,不是3的倍数的数个位十位上和是哪些数呢?会不会也是3的倍数呢?
师生一起举一些不是3的倍数的数例子观察、验证。
明确:3的倍数的数个位与十位上和是3的倍数,否则不是。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初步发现了规律。教师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设计了反问:“不是3的倍数的数个位十位上和是哪些数呢?会不会也是3的倍数呢?”通过举例验证,明确了“个位和十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是3的倍数独有的特征。让学生获得结论的同时,也收获了探索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枚举法以及从正反两个方面验证结论的合理性。】
4、扩展验证,完善认知。
提问:通过刚才研究,我们发现100以内3的倍数的特征是十位与个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那么,100以外的数中,3的倍数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征呢?下面请各小组举例验证,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并完成表格。(见表6)
学生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教师选取三位数、四位数等不同类型的数板书。
总结:刚才我们一起从较小的数入手,在不断猜测、验证中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也就是说,一个数各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在经历“探索100以内3的倍数特征”和“扩展到3位数、4位数等更大的数去验证规律”两个过程后,进入“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的环节,从一一列举到整体观察再到举例验证,感受不完全归纳法的过程。无论是认知过程的科学性还是情感体验,都可谓水到渠成。】
三、实践运用,促进优化。
⒈判断这些数是不是3的倍数:9991 36296633 369326499999
提问:你能判断出9991是不是3的倍数吗?
学生回答,并说明原因。
追问:这位同学真会思考,那么36296633、369326499999这些很大的数你可以快速的判断?
总结: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数位上是3的倍数的数不用加。如369326499999中的9、3、6可以不用看,看2、4的和是6,是3的倍数,所以这个数是3的倍数。
表扬:同学们太厉害了!不仅会利用3的倍数的特征去判断,还能根据数的特点找到快速判断的方法。
⒉填一填: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23□,□里可以填( )。
1□8,□里可以填(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同时进一步优化判断的方法,感受方法的方便之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直观演示,追本溯源
⒈回顾整理,引导质疑。
质疑: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2、5、3的倍数的特征,你还有什么疑问?
思考:为什么3的倍数特征要看各数位上数字之和,而2、5的倍数的特征只看个位?
【设计意图:回顾整理2、5、3倍数的特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同时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直观演示,探究释疑。
师:我们先来看2的倍数。24是2的倍数吗?怎么判断的?
生:24的个位上是4,所以是2的倍数。
师:为什么只看了个位,十位上就不看呢?
生:因为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20肯定是2的倍数,所以不看十位了。
师:同学们听明白了吗?我们借助小棒再来看一看。课件展示(如图1)师:那大家知道三位数、四位数为什么也只看个位吗?
生:因为与刚才十位上数的道理一样,百位上的数表示几个百,千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千,几百或几千都是2的倍数所以都不用看了,只看个位就行。
师:5的倍数为什么也只看个位呢?
生回答,道理与2的倍数一样。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问题。为什么3的倍数却要把各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看呢?谁也能举个例子试试?比如24是3的倍数吗?
生:2+4=6,6是3的倍数,所以24是3的倍数。
(图1) (图2)
师:老师有疑问,2是十位上的,表示2个十,4是个位上的,表示4个一,怎么判断时却用2个十和4个一相加呢?我们借助小棒来看一看2个十怎么变成2个一的。
生借助小棒独立思考、小组研究。
部分小组分析出原因,上讲台展示交流。
师:这位同学很会思考问题。我们来借助课件来看一看(如图2):24是2个十和4个一,我们从一个十中取走3的倍数的小棒,应该取走几根?还剩几根?
生:取走9根,还剩1根。
师:这2个十共剩下几个一根?2个十怎么变成2个一的原因找到了吗?
生恍然大悟。
师:如果在百位上添上个1,变成124,判断时百位上的1怎么变成1个一的,你能知道吗?
生:同样的道理,100中取走3的倍数99,就只剩下1,与百位上的1数字是一样的。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发现,我们加的是剩下的数,而剩下的数与数位上的数正好一样,所以判断3的倍数,就把各数位上的数字相加。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课的点睛之笔。“为什么3的倍数特征要看各数位上数字之和,而2、5的倍数的特征只看个位”的质疑让学生真正遭遇挑战。该知识十分抽象,为了降低学生认知难度,引导自主解决问题,通过摆小棒、动态课件演示等直观手段,让学生深究规律背后的原由。这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引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体会到数学奥妙无穷。】
24 (3的倍数)
4
2
24 (2的倍数)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