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学课件★★兰亭集序(课件3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学课件★★兰亭集序(课件31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4 16:0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课件★★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长命也许不够好,但是美好的生命却够长。
------富兰克林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如何
利用它。
------蒙田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是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
昏看作是你生命的小结。
------罗斯金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
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文体知识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世誉为书圣。
作者作品
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兰亭,会稽郡治山阴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在这里举行修禊之礼,举行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背景资料
(kuài jī ) ( guǐ)
(xì) ( tuān)
(shāng ) ( chěng)
(qǔ) (xì)
(shāng)
会 稽
癸 丑
修 禊
激 湍
流 觞
游目骋怀
趣舍万殊
感慨系之
齐彭殇
字 音 字 形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分组配乐朗诵
兰亭集序
请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东晋穆帝年号
干支纪年
治,引申为举行
古代的一种风俗
有才德的人,形作名
酒杯
围绕,名作动
旁边
喝酒,名作动

年少、年长的人,形作名


幽深内藏的感情
用来,介词
使…纵展
使…敞开
穷尽,副词作动词
实在
急流的水
使…流动

自然万物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俯仰万物

美景
乐事
赏心
良辰
二 难
第一段
时间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地点 会稽山阴之兰亭
事由 修禊事
人物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环境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活动 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第二段
天气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慨 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良辰
美景
赏心
乐事
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课文研读:第3自然段
助词,引起下文
取消句子独立性
一俯一仰之间
之于
通“晤”
有的人
通“取”趋向,取向
不一样
一时
高兴的样子
满足
对…事情
到达
等到
到、及
过去
附着

指“向之”句
自然
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
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
人生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作者因何而痛呢?
在文中找出能引起作者“痛”的词句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 人生短暂之痛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世事无常之痛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往事不在之痛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生死无常之痛
死生亦大矣
课文研读:第4自然段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符契。两半,可合在一起
面对
悲伤
明白
本来
一、齐,作动词。把…看做一样(相等)
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无根据
情趣
一个个
即使
这次(集会)的诗文
历史
个人

悲古人
人生短暂
一死生齐彭殇
叩问今人
悲今人
悲后人
俯仰古 今
千古同悲
时代背景:
东晋偏安于建康,渡江名士,流离之际,多变为软弱的感伤者,且当时政治极为严酷、社会会极剧动荡,“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行,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的作者的生死观或者人生观。
作者认为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珍惜时间,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的作者的生死观或者人生观。
《古文观止》: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慨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一死生齐彭殇
史铁生说的:“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怎样生和怎样死我们可以主宰。怎样的活着更精彩,怎样的死更厚重!面对生死,屈原毅然赴死,爱国之心铸就中华之魂,他的死比泰山还重;司马迁忍辱而生,《史记》光耀千秋,这种生,像日月般生辉!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于是就设法增加它的密度。
特别的推荐,给特别的你……
1、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5、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8、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
9、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毛泽东
特别的推荐,给特别的你……
10、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11、“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保尔柯察金
12、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得充实,而不在于活得长久。
——马丁·路德·金
13、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巴金
14、生命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
——裴多菲
15、竭力履行你的义务,你应该就会知道,你到底有多大价值。
——列夫 托尔斯泰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