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童年的水墨画》课件(共8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8《童年的水墨画》课件(共8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4 18:3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3张PPT)
同学们,这些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游戏呢?说一说你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吧!
童年的生活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跳跃着自由、灵动;童年的生活是一首充满快乐的诗歌,洋溢着天真、幸福;童年的生活是一个甜美的梦,充满着想象、憧憬。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童年的水墨画》,去欣赏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去体验童年生活的乐趣。
新课导入
18 童年的水墨画
水墨画
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也称国画,中国画。墨水画是中国传统画之一。
水墨画欣赏
张继楼,1926年生,江苏宜兴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作品:《营帐边有一条小河》《在城市的大街上》《在农村的田野上》《夏天到来虫虫飞》《种子坐飞机》《彩色的童年》等。
走近作者
1.读课文,标出不会读的字词。
2.听课文朗读,给生字词注音,再读一读。
初读课文
我会读
水墨画 传染 细碎 波浪
溅起 凉爽 鱼竿 葫芦
拨打 蘑菇 奔腾

rǎn
lànɡ
jiàn
shuǎnɡ
suì
水墨画 传染 细碎 波浪
溅起 凉爽 鱼竿 葫芦
拨打 蘑菇 奔腾
ɡān


mó ɡū
ténɡ








竿





我会写
观察生字的结构,把生字按结构分类。




shān
shàn
(扇风)
(扇子)
例:夏天坐在院子里乘凉时,奶奶会拿着扇( )子帮我扇( )风。
shān
shàn
多音字


huó
(我和你)
(和面)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和面

huó

zuān
zuàn
(钻研)
(钻井)
例:他刻苦钻( )研钻( )井技术,终于发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zuān
zuàn
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轻声朗读课文,说说这首儿童诗主要写了那几件事?
整体感知
认真朗读课文,说说:
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课文品读
自由读诗,在每个标题后面加上动词,说清楚他们在干什么?
溪边 、江上 、林中 。
钓鱼 玩耍 采蘑菇
大声朗读第一节:
1.找一找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写的?
2.通过这些景物描写,你好像看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溪边
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溪水的清澈、平静。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山溪(绿玉带)
溪水(镜子)
“人影”突出了溪水的“清”,“红蜻蜓”烘托了画面“静”的气氛。钓竿上立着红蜻蜓,仿佛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与下文孩童的喧闹形成鲜明的对比。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鱼上钩的一刹那,上文中的“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溪边热闹起来了。
忽然哗啦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此刻,孩子们的心情会如何?
快乐
“溪边”让我看到的是一幅孩子在溪边钓鱼的画面:静静的溪水映着碧绿的柳树,也映着钓鱼孩子的身影,静静的钓竿上,立着红蜻蜓,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
思考:“溪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比喻
说一说:《溪边》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课后第2题)
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在朗读《溪边》的时候,第一句写的是美景,读时语气要舒缓,读出美感来;最后一句,读出喜悦、欢乐的语气。
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
自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想象这个画面,说说在江上做了哪些活动?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鸭群”代指一群小孩儿。
“翅膀”指孩子们的胳膊。
江上
打水仗的欢乐场面。
仿写:
1.“笑哈哈”是ABB式的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笑”的四字词语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悄悄 慢吞吞 亮晶晶
眉开眼笑 哄堂大笑 喜笑颜开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水性好的孩子
“两排银牙”说明小孩在调皮地笑着,写出了孩子的调皮、可爱,反映了孩子欢乐戏水的样子。
“水葫芦”指的是谁?
“江上”让我看到的是一幅孩子在江上调皮戏水的画面: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泼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银牙。
思考:“江上”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比喻
说一说:“江上”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课后第2题)
这是一幅快乐的戏水画。水中鸭子拍着翅膀玩耍,孩子们也用双手拨动着浪花,快乐地在水中嬉戏。
齐读第三小节,找一找作者写到了林中的哪些景物?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时间:雨后(拟人)
你从两个叠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雨后松林清新、干净的气氛。
林中
勤勤恳恳 平平淡淡
形形色色
积累:
清清爽爽、明明亮亮”是“AABB”类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数量多
小蘑菇的外形特征。
“一朵朵”说明了什么?
比喻
拟人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采蘑菇的孩子
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比喻
欢喜
快乐
“林中”让我看到的是一幅孩子们在松树林中采蘑菇的画面:雨后的松林郁郁苍苍,松针上还挂着一颗颗晶莹的雨珠,小蘑菇从泥土里钻出来,小伙伴们提着竹篮,快乐地采蘑菇。
思考:“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比喻
说一说:《林中》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课后第2题)
这是一幅快乐的《采蘑菇》图,山林中,蘑菇点点,人影绰绰。
比喻
回顾课文,思考这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钓鱼——快乐
江上戏水——顽皮
林中采蘑菇——欢喜
七彩童年
欢乐如歌
层次梳理
这是一首 ,分别写了 ,
, ,表现了 。
《溪边》
儿童诗
《林中》
《江上》
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主旨概括
本课是一组儿童诗,通过摄取这三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主旨概括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拓展延伸
你的童年有哪些值得回忆的呢?回忆童年往事,写成小诗。拿起笔试试吧。
拓展延伸
仿写儿童诗
儿童诗就是用诗歌的语言来描绘儿童眼中的世界。小到一块橡皮、一根牛皮筋,大到整个地球、整个宇宙,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常常会显得与众不同。橡皮可以说是帮助我们纠正错误的老师,牛皮筋是我们欢蹦乱跳的田野,地球是哺育我们人类成长的母亲,宇宙却是我们梦中的天堂。我们如果用儿童诗来描绘我们心中的世界,那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
举例:
乡村
听不见街头的吵吵
阔的田野里也十分安静
麦子在微风中轻轻地跳着舞
小狗也爬在地上睡起了大觉。
不时地传来儿童的欢笑
那是他们放学后玩耍嫆戏。
练一练:
认真观察在在学校的画面,模仿课文写一首儿童诗,注意适当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校园
红色跳跃着,
乌黑的辫子甩动着。
孩子们的脸上,
漾着线线纯洁的笑容。
长绳带着银铃般的笑声,
一下一下地甩着。
死气沉沉的学校,
变得富有生气。
上课
听不见教室里同学喧闹,
哪管老师话筒声高。
书页在桌上轻轻地翻动,
嘴里蹦着怎么也说不完的话。
太阳从山脚悄悄爬上天空,
也想看小鸟在空中玩耍。



山村孩子的画 (邱易东)
云是画面的主角,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暖一抹,冷一抹,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让风涂抹它的年轮。
浓一笔,淡一笔,叶的眼睛在岸畔张望。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
一、给下列字注音。
爸爸带领的科研小组经过半年的苦心钻( )研,终于突破了冻土钻( )探这个难题。
夏夜坐在树下乘凉时,奶奶总是用扇( )子给我扇( )风。
zuān
zuàn
shàn
shān
随堂练习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葫( ) 拨( ) 蘑( ) 菇( )
胡( ) 泼( ) 磨( ) 姑( )
胡乱
拨动
活泼
蘑菇
磨坊
蘑菇
姑妈
葫芦
清清爽爽: 。
一 朵 朵: 。
平平安安、干干净净
一只只、一串串、一条条
三、根据例子,仿写词语
一( )水葫芦 一( )山花
一( )红蜻蜓 一( )斗笠
一( )雨珠 一( )小手






四、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五、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中国画的一种。用水墨或以水墨为主略施淡彩的绘画。( )
2.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箬竹的叶子等制成。( )
3.古代官员所用的玉饰腰带。( )
水墨画
斗笠
玉带
六、选词填空。
山风吹来,让人觉得浑身( )的。小草在微风中扭动着腰肢,桃树的枝头,粉红的( )在微风中轻轻颤动,柳树正对着湖水精心( ),小鱼时而跃出水面,似乎在跟柳树( )。好一幅活的春景图!
A.戏耍 B.梳妆  C.清清爽爽  D.花苞
C
D
B
A
七、课外阅读。
我 想
  顾 城
我想哭
我想让秋天的暴雨
在心上涌流
我想笑
我想在春天的呼吸中
继续长高
课后习题答案
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朗读指导:本课是一组儿童诗,再现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因此朗读课文时,语言基调是活泼、轻快,充满喜悦的。
背诵指导:在熟读的基础上按照“垂柳—山溪—人影—钓竿—草地”的顺序进行背诵。
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溪边》让我看到了一个孩子悠闲地在溪边垂钓以及钓到鱼后欢乐的场景,《江上》让我看到了一群孩子在江水中游泳嬉闹的快乐场面,《林中》让我感受到了雨后林中的清新空气以及一群孩子采蘑菇时的欢喜。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lì)像蘑菇一样。
参考答案:
这句诗写出了溪水的静和绿,人影静静地倒映在碧绿的溪水中,更加烘托了画面“静”的气氛。
这句诗把戴着斗笠的孩子比作一朵朵蘑菇,既写出了采蘑菇的孩子多,又突出了孩子们看见蘑菇后喜悦的心情。
背诵诗歌。
继续阅读儿童诗。
课后作业
结束语:童年是美丽的,令人回味无穷;童年是多梦的,让人浮想联翩。我要用手中的笔,描画我幸福的童年!
水墨画
书写指导:上下窄、中间宽,黑字上边不是田字、灬要宽,土字稍扁窄。


结构:上下
组词:油墨 粉墨登场
造句:爷爷珍藏着一幅水墨画。
音序:M 部首:土
字词乐园
染绿
书写指导:九字的横折弯钩都要小,下边木字扁宽、一横靠上、要长,撇和捺要舒展。

rǎn
结构:上下
组词:染色 一尘不染
造句:大雨过后,田野好像被染
绿了,一片生机盎然。
音序:R 部首:木
钓竿
书写指导:竹旁要扁,干字下横要直长,一竖从上横处起笔、行笔由重渐轻。
竿
gān
结构:上下
组词:竹竿 立竿见影
造句:爷爷买了一副高级钓竿。
音序:G 部首:竹
扑腾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上边要紧凑,一撇贯穿两横、左点右短撇,捺在横下,马稍扁。

téng
结构:左右
组词:折腾 欢腾雀跃
造句:扑腾一声,小明扎进水里
就没影了。
音序:T 部首:月
破碎
书写指导:石字横短撇稍长,卒字上横短、两个人字要小,十字横要长、靠上。

suì
结构:左右
组词:碎裂 粉身碎骨
造句:瓶子掉到地上,破碎了。
音序:S 部首:石
拨动
书写指导:注意与拔字不同,发字首笔是撇折不是竖折、撇短横要长,右上角有一点。


结构:左右
组词:拨弄 拨云见日
造句:我用草棍轻轻地拨动着小
鸟的身体。
音序:B 部首:扌
浪花
书写指导:良字扁框要窄、里边有一短横,竖提的竖稍长,捺上有一短撇、稍靠上。

làng
结构:左右
组词:波浪 惊涛骇浪
造句:我在海边轻轻地追逐着浪花。
音序:L 部首:氵
葫芦
书写指导:艹要扁宽,古字要窄小、十字横短、竖稍向左拉,月字窄长。


结构:上下
组词:水葫芦 闷葫芦
造句:爷爷家的园子里长了好多
小葫芦。
音序:H 部首:艹
清清爽爽
书写指导:大字的撇稍直、要长,一捺位置靠下,左右各两个叉号、要小、匀称。

shuǎng
结构:嵌套结构
组词:凉爽 秋高气爽
造句:姐姐今天打扮得清清爽爽。
音序:S 部首:爻
蘑菇
书写指导:笔画多、要写紧凑,艹的横要长,广字宽大,林字要扁。


结构:上下
组词:松蘑 蘑菇云
造句:爷爷在大棚里种植了各种
蘑菇。
音序:M 部首:艹
蘑菇
书写指导: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女字横由重渐轻稍往上拉,古字中竖稍往左拉。


结构:上下
组词:香菇 金针菇
造句:妈妈做的香菇肉片真好吃。
音序:G 部首:艹
识字方法
加一加:艹+磨=蘑
艹+如=菇
字理识字:

会意字。像人左右腋下有火,表示明亮。


巧记:黑土地。
两边点大,重点两点小
易写错

téng
不要写成“ ”。
巧记:月站边,卷下有马。
水墨画
染绿
碎了
浪花
溅水
清清爽爽
识字游戏
清爽
溅起
墨水
染绿
浪花
小船溪水行
词语解释
斗笠: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箬竹的叶子等制成。
爸爸穿着雨衣,戴着斗笠出门了。
【梳妆】梳洗打扮。
【染】用染料着色。
【戏耍】玩耍。
【清清爽爽】指清洁凉爽。
【水葫芦】凤眼莲的通称。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短,叶子卵形,叶柄
中下部膨大像葫芦,花呈漏斗状,蓝紫色。文中指水性极好的孩子。
【蘑菇】某些可以食用的真菌,特指口蘑。
突出的尖牙,文中指孩子嘴里长出的比较突出的牙齿。
【水墨画】
【扑腾】
【戏耍】
【拨动】
【抖落】
【水葫芦】
【梳妆】
【虎牙】
原指游泳时用脚打水。本课指重物落地的声音。
震动使(雨滴、水滴等)落下。
文中用来比喻水性极好的孩子。
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
梳洗打扮。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中国画的一种。
捉弄耍笑。
梳妆 ______
平静 ______
忽然 ______
戏耍 ______
妆扮
平静 ______
开放 ______
笑哈哈 ______
宁静
突然
嬉戏
动荡
凋谢
泪汪汪
词语对对碰
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