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4 22:0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单元训练
(满分:50分 时间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1.“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宋太祖这一政治理念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是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使得军队战斗力增强
③士人更加受到尊重 ④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图所示历史人物发动兵变,夺取前朝政权,建立新朝代。他统治期间的史实有
①结束割据局面完成大一统②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③重用文臣掌管军政大权 ④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
A.宋夏议和 B.绍兴和议
C.靖康之变 D.澶渊之盟
4.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下列哪一项不是其共同点 ( )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朝都要交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5.两宋时期出现了辽、宋、西夏、金等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以下能够正确反映当时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形势的一项是( )
A. B.
C. D.
6.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的作者是( )
A.杜甫 B.文天祥 C.岳飞 D.韩世忠
7.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所做的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
A.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 B.岳飞主张抗金,被投降派杀害
C.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8.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
A.赞美杭州的繁华 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D.讽刺南宋统治者苟且偏安江南
9.““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渡江回到江东。”(摘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白话译文)1128年,李清照于乌江有感而作。李清照作此诗时
A.金军已经攻占北宋都城开封 B.南宋君主满足现状偏安江南
C.岳飞统领的岳家军郾城大败 D.金朝相继攻占辽的都城等地
10.唐朝诗人张籍写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这反映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多次战乱,人口南迁 B.少数民族政权开发南方
C.两晋时期在南方的开发 D.民族融合
11.北宋《清明上河图》展现当时店铺林立、生意兴隆、人口稠密的街市景象。这幅图可研究( )
A.宋朝政治制度 B.宋朝文化 C.重文轻武的政策 D.商业贸易的繁荣
12.下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的出现最能说明( )
A.宋代海外贸易发达 B.宋代城市商业繁荣
C.宋代造纸术兴盛 D.宋代全国发行纸
13.唐代民间工匠必须在官府作坊服差役,从事一定天数的无偿劳役;宋代工匠服官府差役,付给一定的“雇值”,有的生产部门如铸钱作坊,还出现了类似计件给“雇值”的方式。这表明( )
A.铸钱作坊带动了生产领域的流通 B.宋代工匠的社会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C.官营手工业体系在宋代已经瓦解 D.唐代民间工匠的技术水平低于宋代
14.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元朝的历史纪录片,片中出现了以下四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陆秀夫组织军队抵抗元军进攻 B.成吉思汗率大军灭亡南宋
C.许多大海船从泉州港出发远航 D.元世祖广开言路,整顿吏治
15.以下关于元朝统一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家分裂、战乱频繁的局面
B.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C.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融合达到了新高度
D.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造成巨大破坏,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6.“它上承唐代之旧,下启明清之 新,在历代中央政府的治藏机构中,也是颇具特色的一个”。材料中“它”是指
A.宣政院 B.西域都护 C.噶厦 D.驻藏大臣
17.元朝时期,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A.藏族 B.满族 C.回族 D.白族
18.下图所示内容共同反映了宋元时期
宋瓦子社戏 宋蹴鞠图 元杂剧陶俑
A.戏剧种类多样 B.日常礼仪复杂 C.士人尚文读经 D.市民生活丰富
19.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C.“瓦子”“勾栏”的出现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0.《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材料说明了( )
A.元朝建立遍布全国的驿站 B.元代海上交通发达
C.元代海外贸易兴盛 D.元代航海技术发达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本题6分)历史变迁——宋和辽、夏的并立。
材料一: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材料三:宋朝先后与多个北方民族建立的多个政权形成对峙。与这些政权的和、战关系,也成为贯穿两宋的一条重要历史线索。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据材料一,北宋在经济上“制其钱谷”,采取了什么措施?根本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北宋引以为戒,采取什么治国政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宋对峙的政权名称两例。宋真宗时,政权间议和是指哪一典型的事件?
22.(本题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二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材料三 如下图。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
(2)宋朝统治者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宋朝科举考试的人数大大增加,其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作用?
23.(本题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宋]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的是哪一个政权?辽与它签订了什么协议?
(2)材料二中“靖康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胡虏”指是哪一民族?
(3)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和议后双方形成什么样的局面?
(4)如何看待宋与周边民族政权达成的和议(利与弊)?(不少于两点)
24.(本题5分)蒙古族是我国北方一历史悠久的民族,被称为“毡帐中的百姓”。他们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篇】
【政治篇】
材料二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1)图1中人物是谁?他最大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2)图2中人物是谁?他建立的封建王朝有哪些历史贡献?(举2例即可)
(3)材料二中“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反映出“元”实行的是什么制度?材料二中的哪一句话说明了“元”实行这一制度的背景因素?
25.(本题6分)中国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曾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艺祖(赵匡胤)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
——《宋史·文苑传序》
材料二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纪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朝的政治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政治举措是为改变唐末以来的什么局面而实行的?
(2)据材料二概括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2.C 3.D 4.C 5.A 6.B 7.D 8.D 9.B 10.A
11.D 12.B 13.B 14.B 15.D 16.A 17.C 18.D 19.D 20.A
21.(1)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权收归中央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2)重文轻武政策。
(3)辽、西夏。澶渊之盟。
22.(1)重文轻武政策。
(2)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作用: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3.(1)北宋 澶渊之盟
(2)靖康之变(或靖康之难、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女真族
(3)对峙
(4)①促使双方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有利于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②促进民族交融。③加重了中原人民的负担(任意两点)
24.(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2)忽必烈,版图最大的朝代,形成回族,加强了对西藏、西域、台湾的管理。
(3)行省制度,“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25.(1)特点:重文轻武。局面:藩镇割据。
(2)作用: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3)原因:应付庞大的军费开支;陆路交通的阻隔;造船技术发达,航海技术先进;宋代商品经济繁盛;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