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市2022年中考语文名著《名人传》专题复习
《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小说家,传记文学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反战主义者,有“欧洲的良心”之称。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代表作有《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共称《名人传》),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等。此外还发表过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1915年,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人们归纳他的小说特点为“用音乐写小说”。
【主题思想】
《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贝多芬传》主要叙述了伟大音乐家贝多芬不平凡的一生,作者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和饱含激情的文字,向人们描绘了贝多芬的成才之路。
《米开朗琪罗传》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传记。是一出性格悲剧,它说明一个人能够忍受多少痛苦。
《托尔斯泰传》以舒缓和深切的笔调回忆了托尔斯泰的一生及其重要作品。恪己和仁爱,是托尔斯泰哲学的核心。
【阅读指南针】
优秀的人物传记作品,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理想的树立具有重要作用。
1、了解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与其它传记进行对比阅读
传记几乎都是记载名人的丰功伟绩,《名人传》却让我们看到了传主和平常人一样,有矛盾、痛苦,也有挣扎。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尽管他们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的经历相似,成就相同,即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最终创造了不朽的杰作。这一点与其它传记是不相同的,在阅读时一定要仔细揣摩体味。要精读其的若干精彩片段,欣赏、品味传记作品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对比一下,感受这些传主的精神和气质。
2、借鉴其他资料,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名人传》涉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比较复杂。阅读之前,可以先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以加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如了解当时欧洲社会的状况、人们的追求和价值取向等。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分析所陈述的客观事实与作者个人所持见解、观点之间的区别及联系,理解传记作者对主人公及有关事实所作的分析和评价。
3、要有意识地做一些知识积累工作
如记住传记名称和作者,了解传主的人生经历并摘抄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想一想传主的事迹可以提炼出哪些有价值的观点,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迪作用,写出读后感或评论性文章。
【人物形象】
贝多芬:一个心灵伟大的音乐大师
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穿着讲究,目光犀利、准确,眼中有一股奇异的力量,内心思想丰富。他渴望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但却遭受失败,不得不承受感情的煎熬,同时以顽强的毅力投入到音乐的创作中去,写出了一系列辉煌的作品,后来他又不幸耳聋,但他在肉体和心灵的双重痛苦的重压下仍然保持着不屈不挠的高昂的斗争精神和巨大的创造力。他任何时候都决不向命运屈服,任何事情都不能使他停止前进,放弃自己钟爱的事业。他是一个心灵伟大的音乐大师,性格激昂,有着伟大的人格,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对讨厌的人也能忍耐,有着对于音乐超常的天赋,能够捕捉音乐的灵感,他抓住了大自然的精髓。他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但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
贝多芬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其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他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把欧洲古典乐派推向新的高峰,并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新方向。
米开朗琪罗:一个极其矛盾的悲剧人物
内心丰富,思想唯美,在艺术上的创造无与伦比。对于自己喜爱的艺术工作,他有主见,有计划,有独到的想法,以无穷的精力永远追求艺术上的尽善尽美;而且对于爱情,他纯洁,他虔诚。但是同时,他的意志却不是英雄式的,他的精神软弱无力,心地胆怯,优柔寡断,谨小慎微,只能挣扎而没有勇气和力量去奋斗。他只知道夜以继日地工作,别的什么都不想,他对自己的懦弱也感到羞耻,他厌恶自己,却没有力量去改变。他过于节俭,固执,内心忧郁,孤独,多疑,猜疑他的敌人,猜疑他的朋友,猜疑所有的人,他经常为种种思虑而苦闷,有悲观主义倾向,而对困难他会痛苦、烦躁,甚至绝望,没有一种乐观的精神支撑,这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进步。危险来临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动作是逃避,但经过一番磨难后,他反而要强制他的肉体和精神去忍受危险。他是一个极其矛盾的悲剧人物。
托尔斯泰:一个有着一颗纯粹的基督徒灵魂的英雄
托尔斯泰容貌丑陋,这使他自己都感到伤心绝望,但他绝对真诚可靠,勇于尽责,胸中燃烧着热情之火和爱国之心,为了自己的祖国他甘愿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在文学上他是一个巨匠,他想法独特、大胆,精力充沛,永不放弃艺术,从没有中断他的艺术创作。但是他有时有对于自己贵族出身的无聊的骄傲和自大,会本能的反对大家所承认的一切判断,对于一般的潮流感到厌恶,对于人群表现出猜疑,对于人类理性暗藏着轻蔑,他永不相信别人的真诚。但是他伟大,因为他博爱,渴望得到真正幸福的爱情,同情群众,从不以斗争的态度对付他的含有挑战性的—对手了。
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巨匠,还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对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阐述)。托尔斯泰从没放弃对人生真谛的执着追求。他一直在思考,社会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在哪里,农民贫困的根源何在,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艺术特色】
1、传记的真实性
罗曼·罗兰以一个史学家严谨的态度,对材料做了许多收集、整理、取舍工作。在写作中采用了大量的引文。读者都会经常地读到传主的书信、日记、诗文等第一手的资料。通过他们最真实的书写活动来向人们表露心迹。罗曼·罗兰的写作特点是由传记这一特殊的文类所规定的。
2、客观叙述之后进行抒情性的评论与赞美
这些评论、赞美或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或者是紧接客观叙述的自然生发,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传主,并增加了传记本身的情感强度。如《贝多芬传》的结尾,作者在叙述了贝多芬痛苦紧张的一生后,需要一种舒缓的文字来慢慢平息内心的激动,这一段文字就是罗兰心情激荡之后的余波。在这里,我们与作者一起体会到了贝多芬的不朽和他对人们生活的真正意义。在渐趋平淡的文字下面,我们又能够领略到罗兰那不泯的激情涌动。
3、《名人传》中洋溢着一股旺盛的激情
每一个阅读《名人传》的读者首先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作品中无法抑制的热情,都会为罗兰那极富感召力的语言而怦然心动。《名人传》的激情与罗兰所选择的传主本身充沛的生命激情是分不开的。在传记作家个人化的语言风格中,我们同样能够感受到那抵挡不住的激情。
4、结构的内在一致性
这种一致性既源于三位名人的传记主要在精神上的相似,也源于罗兰的另一重要的思想,即欧洲统一的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罗兰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强调欧洲各民族都是伟大的民族,他们之间情同手足。因此,在充分欣赏每个传记在结构上的紧凑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名人传》总体结构上的统一,它是一个存在着有机联系的整体。
【名家点评】
罗曼·罗兰把这三位伟大的天才称为”英雄”。他所谓英雄.不是通常所称道的英雄人物。那种人凭借强力,在虚荣或个人野心的驱策下,能为人类酿造巨大的灾害。罗曼·罗兰所指的英雄,只不过是“人类的忠仆”,只因为具有伟大的品格;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能倾心为公众服务。
——杨绛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过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这是我15年来与日俱增的信念。而这一切都是由于贝多芬的启示。
——傅雷
【读后感悟絮语】
◎读《名人传》,我了解到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但他却把苦难铸成了一支支欢快的乐曲,奉献给了世人。
◎罗曼·罗兰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他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
◎ “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只要我们体会到《名人传》给我们心灵崇高的升华,使英雄的鲜血呈现在我们面前,英雄的红旗在我们的头顶上飘扬,我们就慢慢地感受到,在这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我们的灵魂也被所升华为一种崇高。
【妙语采撷】
★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名人传》首篇引言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乐。 ——《贝多芬传》
★人生是艰苦的,再不甘于平庸的人,那是一场无休止的战斗,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
★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这一切卑微的心灵对于托尔斯泰的成长上的影响当然是昭然若揭的事.暮年的托尔斯泰似乎已在这些灵魂上萌蘖,试练了.他们的祈祷与爱,在儿童的精神上散播了信仰的种子,到老年时便看到这种子的收获。
★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
★努力求取知识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人类贡献一点力量。
★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
【考题回顾】
1、我国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出人命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
2、《名人传》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①这部名著是法国著名作家 的作品。它继续了贝多芬、 、列夫 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②请概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3、阅读名著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下面两段文字似曾相识吧?读一读,回答问题。(3分)
多少人都赞颂他伟大的艺术。但他远不止是音乐中的第一人,他是现代艺术最英勇的一股力量,他是受苦而不屈的人们最伟大、最优秀的朋友。
一个穷困潦倒、残废而孤独、生而痛苦、世界从未给予他欢乐的人,却创造了欢乐奉献给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难锻造欢乐。
(1)以上文字出自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指的是 。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与“他”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阅读】
(一)
他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仅仅有几阵懒懒的微风。但在静止的空气中,已经有隐隐的威胁,沉重的预感。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无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
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但自1801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日光变得异样。最清楚的思想,也看来似乎水汽一般在长化:忽而四散,忽而凝聚,它们的又凄凉又古怪的骚动,罩住了心;往往乐思在薄雾之中浮沉了一两次以后,完全消失了,淹没了,直到曲终才在一阵狂飙中重新出现。使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狂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合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黄昏将临,雷雨也随着酝酿。
然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风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
什么胜利可和这场胜利比 波那帕脱的哪一场战争,奥斯丹列兹哪一天的阳光,曾经达到这种超人的努力的光荣 曾经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凯旋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
“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节选自罗曼·罗兰《名人传》
1、上述文段选自《名人传》中的《 》,文段中的“他”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热情赞颂的这位与命运、与生活搏斗的英雄 。
2、你能说说选段开头“他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这句话的具体含义吗?
3、文段中“什么胜利可和这场胜利比”中的“这场胜利”指的是什么
4、 “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请你结合他的生活经历和杰出成就,说说“苦难”和“欢乐”各指什么。
5、文段中画线句子中的“箴言”一词是什么意思 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6、最后一句“用痛苦换来的欢乐”有何深刻含义。
7、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跟文段中的“他”一样,面对命运的苦厄,生活的不幸,却能“用苦难来铸成欢乐”,留芳千古。试举出一例。
(二)
我的体能和智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增无已……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才刚刚开始。我已经隐隐约约看到目标在前,虽然尚不清楚,但正在一天天地接近……啊!如果我能摆脱这种疾病,我一定能拥抱整个世界!……除了睡眠,我不知道有其他的休息。可惜我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睡觉。但愿我能摆脱疾病,哪怕一半也好,那时侯!……不,我不能忍受下去。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啊,如果能活上千百次那就太好了!
——节选自罗曼·罗兰《名人传》
1.上文选自 国作家 的《名人传》,文段中的“我”的姓名是________,籍是________ 身份是________ 代表作有《________》。
2、文段中的“我”具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
3、文段中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
4、如何理解“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
(三)
痛苦是无穷的,它具有种种形式。有的.它是由于物质的凌虐,如灾难,疾病,命运的偏狂,人类的恶意;有时,它即蕴藏在人的内心。在这种情境中的痛苦.是同样的可悯,同样的无可挽救;因为人不能自己选择他的人生,人既不要求生,也不要求为,也不要求他所成为的样子。
米开朗琪罗的痛苦,即是这后一种。他有力量,他生来便是战斗为征服的人;而且他居然征服了——可是,他不要胜利。他所要的并不在此——真是哈姆莱特式的悲剧呀!赋有英雄的天才而没有实现的意志;赋有专断的热情,而无奋激的愿望:这是多么悲痛的矛盾!
人们可不要以为我们在许多别的伟大之外,在此更发现一桩伟大!我们永远不会说是因为一个人太伟大了,世界于他才显得不够。精神的烦闷并非伟大的一种标志。即在一般伟大的人物,缺少生灵与万物之问,生命与生命律令之间的和谐并不算是伟大,却是一桩弱点。为何要隐蔽这弱点呢 最弱的人难道是最不值得人家爱恋吗 他正是更值得爱恋,因为他对于家的需求更为迫切。
我绝不会造成不可企及的英雄典范。我恨那怯懦的理想主义,它只教人不去注视人生的苦难和心灵的弱点。我们当和太容易被梦想与甘言所欺骗的民众说“英雄的谎言只是怯懦的表现。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便是注视世界的真面目——并且爱世界。”
——节选自罗曼·罗兰《名人传》
1、上述文段出自上文选自 国作家 的《名人传》中的《 》。
2、选文第二段开头“米开朗琪罗的痛苦,即是这后一种”中“这后一种”是指怎样的一种痛苦 (用原文回答)
3、选文第二段最后一句“这是多么悲痛的矛盾”。请你用原文回答“这”指代什么
4、从文中可以看出米开朗琪罗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表现在哪里 (用原文回答)
5、作者紧紧抓住了米开朗琪罗的哪一点,深深地剖析了他的一生,使人们同情和崇敬这位在现实面前不断挣扎的伟大艺术家
(四)
据说,把雕像交由米开朗琪罗做的行政长官比尔·索德里尼为表示自己的品味高雅而对雕像提出了一些批评:他认为鼻子太厚了。米开朗琪罗便拿起一把剪刀和一点大理石粉爬上脚手架,一面轻轻地晃动着剪刀,一面把大理石粉一点点撒落,但他绝不碰那鼻子,原封不动地保留着。然后,他转身对着行政长官说道:
“现在,您请看。”
索德里尼回答说:
“现在,它让我喜欢多了。您把它改动得颇有生气了。”
于是,米开朗琪罗走下脚手架,偷偷地笑了。
1、本选段节选自《 》,作者是 。
2、请概括这一情节的内容。
3、“偷偷地笑”这一神态描写有什么特殊含义?
4、文段中对米开朗琪罗和描写主要运用哪种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5、请你说说行政长官比尔·索德里尼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
贝多芬被这些话语深深地打动了。他留下来了。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了《D大调弥散曲》和《第九交响曲》的首场演出。非常成功,几乎是盛况空前。当贝多芬出现时,观众们掌声不息,连续了五次;在这礼仪之邦,即使皇族驾临,习惯上也只是鼓三次掌。演出之狂热竟惊动了警察。交响曲引起了一阵狂热的骚动。有许多人哭了起来。音乐会后,贝多芬因过于激动而晕了过去;他被抬到辛德勒家;他昏昏沉沉地和衣躺着,整夜未喝,直到次日早晨。但胜利只是短暂一瞬,贝多芬分文未得,音乐会没有给他带回一个子儿。物质生活的窘迫毫无改观。他贫病交加,孤立无援,——但他却是一个战胜者:——人类平庸的战胜者,他自己命运的战胜者,他的苦痛的战胜者。
1、本文段节选自《名人传·贝多芬传》,作者是法国作家罗曼 罗兰,该书的另外两个传主分别是 和 。
2、 “有许多人哭了起来。”想一想这些观众为什么会哭呢?
3、怎样理解“人类平庸的战胜者,他自己命运的战胜者,他的苦痛的战胜者”这句话的含义?
4、罗曼 罗兰描写了名人们相貌丑陋、体弱多病、与家庭关系紧张、与同事不和等缺陷和不足之处,这是否会影响你对他们的崇拜或尊敬 这种兼顾人物优点和缺点的写法,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
《名人传》参考答案
【考题回顾】
1、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他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的创作,写出《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之作。
2、①罗曼 罗兰 米开朗琪(基)罗 ②示例: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 ,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地鼓掌欢迎。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或贝多芬面对高度耳聋的折磨,在生命的最后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的杰作。
3、(1)《名人传》贝多芬(2)示例:贝多芬忍受双耳失聪的痛苦,创作出不朽名作《欢乐颂》。
【文段阅读】
(一)1、《贝多芬传》贝多芬2、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意在说明贝多芬一生屡遭挫折,大起大落,如失恋与耳聋等不幸相继发生,使他的人生经历了很多风雨和磨难。3、“这场胜利”指“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乐.
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4、① “苦难”指贝多芬经历了很多的苦难,例如贫穷、耳聋、孤独等;②“欢乐”可以指他的《欢乐颂》,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地鼓掌欢迎。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5、“箴言”:劝诫的话;贝多芬的天性是快乐的,他希望快乐,即使在悲苦的深渊中,他也要歌唱欢乐,以一种无可抗拒的力量扫空一切忧郁,扼住命运的咽喉。6、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挫折和痛苦,但是他战胜了痛苦,以顽强的意志和执著的努力,创造了大量充满希望和欢乐的乐章,给自己带来了欢乐,更给一切不幸的人们带来了快乐。7、示例:司马迁身受腐刑,痛苦万分,但仍然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用笔写下了千古绝唱《史记》,为人类留下一笔丰厚的史学财富。
(二)1、法 罗曼·罗兰 贝多芬 德国 音乐家 《命运》2、贝多芬虽然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又患有重病,但是在他的身上却有坚强、乐观、不屈服于命运的特点。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的体现。3、运用第一人称,侧重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4、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的创作,写出《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之作。
(三)1、法 罗曼·罗兰 《米开朗琪罗传》 2、它即蕴藏在人的内心。在这种情境中的痛苦.是同样的可悯,同样的无可挽救;因为人不能自己选择他的人生,人既不要求生,也不要求为,也不要求他所成为的样子。3、赋有英雄的天才而没有实现的意志;赋有专断的热情,而无奋激的愿望。4、注视世界的真面目——并且爱世界。5、痛苦
(四)1、《名人传·米开朗琪罗传》(或《名人传》也可) 罗曼·罗兰2、行政长官对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大卫》妄加批评,然而米开朗琪罗却凭着自己的聪明、机智保住了这一作品,使其完好无损。3、是米开朗琪罗对行政长官无声的讽刺与嘲笑。4.①动作描写 ②聪明、机智,热爱自己的雕塑作品5、是一个虚伪、浅薄、无知、不懂艺术的人。(大意对即可)
(五)1、米开朗琪罗 托尔斯泰2、也许是被贝多芬作品中美妙的旋律所感动,或是被贝多芬伟大的人格魅力所打动,人们才流泪的。3、作为作曲家、音乐家的他,却遭受了失聪的厄运,但是他没有被灾难打倒,而是扼住命运的咽喉,向命运挑战,克服困难,执着于自己的音乐梦想,最终获得了重大的艺术成就,一个孤独、痛苦的人,竟创造了欢乐并把它带给人间,“用痛苦换来快乐”。因此他是“自己命运的战胜者,他的苦痛的战胜者”,他是一位音乐巨人。4、不会影响。人无完人,作家在表现名人们的伟大的同时,也表现了他们的缺点,使人物形象更贴近生活真实,有血有肉,个性鲜明。启示:写作时应注意真实感,过份拔高反而使人物形象变得干瘪。(其他说法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