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中考生物总复习:专题提升02 图、表、线识图专题课件(共7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北京中考生物总复习:专题提升02 图、表、线识图专题课件(共7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14 21:0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2张PPT)
专题提升(二) 图、表、线识图专题
题型解读
题中往往会把一些要研究的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过程、生物学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的数据和结果,利用图、表、线进行一种概括化的表述,我们称为生物学模型,以考查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绘图能力等。现归纳常见的坐标曲线图、定性定量表、结构模式图、过程示意图四种典型类型。
(1)正确识别教材图形、图表。
(2)正确理解图形中的各部分功能和生物学含义。
(3)学会从图形和数据中提取有用的生物学信息,并加以处理、分析,找出它们与生物学及某些原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图文转换。
     
解题关键
【题型点悟】
坐标曲线图题是将坐标曲线赋予生物学含义,考查学生的理解、推理、信息转换、分析及综合运用等能力,内容涵盖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该类型题有单曲线、双曲线等几种。
(1)认识图:关键是识轴、明点、析线。
①识轴:即明确坐标图中横、纵轴的含义,找出横、纵轴的关系,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
②明点:即明确曲线中的特殊点(顶点、始终点、转折点、交叉点)所表述的生物学意义。
③析线:即分析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揭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含义。
类型一 坐标曲线图
(2)分析图:通过联想与图像有关的概念、规律、原理等,寻找图像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由此分析出图中曲线变化趋势的原因以及它们要揭示的问题。
(3)运用图:将图像解析为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运用图中曲线特征、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最后用恰当、规范的生物学语言描述图像的含义或判断所给描述的正确性。
【解题要点】
“三看”(识线):一看坐标明确变量,二看曲线特殊点,三看曲线走势

“二找”(析线):一找关键点的意义,二找曲线走势的意义

“一联”(说线):联系题目设问,利用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典例剖析
典例 如图Z2-1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a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
B.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C.当光照强度大于n1时,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D.当光照强度大于n2时,表示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图Z2-1
【答案】 A
【解析】在ac段,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说明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增强;b点表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植物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一直进行呼吸作用,在光线较弱时,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少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此出现图示中ab段的情况;cd段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没有变化,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在一定强度,并不是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针对训练
1. [2021·通辽]如图Z2-2反映的是某生理过
程或现象,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若x表示水浴加热的温度,则曲线可以表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B.若x表示时间,曲线可以表示小麦种子在萌发长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
C.若y表示血糖浓度,则BC段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胰岛素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转化和利用
D.在“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若大量捕杀青蛙,曲线可以表示一段时间内蝗虫数量的变化
图Z2-2
【答案】 B
【解析】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应该是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活性逐渐增强,达到一定温度(37 ℃)后,随温度升高,活性又逐渐减弱,即呈一弧形曲线,A正确。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量的变化是刚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量会减少;当种子萌发抽出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所以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量的变化规律是先减少后增加,与题图曲线不一致,B错误。人在饭后,刚获得了糖类等营养物质,因此血糖含量升高(AB段),这时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增加,来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BC段),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与题图曲线一致,C正确。若大量捕杀青蛙,蝗虫由于天敌大量减少、食物充足,就会大量繁殖,导致蝗虫的数量短期内会增多,当蝗虫的数量过多时,由于食物不足,蝗虫的数量又会大量减少,与题图曲线一致,D正确。
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果实在发育过程中的体积变化,选择了两朵青州银瓜雌花,坚持每天定时测量果实的体积,并绘制了果实体积变化曲线图。据图Z2-3分析回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图Z2-3
A.曲线a中,幼果体积的增大是花的子房迅速发育的结果
B.出现曲线b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传粉(或没有受精)
C.大棚种植银瓜时,定时通风可避免出现曲线b的现象
D.当银瓜体积到达A点时,剖开后发现里面有许多粒种子,原因是子房内有多个胚珠
【答案】C
【解析】当银瓜的体积达到A点时,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曲线a中,幼果体积的增大是花的子房迅速发育的结果,A正确;一朵花经过传粉、受精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出现曲线b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传粉(或没有受精),B正确;在大棚种植银瓜时,为避免出现曲线b的现象,可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措施,不是定时通风,C错误;当银瓜体积到达A点时,剖开后发现里面有许多粒种子,原因是子房内有多个胚珠,D正确。
3. [2021·石景山初二期末]在明亮处用同一种培养液分别培养单细胞绿藻和酵母菌,其结果如图Z2-4所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培养液中缺少 (  )
图Z2-4
A.氧气 B.有机物
C.二氧化碳 D.无机盐
B
4.下列对图Z2-5中各曲线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图甲表示在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
B.图乙表示树林里一天内CO2浓度变化的情况
C.图丙表示人体温度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
D.图丁表示正常人饭后胰岛素分泌情况
图Z2-5
【答案】A
【解析】6~18点,由于光合作用,CO2浓度会下降;18~24点,光合作用停止,CO2浓度会升高,B错误。人是恒温动物,人体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体温是相对稳定的,C错误。正常人饭后胰岛素先升后降,D错误。
5. 下列有关图Z2-6的描述,错误的是 (  )
图Z2-6
A.图甲中A血管表示医生给病人静脉注射时,针刺入的血管
B.图乙中若b表示肾小球,则c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
C.图丙中,如果曲线代表氧气的变化,则血管B表示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
D.图丙中,如果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变化,则血管B表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答案】A
【解析】图甲中血液流向是由主干流向分支,该血管是动脉。
6.小敏用酸奶机自制酸奶:将酸奶机内的容器放在沸水中煮5分钟,取出冷却后,将买来的盒装鲜奶和乳酸菌粉(里面含有大量活的A乳酸菌)倒入其中,充分搅拌后,放入酸奶机中,设定加热温度(38 ℃)和时间,进行发酵。 回答下列问题:
(1)将容器放在开水中煮5分钟,目的是             。
(2)乳酸菌的营养方式是    (填“自养”或“异养”),与植物细胞相比,乳酸菌的主要结构特点是          。
杀死容器内原有的微生物
异养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查阅材料:
材料一 不同温度下,A乳酸菌菌株生长情况如下表所示。
材料二 在38 ℃和适宜的环境下,每毫升奶中的A乳酸菌活菌数与发酵时间的关系如图Z2-7所示。
材料三 每毫升酸奶中的A乳酸菌活菌数越多,酸奶的品质越好。
图Z2-7
根据材料,小敏制作酸奶时应将温度控制在     范围内;发酵最长时间不宜超过    小时。
25~42 ℃
8
【解析】(1)将容器放在沸水中煮5分钟,目的是杀死容器内原有的微生物。
(2)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乳酸菌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是异养。乳酸菌属于细菌,因此与植物细胞相比,乳酸菌的主要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酸奶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乳酸菌发酵而成,根据材料可知,小敏制作酸奶时应将温度控制在25~42 ℃范围内,发酵最长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
【题型点悟】
中考题中定性定量信息多以表格形式呈现,以呈现生命活动的某些因素间的联系、揭示生理指标随体内外条件的变化而出现的规律。这类题需要全面联系相关知识或概念,综合处理和运用后,找到表中所蕴含的生物学概念或原理。
类型二 定性定量图表
注意要点 柱状图 表格
审关系量,分析各变量的生物学含义 柱状图标题、横纵坐标轴、单位及分类标签 表格名称、行和列的标题及单位
看规律找特殊,找出各变量间的含义 每个变量中的数据走势及其中的特殊值、最值和高频值;不同变量间的变化趋势 每行和每列的总变化规律及其中的最值、平均值、高频值等
信息转化和作答 将图表信息转化为教材概念体系,对照题中的情境作答 【解读要点】
(1)审标题,标题对答题起到提示、导向作用,把握住标题,就圈定了答题的范围。
(2)审图表,要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找出其中的隐含条件,获取回答问题所需的材料,特别是重视数据的变化。
(3)审要求,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表格内容,准确建立图表内容与问题的因果关联,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知识迁移、数据与问题的转换。
 典例剖析
典例 下表中的样本为某健康人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原尿和肾小管末端的尿液,表中的数据为各样本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单位: 克/100毫升),请通过比较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成分 样本A 样本B
样本C
水 98 90
96
蛋白质 0.03 8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1)与样本B相比,样本A中    的含量大幅度降低,这是由于 。
(2)样本C中尿素的含量是样本A的    倍,这是由于              所导致。
(3)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样本A中的无机盐有大部分被重吸收。请从上表中找出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信息,填写在下面表格中的横线上。
主要成分 样本A
样本   
无机盐 0.72
   
【答案】 (1)蛋白质 肾小球不能过滤大分子蛋白质
(2)60 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
(3)
主要成分 样本A 样本 C
无机盐 0.72 1.1
【解析】 (1)原尿形成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与样本B相比,样本A中蛋白质的含量大幅度降低,原因是肾小球不能过滤大分子蛋白质。
(2)样本C中尿素的含量是样本A的60倍,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不重吸收尿素。
(3)样本A中的无机盐有大部分被重吸收,表中的信息依据是样本C的无机盐含量为1.1。
 针对训练
1.  [2021·顺义初三期末]如图Z2-8是四种食物营养成分相对含量示意图。某同学因偏食营养不均衡患了贫血症,则该同学饮食中最好应多摄取图中哪一种食物 (  )
图Z2-8
A.食物甲  B.食物乙   C.食物丙    D.食物丁
【答案】B
【解析】贫血是由于体内缺乏含铁的无机盐,多吃含铁多的食物可以防治。分析甲、乙、丙、丁四种食物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可知,食物乙中含铁较多,因此该同学最好多摄取食物乙。故选B。
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取学校附近鱼塘中5种不同的生物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见下表,请据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鱼塘中A、B、C、D、E的总和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河蚌与小鱼之间是竞争关系
B.此生态系统中有3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C→E→D→A
C.如果农田中的化肥被雨水冲入池塘中,这将会使小球藻等浮游植物快速、大量繁殖,从而使水蚤、河蚌、鱼的数量增多
D.该生态系统中,小球藻所含的能量最少,鱼富集的重金属最多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
千克体重汞含量
A 鲇鱼 小鱼
78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
C 小球藻 /
3
D 小鱼 水蚤
10
E 水蚤 小球藻
5
B
3. 下表是某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成分及含量(克/100毫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肾小球可能有炎症
B.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能被过滤
C.尿液中尿素含量增高是因为水被重吸收
D.血浆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成分 液体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血浆 7.5 0.1 0.02
0.9
原尿 0.15 0.1 0.02
0.9
尿液 0.1 0.0 1.8
1.1
【答案】B
【解析】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
4.  [2021·燕山一模] 肥胖对健康的影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请回答问题:
(1)导致肥胖的主要物质是脂肪,脂肪是人体内贮存    的主要物质,主要通过饮食摄入,食物中的脂肪在小肠内被         (消化液)消化成         ,才能被小肠吸收。
(2)在研究肥胖成因的过程中,科研人员选取同龄且健康的A、B、C三个品系小鼠,每个品系分为    组和实验组,分别饲喂等量的常规饲料和高脂饲料。在适宜环境中饲养8周,禁食12 h后检测脂肪细胞体积相对值(反映小鼠的肥胖程度),结果如图甲。三个品系小鼠中,最适宜作为肥胖成因研究对象的是    品系小鼠。
能量
胆汁、肠液和胰液
甘油和脂肪酸
对照
A
图Z2-9
(3)检测上述所选品系小鼠细胞内与脂肪代谢相关的激素敏感脂酶(HSL)、脂肪甘油三酯酶(ATGL)和甘油三酯水解酶(TGH)的含量。结果如图乙,据图乙推测,小鼠肥胖的原因可能是其细胞内       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鼠,影响了脂肪的利用与转化。
HSL、ATGL
【解析】(1)导致肥胖的主要物质是脂肪,脂肪是人体内贮存能量的主要物质,主要通过饮食摄入,食物中的脂肪在小肠内被胆汁、肠液和胰液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小肠吸收。
(2)在探究实验中一般会设置一组自然状态下的自然组与实验自变量改变的实验组进行对照,这个自然组称为实验组的对照组。由图甲可知,在适宜环境中饲养8周,且禁食12 h后检测的脂肪细胞体积相对值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越明显的品系,越适宜作为肥胖成因的研究对象,故A品系小鼠最合适。
(3)由题图可知,HSL、ATGL这两种酶的含量相对值,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最大,所以可能是这两种酶影响了脂肪的利用与转化。
【方法提示】在探究实验中,要分析实验目的以确定实验中的自变量;实验材料要选择更容易在实验中观察到现象的,或自变量对实验材料影响较大的比较适宜;实验过程中除自变量外,其余的条件对照组和实验组要相同且环境适宜。
5. [2021·北京]二月兰,又称“诸葛菜”,是北京城市绿化中较为常见的地被花卉植物。
(1)二月兰花期早且花色多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花色主要有紫色、淡紫色、白色等,在遗传学中这种现象称为    。
(2)二月兰经过传粉和    作用,子房发育形成果实。果实成熟后果皮自然开裂,弹出的    落入泥土中,长出新植株。一次播种,岁岁枯荣。其枯落物又可被微生物分解为     ,供植物重新利用。
变异
受精
种子
无机物
(3)地被植物通常具有耐阴性。科研人员对二月兰的耐阴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Z2-10所示。
图Z2-10
①与100%见光条件相比,弱光条件下单株花数    。
②随见光程度减弱,       增多。这种变化有利于二月兰吸收光能,进而将光能转化为     ,最终供开花等生命活动利用。由此说明二月兰是一种良好的耐阴花卉植物。
增多
叶绿素含量
化学能
【解析】(1)生物学上把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现象叫变异。二月兰的花期早且花色多样,其花色主要有紫色、淡紫色、白色等,体现了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因此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2)二月兰的花粉从雄蕊成熟的花药中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传粉后,花粉在雌蕊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出花粉管并穿过花柱,直达子房内的胚珠,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完成受精过程。子房发育成果实,果实成熟后果皮自然开裂,弹出胚珠发育成的种子落入泥土中,长出新植株。一次播种,岁岁枯荣,植物的枯枝落叶可被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无机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被植物重新利用,从而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3)①分析题图可知,当见光程度为100%时,二月兰的单株花数为15朵;当见光程度为33%时,二月兰的单株花数大约为18朵;当见光程度为11%时,二月兰的单株花数大约为16朵,这说明弱光条件下二月兰的单株花数增多。
②分析题图可知,当见光程度为100%时,二月兰的叶绿素含量大约为1.1 mg/g干重;当见光程度为33%时,二月兰的叶绿素含量大约为1.4 mg/g干重;当见光程度为11%时,二月兰的叶绿素含量大约为1.6 mg/g干重,由此可见,随见光程度的减弱,叶绿素的含量逐渐增多。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并把其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其制造的有机物中,最终供二月兰开花等生命活动利用。
【题型点悟】
结构模式图题常用一些符号、颜色、图形等来展示细胞以及生物体的结构组成、生命现象等。这类型题涉及细胞结构图、人体八大系统组成、植物体形态结构等。要求学生能够从情景中获取生物学概念和原理,注意事项如下:
(1)仔细阅读题干以及结构图的名称,特别注意题干中对多个图关联性的描述。
(2)研读结构图中的名称,辨认图中标注的所有结构(如A、B、C……或者1、2、3……),并寻找彼此间的联系。
(3)如有多个结构图,要分析各图间的联系,防止遗漏相关信息。
(4)整体把握题干 图 问题,全面获取信息。
类型三 结构模式图
【解读要点】
识图:看名称,确定相关概念。

析图:图中所有结构代表的概念,分析彼此间的联系。

图义:题干 图 问题整体准确作答。
 典例剖析
典例 [2021·广安]如图Z2-11为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图Z2-11
A.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白质
B.若①处受损,其他部分正常,迅速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能完成膝跳反射
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其中④为传出神经
D.膝跳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答案】B
【解析】题图中①是上行传导束,②是下行传导束,③是感受器,④是传入神经,⑤是传出神经,⑥是效应器,A是大脑(皮层),B是脊髓灰质,C是脊髓白质。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A错误;若[①]上行传导束受损,其他部分正常,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完整,迅速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能完成膝跳反射,B正确;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其中④为传入神经,C错误;膝跳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D错误。
 针对训练
1.图Z2-12中能正确表示各种概念之间关系的是 (  )
图Z2-12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答案】B
【解析】种子植物包含被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纲、目、科、种是包含关系。
2. [2021·延庆初二期末]图Z2-13是根尖的结构模式图,根据观察指出下列对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描述不正确的是 (  )
图Z2-13
A.分生区细胞排列紧密,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属于分生组织
B.成熟区的根毛细胞有较强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
C.根能不断地向土壤的深处生长只是由于分生区细胞的分裂
D.分生区不易被土壤等磨伤,是因为有图中[④]根冠的保护
C
3. [2021·房山初三期末]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人们对生育质量越来越关心。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图Z2-14
A.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是①
B.受精过程发生的场所是③
C.受精卵在植入②的内膜后才开始分裂
D.胚胎发育的场所是②
【答案】C
【解析】题图中①是卵巢,②是子宫,③是输卵管。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故A正确。母体产生的卵细胞成熟后,由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在输卵管中如果遇到精子,就会与精子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作用发生在[③]输卵管,故B正确。受精卵在输卵管内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动到[②]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这就是怀孕,故C错误。[②]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D正确。故选C。
4. [2021·房山初三期末]如图Z2-15中A、B、C为膈肌的三种不同状态,当肺泡内氧气含量最高时,膈肌内应处于 (  )
图Z2-15
A.A处 B.B处 C.C处 D.均有可能
【答案】C
【解析】吸气时,外界气体进入肺泡,肺泡内氧气含量最高。当膈肌由状态A向状态C转换时,膈肌收缩,膈的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随胸廓的扩大而扩大,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为吸气过程。因此,当肺泡内氧气含量最高时,膈肌应处于C处,故选C。
5. [2021·丰台二模]甲患者在大量食用含糖类食物后,血液中酒精浓度会显著升高,出现醉酒状态,这种疾病被称为“自动酿酒综合征”。请回答问题:
图Z2-16
(1)该病是由于患者胃肠道中存在一种真菌——酿酒酵母菌,其    (填“有”或“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能把摄入的糖类发酵为酒精。
(2)酒精主要在图甲中的[7]胃和[10]    处吸收,进入血液。[10]的内壁上具有大量的环形皱襞和     ,增大了吸收的表面积。
(3)酒精随着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图乙中心脏的[ ]    ,经肺循环后回到心脏,由[d]左心室出发运往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与     进行物质交换。

小肠
小肠绒毛
a
右心房
组织细胞(或细胞)
(4)醉酒时,患者会出现反应迟钝、丧失平衡感、呼吸急促等状态,这些状态分别影响了脑结构中的    。
A.大脑、小脑、脑干
B.小脑、大脑、脑干
C.脑干、大脑、小脑
(5)根据“自动酿酒综合征”发病原因,为患者提出一条改善症状的建议:            。
A
尽量少食用糖类物质(或改善胃肠道的酿酒酵母)
【解析】图甲中1是唾液腺,2是咽,3是肝脏,4是胆囊,5是口腔,6是食道,7是胃,8是胰腺,9是大肠,10是小肠,11是肛门。图乙中a是右心房,b是左心房,c是右心室,d是左心室。
(1)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2)酒精主要在胃和小肠处吸收,小肠内壁具有大量的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的表面积。
(3)酒精被吸收进入血液后,随着体循环首先进入[a]右心房,经肺循环后回到心脏,由[d]左心室出发运往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4)醉酒时,患者会反应迟钝,说明酒精麻痹了大脑;丧失平衡感说明酒精麻痹了小脑;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呼吸急促说明酒精麻痹了脑干。
(5)题干中说明“自动酿酒综合征”患者在大量食用含糖类食物后,血液中酒精浓度会显著升高,出现醉酒状态,所以“自动酿酒综合征”患者应尽量少食用糖类物质、改善胃肠道的酿酒酵母。
【题型点悟】
过程示意图又叫流程示意图,是用一些符号或者图形,加上箭头等呈现生物学概念和原理。多用来考查细胞分裂和分化、个体发育过程、血液循环、尿液形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过程、遗传变异、生物进化过程等生理过程及流程。解题要注意:
(1)观察分析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及其作用以及彼此间的联系,做到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
(2)将图示过程与教材概念相联系,提炼信息。
(3)从题干 图 问题整体把控,准确作答。
类型四 过程示意图
【解读要点】
观察:看名称、箭头等的生物学意义。

分析:各结构代表的概念,各结构在链条中的作用或功能。

图义:题干 图 问题整体准确作答。
 典例剖析
典例 如图Z2-17是动、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描述错误的是 (  )
图Z2-17
A.动、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
B.动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在两核之间产生新的细胞膜
C.植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先形成新的细胞膜,再产生新的细胞壁
D.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考查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异同。
A正确:动、植物细胞分裂时,染色体都先进行自我复制,细胞核一分为二,再是细胞质的分裂。
B错误:动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
C正确:植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先形成新的细胞膜,再产生新的细胞壁。
D正确: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新产生的细胞与原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针对训练
1. [2021·遵义]如图Z2-18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顺序图,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选项是 (  )
图Z2-18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②④⑤
【答案】C
【解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为:擦→滴→刮→涂→盖→染→吸。题图中①是在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②是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③是把从口腔内取出的碎屑涂在载玻片的水滴中,④是染色,⑤是盖盖玻片。因此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①②③⑤④。
2. 图Z2-19为小麦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图Z2-19
A.①②过程分别在光下与黑暗条件下进行
B.②过程决定了小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需同时促进①②过程
D.①②过程均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答案】D
【解析】①表示光合作用,有光才能进行;②表示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A错误。①表示光合作用,决定了小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错误。使小麦增产,应该促进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C错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均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D正确。
3.如图Z2-20是昆虫个体发育过程模式图,其中B表示蛹期,则表示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的是 (  )
图Z2-20
A.D→A→B→C B.D→A→C
C.A→C→D D.C→D→A→B
【答案】A
【解析】题图中的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如果B表示蛹期,则表示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的是[D]卵→[A]幼虫→[B]蛹→[C]成虫。
4. 如图Z2-21为能量流动方向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过程所需要的原料是        ,该过程主要在叶肉细胞的    中进行。

图Z2-21
水和二氧化碳
叶绿体
(2)图中②表示动植物的    作用,它将动植物体内有机物中的    释放出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3)在晴朗夏日的上午10时,绿色植物体内①和②作用的强度关系为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不确定
(4)动物C的数量少于动物B的数量,原因是           。
呼吸
能量
A
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
【解析】(1)题图中①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场所是叶绿体,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
(2)题图中②进行的生理活动能够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所以表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它将动植物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3)在晴朗夏日的上午10时,绿色植物体内[①]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②]呼吸作用的强度,绿色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才能不断积累。
(4)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低,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数量越少。所以动物C的数量少于动物B的数量。
5.图Z2-22是人体对某种病毒感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实验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Z2-22
(1)人体通过图甲、图乙所示两种途径产生的免疫都属于    免疫;其中的死病毒和活病毒都在免疫反应中起到了    的作用,均可刺激人体
的      产生相应的    。
特异性
抗原
淋巴细胞
抗体
(2)某同学小时候得过水痘,当班级有同学得水痘时该同学不会被传染,该同学获得免疫的途径是图    。可以使人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的过程是图    。
(3)如刚出生的婴儿,通过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    病,图中    途径可以表示该免疫过程,从预防接种工作角度分析,这样的免疫也称为     ,这种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措施属于        。


结核

计划免疫
保护易感人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