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4 21:3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认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
研读图片、文献、视频等多种类型的材料,提高理解、分析不同类型史料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意识,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勇于奉献、开拓创新的意识;学习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学习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成就,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教学重点:“两弹一星” ;文化事业的发展
5、教学难点: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二、学生自主学习指导与检测及课堂展示【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学生自主学习指导 检测及课堂展示
目标导学 1.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打分(桌子上只有本学科课本、学案文具)。2.目标导入(即情景引入,微视频、旧知识回顾、故事引入等)。3.设计有学习目标(学生读或者教师解读) 自学自研 一查: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 1.教师查。 2.组长交叉查打分 交流展示 1.交流:(5-10分钟)对学、合学(共同讨论研究预习时留下的难题,并订正好标准答案)。 2.展示:(展示每组5分钟之内、板书预展3-5分钟)抽签展示导学案上的相关知识点。 3.二查:教师参与学生的合学,检查各组学习的具体情况,有无学生不参与、不认真的现象。 4.此环节教师确定A展B板或者A板B展,其中一个共同体上去板书时,另一共同体在下面进行预展。 5.查学情。学生的导学案是否用双色笔。 6.学生的导学案里,上过的内容是否订正好答案。 7.教师是否及时进入点评。 巩固提升 (三查) 教师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通过练习试题 学教反思 课堂小结,学生的相关练习册里是否按时按量完成,是否也用双色笔。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模块一 1、“两弹一星”的含义:“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1964年10月16日
3、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的时间:1966年 模块二 1、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时间:1967年 2、我国成功发射第一次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3、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时间:1970年
模块三 1、“两弹一星”成功研制的历史意义:①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②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③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两弹元勋”:钱学森、邓稼先 3、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时间:20世纪80年代 模块四 1、神舟一号发射成功时间:1999年11月 2、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时间:2003年10月 3、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的时间:2008年9月 模块五 1、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 2、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的作用:(1)国内:为解决我国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2)国际: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具有重要贡献 模块六 1、发现青蒿素的科学家:屠呦呦 2、屠呦呦获得2015年的国际大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中国文化事业取得的成就: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 5、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
【板书设计】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一、选择题 1、“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者……这是组委会给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其中的“两弹”应该是指 (  ) A.原子弹、氢弹 B.原子弹、核弹 C.氢弹、导弹 D.核弹、导弹 2、“点火!”随着指挥员命令的下达,操作手迅速准确地按下了发射电钮。导弹载着核弹头,向千里之外的预定目标飞去。不久,精确命中目标,成功实现核爆炸。这一事件发生在(  ) A.1964年10月 B.1966年10月 C.1967年6月 D.1976年10月 3、某同学在参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展时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初期火柴、铁钉都要进口,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科技取得巨大成就。取得这一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分重视发展高科技B.科学家的辛勤努力 C.苏联的支援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4、“两弹一星”精神国人牢记、“两弹一星”元勋世人敬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雷锋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邓稼先 5、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动力……”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 C.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 6、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她的突出贡献是 (  ) A.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贡献B.完成太空行走任务 C.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发现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二、材料分析题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代科学家通过不懈奋斗、拼搏,创造了科技累累硕果,振奋了民心,树立了国威,也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能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蘑菇”云起,让国人远离核威胁】 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材料二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下午,新华社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声明中说:“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请你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 (2)材料一中的“两弹一星”具体指什么?“两弹一星”成就的取得有何现实意义? 【一粒种子,让人们远离饥饿】 材料三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3)材料三中的“此翁”是谁?他的科研成果是什么? 【医药创新,让人们远离疼痛】 材料四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颁奖词 (4)屠呦呦凭借着“青蒿”获得了哪些国际荣誉而为国争光? 【精神传承,让我们行动起来】 (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觉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代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A 4、D 5、A 6、D 二、材料分析题 7、(1)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才能让人民过安宁的生活,才能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实力,这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2)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地维护了我国和世界和平,为我国实现科学技术发展的跨越积累了宝贵经验(3)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4)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拼搏、坚持不懈、为国争光等精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