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3-2.2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产生的影响
2.掌握东亚、南亚及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环流的不同成因
假设条件:地表性质均一
绘图1.假设地表性质均一,请同学们在下图中绘制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
10°N
10°S
赤道低压带
0°
25°N
35°N
57.5°N
62.5°N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25°S
35°S
57.5°S
62.5°S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绘图2.假设地表性质均一,请同学们在下图中绘制 7月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情况
20°N
0°
赤道低压带
0°
30°N
40°N
60°N
65°N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20°S
30°S
55°S
60°S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绘图3.假设地表性质均一,请同学们在下图中绘制 1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
20°S
0°
赤道低压带
0°
20°N
30°N
55°N
60°N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30°S
40°S
60°S
65°S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地表性质差异
海陆差异
地形差异
地表覆盖物差异
地表性质差异对气压影响
海洋
陆地
比热容大
比热容小
夏季升温慢,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冬季降温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夏季升温快,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冬季降温快,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思考1:观察图,哪个区域的海陆差异最大,如何影响气压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夏季
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冬季
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思考2:存在海陆分布差异,7月全球气压带的分布发生什么变化?
20°N
0°
赤道低压带
0°
30°N
40°N
60°N
65°N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20°S
30°S
55°S
60°S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亚速尔
高压
D
G
夏威夷
高压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思考3:存在海陆分布差异,7月全球盛行风发生什么变化?
20°N
0°
赤道低压带
0°
30°N
40°N
60°N
65°N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20°S
30°S
55°S
60°S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亚速尔
高压
D
G
夏威夷
高压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区域 7月盛行风 形成原因 1月盛行风 形成原因
东亚
南亚和东南亚
澳大利亚西北部
东南风
西南风
东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气压差
20°S
0°
赤道低压带
0°
20°N
30°N
55°N
60°N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30°S
40°S
60°S
65°S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思考4:存在海陆分布差异,1月全球气压带的分布发生什么变化?
G
冰岛
低压
D
副极地低压带
阿留申
低压
亚洲高压
(西伯利亚高压)
20°S
0°
赤道低压带
0°
20°N
30°N
55°N
60°N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30°S
40°S
60°S
65°S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思考5:存在海陆分布差异,1月全球盛行风发生什么变化?
G
冰岛
低压
亚洲高压
(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
低压
D
区域 7月盛行风 形成原因 1月盛行风 形成原因
东亚 东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和东南亚 西南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澳大利亚西北部 东南风 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气压差
西北或东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北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读“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题。
1.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亚洲低压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3.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A
B
【应用】
C
学习目标
1.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产生的影响
2.掌握东亚、南亚及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环流的不同成因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