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导入新课
近日来,民进党当局及岛内“台独”势力谋“独”气焰愈发嚣张,挑衅行径愈发激烈、手段愈发卑劣险恶,不可否认的是,当下,民进党当局及岛内“台独”行径其结果只会让祖国统一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美国对台军售再多的武器,终究只是蚍蜉撼树,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如果民进党当局顽固的选择在谋“独”路上一条道走到黑,中国人民解放军必将坚决出手,绝不姑息。对于这一问题,国台办3个“不可阻挡”响彻两岸。
国家强大不可阻挡、民族复兴不可阻挡、两岸统一的历史进程不可阻挡!
国台办3个“不可阻挡”
台湾问题是怎么个回事呢?为什么台湾到现在都还没有回归祖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学习目标
二
日益密切的交往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三国
隋
元
明末
明末清初
1895
1945
1949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隋炀帝派人到达流求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
荷兰侵占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685年设置台湾省
《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
蒋介石在内战中失利退守台湾
第二次回归
第一次分离
第一次回归
第二次分离
第三次分离
说一说:两岸分离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
台湾问题的由来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在美国的支持之下,形成与祖国大陆对峙的状态。
台湾问题的实质 是中国内政问题
台湾是异乡而非他国
台湾问题是内政而非外交
台湾自古以来
就是中国领土
是内战遗留问题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时 间 领导人 政 策
新中国成立初
20世纪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
2.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变化
毛泽东
武装解放台湾
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邓小平
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时 间 政 策
改革开放以后
八项主张
四点意见、《反分裂国家法》
两岸共同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
江泽民
胡锦涛
习近平
2.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变化
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两岸关系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毛泽东
1958年到1979年对金门采取炮击政策。1958年8月23日,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轰击金门,仅2小时内,就有4.5万多发炮弹密集倾泻到金门岛,炮战持续64天。这场战争后来演变成象征性战役。逢年过节都停炮三天,再往后一般炮弹里又只装宣传品。金门方面也照此办理,开炮就逐渐成为象征性的军事行动。这样的炮战,从1958年秋冬一直延续到1979年元旦,整整打了20年左右。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两岸关系的发展
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经商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邓小平
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两岸关系的发展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措施。。
“三不”: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影响:打破两岸近40年隔绝状态,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台湾同胞大陆寻祖问根
蒋经国先生(1910—1988) 享年78岁
辜振甫
1917—2005
汪道涵
1915—2005
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两岸民间组织
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
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两岸关系的发展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连战的“和平之旅”——胡连会谈。
2005年
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意义:
内容:
时间:
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
时间
2015年11月
地点:
新加坡
内容:
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意义:
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 民间交往
☆ 经济合作
☆ 文化交流
☆ 政治会谈
就以上各领域谈谈两岸交往的史实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日益密切交往的原因: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和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二十余年来往,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事例
去台湾的四川卧龙大熊猫“团团”“圆圆”
文化交流
刘谦做客央视春晚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经济文化交流
体育科技等交流
2014年,大陆赴台
湾旅游人数达393
万人次。
台湾游客到访最
多的国家和地区
是:日本(66.1%)
中国大陆(55.1%)
中国香港(44.2%)
有利因素
①海峡两岸交往密切频繁;
②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③“一国两制”政策的巨大感召力;
④香港、澳门的回归,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⑤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海峡现状
人心所向
榜样借鉴
政策保障
根本保证
历史依据
思考:分析有利祖国统一的因素有哪些?阻碍祖国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2018年4月21日“台独工作者”赖清德“台独”言论公然挑衅台海和平稳定
2016年至今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从未承认“九二共识”。
动荡不安的台湾现状
有利因素
不利因素
台湾问题的解决
海峡现状
人心所向
榜样借鉴
政策保障
历史依据
根本保证
台独势力
国际反华势力
2008年12月23日,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 抵达台北。 寄予了两岸人民的美好祝福。我们也期盼祖国早日统一,台湾早日回家!
启示:
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习近平出席发表重要讲话。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
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亲望亲好,中国人要帮中国人。
广大台湾同胞都是中华民族一分子,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指导 思想 毛泽东: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的思想
邓小平: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
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两岸 关系 的 发展 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
1993年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本课小结
1.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
C.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
D.台独势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
A
课后演练
2.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
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
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
确的是( )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B
3.右下图预示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根本的前提是(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资本主义道路
C.坚持国共两党平等对话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