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课件(2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课件(23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5 15:2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选择性必修3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现代社会人口迁徙的主要动力来自经济全球化,战争、灾难和经济因素等也造成了规模日益增长的难民群体。现代移民社会面临着文化认同的新课题。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经济全球化是现代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的主要表现。20世纪的科学技术革命充分释放了工业生产力的潜能。二战后,现代交通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完全打破了自然条件下地域时空的界限,全球性的人员、资金、物资的流动和信息沟通将经济全球化推进到新的阶段,全球性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跨国公司在生产和服务贸易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的生产、经营活动遍布全球,需要跨国、跨地域的劳动力流动,从而形成了全球劳动力市场。跨国公司推动的劳动力的全球流动是现代社会人口迁徙的一个重要特征。
现代社会人口迁徙有多种类型、多个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全球化推动下的人口迁徙。
全球劳动力市场
逐渐形成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国际分工日益深化
生产的国际化加强
1.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关系:
▲过程(阶段特征)
阶段 流出地 流入地
二战后开始大规模流动
20世纪 七八十年代
20世纪 90年代
南欧、北非、东南亚、拉美
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
亚洲、非洲
中东产油国,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国(地区)
东欧
西欧、北美
材料 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国际人口迁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首先,传统的国际人口流向是,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如英国向美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等地迁移人口;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迁移。新型的国际人口迁移则发生巨大变化,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亚非拉发展中地区向欧美等发达地区迁移。其次,随着国际分工的出现,不同的劳动力满足了不同的市场需求,由此构成了多样性的移民群体。
——摘编自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
材料反映出经济全球化推动下的国际人口迁移呈现出哪些特点?
①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变化
②国际移民的成分多样化
2.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
20世纪50—70年代:
多数移民从事的是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中繁重的体力劳动。
20世纪80年代之后:
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并留在发达国家工作,作为“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材料二 哥伦比亚的知识分子前往美国、西班牙和澳大利亚;古巴医生到南非;南非护士去英国和新西兰;新西兰博士后赴加拿大;加拿大科研人员到美国;法国金融交易员去英国;年轻科学家去美国;香港工程师去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印度信息技术专家前往德国和美国:阿根廷心理分析师奔向墨西哥、西班牙和美国,等等。
▲据材料一,指出移民来源国和移民接收国的特点。
▲据材料二,指出当今国际移民新趋势。
材料一
趋势:技术移民增多
特点:来源国多为发展中国家;接收国多为发达国家
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演变对人口迁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演变影响到劳动力的流动方向和社会分层,因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升形成的移民中的“知识精英”,他们作为技术移民在经济移民中处于高端层次,在科技创新和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总体上有利于发达国家。它们凭借高水平的教育机构,吸引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并将其中的“知识精英”留下来从事科技创新,巩固并扩大了经济发展的优势,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人才流失的被动局面。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在产业升级后通过跨国公司的生产布局,将比较低端的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减少,从事简单体力劳动、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移民在发达国家的就业机会也随之减少。这些移民的处境日趋艰难,甚至受到移民政策的排斥,并由此产生大量的“非法移民”问题。移民劳动力的“人才分层”是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演变的主要表现,它对现代社会人口迁徙的途径、结构和流动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吸引海外人才
磁力渐强的原因
①社会环境稳定
②经济发展速度快
③人才需求旺盛
④坚持“科教兴国”,
重视人才
⑤人才政策积极、开放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2004年起给在国内的符合申请资格的外国人士签发永久居留权证明,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俗称中国绿卡。
为了管理移民,部分国家允许一些外籍人士在本国长期居留,并享有其他准国民待遇。最初,这种居留许可在护照上体现,后来各国多颁发单独的永久居留许可证明。各国颁发的许可证根据其历史传统和证件特色,有各种各样的俗称,如美国的为“绿卡”,加拿大的为“枫叶卡”,等等。
2004年8月,中国开始实施《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中国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被称为“最难拿的绿卡”,盖洛普民调公司曾公布一项数据,针对全球156个国家成年人的调查显示,有约700万人想移民中国,至2016年中国绿卡持卡人数才破万……2017年底荷兰化学家伯纳德·费林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得到中国绿卡,他们曾在2016年、2002年分别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018年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维特里希·库尔特·赫尔曼在内的6名外籍人才得到中国绿卡。
伯纳德·费林
库尔特·维特里希
二、难民问题和国际救助
移民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从原居住地迁往其他某一地区长期或永久定居的人。
难民是移民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种族、宗教、政治等原因遭受迫害,或因战争、灾难和各类暴力冲突而流离失所,被迫离开家园,逃往其他国家或地区,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的人。“难民”概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
战争、灾难和经济因素等造成了规模日益增长的难民群体
1.20世纪后的难民问题日益突出
▲难民来源:
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
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出现原因:
政治因素:政治迫害、种族歧视、人权问题与战争等
经济因素:贫困、灾难、粮食短缺与金融危机等
文化因素:宗教或部族矛盾、意识形态矛盾等
▲难民的困境:
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十分艰难。
2.国际社会为保护难民而努力
“联合国难民署”成立,
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1950年
《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1951年
《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1966年
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
2000.12
两个文件是国际社会救助难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2001年:“尊重”
2002年:“优先解决女难民问题”
2003年:“难民青年”
2004年:“我想有个家:安全和有尊严地重新开始生活”
2005年:“勇气”
2006年:“希望”
2008年:“保护”
2009年:“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需要”
2010年:“家园”
2012年:“难民别无选择,你有”
2013年:“用一分钟时间,支持一个难民家庭”
2014年:“因战争而导致分离的家庭即便只有一个也太多”
2015年:“倾听难民的故事,如同你我一样”
2016年:“移民与难民质问我们……”
2017年:“因为勇气,我们与难民同在
——摘编自联合国难民署网站
“世界难民日”部分主题
“联合国难民署”,于1950年12月14日由联合国大会建立,它总部设在日内瓦,截至2020年5月31日,有17324名工作人员在135个国家工作。作为当代世界最重要的人道主义机构之一,联合国难民署的主要职责是协调、组织保护难民和解决难民问题的国际行动。它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制定和实施各项援助难民方案,各项援助方案所需资金由各国政府和私人自愿捐献。中国是联合国《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签署国之一,也是联合国难民署项目的捐赠国之一。
二战期间,法西斯德国大肆迫害犹太人,慑于纳粹的淫威,欧洲多国拒收犹太难民。时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挺身而出,为犹太难民签发前往中国的签证,使许多犹太难民逃脱了纳粹的屠杀,何凤山发放的签证因此被称为“生命签证”。他们中很多人辗转来到中国上海避难。
2001年1月,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举行隆重仪式,授予何凤山“国际义人”荣誉称号。何凤山的儿子和女儿代父亲接受了荣誉证书和证章。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难民的现状:
仍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
国际社会要实现让世界不再有难民这一终极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①难民问题根源复杂,与各种政治因素交织。
②各国难民政策有很大的差异,联合国难民署只是一个协调机
构,无法统一各国难民政策。
▲解决难民问题的困境:
3.难民问题的现状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
不同文化
经济全球化
移民社会
交汇、借鉴、认同
发展
出现
促进
移民文化
促进
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这些移民社会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移民社会
▲移民文化
▲移民社会的特征
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
1.美国的多元文化
▲特征: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移民文化,多元文化并存。
▲影响:尊重并维护移民的文化传统,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创新的活力。
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多元”非“一体”(种族歧视、族群冲突)
美国夏洛特因黑人遭警察射杀连续两日发生骚乱
“硅谷”工作的科技人员大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佼佼者,他们不仅母语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也各有所异。而正是多元文化的背景和科技精英的会聚使硅谷成为创新高地。
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在不同时期发生了哪些变化?
18世纪,美国人口基本由欧洲移民组成,其中绝大多数来自英国。
20世纪初,欧洲移民仍占大多数,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移民人数开始占据一定比例。
20世纪60年代,欧洲移民下降到三分之一,拉美移民近40%,拉美成为移民的主要来源地
20世纪80年代,欧洲移民下降到10%,亚洲移民上升到38%,亚洲移民和持续增加的拉美移民
构成了美国新移民的大多数。
2.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新加坡和谐的多元文化
▲官方语言多样。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
▲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文化特征: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新加坡首座英国国教教堂
新加坡的印度教寺庙
狮身鱼尾雕像:由儒家文化、马来文化与印度文化等组成的东方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的有机结合。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选择性必修3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