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4 21:1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作业题
选择题
1.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我们主张通过“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直接实行“三通”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在联合国都有席位。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这说明( )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C.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驱逐台湾在联合国席位成为中美共识
3.1987年海峡两岸同胞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一国两制的出台 B.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C.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D.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4.20世纪90年代,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方面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  )
A.两会确立了“和平统一”的方针
B.两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C.促成了两岸“三通”的完全实现
D.直接促成了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会面
5.20世纪90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③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6.2005年4月,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领导人的会谈(  )
A.有利于解放台湾 B.有利于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C.有利于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D.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7.解决台湾问题,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下列相关选项中,错误的是(  )
A.“九二共识”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标志
B.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走向和解的重要里程碑
C.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高层会谈,逐步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D.1999年,两岸民众期盼已久的直接通航、通邮、通商“三通”变为现实
8.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探究学习卡片。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形成
B.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确立
D.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
9.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政策的先后顺序是(  )
①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②解放台湾 ③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④“一国两制”
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10.一位同学在整理关于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相同点。以下他的笔记中错误的是(  )
A.都提出要实行“一国两制”的构想
B.都属于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C.都不可以保留军队
D.都不具有独立主权性质
11.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数轮接触后,2005年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会面,促进了两岸关系新发展。2008年11月以后,两岸直接“三通”,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这充分表明(  )
A.两岸均坚持“一国两制”原则
B.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
C.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越来越大
D.两岸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12.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
C.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
D.台独势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
13.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举行“三通”启动仪式 ②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 ③达成“九二共识” ④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14.小明打算把右图用于历史研究性学习,据图片内容判断,他研究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香港与台湾的交流
B.澳门与台湾的交往
C.海峡两岸的交往
D.香港与澳门的交往
15.在某次两岸春节联欢会上,福建、台湾的代表联合全国人民送上了一副春联:“品铁观音,香飘两岸;拜妈祖庙,情系一家。”这生动反映了( )
A.两岸人民血脉相连 B.祖国已经完成统一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实现两岸统一有两种方式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望大陆》
(1)材料一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乃至海峡两岸中华儿女什么样的共同夙愿?为实现这一共同夙愿,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形成了哪一对台基本方针?在这一基本方针的指导下,我国收回了哪两个地区?这两个地区是从哪两个殖民国家手中收回的?
材料二 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后来这两个民间团体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了一个共识。
(2)材料二所说的这两个民间团体是什么?它们形成的一个共识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形成这一共识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合作取代争斗、以双赢取代零和,两岸关系才能行稳致远。我们愿意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就两岸政治问题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有关问题开展对话沟通,广泛交换意见,寻求社会共识,推进政治谈判。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愿意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进行对话,具体体现在,2005年胡锦涛与哪位中国国民党主席进行会面,2015年习近平与哪位台湾方面领导人进行会面?
17、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倡导“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国梦,共担民族复兴的责任,共享民族复兴的荣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见下表。
材料二 1949年,蒋介石政府在大陆的败局已定。随后,100多万国民党军队及其家属带着不同的乡音、记忆和创伤,仓皇渡海来到狭长的岛屿——台湾。这一别就是30多年。1987年10月,台湾当局宣布允许退伍老兵返回大陆探亲,结束了两岸近40年不相往来的历史。
——央视《天涯共此时》2008年8月26日
材料三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中国的统一……只会给亚太地区和世界繁荣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只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指出“骨肉分离天落泪”“烽火遍岛不臣倭”“直挂云帆复台湾”分别叙述了哪些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指出“两岸近40年不相往来”的历史缘由。对比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台湾问题”的性质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台湾问题”,1979年以来,祖国大陆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重大举措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致力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有哪些
答案
1-5DBCBC 6-10DDBCC 11-15CDBCD
(1)实现祖国统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香港、澳门。英国、葡萄牙。
(2)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连战。马英九。
17、(1)事件:《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抗战胜利后台湾光复。
(2)缘由: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退台湾。性质:中国内政问题。
(3)举措: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台湾方针;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一国两制”方针;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深,实现“三通”。
(4)意义: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复兴;有利于维护中国核心利益和人民民族感情;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和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