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四章第3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一、单选题
1. 关于电子的发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
B.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
C.电子质量与电荷量的比值称为电子的比荷
D.电子电荷的精确测定最早是由密立根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实现的
2. 下列与α粒子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速α粒子轰击氮核可从氮核中打出中子,核反应方程为He+N→O+n
B.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α射线速度与光速相当,穿透能力很强
C.U(铀238)核放出一个α粒子后就变为Th(钍234)核
D.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 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是卢瑟福根据以下哪个实验现象提出来的( )
A.光的衍射实验 B.氢原子光谱实验
C.粒子散射实验 D.阴极射线实验
4. 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通过对现象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识,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下列对物理学家的研究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爱因斯坦通过对光电效应的研究,揭示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C.德布罗意提出微观粒子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越长
D.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5. 关于阴极射线的本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阴极射线本质是氢原子 B.阴极射线本质是电磁波
C.阴极射线本质是电子 D.阴极射线本质是X射线
6. 关于近代物理知识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孙发现电子,揭示了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
B.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原子核的能量是不连续的,能级越高越稳定
D.原子核聚变过程,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变大
7. 通过如图的实验装置,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实验时,若将荧光屏和显微镜分别放在位置1、2、3。则能观察到粒子数量最多的是位置( )
A.1 B.2
C.3 D.一样多
8. 下列说法中符合史实的是
A.法拉第根据小磁针在通电导线周围的偏转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牛顿从万有引力定律出发,总结出了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静电作用规律
C.卢瑟福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的分析而发现的电子
D.法拉第经过了多次实验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9.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表明了( )
A.原子核是可分的
B.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组成
C.原子是由均匀带正电的物质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D.原子内部有一个很小区域,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B.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一群氢原子在第四能级最多能向外辐射四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D.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链式反应
二、多选题
11.根据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粒子散射图,图中实线表示粒子的运动轨迹。则关于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大角度偏转的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B.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沿原方向前进,是因为粒子未受到金原子核的作用力
C.因为原子核占据原子的空间很小,所以只有极少数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
D.根据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大小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粒子散射实验
B.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频率较小的方向移动
C.光电流与光的强度有关,光的强度越大,光电流越大
D.利用γ射线可以消除静电
13.如图所示是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需要在真空条件下完成
B.该实验揭示了原子有核式结构
C.实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大角度偏转
D.该实验证实了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
14.关于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
B.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C.原子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全部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内
D.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是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粒子性被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所证实
B.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结构
C.β射线是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
D.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三、解答题
16.虚线PQ、MN间存在如图所示的水平匀强电场,一带电粒子质量为m=2.0×10-11kg、电荷量为q=+1.0×10-5C,从a点由静止开始经电压为U=100V的电场加速后,垂直于匀强电场方向进入匀强电场中,从虚线MN上的某点b(图中未画出)离开匀强电场时速度与电场方向成30°角。已知PQ、MN间距离为20cm,带电粒子的重力忽略不计。求:
(1)带电粒子刚进入匀强电场时的速度v1;
(2)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
(3)a、b两点间的电势差。
17.带电粒子的比荷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电场和磁场对电子运动轨迹的影响,以求得电子的比荷,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两正对极板M1、M2之间的距离为d,极板长度为L。
他们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首先在两极板M1、M2之间不加任何电场、磁场,开启阴极射线管电源,发射的电子束从两极板中央通过,在荧光屏的正中心处观察到一个亮点。
B.在M1、M2两极板间加合适的电场:极板的极性如图所示,并逐步调节增大两板间电压,使荧光屏上的亮点逐渐向荧光屏下方偏移,直到荧光屏上恰好看不见亮点为止,记下此时外加电压为U。请问本步骤的目的是什么
C.保持步骤B中的电压U不变,在M1、M2之间的区域加一个大小、方向合适的磁场,使荧光屏正中心处重现亮点。试问外加磁场的方向如何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四章第3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D C D C D D A
二、多选题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C AC AB BD AD
三、解答题
16.(1);(2);(3)
17.见解析;垂直于纸面向外
PAGE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