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主题三 生物与环境
1.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从而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2. 判断生物之间的关系时,首先要看清问题中涉及的是同种生物还是不同种生物。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常见的关系主要有捕食、共生、寄生、竞争等关系。
【例1】(2021宁德质检)下列选项中均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①雷鸟的羽毛颜色随季节而变换 ②柳杉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③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④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例2】(2021厦门模拟)《诗经》记载“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梁代陶弘景观察发现,蜾蠃将螟蛉幼虫捉到自己巢穴中,蜾蠃的卵孵化后以螟蛉为食。蜾蠃和螟蛉的关系是( )
A. 竞争 B. 共生
C. 寄生 D. 捕食
A
D
【特别提醒】
1. 生态系统具有相对平衡的特性,而不是绝对平衡,任何生态系统都不是孤立的,都会与外界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2. 食物链的写法:生产者→植食性动物→小型肉食性动物→大型肉食性动物。
【方法与规律】
1. 判断一个区域是不是生态系统,不在于区域范围的大小、生物数量的多少,关键是看是否具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 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就越强,越不容易遭到破坏,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例3】(2021漳州模拟)如图为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田鼠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_____。田鼠和水稻之间的生物关系是_________。与水稻相比,田鼠的结构层次多了_____________。
(2)该食物网有____条食物链,所有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__。鹰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_________。
线粒体
捕食
系统
4
太阳能
水稻→田鼠→鹰
弱
【解析】(1)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田鼠取食水稻,形成捕食关系。水稻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田鼠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所以田鼠的结构层次多了系统。(2)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由图可知,图中四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稻螟→食虫鸟→鹰,水稻→稻螟→食虫鸟→蛇→鹰,水稻→田鼠→蛇→鹰,水稻→田鼠→鹰。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所以鹰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稻→田鼠→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食物网中的所有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3)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较弱。
一、选择题
1. (2015宁德)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 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B. 柳杉可以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
C. 植物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 人类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
2. (2016三明)白天蝴蝶花间舞,夜晚蛾子灯下飞。影响这两种动物活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 光 B. 温度 C. 水分 D. 空气
A
A
3. (2016莆田)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较多,而且空气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
A.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C. 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D. 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4. (2021福建)下列事例体现环境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蚯蚓改良土壤 B. 干旱使农作物减产
C. 人类治理河流污染 D. 绿色植物维持碳-氧平衡
A
B
5. (2016莆田)夏天雷雨过后,蚯蚓常钻出地面,造成蚯蚓该行为的主要因素是( )
A. 阳光 B. 温度 C. 空气 D. 土壤
6. (2015莆田)下列描述现象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草尽狐兔愁 B. 春江水暖鸭先知 C. 春风又绿江南岸 D. 葵花朵朵向太阳
C
A
7. (2015漳州)“羊入虎口”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A. 竞争 B. 合作 C. 捕食 D. 竞争
8. (2017福建)玉米地里,玉米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
A. 捕食 B. 寄生 C. 共生 D. 竞争
9. (2017福建)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 草→鼠→蛇→鹰 B. 阳光→草→鼠→鹰
C. 蝗虫→青蛙→蛇→鹰 D. 草→蝗虫→青蛙→细菌
C
D
A
10. (2015泉州)青青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所占的数量比例图如下,若丙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的数量变化曲线是( )
C
11. (2017福建)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片森林 B. 一块农田 C. 一群蚂蚁 D. 一个池塘
12. (2016福州)以下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 森林 B. 草原 C. 池塘 D. 农田
C
A
14. (2016泉州)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农田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海洋生态系统 D. 生物圈
B
D
15. (2016漳州)松鼠常将收获的松子埋在地面下,这些种子在条件适宜时会萌发。此现象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 帮助植物传粉 B.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C. 维持生态平衡 D.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6. (2018福建)研究发现某工业区附近海域的海蛇蛇皮中砷含量增高,这一结果说明( )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环境影响生物 C. 生物适应环境 D. 环境适应生物
B
B
二、非选择题
17. (2016三明4分)果果同学依据对自家水稻田的实地调查,绘制了如图食物网简图。请你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水稻属于生产者____。
(2)该食物网包含4条食物链____。
(3)图中麻雀与青蛙之间是竞争关系____。
(4)若爆发鼠害虫灾,生态平衡会被破坏,说明稻田生态系统没有自动调节能力____。
√
√
√
×
18. (2018福建5分)常见宠物红耳龟是一种淡水龟,原产美国。它繁殖、竞争能力强,对所栖息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宠物弃养、养殖逃逸等因素,红耳龟成为我国极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之一。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
(1)该食物网有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与红耳龟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有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该池塘生态系统成分简单,它的调节能力____。
(4)为减少红耳龟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饲养宠物红耳龟时,应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水生植物→昆虫→蛙→红耳龟(或水生植物→虾→鱼→红耳龟)
虾、鱼
弱
宠物弃养(或养殖逃逸)
19. (2021福建5分)在“稻田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中,稻田为河蟹提供栖息地,河蟹食杂草和害虫等,河蟹粪便又能提高土壤肥力。
(1)稻田中的部分食物如图所示,图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稻田养蟹”利用了河蟹与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存在的捕食关系,使水稻受益。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分解了河蟹粪便中的有机物,为水稻提供生长需要量最大的含________,磷和钾的无机盐。
(3)从环保角度看,“稻田养蟹”的优点是能减少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使用。
3
害虫(杂草)
分解者
氮
化肥(或农药、除草剂,答案合理即得分)
20. (2015莆田5分)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除了生物因素外,还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因素。
(2)图中食物链共有____条。
(3)图中蘑菇和腐生细菌都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者。
(4)由于人们大量围猎狐,短期内兔和鼠的数量会__________,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非生物
4
分解
增加
自动调节
21. (2015泉州9分)通过微视频“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导学后,为测验“学习任务单”的完成情况,请你和学习小组一起根据如图完成以下“进阶作业”:
(1)如图,A代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者,它们能通过_________作用利用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2)图中,兔与鼠之间为____________关系,鹰锋利的喙和爪有利于捕食,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生产
光合
竞争
自然选择
(3)图中D主要是腐生的_________,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者,可把动植物遗体、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对自然界的_________________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食物链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真菌
分解
物质循环
植物→鼠(或兔)→鹰
太阳能
22. (2021福建5分)如图表示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模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丙中三种生物。据图回答:
(1)若“玉米→田鼠→蛇→猫头鹰”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玉米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中的[____](填字母)代表蛇。
(2)图中C和B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和______________关系。从理论上分析,若大量捕杀A,一定时间内B的数量先_________,后趋于稳定。
(3)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少,其自动调节能力___________。
甲(或生产者)
B
竞争
减少
弱
23. (2018福建5分)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 我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例如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秸秆、畜禽粪便和垃圾等“农村三废”;改造水塘或洼地,利用生态组合净化污水,生态组合中有绿藻、浮萍等植物,浮游动物,以及细菌、真菌等生物。
资料2 农村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影响水稻品质的因素之一。袁隆平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水稻细胞中调控重金属镉吸收的基因,筛选出抗镉超级稻。
(1)细菌、真菌能分解秸秆、粪便和垃圾中的_____________,在处理“农村三废”中发挥作用。
(2)污水中的氮、磷是生态组合中的_____________生活需要的无机盐;浮游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有利于水塘中的物质循环。
(3)抗镉超级稻的抗镉性状能否遗传?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物
植物
消费者
能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