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生物总复习-科学探究核心整合培优训练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生物总复习-科学探究核心整合培优训练课件(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14 21:4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2022中考生物总复习-科学探究核心整合培优训练课件(36张ppt)
实验设计的几点注意事项:
1.要设计对照实验。
2.在设计时要保证唯一变量。
3.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尽量减少误差。
4.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应考虑增加重复次数,反复验证实验结果。
A
1.枇杷是莆田的四大名果之一,取其叶蒸制成的“枇杷叶露”具有润肺、止咳等功效,而雾霾易引发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为了探究“枇杷叶露能否降低因雾霾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的概率”,小明设计的实验如下表所示,请指出不足之处(   )
A.温度不同
B.小白鼠数量相同
C.所处生活环境相同
D.餐后喂食的液体不同
组别 小白鼠数量 生活环境 温度 每天餐后喂食
甲 10只 雾霾 25 ℃ 5 mL枇杷叶露
乙 10只 雾霾 0 ℃ 5 mL清水
B
2.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环境一昼夜后,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摘下叶片,经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叶片的未遮光部分变为蓝色。下面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光合作用消耗掉原有的有机物
B.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的目的是设置对照
C.滴加碘液后发现,叶片未遮光部分变为蓝色,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蛋白质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3.在探究某种水稻的白化病现象时,以光照为变量的组合是(   )
组别水稻苗光照温度①200株有25 ℃②200株无25 ℃③100株有10 ℃④100株无10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A
组别 水稻苗 光照 温度
① 200株 有 25 ℃
② 200株 无 25 ℃
③ 100株 有 10 ℃
④ 100株 无 10 ℃
4.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下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B
地点 鼠妇只数
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24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18
干草地中 2
5.在显微镜使用中,下列操作与其结果不匹配的是(   )
A.调节粗准焦螺旋——镜筒较大幅度的上升或下降
B.目镜选用5×,物镜选用10×——观察到的物像被放大50倍
C.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视野变暗
D.向左上方移动玻片——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C
6.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C
大棚 甲 乙 丙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 30 ℃ 20 ℃
7.关于“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尝试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影响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B.科学探究中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C.金鱼鳃开闭1次,可计数为金鱼呼吸2次
D.升高或降低水温的范围应控制在5 ℃至10 ℃以内
C
【例1】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凤以当年饱满的大豆种子为材料进行探究,方案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
瓶号 1 2 3 4
种子 10粒相同 种子 10粒相同 种子 10粒相同 种子 10粒相同
种子
环境 条件 不放水,置于温暖处 放适量水,置于温暖处 放适量水,置于冰箱保鲜层处 放过量水,置于温暖处
(1)实验结果是只有2号瓶的种子能够正常萌发。实验结果表明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和充足的空气。
(2)如果小凤要证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应选择________号瓶和________号瓶为一组对照实验。
(3)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原因是萌发的种子进行旺盛的________作用,利用大量氧气,将有机物分解,释放________,供生命活动需要。
(4)1号瓶和3号瓶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即使环境条件适宜,被虫咬坏胚的种子也不能萌发。因此,小凤所用的种子应具有________的胚。
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难度中等。(1)(2)在本实验中,对照组是2号瓶,其余组为实验组,1号与2号瓶对比,唯一变量为水分;2号与3号瓶对比,唯一变量为温度;2号与4号瓶对比,唯一变量是空气,所以共构建了3组对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3)种子萌发时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该作用的意义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4)1号瓶和3号瓶除水分不同外,温度也不相同,有两个变量,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5)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和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被虫咬坏胚的种子是不能萌发的,因此小凤所用的种子应具有完整有活力的胚。
【答案】(1)适量的水分 适宜的温度 (2)4 2 (3)呼吸 能量 (4)不能 变量不唯一 (5)完整有活力
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
[对应练习]
1.若将甲、乙两盆相同的天竺葵同时放在阳台上,甲每天大量浇水,乙4~5天浇一次水,一段时间后,甲叶片变黄脱落,乙正常生长,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水分过多,细菌大量繁殖,根腐烂
B.土壤中缺氧,影响根的呼吸作用
C.水分过多,影响根的吸收作用
D.土壤中缺乏无机盐,影响叶的生长
B
【例2】下表是小明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
A.需要适宜的pH   B.需要适宜的温度
C.只对一种物质起作用 D.效率很高
【解析】唾液淀粉酶在37 ℃时活性最大。
【答案】B
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加入碘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 不变蓝
2 淀粉糊+唾液 0 ℃ 变蓝
[对应练习]
2.下图是某同学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的实验操作过程,下列各项关于实验结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变蓝,②变蓝 B.①变蓝,②不变蓝
C.①不变蓝,②变蓝 D.①不变蓝,②不变蓝
B
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探究的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应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作出假设,制订探究计划,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最后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区分对照组与实验组、设置对照的意义、变量的确立、探究过程中一些资料的分析、数据处理、随机取样等方法的运用都是中考的热点。
【例】为探究某种物质对动物生活的影响,某同学将6条大小和活力相似的小鲫鱼随机均分到大小相同的A、B两个鱼缸中,分别加入1 000 mL河水。先测出A、B两缸中的小鲫鱼的呼吸频率即每分钟鳃盖开合的平均数,再向A缸中滴入10滴绿茶,同时向B缸中滴入10滴清水,一段时间后再分别观察记录小鲫鱼的呼吸频率。请回答:
(1)该同学研究的具体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A、B两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请你预计A缸中滴加绿茶前后小鲫鱼呼吸频率可能的变化结果。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解析】以上实验步骤可以看出,该实验的变量为绿茶的有无,因此该同学研究的具体问题是绿茶对小鲫鱼的呼吸频率的影响。设计A、B两组实验的目的是形成对照,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2)实验结果可以预测如下:①如果绿茶中的物质能促进小鲫鱼的呼吸,那么频率会加快;②如果绿茶中的物质能抑制小鲫鱼的呼吸,那么频率会减慢;③如果绿茶中的物质对小鲫鱼的呼吸没有影响,那么频率会稳定不变。
【答案】(1)绿茶对小鲫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吗 设置对照实验 (2)加快 减慢 稳定不变
科学探究
本部分知识在历年中考中都占有很大比重。其考查形式主要是与其他专题的内容相结合,或单独设置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对照实验的设置,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
素养渗透:在生物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开展科学探究,有利于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例题.科学探究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过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乐趣,还是领悟科学研究方法、提升科学思维的基础。某兴趣小组发现当人们移开花盆时,鼠妇(又称潮虫)会
很快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 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将装置放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分别统计装置中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记录。
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步骤3:求5次实验的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设计体现了
        原则。
(2)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  。
(3)分析图示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你认为还需要改变什么条件     。
答案 (1)光 单一变量 (2)减少误差,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 (3)鼠妇适合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4)把玻璃板换成黑纸板
解析 (1)实验的设计中唯一的变量是光照条件不同,故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设计体现了单一变量的原则。(2)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减少误差,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3)分析图示数据统计,鼠妇大都集中在阴暗处,很少处于明亮处,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鼠妇适合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4)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还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把玻璃板换成黑纸板,这样就能保证水分是唯一的变量,排除了光照条件的影响。
素养要求:对照实验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生物学科教学中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本题通过探究“鼠妇适合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变量的分析和控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素养培优训练
1.进行实验探究时,若要使已获得的探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下列做法通常无效的是(  )
A.增加自变量的数量
B.同一实验者重复实验
C.增加实验样本的数量
D.不同实验者重复实验
答案 A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若要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应选用的装置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①和④
答案 A
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分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其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以保证蚯蚓能正常呼吸
B.“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两个实验中用到的碘液分别是用来染色和检测淀粉的
C.“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需要测三次,取平均值,以减少误差
D.“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测得大花生中有小花生,一定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 D
解析 花生果实长度的变异,有的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由环境引起的。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仅由环境引起而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D项错误。
4.为说明吸烟有害健康这个事实,某学习小组做了“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影响”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用的水蚤可随机挑选
B.需要配制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
C.记录水蚤心率时要重复三次
D.需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蚤的心率变化
答案 A
5.禽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死率较高。为了防控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疾病,某科研机构用发育状况相近的健康小鸡进行了如下实验:
编号 小鸡数量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甲组 10只 不做处理,正常喂养 小鸡全部存活
乙组 10只 给小鸡接种活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 小鸡全部死亡
丙组 10只 给小鸡接种降低活性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 小鸡全部存活
丁组 10只 给小鸡接种降低活性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两周后,再给它们接种活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组可以作为对照组,甲、乙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活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
B.每组实验选择等量、个体大小和健康状况相近的小鸡,只有接种的物质不同
C.每组小鸡数量用10只,而不是用1只,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D.丁组实验结果预测:部分小鸡成活,部分小鸡死亡
答案 D
解析 由表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H7N9型禽流感病毒。由乙组和丙组可以分析出,注射活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会导致小鸡死亡,而注射降低活性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小鸡能存活。这是因为降低活性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进入鸡体内后,会刺激身体产生抗体,抵抗该病毒。故丁组中先注射降低活性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使身体产生抗体,然后再注射活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抗体会抵抗该病毒,因此小鸡不会死亡,全部存活,故D项错误。
6.实验一“探究植物生长是否需要无机盐”的装置如图一;实验二“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装置如图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针对实验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
(2)实验一中的A和B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
(3)实验一中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还可增设     组。
(4)实验二中,若要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      。
(5)实验二中,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    ;该气体对维持生物圈中         和    的相对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 (1)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 (2)无机盐 (3)重复
(4)甲与乙 (5)氧气 二氧化碳 氧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