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 第三节 人体感知信息(耳和听觉)(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 第三节 人体感知信息(耳和听觉)(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14 21:1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3人体感知信息教学设计
课题:人体感知信息(耳和听觉)
科目:生物学 学生年级:七年级 课时:1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体有各种各样的感觉器官,不同的感受器对外界的刺激有不同的感知。“耳与听觉“是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12章第3节“人体感知信息”中的第二课时的内容。由于耳是人体从外界接收信息的主要器官,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着突出的作用,有关耳的知识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耳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材着重介绍了耳的听觉功能和与听觉形成有关的结构。课本安排了观察耳的结构,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认识外耳、中耳、内耳各部分构造时,突出了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等与听觉形成关系密切的部分。教材还提醒注意用耳卫生,认同耳的卫生保健的重要性,这部分知识对于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耳和听觉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是有帮助的。后面的内容是人体皮肤感觉的功能,重点学习了人体的四种皮肤感觉,包括了触压觉、痛觉、冷觉。热觉。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事物观察能力、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知识归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待进步的培养提高。本设计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环节。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眼球的结构。能初步了解人体的器官的各个结构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生命活动的。对学生来说,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尤其是中耳、内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过程,以模型、图片、Flash动画等形式进行教学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更容易学习掌握知识。教师在设路课堂教学时注重从生活出发,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一些课堂小游戏还有用创设情景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汲取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描述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②说明听觉形成的过程。
能力目标 ①通过分析“耳的结构”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②通过学习“耳与听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③通过讨论“听觉的形成”,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习“听觉的形成”,让学生学会对耳”的保健②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策略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对耳的内部结构、听觉形成还没有感官的认识,这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本设计结合了课件图片、Flash和教学模型,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更容易学习。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外,通过听力测试的小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耳的结构与功能;2、听觉的形成过程。难点:1、内耳的结构及功能;2、听觉的形成。
六、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观察模型,探究法、讨论归纳法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欣赏一段音乐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为什么可以听到?在声音的世界里你如何感知声音?PPT展示学习目标。二、新课学习(一)耳和听觉1、听力测试小游戏指导:被测试的同学闭目静坐,用手捂住右耳。测试人将音乐由被测试同学的背后渐渐远移,直至其听不见音乐的声音为止。此距离即为左耳的听力距离。以同样的方法测试右耳的听力距离,并将结果填入下表。左耳与右耳的听比较表:左耳右耳听力距离/m引导学生讨论:两耳的听力有无差别?2、耳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课本107页图12-20,认识耳的结构?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看书,认识耳的各个结构归纳:归纳和总结:耳的各个结构的功能提问:我们认识了耳的结构,耳的各个结构都正常就能听到了吗?声音是怎么到达我们的耳朵,我现在讲的话你是怎么样听到的?3、听觉的形成过程多媒体动画展示,外界的铃声传入耳朵的到我们能听到铃声的过程。归纳总结听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的声波信息由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经三块听小骨传到内耳的耳蜗,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接收信息,并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讨论:耳在参与听觉形成中的作用学生讨论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外耳集音中耳传音内耳感音教师:出示几张图片宣布中国主办奥运会时,小明一家热烈欢呼小巷里,驶来的汽车鸣响喇叭,行人迅速躲避电话铃声响了,小丽赶快跑去接电话课上,同学们正在分组讨论,踊跃发言学生看完图片,引导思考:假如人失去听觉,这四个场面各会出现什么情况?小结可能出现的问题,引起学生重视保护耳朵的重要性。耳的保护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6内容,说明为保持正常听觉,应注意养成哪些用耳卫生习惯?⑴慎用指甲、发夹等在耳朵内掏挖,以防外耳道皮肤戳破,引起感染发炎。⑵鼻、咽、喉发炎时,病菌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二)皮肤感觉1、阅读课本P107-108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皮肤引起的感觉主要有几种?(2)皮肤能感知信息的原因?(3)皮肤具有感觉的意义?引导学生总结:皮肤的感觉主要有四种,触压觉、痛觉、冷觉、热觉。(重点讲解触压觉,盲人主要依靠手指的触摸来阅读“盲文”)皮肤能感知多种信息的刺激是因为皮肤里分布着各种类型的感受器。皮肤的感觉具有保护性,能使人体避开有害的刺激,对人体的生存有重要意义。课堂归纳小结一、耳与听觉1.耳的各部分的功能2.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二、皮肤感觉皮肤感觉的种类,触压觉、痛觉、冷觉、热觉课堂练习:PPT上播放几道练习题,课堂完成并讲解1.听觉感受器位于( )A.半规管 B.前庭 C.耳蜗 D.咽鼓管2.声波形成到听觉形成需经过( )①听小骨 ②鼓膜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外耳道 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A.声波→①→②→③→④→⑤   B.声波→④→②→①→③→⑤C.声波→④→①→②→③→⑤   D.声波→④→③→①→②→⑤3.中耳炎是因为病菌从( )A.外耳道进入中耳 B.咽喉进入中耳C.半规管进入中耳 D.耳蜗进入中耳4.听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其目的是( )A.防止声响从口腔进入,听不清楚 B.防止鼓膜内外音响度不同,听不准确C.防止鼓膜内外气压不平衡,损伤鼓膜 D.防止脑震荡 回答听到了什么音乐并且思考为什么可以听到,对耳朵的结构产生兴趣。知道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两个学生作为代表来测试听力,全班同学都填写书本的表格,左耳与右耳的听力比较表通过小游戏测出来的数据,来讨论问题,两耳的听力有无差别。得出结论,两耳的听力并不完全相同,每个人的耳的听力也并不完全相同。观察耳的结构模式图阅读书本的文字认真听讲结合图来记忆耳的结构阅读书本的内容认真写笔记思考观看动画思考一起总结写笔记回忆知识点讨论问题观察与思考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学生看书总结阅读书本内容回忆学过的知识点做练习 通过情景的导入,让学生快速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并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明确目标,学的时候才知道哪些是重点。通过听力测试的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学习耳的结构做铺垫。学生对耳的结构有初步的了解生通过观察在结合课件的图加深记忆,在教师讲解的时候可以快速结合书本的文字得出外耳、中耳、内耳的结构。结合图来讲,图文并茂,更易于理解引导学生学会回归书本归纳:耳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引起思考通过动画把比较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直观小结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强调耳朵的重要性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及时巩固练习巩固课堂练习,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突出本节课重点
八、板书设计
一、耳和听觉1、2、听觉的形成皮肤感觉:触压觉、痛觉、冷觉、热觉
九、教学反思
1/1、通过本节的课堂教学,教学目标基本达到;知识结构明确、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突出了重点的同时也突破了难点。从练习上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错。2/2、课堂导入从播放音乐开始,紧接着做听力测试的小游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快的集中到课堂的内容上来。课堂上语言描述得当,同时使用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不错的效果。3、对于抽象的知识点,借助多媒体、模型、动画播放的形式,使学生更直观、更系统了解、学习知识,尤其是用Flash等教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系统、生动形象。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提高。4、不足之处单独的提问少了一点,还有对于让学生思考的问题,留有的时间不太够,如果在时间上控制得更好的话,课堂效果应该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