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专题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1课时)
复习目标
1、构建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知识体系。
2、描述各植物类群的基本特征。
3、解读三大生理过程的曲线变化。
4、关注绿色植物在环保和生产中的应用
增强环保意识。
体系构建
1.阅读复习材料。
2.补充完整思维导图。
1、根茎叶 2、输导组织 3、果皮 4、果实 5、运输水和无机盐
6、运输有机物 7、无机盐 8、二氧化碳和水
9、储存能量 10、有机物和氧气
1.(德州)海带、葫芦藓、银杏、菠菜是我们常见的植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海带呈褐色,体内不含叶绿素,是异养生物
B.葫芦藓有茎、叶的分化,无根,植株矮小
C.银杏树又名白果树,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
D.菠菜生活在陆地上,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的下表皮
2.(菏泽)某同学对植物进行分类时,把水稻、桃树、松树归为一类,把硅藻、葫芦藓、桫椤归为一类,其分类依据是( )
A.有种子和无种子 B.有茎叶的分化和无茎叶的分化
C.有根和无根 D.生活在陆地上和生活在水中
(一)植物的分类
A
A
类群 主要特征 代表植物
藻类植物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小球藻、海带紫菜、鹿角菜等
苔藓植物 有茎、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假根起固定作用,没有输导组织。 葫芦藓、墙藓地钱等
蕨类植物 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分化出了输导组织 肾蕨、铁线蕨、满江红、桫椤、卷柏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没有果实,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松、柏、苏铁、银杏
被子植物 具有六大器官,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桃、李、杏
考情分析:
主要考植物的分类依据和各类植物的结构特点。
点拨:
需要我们识记不同植物的结构特点,同时识记各类植物的代表植物。
(二)植物的三大生理过程
蒸腾作用
呼吸作用
三生理过程
光合作用
叶片的结构
蒸腾作用意义
探究实验
影响因素
相关实验
生活生产应用
与呼吸作用关系
探究实验
影响因素
生活生产应用
与光合作用关系
二氧化碳 + 水
光能
叶绿体
有机物 +氧气
(储存能量)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二)植物的三大生理过程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例1:如图是检测到某植物,一天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曲线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段植物无光合作用
B、d点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C、de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D、g点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a-b:
无光
只呼吸作用
消耗有机物,
吸氧气, 放二氧化碳
b-c:有弱光,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总体消耗有机物
吸氧气
放出二氧化碳
C/g点: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氧气和二氧化碳自给均衡
c-g: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积累有机物
吸收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
D
例2:如图甲图表示观察叶片结构的部分实验过程示意图,乙图为该植物在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光照充足时,甲图中植物叶片吸收的气体主要是 ,该气体通过叶片结构的[ ] 进入叶肉细胞的 。
气孔
二氧化碳
6
叶绿体
(2)乙图中曲线Ⅰ为该植物在夏季一天24小时内 强度的变化,曲线Ⅰ的abc段,植物体内合成的有机物 消耗的有机物。曲线Ⅰ的b点,植物合成的有机物短时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光合作用
大于
中午蒸腾作用强,气孔部分关闭,影响光合作用
考情分析:
难点在于理解随光照、时间、二氧化碳等因素变化,三个生理过程曲线的变化。核心考的是对三大生理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点拨: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代表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积累有机物,释放氧气。
植物释放二氧化碳代表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分解有机物,吸收氧气。
某一点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量为0,此点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1.(泰安)下列特征与生物个体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由菌丝构成,细胞没有叶绿体,能产生孢子﹣﹣蘑菇
B.根、茎、叶有输导组织,能产生孢子﹣﹣葫芦藓
C.种子由胚、胚乳和种皮构成,有一片子叶﹣﹣花生
D.植株矮小,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肾蕨
链接中考
2.(淄博)下列农业生产、生活措施中能体现促进光合作用的有( )
①合理设置株距 ②大棚增施有机肥 ③水淹及时排涝④大棚夜间增加照明 ⑤中耕疏松土壤 ⑥花盆底部留孔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A
A
3.(东营)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中装入等量的煮熟的大豆种子。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并且瓶壁上有许多小水珠,乙瓶中的蜡烛燃烧(如图)。分析实验现象,能得出下列哪项结论?( )
A.种子萌发消耗氧气
B.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
C.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D.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水
D
5.(德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生物学角度来分析,绿色植物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下列对绿色植物价值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防风固沙消除噪音
B.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C.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氧气平衡
D.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
B
4.(临沂)生产生活中,下列采取的措施与目的不一致的是( )
A.水淹后的农田及时排涝﹣﹣促进根部对无机盐的吸收
B.给玉米植株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避免其果穗出现缺粒现象
C.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
D.园艺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移栽树苗的蒸腾作用
A
6. (菏泽)“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绿色植物使山川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没有绿色植物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一)图一为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适宜温度和氧气等条件下,测定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图二1—6表示叶绿体和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
(1)图一中A点时植物的叶片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_________。
(2)图一中B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二中的____(填序号)。
(3)图一中CD段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是受_______因素的影响。
(4)写出图二中进行3、4这一生理活动的反应式________。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二氧化碳浓度
5和6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水+二氧化碳+能量
7.(青岛)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小麦的种子和幼苗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表示用小麦种子探究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如果实验达到预期效果,则乙瓶和丁瓶内的现象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中的①②③表示小麦幼苗的某些生理过程。先将小麦幼苗放在黑暗处一昼夜,通过______(填数字)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①
(3)兴趣小组在密闭温室种植小麦幼苗并绘制了图三、图四所示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曲线。
①图三表示温室一昼夜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18~24时内,通过曲线可知光合速率______呼吸速率。0~24时内,有机物积累最多、氧气浓度最低的时间分别是__________时左右。
②图四表示在白天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夜间温度下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在同一时间范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增加小麦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长,为实现此目标,根据你所学知识提两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
小于
18 、6
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
夜间适当降低温度
植树造林、节约用电
例:(2021年临沂中考)2021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以表彰他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他研究的海水稻(耐盐碱水稻),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具有抗干旱、抗倒伏、抗盐碱等特点,并且营养丰富。其稻壳顶端有的具有芒,有的没有芒。无芒有利于收割、脱粒及稻谷的加工。为研究海水稻有芒和无芒的遗产规律,科研团队进行了以下三组杂交实验。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组合 后代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
有芒(株) 无芒(株)
1 有芒×有芒 2400 0
2 有芒×无芒 1200 1200
3 无芒×无芒 600 1800
(1)子代水稻与亲代水稻稻壳顶端不同,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水稻稻壳顶端有芒和无芒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是由______________控制的。
(2)根据第_____________组亲本组合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可以判断_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3)若控制水稻稻壳顶端有芒、无芒性状的显性基因用T表示,隐性基因用t表示;推测第2组亲本组合中无芒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在第3组后代的无芒植株中,基因组成为Tt的植株理论上应有__________株。
【答案】(1). 变异 相对性状 基因 (2). 3 无芒 (3). Tt 1200
再见
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的的一大难题。课下搜集相关资料,并相互分享,关注气候变化,爱护身边的绿色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