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14 美猴王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遂( ) 迸裂( ) 麋鹿( ) 瞑目( )
径( ) 石窍( ) 石碣( ) 镌刻( )
答案:suì bèng mí míng jìng qiào jié juān
2.选出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开辟(开天辟地) 径(径直)
B.镌(绣) 石碣(石碑)
C.窍(孔穴) 瞑目(闭着眼)
解析:掌握常用字的解释。B项“镌”是“雕刻”的意思。
答案:B
3.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全书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写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第二部分交代取经缘由,第三部分写师徒西天取经。
B.《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神话长篇小说,标志着我国现实主义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C.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疾恶如仇,为民除害,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大无畏英雄。
解析: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主要内容、人物形象。《西游记》以丰富的想象为基础,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
答案:B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阅读文章第一段,指出石猴出世的过程,并说说这样起笔有何好处。
解析:理清情节,理解伏笔的具体作用。
参考答案:仙石—仙胎—石卵—石猴。石猴出世就已神异出众,也为后文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除妖降魔埋下了伏笔。
2.文中写石猴“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石猴的山间生活的?这样写表现了石猴的哪些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能力,要求先从几个方面分别概括,然后总结表现了什么。
参考答案:从行动、饮食、交往、行踪等方面。表现了石猴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
3.课文把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过程,写得生动具体,详略得当。那么,详表现在哪?略又表现在哪?
解析:详略安排主要依据内容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石猴出世是交代他的身世,不体现人物的性格,所以略写;石猴成王是人物性格的集中体现,所以要详写。
参考答案:详写石猴成王,略写石猴出世。
4.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美”在哪里
解析:可以从石猴的身世、行为、语言等几个方面探讨。“美”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而是“讨人喜欢”的意思。
参考答案:美猴王的“美”表现在身世美、行为美和言语美这三个方面。作者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生动的描写,主要通过对石猴发现水帘洞和带领群猴进住这两件事的描述,刻画了美猴王这个令人喜爱的形象。
5.阅读全文,说说美猴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解析:对美猴王性格特征的分析要全面,还可以从它的代表意义谈。
参考答案: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
快乐时光
班主任的幽默
我们学校有一年有幸参加了八运会的开幕式排练。到了正式开幕那天,来了很多明星,所以女同学都乱成一团。
第二天班主任找来班长询问:“昨天上场的时候同学们都还好吧?有没有人不遵守纪律?”班长回答道:“别的倒没什么,就是张信哲出来的时候很多女同学都冲出去看了。”谁知班主任接下来的一番话让无数同学晕倒,而且还被传为“佳话”。因为班主任问:“张信哲?哪个班的?”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眼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又上桥头再看,却似人家住处一般,好个所在。看罢多时,跳过桥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猴喜不自胜,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欠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众猴随后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定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服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1.用“∥”将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每层的层意。
解析:根据情节发展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时要主语一致(石猴)。
参考答案:第一层(从开头到“也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结尾):写石猴被拥戴为王。
2.文中是怎样刻画石猴进入瀑布泉的?这样的细节描写可看出石猴怎样的性格?
解析:掌握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参考答案:“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表现石猴活泼、勇敢的性格。
3.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写到石猴“打了两个呵欠”,是因为猴王突然有了睡意吗?如果不是,那是为什么?
解析:通过细节描写进一步把握人物性格。
参考答案:不是。“打了两个呵欠”反映出石猴的机灵、调皮。打呵欠不是有睡意,而是卖关子,以引起大家的注意,也是掩饰内心的极度喜悦的一个举动。
4.哪句话表明他受到众猴的爱戴?
解析: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即可。
参考答案:众猴听说,即拱服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恨
接连好几天,他发现它晚上老是在围墙石头边磨犄角,它浑身汗津津地卧在圈里头。
夜里,他躲在圈口,刚到半夜,他看见它用犄角挑开挡在圈口的栅栏,走了出来,他悄悄地跟着它出了村,钻进了山沟,左拐右拐……
猛地,他惊呆了,也吓坏了,浑身发抖,连声气也出不来……他看见从沟里边仰头窜出来一只土豹子,毛森森的身子,绿幽幽的眼睛,血盆似的大口,一股呛人的腥味儿……无须互通姓名,它们一照面就交上锋了。
豹有豹术,牛有牛招。
一个是扑、抓、咬,一个是顶、撞、踢。
它们是敌手,但他们的心是相通的,同怀一种坚定的意志,那就是必胜的信心,坚信自己一定会战胜对方,( )在现在,( )在将来,迟早有一天。
豹的凶残狠毒,牛的倔强勇猛。
凭着这些,它们顽强地拼搏着,真是势均力敌,互不相让,好一阵鏖战!直到残月西斜,曙色初露,才各自收住招法,一个走回山里,一个走出山外。
他看了半宿,抖了半宿,尿了一裤子尿。
苦思苦虑了一整天,他决定了。
晚上,当磨犄角累了躺在圈里的时候,他偷偷把两把尖刀绑在它的犄角上。
果然,在这天夜里,它把它的敌手置于死地了。
第二天清晨,他在牛圈面前的碾盘上宰了那头土豹子,周围围了一大群人,人们一边听他眉飞色舞地演说,一边交口称赞着(它、他)——胜利者。
当它看见他从自己的犄角解下那把尖刀的时候,它短促地叫了一声,尔后,它久久地望着那披在轱辘上的血迹未干的豹皮。望着望着,它走了过去。
它围着碾盘转了两圈,猛然,它一头撞在那披着豹皮的碾轱辘上,头骨碎裂,犄角折断,倒在了敌手的皮前面。
这不幸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人们说,它是把豹皮当成土豹子才撞上去的,大家埋怨他不该粗心大意,把豹皮披在碾轱辘上。
5.第六段括号中填的一组词是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根据“在现在”和“在将来”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并列关系,因此要填这类关联词语。
参考答案:不是……就是……
6.根据文意,从下面四组词中各选出一个词,编成文章情节提纲。
(1)鏖战 观斗 拼搏 ( )
(2)施计 受辱 杀敌 ( )
(3)误撞 撞碾 惊叫 ( )
(4)遗恨 非难 遭怨 ( )
解析:比较四组词语的差异,根据情节的发展过程,选择能反映情节发展的词语。
参考答案:(1)观斗 (2)施计 (3)撞碾 (4)遗恨
7.牛与豹交锋时,文中描写牛的勇猛,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突出牛坚信自己的力量,一定能战胜对手,也为下文牛恨他施计而撞死在敌手的皮前埋下伏笔。
8.文章结尾句,大家的埋怨是否正确?为什么?
解析:可结合“当它看见他从自己的犄角解下……它走了过去”分析。
参考答案:不正确。牛之所以一头撞在披着豹皮的碾轱辘上是因为它知道了取胜并非凭自己的真正实力,而是主人在它头上绑了两把尖刀。
9.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作者通过本文揭示了一个真理:竞争应是公平的。
深层探究
10.美猴王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你是怎样理解的
解析:本题旨在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参考答案: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中考链接
11.(2010湖北黄冈中考,5)某校初三(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
解析:正方的反驳应当根据反方的观点来进行。
答案示例:正方:我方认为,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