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2017秋)科学三年级下册 4.16《认识天气》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人版(2017秋)科学三年级下册 4.16《认识天气》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人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4-14 22:4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认识天气
【教材简析】
本课是学生认识了风的形成和观测气温之后,进一步引领学生认识其他天气现象。活动1“描述天气”引领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学会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描述天气。活动2“学做天气播报员”引导学生通过观测天气、整理天气预报资料等活动,学会用可观测的量描述天气状况。应用与拓展“搜集气象谚语”通过搜集气象谚语等活动,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并与现代先进天气预报方式进行比较,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现了科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得出结论、交流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描述天气的兴趣;树立学生与人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和尊重別人观点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都有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经历。他们经常用好或坏描述天气,说明他们还不具备用科学的语言全面准确地描述天气的能力。前一课学生已经认识如何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知道了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这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能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状况。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阅读等方式获取天气不同要素的事实。
2.能用科学的词汇、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天气状况。
3.能运用分析、判断等方法分析天气现象,概括出天气状况。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观察、描述天气活动中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数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2.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观测天气的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说出人类的需求是影响气象技术发展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描述天气。
难点:学会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描述天气。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气温计、百叶箱、雨量器、风向仪、记录表、课件等。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导: ( 播放天气预报的视频)我们经常收看天气预报,大家是否注意到天气预报是如何描述未来的天气状况的
(学生可能会说气温、风力、风向、雨量等。)
提问:每种天气是什么样的 如何更准确地进行描述呢
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描述天气。
引导:同学们,请你回想一下今天的天气是怎样的呢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更科学准确地描述天气呢
播放:介绍气温高低、云量多少、风力大小、风向等的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识记描述天气内容,并进行交流。
小结:我们通常从气温、云量、降水量、风向等方面描述天气。
谈话:我们如何来描述各种天气现象呢 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资料。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思考:云量、降雨、风各分为几种具体的天气现象 每种天气现象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讲解:根据空中云量的多少,将天气分为晴、多云、阴;根据24小时降水量的多少,可以将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和大雨。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有8个,分别是东风、南风、西风、北风、东北风、西南风、西北风、东南风。风向符号的“风向杆”表示风向。风速分为18级,符号的“风羽”(风杆右边的横或三角)表示风速的大小,3横为6级,4横为7级,三角则表示风速为8级或8级以上……
总结:天气是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数值来进行描述的,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加精确地描述天气的状况,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2.学做天气播报员。
(1)提问:怎样观测和预报天气呢
(2)观测:组织学生观测天气以及收集天气预报的数据,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1 页中。
(3)整理:将观测和记录的天气状况,整理成天气预报资料的形式。
(4)播报:组织学生播报天气。要求呈现天气符号、使用科学语言、声音洪亮。比一比谁播报的天气预报内容具体、准确,声音洪亮。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两则谚语及图片。
提问:想一想,这两则谚语分别根据什么现象,预报了什么天气
学生交流谚语的内容。
小结:“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意思是早上空中出现朝霞,今天会下雨就不要出门了,晚上天空出现晚霞,第二天将是个大晴天,可以放心大胆出门。“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意思是日晕预示下雨的可能性大,月晕预示着刮风的可能性大。
2.组织学生搜集谚语,将搜集到的谚语及其含义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1页中。
组织学生交流。
提问:想一想,利用谚语描述或预测天气,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总结:谚语的优点是通俗易懂、简单明了、使用方便,缺点是有些片面、并不准确。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