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微课设计
授 课 教 师 学校 学科 数学 教龄 21年
微 课 名 称 平均分(求每份数) 视频长度 9分20秒 录制时间
知识点来源 学科: 数学 年级:2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 所属章节: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内容
录制工具和方法 动手操作用 Camtasia Studio 7.1软件录制;连线法用手机录制。
学生课前准备 动手操作准备圆片或小棒;连线法准备纸、笔、尺子。
课标要求 1、通过呈现3种不同的分物情况,使学生在对比中获得对“平均分”的直观认识;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形成相应的表象,同时关注平均分的结果,注重平均分结果的表述;3、注重用语言描述平均分,实现“多元表征”的统一。
教学需求分析 学习者起点水平分析 学生通过加减法的学习以及数的组成,学会了多样化的分物体,并具有从“形”到“数”等多方面比较的能力;具备了灵活运用加法、减法、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内容分析 本知识点设计了分物品的活动,并用直观图将分一分的各种情况呈现出来,使学生在对比中获得对“平均分”的直观认识;对平均分结果的表述也是本知识点的一个学习内容,通过边摆边说平均分的过程,以及“填一填”“连一连”的活动中,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为用语言叙述除法算式的含义和运用除法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说明选择算法的依据都作了充足的准备。
教学目标分析 让学生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使学生经历动作表征、语言表征及图形表征三种表征方式的转化,为符号表征“÷”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设计思路 1、以动手操作为基础。经历动手分的过程,体会到平均分的方法的不同,才能为理解“等分”和“包含”这两种平均分的不同情况奠定基础。2、以直观图示为桥梁。画图是理解与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是对一类数学问题的提炼和概括。3、以语言表述为标志。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结合动作、直观图边比画边说。
教 学 过 程
教学阶段 画面呈现 上课教师知识点讲解 备注
课程导入 第1张 每录制一段微课视频,分享对学习知识的理解,让我陪你一起成长。今天,我们依旧进行平均分的内容,主要根据平均分成几份的要求,学习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方法。 00:00--00:23
知 识讲解 第2张 好,我们来看,二(1)班要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分几个?你知道了什么?(对,要分18个橘子,平均分成6分)。这里的平均分表示什么意思呢?(就是把18个橘子,分成6份,每份的个数同样多)。那怎样表示要平均分成6份呢?(你可以用6个盘子或6个圈表示)。该怎么分呢?请你准备好圆片或小棒,让我们一起动手分一分吧。把18个橘子,分成6份,每份的个数相同,我们可以1个1个地分,先每个盘里放1个。现在我们看到,还有许多的橘子没分完,我们接着往下分,每个盘里面再放1个。还没分完,再在每个盘里放1个。最后每个盘里分3个,正好把橘子分完。 00:24--01:48动画演示
第3张 我们还可以先每个盘里放2个,这样会快些。先每盘放2个,还剩余6个,那么这6个橘子分到6个盘子里,每盘放一个。这时候我们发现,每盘放3个,正好分完。 01:49--02:15动画演示
第4张 还可以怎么分呢?其实呀,也可以3个3个地分,把每个盘子里面都放3个,橘子正好分完。这样也得到了每盘3个。 02:16--02:32动画演示
第5张 最后,我们都发现了,不管是那种分橘子的方法,我们都可以知道,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都是3个。像这样,无论怎么分,每份分的同样多才是平均分。 02:33--03:00小结
第6张 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学均分的方法。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连一连的方法展现平均分的过程。 03:01--03:10转场
手机录制 请你准备好尺子、纸、笔,让我们一起动手画一画吧!先用18个圆表示18个橘子,画的时候注意不要数错,不要画的太拥挤。用6个圆圈表示6份,就像6个盘子。分法一:要想知道每份几个,可以1个1个地分,没分完继续,还没分完继续,分了3次正好分完。分法二:先每盘放2个,这2个可以怎么表现呢?这2个可以用虚线圈起来,也可以在2个的下面画一条线,表示2个2个地分。还剩6个,每盘再放1个,2次正好分完,每盘放3个。分法三:还可以3个3个的分,这3个该如何表现呢?请你用刚才学习的方法试着连一连吧?1次正好把橘子分完。总结:当被分的总数比较多时,很难一次分完,可以分几次完成。要想分的快一些,可以几个几个地分。这就是今天我们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生活中的物品拿来练习一下平均分。要记住,一定要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才叫平均分。 03:11--09:17强调:尺子按紧,不要左右晃动。
结束语 第7张 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里,再见! 09:18--09:20
自 我 反 思 1、在教学中,加强语言表征到图形表征转化的练习,为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做准备。除用连线法的方法进行图示外,还可以设计如下活动:“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 )个。你能把这件事用一幅图表示出来吗?”之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和比较,把握画图的共同特征,逐步体会用示意图进行表示,如用12个圆表示苹果,用4个圆圈表示4份,用箭头表示平均分等。最后让学生讲讲这幅图还能表示什么,体会示意图是一类问题的模型,渗透模型思想。2、调研学生困难,加强问题指导。 利用教材提供的或自己设计的习题,了解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以及在动作表征、图形表征和语言表征三种表征方式中,从哪种表征到哪种表征的转化容易,哪种转化最困难,针对学生的困难进行指导和训练。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转化越顺畅,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越深刻。3、学生作业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