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同步测控优化训练(14 世间最美的坟墓)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同步测控优化训练(14 世间最美的坟墓)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河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17 19:3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14 世间最美的坟墓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词语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覆盖(fù) 尘嚣(xiāo) 禁锢(ɡù)
B.墓碑(bēi) 嬉戏(xī) 栽种(zhǒnɡ)
C.飒飒(sà) 栅栏(zhà) 奢华(shē)
D.穹隆(qiónɡ) 震撼(hàn) 肃穆(mù)
提示:B项中“种”应读“zhònɡ”。
答案:B
2.填空。
(1)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______________,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大师,列宁曾称他为“______________”,人称“俄国文学的良心”。他的三部代表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托尔斯泰晚年_______,他的贵族家庭生活和平民化的思想经常发生冲突。
(2)《世间最美的坟墓》作者_______(1881~1942),_______人,是一位心地善良、纯朴谦逊、才华出众、品德高尚的优秀作家,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浪子野心》,传记_______、《三位大师》。
答案:(1)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 《复活》 《安娜·卡列尼娜》 关心同情平民,有博爱精神
(2)茨威格 奥地利 《罗曼·罗兰》
3.下面各句的括号内所标出的修辞格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排比)
B.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比喻)
C.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的感情。(拟人)
D.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拟人)
提示:B项虽有“像”字,但不是比喻。前后句意思应是类比。
答案:B
4.结合全文,说说文中“特殊的日子”指的是什么,选出准确的一项(  )
A.指作者到俄国旅行的日子。        
B.指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C.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日子。
D.指托尔斯泰去世的日子。
提示:此题考查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本题的答案在文中是找不到的。细读全文,发现文章的副标题:“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而后“注中”又提示了“托尔斯泰(1828~1910)”,原来这日子是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所以它特殊。
答案:B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名为“世间最美的坟墓”,实际要讴歌的是什么
提示:通过课文知道“墓”是朴素的,可引发思考:“为什么朴素?”进而联想到人。
参考答案:是托尔斯泰其人。写墓实为写人,重在突出其人人格之美,最美的是托尔斯泰的人格。
2.从文中看,作者要赞美的托尔斯泰的人格之美有哪些
提示:了解人物的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如淡泊名利、鄙夷虚荣、甘于寂寞、返璞归真等。
3.那么作者为什么说这个墓是最美的呢
提示: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知。
参考答案:与俄国其他景物作比;与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坟墓比;与人们在不同伟人墓前的反应比;与其他伟人墓比震撼人的程度大小;通过和不同对象的比较,也通过自身外在和内在的对比,作者才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对比是这篇文章的最主要的构思和表现手法。
4.作者说托尔斯泰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参观者这种崇敬之情的句子,并谈一谈你的体会。
提示:首先要熟读课文,然后再找相关语句。
参考答案:①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②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体会略(结合文章主旨)。
5.文章开头和结尾在写法上的特点怎样?
前后照应,都运用了议论兼抒情的表达方式。
快乐时光
吃鱼和吃鸡?
孩子:“爸爸,小华的爸爸游泳游得可好了,你怎么不会呢?”?
爸爸:“小华的爸爸总是吃鱼,所以会游泳;我不常吃鱼,怎么会游泳呢?”?
孩子:“可是,爸爸,你总是吃鸡,你会下蛋吗?”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荫蔽。她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曾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被忘掉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不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能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的感情。
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统篇围绕“坟墓”来写。
参考答案:坟墓
2.阅读全文后理解这座坟墓最大的特点是,文中最能突出这一特点的描写分别是什么?(写出两个即可。)
提示:可结合文章主旨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参考答案:朴素 (1)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2)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3)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4)这里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
3.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人们怀着“敬畏”之情的句子。
提示:从正面和侧面都写出了人们的敬意。
参考答案:(1)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
(2)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3)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4.作者说这座墓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从墓中的人的身份考虑。
参考答案:墓中人是一个举世皆知的伟大的人,但埋法普通,坟冢朴素,足见其人格之伟大,所以说它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
5.本文多处用了衬托的写法,请举两例。
提示: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似或相反的条件,以某些事物作陪衬,以突出要描述和要表达思想的一种写作技法。
参考答案:(1)用坟冢的朴素衬托墓中人的人格之伟大。
(2)用人们的敬畏之情衬托墓中人的精神之伟大。
(3)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各具风格的坟墓衬托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回望昨日的感伤?
①茨威格是奥地利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他视欧洲为自己的国家。然而,他所亲身经历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些岁月,实际上却是令他一日日失去祖国乃至失去欧洲的过程。他有一种体无完肤的沧桑之感。他在流亡的日子里怀着伤感和悲观创作这本回忆录《昨日的世界》,这无疑成了他生命的绝唱。不久,他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巴西自杀身亡,因为他无法承受时代加在他身上的重负,无法忍受没有祖国、没有文化温馨的现实。?
②茨威格正是以感伤的目光回望着过去的时光,并以这样的笔调为我们撰写了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
③我读过作者的不少作品,如《人类的群星闪烁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总是为作者对人物心理的透彻描写和细腻的笔触而叹服。记得在一部中篇小说中,他描写过一个赌徒的手。在他的笔下,那只手就仿佛是一个生命,血管、指头的细微变化,被他赋予了强烈的生命动感。从那之后,那只手我再也不可能忘记。?
④在《昨日的世界》这样一部回忆录中,茨威格同样显示出他小说家的才华,但同时更增加了他所擅长的思辨性。这本书的副题为“一个欧洲人的回忆”,非常贴切地表明了他的特殊身份和这部作品的特点。他没有把回忆自己的生活作为主要内容,相反,他将对整个欧洲命运的思考,贯穿于对自己所经历的时代故事的描述之中。这样,读他的书,人们所了解的,不是一个享誉世界的作家如何成长、成功的文学生涯,而是作为一个著名文人,他眼中的传统欧洲文化的衰落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
⑤文化,自始至终萦绕在茨威格心中。他留恋生于斯长于斯的维也纳,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圣地。它有着博采众长的愿望和接受外来影响的特殊敏感,它把那些最不一致的人才吸引到自己身边,使他们彼此逐渐融洽。对于犹太人来说,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宽容的文化环境之中,没有陌生感和排斥感,已经在情感上属于这里。正如茨威格所说:“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居民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成为一个超民族主义者,一个世界主义者,一个世界的公民。”在他看来,维也纳文化是西方一切文化的综合,对于一个犹太人来说,更是如此。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昔日的文化辉煌已不复存在,而希特勒的出现,这个他心目中的文化圣地,从此就陷入了野蛮之中。?
⑥茨威格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业已爆发的时刻被迫远离祖国的。他所离开的,不仅仅是他所熟悉的街道、建筑,不仅仅是小提琴流淌出的旋律,而且是在他看来欧洲赖以存在的文化价值。难怪他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只是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忧患意识,更是一个文人的深沉忧虑和思考,而浓郁的感伤将这一切笼罩。?
⑦写完这部回忆录后不久,茨威格就告别了人间,那是1942年。他未能看见希特勒的覆灭,未能看到他的祖国重又恢复文化的创造。今天,当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通过现代化媒体手段向全世界现场直播时,亿万听众沉醉在文化的魅力之中,而他所亲身经历的苦难,似乎已成为遥远的回响。?
⑧然而,不管时间流逝如何匆匆,《昨日的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有着永恒的价值。它会使我们想得更多,更深。在二十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我正是以这样一种心情细细阅读茨威格的这部作品。他的忧虑,他的感伤,深深地触动着我。?
⑨当下个世纪人类回望这个世纪时,又该说些什么呢?
6.第①段里“体无完肤”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体无完肤”一般形容受伤害的程度很重,结合上下文,这里指的应是心灵受伤害程度很深。
参考答案: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
7.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茨威格创作的《昨日的世界》是以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
B.茨威格怀着伤感创作《昨日的世界》,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他失去了祖国。
C.本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是一篇颇具感染力的人物传记。
D.本文标题与《昨日的世界》具有内在的呼应,寄寓了作者被往事深深触动的情怀。
提示:A项“以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主要内容”与原文第④段矛盾。B项中把创作《昨日的世界》的原因归结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他失去了祖国”显得片面。C项说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是错误的,本文并不是以记人物为主,从题材上看本文应该是一篇随笔。
答案:D
8.《昨日的世界》“有着永恒的价值”,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文中第⑧段“永恒的价值”后,写道“它会使我们想得更多,更深”,哪些内容是我们想得“更多,更深”的呢?第④段末和第⑤⑥段都有叙述,将这些内容梳理一下,加以概括即能作答。
参考答案:字里行间渗透着茨威格对二战时期人类不幸遭遇和欧洲文化衰落的思考与忧虑。(意思对即可。)
9.假如让你来回答文末“又该说些什么呢”,你会怎样说?(100字左右。)
提示:解答此题必须结合文章主旨,写出自己的感悟(如:牢记历史教训,不让悲剧重演,珍惜和平,光明战胜黑暗),语言表述准确、流畅、优美。
答案:(略)
深层探究
10.“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这句话中“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指的是什么?
提示:他儿时听到关于幸福的古老传说,就和哥哥在庄园里亲手种树,多么天真无邪,多么富有童趣。而饱经忧患、历经磨难的托尔斯泰晚年回想起这些往事,突然觉得“自然、宁静、远离世俗”才是幸福的,于是他愿意将自己埋骨于此处。因此晚年的托尔斯泰在追求一种恬静、自然的幸福。
参考答案:这句话表明了托尔斯泰的幸福观,同时也体现了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托尔斯泰生前的遗愿实现了,“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中考链接
11.(2010浙江曲靖中考) 结合你所阅读的课外文学作品,就书名、内容、读后感等方面依照例句仿写,要求句子结构基本一致。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哲人交谈,它能让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能感悟到人生的真谛,了解生命的意义;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注意句式及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心中点燃一盏明灯 它能为我们照亮人生前行的道路 《寄小读者》 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拳拳深情,领会作者的殷殷厚望
12.(2010四川自贡毕业考试) 下面这段文字中的画线处有三处毛病,请按要求答题。?
①为什么人类对火星始终充满向往?因为就目前的观测情况看,②火星是最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家园。尽管火星上的温度是零下200℃。③但从所有太阳系的行星中,火星的环境是与地球最相像的。火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那里还有相当于地球上1/3的重力和1%的大气浓度。④有人估算,人类登上火星需要600亿美元的资金,甚至更多。最主要的是,探测器已经发现了在火星冰冻的极点和地表下有水存在。
A.用词不当的一处是_______(填序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意思表达不完整的一处是_______(填序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与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不一致的一处是_______(填序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③ “从”改为“在”。B.② 加上“的”或“的地方(的星球,的行星)”或去掉“是”。C.④ 删去这个句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