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 各位领导、老师、物理界同行们:大家好!
*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见幻灯1):牛顿第一定律
一、教材分析(见幻灯2)
* 本节内容不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因为,它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两者联系起来,为后面学习二力平衡的知识打下了坚实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特别是它的研究方法和物理思想,对其它运动形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推理”的科学方法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及对该定律的理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重点难点确立依据。(见幻灯3)
*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要以“阻力对运动的影响“为核心,在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形成过程的前提下,采取以小组合作为主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概括、推理得出结论。
* 但是,农村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思维的局限性很强,极容易形成与亚里士多德相类似的认识局限,且纠正其认识一般都很困难。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力学思维习惯,讲好可有效迁徙的“概括性”知识,关系到本节课的成败。为此,将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物体的惯性。
二、过程与方法: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认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见幻灯4、5)
三、教学方法确立依据。(见幻灯6)
* 由于农村学生知识面较窄,思维大多很直接,很容易形成“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和“惯性的大小与速度有关”等错误的观点。所以,要想取得满意的课堂效果就必须在用大量的演示实验使其形成足够的直观认识之后,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形成思维的激烈碰撞,从而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共识,因此我选择以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验法、探究研讨法、
学习方法:实验观察法、 合作学习法、讨论学习法、 见幻灯7)
四、教学流程。
* 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进入本堂课的教学流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智能辨析—实验探究—概括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见幻灯片8 )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见幻灯9)
* 首先,通过复习提问使学生<形成:“受力=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观点,为形成”不受力=物体运动状态不改变”奠定基础>
(二)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一、维持运动需要力么?(见幻灯10)
让学生就此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此时,一定是两种观点并存。稍后,(见幻灯11)出示如下的智能辨析题,给两到三分钟的时间讨论,比一比谁的观点正确。这时,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引入竞争机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稍后的实验教学中能更加细心的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分析试验结果,以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讲授新课。
(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 (见幻灯12)这部分的分析至关重要,在引导出初速度也影响小车的滑动距离,应该控制斜面的倾角和小车下滑高度后。教师必须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阻力对运动的影响上,在学生都明白了实验中要注意观察什么问题之后,再进行实验的演示.因为今天不方便带实验器材,所以,我用下面的演示代替(见链接)
* (见幻灯13)对三步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阻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的越慢,滑动距离越长。
* (见幻灯14、15)理论推理,小车在阻力更小的玻璃表面,速度减小的更慢,滑动距离更长。
* (见幻灯16)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推理的思维方式得出:如果平面无限长,且绝对光滑,小车的速度将不再减慢,将以到达平面起点的速度和方向永远运动下去。
* (见幻灯17)最后请同学利用教材对刚才的实验结论进行归纳总结。这块讲完之后要对导入阶段的问题做简单的反馈,全体同学给予观点正确的学生10秒钟的掌声鼓励。然后,告诉学生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看在下面的教学中谁表现的更好。使学生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面的教学当中。
问题二、牛顿第一定律。
*(见幻灯18)引发争议:
我们知道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就是说受力时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必有一个改变?
即 受力 运动状态改变
所以: 不受力 运动状态不改变
*(见幻灯19)所以牛顿在伽利略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物体不受力时不止运动速度不会改变,运动方向也不会改变,即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别且,进一步分析得出静止的物体,如果没有力改变它的运动状态,也将永远静止下去。从而,创立了经典力学奠基石之一的牛顿第一定律。
这块必须讲明白,不然学生光看教材还会纳闷,怎么伽利略做实验研究的问题,却成了牛顿第一定律了呢?会以为牛顿窃取了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并借此机会,纠正学生对亚里士多德的片面认识,树立三位科学家在学生心目中的伟大形象,并学习他们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付诸科研实践的精神,使学生受到正面教育。
然后,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范围,并突出讲解其在物理学界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问题三、惯性。
首先,提出教材46页想想做做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望。
* (见幻灯20、21)之后,趁热打铁,引领学生由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关键词入手,分析得出“原来静止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总保持静止状态, 原来运动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结论。即物体有保持自己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从而,进入惯性的教学。
(见幻灯22)讲解惯性的概念,和惯性定律。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特性,由于惯性,会产生一些很有趣的现象。
* (见幻灯23)由教材图12.5-4和12.5-6,讲解惯性现象。这里我用这样的演示替代(见超链接)。
*(见幻灯24)然后告诉学生: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但惯性只在要改变其运动状态时才表现出来。即静止的物体由于惯性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见幻灯25)师演示:“起车时的惯性”并讲解用惯性知识解释惯性现象的一般步骤。思路:物体原有的运动状态,谁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由于哪的惯性,会保持怎样的运动状态,从而出现什么结果。这里我用这样的演示代替。
*(见幻灯26、27、28)演示,刹车时的惯性,请同学模仿上诉思路进行解释。强调“由于惯性”纠正“惯性力”“惯性作用”等错误说法。
*(见幻灯29)告诉学生1、惯性的大小意味着改变其运动状态的困难程度,惯性越大改变运动状态越困难。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用下面的演示进行解释。(见幻灯30、31)
* 这里还可以纠正一下:惯性与速度无关。(见幻灯32)
(四)知识小结(见幻灯33)
(五)动手动脑学物理。(见幻灯34)
* 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使学生明白惯性有对我们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生活中要注意防止由于惯性带来的伤害。
(六)全节小结。(1、生谈收获。2、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给予希望。 见幻灯35)
(七)布置作业。(见幻灯36)
六、板书设计。(见幻灯38)
七、教学反思。(见幻灯39)
* 本节课由于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演示和讲解较为细致,使学生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理解的很好。从而有效降低了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的理解难度。但由于教师包办代替较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练习时间,使学生对用惯性知识解释惯性现象的步骤掌握的不是很好,形成了新的学习难点,在日后的教学中应针对性的加强练习和指导,力求尽快掌握。
在日后的教学中应该吸取本节课的经验教训,精心安排,细致讲解,努力给学生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尽情张开思维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 (见幻灯40)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