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项训练——文化常识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孔乙已》和《我的叔叔于勒》都用到了少年儿童的视角叙述故事,但小说中两个少年的情感却迥然不同,小伙计对孔乙已漠不关心,若瑟夫对于勒叔叔则充满了同情。
B.《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国中最重要的职位是通过比赛跳绳舞来决定的,“跳得最高而又不掉落下来,就得到最高职位”。
C.奥楚蔑洛夫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在《变色龙》中塑造的一个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典型形象,作者用此揭示了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
D.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垂髫”指童年,“加冠"表示男子年已十八,“花甲”指人六十岁,“耄素”指人七八十岁。
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时男子十八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十八。
B.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典雅精致的昆曲、雍容华美的京剧、轻柔灵秀的越剧、活泼风趣的川剧、淳朴明快的黄梅戏等。
C.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D.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代表作《简·爱》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
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是指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古代表降职的词语还有“左迁”等。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的“午”是古代地支纪时法中的“午时”,即现代时间的十一至十三点。
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D.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有吃粽子、赛龙舟、赏菊花等习俗。
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诗。
B.宋廉《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C.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分别出自《曾列论战》《口技》。
D.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今天的“江”“河”泛指河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集音、形、义于一体。汉字中的形声字是由形旁、声旁构成的。
B.《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到达西天,却被如来佛祖的两位大弟子索要好处费,令人哑然失笑。鲁迅评价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C.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我们学过的古文中关于年龄的称谓很多,如“黄发”,形容老人;如“弱冠”,指未成年男子。
(2021·四川广安)下列各项表述错误一项是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他的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
B.《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白《红楼林》第四十回。《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叫作“阳”。如“河阳”指黄河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
D.古代称谓有谦辞和敬辞的区别。谦辞如:家严、小店、拙见、寒舍;敬辞如:令爱、垂念、高朋、贵庚。
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下列诗句不是有关“岁寒三友”的一项是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日文化,将下列诗词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明时节时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樱桃桑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大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③⑤①②④ B.③⑤①④② C.⑤③①②④ D.⑤③①④②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作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小说集有《呐喊》《野草》等。
B.《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土大夫的言谈、逸事。
C.《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与《大学》《中庸》《春秋》并称为“四书”。
D.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
A.《大学》 B.《易经》 C.《论语》 D.《礼记》
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律诗共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C.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有吃粽子、赛龙舟、赏菊花等习俗。
D.《礼记》,我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称呼中,“足下”可以用来称呼自己。
B.汉字经历了甲骨文一金文一大篆一小篆一隶书一楷书一行书的演变。
C.《范进中举》中,范进参加的科举考试是每三年一次的乡试。
D.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民间在这一天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丈夫之冠”中的“冠”指“行冠礼”,在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此礼表示成年。
B.古汉语中“阴”指山北水南,“达于汉阴”的“汉阴”指的是汉水南面。
C.《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写的编年体通史,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她的词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
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年》这本小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再现了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B.陶世龙从 1949 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如《地球的画像》《时间的脚印》等。
C.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经常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
D.我国有许多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等。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
B.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史书”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佐证,其编写体例较多。司马迁的《史记》为编年体,刘向的《战国策》为国别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纪传体。
C.“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后用“社稷”代表国家。
D.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六要素”,很多新闻都具备这些要素。常见的新闻体裁有消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等。
B.“孤山寺北贾亭西”,“亭”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报君黄金台上意”,“台”是厅堂前的露天平台,即月台;“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轩”多为高而敞的建筑,但体量不大。
C.汪曾祺《昆明的雨》中“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前句出自杜甫《春望》,后句出自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D.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可以含蓄地表达作者情感,言简义丰。如李清照《渔家傲》中用典《庄子·逍遥游》,“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表现出诗人对现实处境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C.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榜眼,第三名的人为探花。
D.杜牧在《赠别》中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代称男子二十岁;“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天命”代称五十岁;“耳顺”代称六十岁。
B.《兼葭》《关雎》均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篇,又称“诗三百”。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鄙人”“寒舍”“贵姓”属于谦辞,“惠顾”“赐教”“家父”属于敬辞。
D.“达于汉阴”中“汉阴”指“汉水南面”;“岱宗夫如何”中“岱宗”指泰山,为五岳之首;“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月亮。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德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B.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柔弱中寻觅刚强。
C.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和它有关的诗句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
D.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请教他人时常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年龄时常说“贵庚”。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其作品分为“风”“雅”“颁”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陶渊明是我国最早的山水田园诗人,比较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还有王维和孟浩然。
C.《小石潭记》是宋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D.《核舟记》中作者介绍船头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把山的北向、水的南岸叫作“明”,山的南面,水的北岸叫作“阳”。如“阴阳割昏晓”的“阴”指泰山的北面。“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的“河阳”指黄河北岸。
B.古代文体中的“记”,以记叙、描写为主,如《桃花源己》《小石潭记》;“表”是臣下对君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如《出师表》就是者葛亮对后主的上书。
C.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代表作品有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杂文集《随想录》等。
D.安徙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其作品人多以动物为主角,借动物嘲讽人性的缺点,影射社会现实,代表作有《丑小鸭》《农夫和蛇》《小美人》等。
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18 年,他在《新青年》杂志上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多侧面地反映了他青少年时期的生活。
B.《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合称“四书”,《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五经”。“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马克吐温、杰克·伦敦、海伦·凯勒和海明威都是美国著名作家。其中马克·吐温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D.古代文人雅士多有“号”。有人以居住地为号,如苏轼号“东坡居士”,王安石号“半山”;有人以志趣为号,如陆游号“放翁”,辛弃疾号“稼轩”。
柳公权的楷书用笔出自颜真卿,但又改变了横细竖粗的态势。柳体笔画匀衡瘦硬,爽利挺秀,结体严紧,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下面四幅书法作品属于柳体的是( )
A. B. C. D.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诗词的意象内涵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B.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柳公权、杜甫。
C.中国“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立春、夏至、立秋、冬至。
D.《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李太白全集》,这几部作品集命名方式分别是谥号式、封号式、表字式。
下列各句中,敬辞或谦辞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换号了,敬请惠存。”先是以同学名义通知换号,再开口借钱,不法分子竟利用其中空隙,伺机行骗。
B.令尊年过六旬依然亲自下地干农活,作为他的孩子,我感到既自豪又羞愧。
C.听说你们家舍妹要去当兵,这种雄心壮志令我钦佩不已。
D.“各奔天涯何处是,惟愿君安好”,我就留步不送您了。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半夜三更”指晚上三点至五点。
B.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社戏》《孔乙已》《故乡》都选自《呐喊》。
C.《水浒传》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D.“左迁”,即降职。古代尊右卑左,故将降职称为左迁。另外“谪,贬”也都表示降职。
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B.“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C.《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唐、宋、元、明、清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因为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C.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易经》《孟子》合称为“四书”。
(2015 丹东)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春节,乃一岁之首。春节,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的一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燃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B.元宵节,为农历正月十五日。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猜灯谜等
C.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节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等
D.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下面有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都出自鲁迅先生的自传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B.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桃李”、“婵娟”、“丝竹”、“鸿儒”来代指家乡、月亮、音乐和老师。
C.《水浒传》中塑造了许多传奇英雄,像鼓上蚤时迁、小李广杨志、神行太保戴宗等,各个身怀绝技,个性鲜明。
D.“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左右逢源”、“舍生取义”、“专心致志”等成语都出自孔孟的言论。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江阴”应该在长江的南面,“华阴县”应该在华山的北面。
B.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象征。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精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山东曲阜为最。
C.“山河表里潼关路”中的“山”指华山,“河”指黃河,“潼关”是古代军事要地,在今陕西省潼关县。
D.《醉翁亭记》作者是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忠”是他的谥号。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传说,天地开辟后,神通广大的女神——女娲揉捏黄泥、挥洒泥浆创造了人。
B.“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位于汉水的北面,“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阳”则位于衡山的南面。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出自白居易笔下。
D.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下面有关名著阅读,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弱冠”代称男子二十岁;“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天命”代称五十岁;“耳顺”代称六十岁。
B.在《范爱农》一文中,范爱农和鲁迅是同乡,都在法国留过学,但在对秋瑾等人被杀要不要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时,他们的意见是不一致的。
C.童话和寓言是世界文学作品中独特的风景线,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德国的《格林童话》、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这些伟大的作品都曾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D.《西游记》中观音菩萨领如来法旨,在去东土寻找取经人的路上,先后收服沙悟净、猪悟能、小白龙、孙悟空,为唐僧取经路上陆续收徒埋下了伏笔。
下列作品不属于四书的是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周易》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诗三百零五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中国古代的地名中,“阳”指的方位是山之南水之北;“阴”指的方位是山之北水之南。
C.从汉字造字方法角度分析,“月”“火”“日”属于象形字,“修”“采”“林”属于会字,“沐”“柏”“盯”属于形声字。
D.“不惑之年”是指四十岁,“花甲之年”是指七十岁。
答案
1. 【答案】D
【知识点】姓氏称谓名号、作家作品
2. 【答案】A
【知识点】传统礼仪
3. 【答案】D
【解析】【分析】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統称。
D项“堂菊花”内容表述有误。菊花代表重阳节。重阳节的习俗: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黨菊并饮菊花酒是最主要的活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和节日习俗。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提取选项中的关键词语比对相关知识,仔细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知识点】传统礼仪、姓氏称谓名号、官职爵位、历法天象
4. 【答案】C
【知识点】词语来源、山川地理、作家作品
5. 【答案】D
【解析】【分析】D中“弱冠”指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所以,“弱冠”指未成年男子的说法”是错误的
点评】本题考查语文综合知识。答题时应注意,这道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又多又杂,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对各个选项的说法字斟句酌,仔细辨析正误
黄发”联系《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理解
【知识点】名著连环画、姓氏称谓名号、名著作家作品常识
6.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河阳”指黄河北岸,“汉阴”指汉水南岸。
【知识点】山川地理、作家作品、姓氏称谓名号、文学体裁常识
7. 【答案】D
【解析】A 是梅,B 是松,C 是竹,D 是柳。故选 D。
【知识点】其他文化常识、诗歌积累与拓展延伸
8. 【答案】B
【解析】【分析】①“清明时节时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为正月初
④“樱桃桑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端午节
⑤“大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为正月十五元宵节
按传统节日的先后顺序排列是:③⑤①④②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理解古诗、辨析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知道我囯的传统节日有啷些,都是在什么时间。然后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即可。解答本题应该注意,用排除法比较妥当,③指的是春节,⑤指的是元宵节,而春节在先,所以可排除CD两项
【知识点】语句衔接、历法天象
9.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本题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A、错误。《野草》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诗集,不是小说。
B、错误。应该是“《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土大夫的言行、逸事。”不只是写“言谈”。
C、错误。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经典,没有《春秋》。
【知识点】作家作品、文化典籍
10. 【答案】D
【知识点】文化典籍
11. 【答案】D
【知识点】文化典籍
12.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有古代称谓名号、汉字字体的发展演变过程、科举考试、传统节日和习俗礼仪,综合性强汲面广。A.“足下”是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是对对方的敬称。“可以用来称呼自己”说法不正确。【点评】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答题时应注意,调动课内或课外阅读中,古语古代文化常识的知识储备,对各个选项的说法,字斟句酌推敞辨析
【知识点】传统礼仪、姓氏称谓名号、书法家和书法作品欣赏、科举常识
13.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 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ABD.正确;C.有误,《史记》为纪传体通史;故选:C。
【知识点】古代汉语常识、作家作品
14. 【答案】D
【解析】“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常比喻人得过且过、只顾眼前及时行乐而不思明日愁苦,不是珍惜时间的。
【知识点】古代汉语常识
15.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的文学常识的考查范围比较广泛,既有文化常识,也有文学常识。考查的是学生的积累,而不是对课本的死记硬B项,《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
故答案为:B
【点评】对文学常识的了解和学习就是帮助学生“知人论世”,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甚至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知识点】其他文化常识、历法天象
16. 【答案】A
【解析】A.有误,常见的新闻体裁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BCD.正确;故选:A。
【知识点】作家作品、中国古典建筑、园林艺术、文学体裁常识
17. 【答案】A
【解析】“舍生取义”出自《孟子》。
【知识点】其他文化常识、文化典籍、科举常识
18. 【答案】C
【知识点】姓氏称谓名号
19. 【答案】A
【解析】A 项,法布尔是法国昆虫学家,不是德国。
【知识点】传统节日习俗、其他文化常识
20. 【答案】A
【知识点】作家作品、文化典籍
21. 【答案】D
【解析】【分析】D选项表述不正确。《农夫和蛇》选自《伊素寓言》,作者是伊索。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知识点】名著作家作品常识、山川地理
22. 【答案】C
【知识点】文化典籍、姓氏称谓名号、作家作品
23. 【答案】D
【解析】【分析】A是隶书
B是颜真卿的书法作品
C是行书
D与题目中对柳公权作品特点介绍相吻合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认知。这类题需要在书法课和语文课以及生活中加强对书法的知识的了解。
【知识点】其他文化常识
24. 【答案】A
【解析】【分析】A.正确;B.“书圣”是王之
C.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D.《柳河东集》中“河东”是柳宗元的家多,不是封号。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知识点】名著作家作品常识、姓氏称谓名号、历法天象
25. 【答案】A
【知识点】姓氏称谓名号、语言得体
26.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文体知识、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A 有误,“半夜三更”指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一点;BCD 正确。故选:A。
【知识点】作家作品、古代汉语常识
27.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A项表述不正确,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
故答案为:A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注意相近的文学常识之间的差别,务必做到准确。本题B.“四书”和“五经”是易错点,要注意分清楚。
【知识点】名著连环画、名著作家作品常识、文化典籍
28.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A.正确。B.正确。C.正确。D.有误,四书包括《论语》《孟子》《中庸》《大学》。故选 D。
【知识点】文化典籍
29. 【答案】D
【解析】
【分析】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节主要习俗有堂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与纪念屈原有关的是端午节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史知识,明确识记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做本题时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知识点】语言评价、传统礼仪
30.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A有误,《社戏》出自《呐喊》
B有误,桃李常用来代指学生。
C有误,杨志的绰号是青面兽。
D正确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知识点】名著作家作品常识、其他文化常识
31. 【答案】B
【解析】ACD 三项正确。B 项错误。改为: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象征。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精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
【知识点】中国古典建筑、园林艺术、作家作品、古代汉语常识
3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A 项正确;B 项正确;C 项不正确,“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杜甫《春望》;D 项正确。
【知识点】山川地理、作家作品
33.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名著及常识的识记能力。范爱农和鲁迅都在日本留过学,所以选项 B 中“都在法国留过学”的表述错误。
【知识点】文学体裁常识、作家作品、古代汉语常识
34.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知识点】文化典籍
35. 【答案】D
【解析】ABC.正确;D.有误,“花甲之年”是指六十岁;故选:D。
【知识点】古代汉语常识、作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