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螳螂捕蝉 》 导学案
课题:《螳螂捕蝉》 课型:阅读课 课时:2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我能感悟少年的智慧。
3、我能通过理解“螳螂捕蝉”的寓意,懂得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重点难点预测】
我能朗读复述课文、理解“螳螂捕蝉”的寓意。
【知识链接】:
第一关:自主学习
课文是一个_____故事,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少年以__________的故事,_______吴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关:合作交流
一、我能理解“螳螂捕蝉”的寓意。
1、朗读9-12自然段。读完后,自己试着把故事复述一下,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也可以加上自己的话。
2、复述展示。
3、此时你想对蝉、螳螂、黄雀各说些什么呢?
蝉:
螳螂:
黄雀:
4、他们仨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
二、我能体会到少年的智慧。
1、精读3-12自然段,找出少年的言行,揣摩少年的意图。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少年?
第三关: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自学感悟,然后汇总报告。
第四关:拓展延伸
1、 在组内将《螳螂捕蝉》排成课本剧,分角色演一演。
2、 吴王听了少年的话,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那么第二天上朝时他如何向大臣们解释这一新决定呢?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为吴王设计一个讲话稿,一会每组推荐一个吴王上早朝,看哪位吴王最像。
谈谈我的收获。
11.读书要有选择 导学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学习内容
11.读书要有选择
学
习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绿线内的2个生字,了解可以选择的读物类型并初步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学习重点
了解可以选择的读物类型,学会选择适合的读物。
导 学 过 程
自
主
学
习
1、读准下列字音。
陶冶 传记 先贤 执著 因人而异
聆听 教诲 领袖 征询 日新月异
2、读通课文(不少于3遍),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3、初知课文大意。
合
作
交
流
自由默读课文,根据提示自学。
1、读书为什么要有选择?
2、我们可以选择哪些读物?
3、怎样选择读物?
4、学会选择读物有什么好处?
展
示
反
馈
小组合作交流并在班级展示。
拓
展
延
伸
课堂目标检测:
1、连线题。
真善美 智慧 成长的 业绩
聆听 情操 奋斗的 情操
启迪 假恶丑 光辉的 足迹
陶冶 教诲 高尚的 财富
开阔 才干 执著的 历程
增强 视野 宝贵的 追求
2、仿句填空。
走进文学名著,你可以从《三国演义》中感受到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从《西游记》中感受到 ;从《 》中感受到 。
3、我们小学生可以选择哪些读物呢?课文给我们提出了 条建议,分别是:
(1)
(2)
(3)
此外,
我
的
收
获
12《夜晚的实验》导学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学习内容
12《夜晚的实验》
学
习
目
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学习重点
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导 学 过 程
导
入
新
课
一、明确目标、课前预习:
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鸟儿在天空有自由飞翔的本领,人类就模仿鸟儿的结构制造飞机。这就是仿生学的例子。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在仿生学过程中重要的实验。
板书课题:夜晚的实验(读题)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什么疑问吗?
自
主
学
习
二、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渎生字词,相机字音。
喉咙苍蝇(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
瞎子薄膜油漆矿藏领域
堵住揭开:判断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掌握课文的能力。
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板书:蝙蝠斯帕拉捷)
能不能根据这两个词把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
4.指导分段
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学生说一说。
5.三部分中哪个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为什么?
合
作
交
流
三、质疑探究
过渡: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为了揭开这个疑问,斯帕拉杰进行了几次实验?分别怎样做的?结果怎样?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用最简洁的语言完成表格。(出示表格)
实验
做法
结果
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展
示
反
馈
1.交流
①蒙上眼睛 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 不是靠眼睛,不凭视觉
②堵住鼻子 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 不是靠耳朵,不凭听觉
③全身涂满油漆 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飞行 不是靠翅膀,翅膀不能洞察一切
④堵住耳朵 碰撞跌落 靠听觉,辨别方向,确认目标
2、四次实验弄清楚了一个什么问题?
出示练习:蝙蝠夜间飞行不是靠 ,不是靠 ,不是靠 ,不是靠 ,而是靠 来确定方向的。
3、一系列实验,怎样写既清晰又简洁,而不使人觉得重复呢?写的时候要有重点。你们觉得应重点写哪—次实验? (第一次)
4、轻读第2、3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样写的。交流。(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练习说话。
5、指导根据板书的提示,看图复述第一次实验的情况。
6、自由试述。指名复述,评议。
7、与第一次相比,后来几次实验的情况是怎样简明扼要地写的?
默读第4—6自然段,思考后指名学生回答。
① 第4自然段紧承上文简洁地叙述斯帕拉捷两次实验的做法、结果及第二次实验后的猜想。
出示句子:“难道它薄膜似的翅膀……斯帕拉捷这样猜想。”板书:猜想并体会引导的用法。
②第5自然段写最后一次实验的做法和结果。
提问:为什么做法一带而过,而结果较细地加以描写呢?
(因为结果与先前截然不同)
③第6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发现。出示句子:“啊!蝙蝠在夜间飞行……确认目标的!”体会感叹号的意思,试着用不同的语气朗读。
8、练习说话:此时你会对斯帕拉捷说些什么?
9、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中的三个问句和第6自然段中的感叹句,体会斯帕拉捷终于揭开蝙蝠夜间夜行秘密的无比喜悦、激动的心情。
10、小结:这一段简练、生动地记叙丁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再次齐读结果的句子。在写法上作者做到了重点突出,有详有略,以后你们写作中也要根据文中的中心学会这种写法。
归纳整理、拓展提高:
过渡: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也引发了其他科学家的思考,出示句子:“蝙蝠的耳朵又……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1、体会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2、理解句中引号的用法。
(视线能穿透黑夜,看到黑暗中的物体:通常耳朵只会听到声音,而蝙蝠却能像听声音一样“听”到前方的物体)
后来科学家继续研究,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奥秘,那是什么呢?
3.默读第8、9小节。
(1)在课堂笔记上画一画蝙蝠夜行示意图,同桌说说蝙蝠夜行的奥秘。
(2)“巨大的恩惠”指得是什么?用直线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3)交流。媒体出示蝙蝠夜行示意图,认识超声波。
“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理解引号的用法。
(4)学生补充超声波的相关资料。
(5)引读第9自然段中的语句,认识超声波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恩惠。
同时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用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的精神。
拓
展
延
伸
五、反馈检测、课后训练:
1、对照板书总结
2、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这对你有什么启发?写下你的感悟。
3、学了这篇课文,你会想到那些名言?
4、科学家前仆后继地进行科学研究,以丰硕的科研成果造福人类,我们现在更应该努力学习,从平常的小事中学会观察、善于思考、勤于钻研,将来投身到科学研究中去,造福于人类。请大家记住斯帕拉捷,记住他的实验,更记住他的可贵精神!
我
的
收
获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学习内容
学
习
目
标
学习重点
。
导 学 过 程
导
入
新
课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看录像。(大海) 同学们,你们了解海洋吗?海洋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关系呢? 2.揭示课题。 (板书:8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呢?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自学生字,会读会写田字格中8个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两个生字。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低廉威胁大显神威望洋兴叹 慷慨敬畏喜怒无常无穷无尽 3.自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自
主
学
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提示:“矿”是后鼻音,“匮”读第四声。 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低廉:(价钱)便宜。 慷慨:大方,不吝惜。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敬畏:又敬重又害怕。 望洋兴叹:本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讨论: 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全文可分几部分?哪部分写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第二段(第4—8自然段):写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第三段(第9自然段):写开发海洋,首先得保护海洋。
合
作
交
流
四、精读训练 1.自由朗读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出示: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2.课文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呢? 画出有关语句。 交流: (1)“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说说自己的理解。 (2)“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抓住“慷慨、丰富、每日不可缺”几个词) 这两句之间的分号,说明什么?这两句都是讲海洋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因此,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 (3)“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 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抓住“无情、冲垮、毁灭”等)这句是讲海洋给人类带来的可怕灾难,所以人们在热爱海洋的时,又——(敬畏海洋) 3.引读第3自然段。 4.指导朗读第一段。 要读出千百年来人类对海洋既“热爱”又“敬畏”的复杂心情,及面对它“喜怒无常”的无奈。 齐读第一段。
展
示
反
馈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读训练 1.过渡: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已进入信息时代的我们,还会像千百年来的人们那样“望洋兴叹”吗?(指读第4自然段)人类是怎样开发、利用海洋的呢?
拓
展
延
伸
2.学习第二段。 (1)齐读第4自然段。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人们是从哪些方面开发、利用海洋的呢?快速读读下面几个自然段,交流。 (板书 开发矿产资源 索取高蛋白食品 利用水力发电 淡化海水缓解水荒 建设海底城市) (3)课文是怎样具体开发、利用海洋的呢?对照课文,根据板书,四人小组逐个自然段讨论。 交流: ①“由于……都在闹‘能源危机’”、“—座座……”、“一艘艘……已驶向……”、“……已潜入……”。 (人类“能源危机”,导致到海底开发矿藏) 看图理解第5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朗读第5自然段。 ②“由于……人类正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21世名的餐桌上……来自海洋”。 (人类“食物匮乏”,导致到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 朗读第6自然段。 ③“潮汐发电站……价格低廉的电力。”(人类用较少的价钱,获得大能量的电力) 朗读第7自然段。 ④“用海水淡化……缓解……水荒。”(人类遇干旱,用淡化海水的方法缓解) “在海底建设城市……” (人口增长,拓宽生存空间) 朗读第8自然段。 (4)朗读第二段。 3.课文学到这儿,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人类面临困境时,把“目光转向海洋”,科学开发、利用海洋给人类带来了希望) 根据板书,概括地说一说。 自由说、指名说。 4.齐读第三段。 为什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我们可以怎样保护海洋? 朗读第三段。
我
的
收
获
14学会合作 导学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学习内容
14学会合作
学
习
目
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演讲。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顾名思义、典范、倾泻”。
3、了解文章说明要点,懂得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侧重点不同,领悟两个事例在文章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的精神。
4、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进行仿写。
学习重点
1、了解文章说明要点,懂得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侧重点不同,领悟两个事例在文章中的应用。
2、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进行演讲。
导 学 过 程
自
主
学
习
预习导学。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在相应的栏目下做出评价,用“√”表示。
★
(吐字清晰,课文读正确)
★★
(声音响亮,课文读流利)
★★★
(朗读正确、流利、富有感染力)
2、选择正确的字、音。
幢( zhuàng dòng) 卡在瓶口( kǎ qiǎ ) 倾( 泻 泄 )
3、解释词语。
顾名思义: 典范:
倾泻:
4、填空。
读了课文,我知道本文是一篇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为了表明这一观点,作者向我们解答了这样几个问题:
问题①什么是合作?
问题②为什么要合作?
问题③怎样卓有成效地合作?
合
作
交
流
课堂研讨。
(一)、谈话导入,预习反馈
1、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合作的话题(写好课题)齐读。
2、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大家交流。
3、这是一篇演讲稿,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的学习目标是:a了解作者的观点。b知道围绕观点作者讲述了几方面的内容。C学习作者在表述观点时所使用的说明方法。d熟读课文,练习演讲。(ppt出示)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作者的主要观点: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用四字概括就是要我们(学会合作)。
2、围绕学会合作,课文围讲了三个问题。。
反馈预习导学:三个问题:(1)什么是合作?
(2)为什么要合作?
(3)怎样卓有成效地合作?
展
示
反
馈
(三)研读事例,感悟合作
1、看这三个问题,你认为作者演讲的重点是什么?(板书:卓有成效)
2、过渡: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4、5、6自然段,看看作者怎样表述的?
(举了2个事例)。 哪两个事例?(交响乐团演奏、模拟逃生实验)(板书)
3、为什么不直接说道理,而要选择两个事例来说明呢?
(因为4、5自然段的两个事例分别说明了第6自然段的两层意思,用事实说话更能让人信服。)
4、在生活中,你合作过吗?说说你亲身经历的事例。
讨论:为什么作者一定要选这个事例呢?不选取拔河比赛等作例子呢?
学生回答后总结:因为交响乐团的合作更复杂,更庞大,这是合作的典范,选举的是典型事例,最能说明作者的观点。 (板书)
5、 作者在文中举了两例,既是典型事例,我去掉一个例子行不行?再读4——6自然段。
(这两个事例强调的重点不同,表达的是两层意思,所以缺一不可。)
这两例说明的道理哪个更难做到?作者用“不仅……而且……”这个关联词把它们连接起来,就是告诉我们,合作,除了···还要···(引读第六段)这样才能卓有成效?(在板书中强调“卓有成效”)
(四)当堂训练进行演讲
1、刚才我们学了课文,知道一篇演讲稿有作者鲜明的观点,为了说明观点,还会用典型的事例来验证。学会合作这篇文中观点就是:学会合作。列举的典型事例是:交响乐团演奏、模拟逃生实验。下面就让我们尝试来演讲。
2、先请大家仔细听、认真看老师示范其中一段,思考:演讲需要注意些什么?
3、小结演讲要点:(1)要向观众问候,作自我介绍,然后报演讲的题目。
(2)讲清观点、典型事例,层次清楚。
(3)演讲中举止大方,面带微笑,眼睛看观众,适当地加入表情、动作。
4、挑4——6段开始练习。指名演讲。评议。
5、同桌练习演讲全文。指名演讲。
拓
展
延
伸
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的表达方法,仿写一段话,并用上“总之”。
2、收集有关“合作”的名言警句。(2条)
3、模仿本文选择事例说理的方法,写一篇“学会 ”的演讲稿提纲。
学会
观点:
事例:
我
的
收
获
15 《天游峰的扫路人》导学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
教学内容
15 天游峰的扫路人
学
习
目
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天游峰的高大险峻。
教学重点
导 学 过 程
导
入
新
课
【知识链接】(用浪线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能积累在你的脑海中更好)
天游峰位于福建省武夷山景区中心。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峰”,为武夷第一胜景。徐霞客评点说:“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所以,天游峰有“武夷第一峰”之称。明代诗人钱秉镫诗道:“闻到天游可罢游,果然如此最高头。方知曲曲山回转,合使峰峰水抱流”武夷山有句顺口溜:“不登天游,等于白游”由此可见,天游峰在武夷山所占的重要位置。
自
主
学
习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相信你读了课文后一定能解决掉其中一些疑问(已解决的在问题后面打上“ √”)。(方法建议:读书时,要眼到、口到、心到。这样才会有收获哦!)
2.我认为本文中最易读错音的字有 (温馨提示:别忘了给它注音):
我会写的词语有:
3.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下面词语意思:
瘦削: 炯炯有神:
打量: 望而却步:
5.初读了课文后,天游峰留给我的印象是( ),扫路人又是一个( )的人。
合
作
交
流
1.小组内检查生字词的读音。(组长抽读)
2.交流已经理解的新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相互讨论。
3.读课文给小组内同学听(相互正音)。
4.说说对天游峰扫路人及天游峰的初步印象。
5.读完课文,你产生了那些疑问?写下来与小组成员初步探讨一下。
6.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展
示
反
馈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请画出相关词句并读一读。
(2)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a.从这一句话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b.这一句用什么方法来写天游峰的险?怎么打比方的?从这个比喻中,我们可看出石梯怎样? (3)天游峰如此险峻,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方法建议:边朗读,边想象,边体会“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 (4)作者攀登上了险峻的天游峰的峰顶时,心情怎样呢?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吗?
拓
展
延
伸
【当堂检测】
1.听写生字词。
2.“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这句话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天游峰( )特点。
15 《天游峰的扫路人》导学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教学内容
15 《天游峰的扫路人》
学
习
目
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天游峰扫路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导 学 过 程
自
主
学
习
1.交流,你认识了一位什么样的扫路人?
2.指名读读描写老人的语句。
合
作
交
流
1.作家章武对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扫路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那么,这是一位怎样的扫路人呢,能让作者如此敬佩?
(1) 请大家打开书默读课文三至十二自然段,用“~~~~”划出有关老人外貌描写的句子。
(2) 交流: 对于老人外貌的描写为什么要分开写呢?这样写会不会显得写作没有顺序?
(3)老人给你初步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可以用什么词来表达一下?(温馨提示:如:精神焕发、老当益壮等)能把你体会到的融入到朗读中去吗?
2.老人非常热情,他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1)各小组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四至十二自然段,用“——”画出“我”与这位老人的对话。读读对话部分,从老人的语言中,你对老人又有了怎样的认识?(方法建议:自己思考完后小组讨论,小组组员在发言的时候,其他人要认真听,听完可补充或点评。)
(2)扫路人的工作究竟累不累?可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呢?
(3)“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你认为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从老人的话中,你对老人又增加了怎样的认识?
(4)“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笑声怎么会陪伴我回到住地呢?这笑声到了住地就没有了吗?你能用你所理解的把句子改一下吗?改得比作者更高明!
展
示
反
馈
一.按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填空。
本文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在登天游峰时的 、 、 ,刻画了一位 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那种 的精神和 、 、 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二.“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之前,“我”已打量过老人,为什么此时还要再仔细打量他?
拓
展
延
伸
“30年后,作家张武又一次来到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根据上面文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不少于200个字,另附页)
《16最大的麦穗》导学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
教学内容
学
习
目
标
1.学会本课的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凭借语言文字了解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导 学 过 程
自
主
学
习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相信你读了课文内容后一定能解决掉其中一些疑问(已解决的在问题后面打上“ √”)。(方法建议:读书时,要眼到、口到、心到。这样才会有收获哦!)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如梦初醒:( ) 东张西望:( )
不失时机:( ) 错失良机:( )
(方法建议:边读课文边圈画出生词,利用工具书注音并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工整地写下来。)
3.朗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自我评价: 优( ) 良 ( ) 一般 ( ) (能把课文读顺为“一般”,能读流利为“良”,若做到既正确又流利就为“优”。)
合
作
交
流
1.读完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写下来和你的组员讨论。
2.观察“垄”的字形结构,再联系它们的读音和意思,你发现了什么?说说形声字的特点并能再举几个例子。
3.本课以“最大的麦穗”为线索,依次写了哪些内容?你能和组员说说全文的主要内容吗?认真想想事情的经过,相信你一定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展
示
反
馈
4.读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麦穗前提出了什么要求?在文中画出来,想一想,这暗示了什么?
在文中作好批注。
(2)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时用了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带着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一读。(方法建议:如果你就是苏格拉底,给学生提要求,既要让他们听得清,又要让他们记得住,
那么,苏格拉底的话你会强调哪个字眼呢?好好想想,朗读体会一下。)
拓
展
延
伸
【当堂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最规范、最美观。
Mài suì mài lǒnɡ dìng duò cháo xiào
( ) ( ) ( ) ( )
cāng lǎo cuó shī liánɡ jī
( ) ( )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 )的麦穗 ( )的判断 ( )的理想
( )的机会 ( )的脑袋 ( )的收获
3.填空:
本文以( )为线索,叙述了希腊学者( )让弟子们到麦田里去( )的故事,揭示了 ( ) 的深刻道理。
《16最大的麦穗》导学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教学内容
学
习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
导 学 过 程
自
主
学
习
1.朗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弟子们是怎么做的? 结果怎么样?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2.画出苏格拉底的一番话,想一想:这番话说明了什么?在文中写下来。
3.说说对“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合
作
交
流
1.朗读课文二至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用“——”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表现的句子,(提示:描写弟子们摘麦穗时动作、神态的语句)结果怎么样?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用“~~”画出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话。
(2)“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方法建议::抓住“埋头”、“低着头” “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摘了几穗……随手扔掉了、总以为”等 重点词体会。)“如梦初 醒”是什么意思?弟子们醒悟了些什么?明白了些什么?说说你对这些弟子们摘麦穗的有什么 看法?(温馨提示:动脑去思考,用心去讨论,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不信你就试试。)
(3)面对弟子们的表现,苏格拉底有什么想法?请同学们默读苏格拉底的一番话,想一想,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
2.学习第七自然段。
(1)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3)把你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方法建议:抓住关键词突出读。)
(4)你希望一生中能找到“最大的麦穗”吗?为了找到这“最大的麦穗”,你会怎么做?
3.你觉得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什么独到之处呢?他是位什么样的老师呢?
展
示
反
馈
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人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 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 麦穗 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 有的人则东张西望 一再地错失良机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在文中缺少标点处加上标点。
2.文中“最大的一穗” ,“眼前的一穗”指的是 “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又指: 。
3.“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联系所学的课文或实际,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拓
展
延
伸
文章最后一段话使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你想到了哪些有关机会的名人名言。(方法建议:所举的实际事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可以是学习方面的,也可以是工作、经商方面的。)
17山谷中的谜底导学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
教学内容
17山谷中的谜底
学
习
目
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领会在逆境中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
导 学 过 程
自
主
学
习
1.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看看你通过自学课文后能否解决这些疑问(已解决的在问题后面打上“ √”)。
(方法建议:读书时,要眼到、口到、心到。这样才会有收获哦!)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1)识记生字,描红后再抄写生字词各两遍。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唯一:( ) 抗争:( )
反弹:( ) 摧毁:( )
少顷:( ) 完好无损:( )
(方法建议:边读课文边圈画出生词,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工整地写下来。)
3.朗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自我评价: 优( ) 良 ( ) 一般 ( )
合
作
交
流
1.通过预习,你有哪些疑问?请写下来和组员交流探讨。
2.读课文,你能按照“发现谜——揭开谜底——悟理”这样的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方法建议:边读边思考,并采用连缀段意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注意语言要简练)
3.自由仔细读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你是否能发现这个谜,找到用横线把它划出来。
展
示
反
馈
(1)“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这条山谷的特别之处了吗?(温馨提示:抓住“只有”好好体会) (2)这个唯一能引人注意的现象也就是第二自然段中所说的( )这个词”,也就是课题中的( )这个字。
(3)带着你们的收获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拓
展
延
伸
一.听写生字词
二.解释带点的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1)小姑娘挺自信。( ) (1)小女孩长得真逗人喜爱。( )
挺(2)松树挺立在风雪之中。( ) 逗(2)王老师说话可真逗。( )
(3)我缴获了敌人两挺机关枪。( ) (3)她的表演把大家逗乐了。( )
三.填空:
山谷中的谜是(
17山谷中的谜底导学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2课时
总课时
教学内容
17山谷中的谜底
学
习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会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
导 学 过 程
自
主
学
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东坡只有雪松”的谜底是什么?用“ ”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3.“帐篷中的旅行者”能够身临其境,亲自揭开“山谷中的谜底”, 他们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呢?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4.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句话的理解吗?
合
作
交
流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东坡只有雪松”的谜底是什么?并用手臂来演示一下 ,讲给你的同桌听。(方法建议:边默读边想象书中所描绘的情景,把你认为能体现雪松独特本领的字词用着重号标出来,边演边说。)
(2)看了组员之间的互相演示,你明白了雪松的枝丫是在什么情况下弯曲的?什么情况下又立即反弹的?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3)雪松独特的本领真令人赞叹,雪松还有哪些独特的地方最让你欣赏?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友情提醒:重点抓住“就这样,反复地积……雪松始终完好无损。”句中的四个“反复”和“……”来感悟 。)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方法建议:抓住体会深的相关词语重读,表达对雪松这群智者和强者的敬佩之情)
2. 学习四至六自然段。
(1)“帐篷中的旅行者”能够身临其境,亲自揭开“山谷中的谜底”,心情怎样?他们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呢?在文中画出来。
(2)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句话的理解吗?(知识链接:麦苗面对严冬停止生长,不是害怕寒冷,而是为了来年更好地拔节。好好思考,你一定能理解这句话)
(3)请和你的组员谈一谈,今后如何面对“外界的压力”或困难?
(方法建议;可以从两种情况来说,如:外界压力小的时候和外界压力大的时候)
展
示
反
馈
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样,反复地( ),反复地( ),反复地( ),反复地( )……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1.这段话选自( )(谁)写的《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
2.在短文中填上合适的字。想一想,所填的四个字的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3.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说明( )。从“不论……始终……”这句中,我们体会到( )。
拓
展
延
伸
“确实,有时弯曲不是( ),而是( )。”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
.读了以上两句话,你想到了哪些成语和历史。
成语:( ) ( ) ( )
历史: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____ _____,而是______ ___。
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_ ,而是_____ ___。
【知识积累】
1.以退为进的名句:
(1) (2)
2.赞美松树的诗句:
18 《广玉兰》导学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学习内容
18 《广玉兰》
学
习
目
标
1、我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找出课文的中心句,了解作者是从哪机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3、我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
学习重点
重点:能找出课文的中心句,了解作者是从哪机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难点: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
导 学 过 程
自
主
学
习
一、认真朗读课文,可以将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朗读提示:这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认真阅读,不仅能让你领略到广玉兰的美,还能让你受到优美文字的熏陶。)
二、给有括号的字注音,再将这些词语抄写三遍。
幽香 渗( )透 弹( )性 内涵( )玉琢( )冰雕 花蕊( ) 婴( )儿 凋( )谢 圆茎( ) 含羞待放 孕( )育 惹( ) 荡漾 衬( )托 数( )世同堂 皎( )洁 铁锈 椭( )圆 柔嫩 概括
合
作
交
流
小组合作一
1、朗读全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广玉兰的呢?
2、轻声朗读第一段,思考,是什么吸引了作者去欣赏广玉兰的?
3、用“——”画出作者描写广玉兰香气的句子,哪些词语直接描写了花的香气?(学法指导:抓住这些词语,相信你一定能将这句话读得很有味道。)
4、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节,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广玉兰花朵的特点 、
。画出本节中具体描写花瓣特点的句子,通过句中的分号(;)我们能读出作者是从 和 两个方面描写了花瓣,,两个“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写出了 ,表达出了 。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表现出自信,和同学比一比,赛一赛。
小组合作二
1、赏析课文第三节:
画一画,文中描写了广玉兰花的几种形态?
品一品,你喜欢广玉兰的哪种形态,想同桌描述一下;
读一读,同桌来比一比,看谁读的美?既要把自己的喜爱之情,也要将花美丽的形态表现出来;
(小组齐读感悟。)从这样一株千姿百态的广玉兰上,除了感受到美 你还能感悟到了什么?
2、自由读四、五自然段,这两小段写出了叶片什么特点? 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再读一读。
3、广玉兰的确美,花香美,花瓣美,形态美,叶片美,打动作者的不仅仅是广玉兰的外在美,更重要的是 。
4、读课文最后一节,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从句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广玉兰有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把你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
温馨提示:
1、每组选择一个学习内容作为主要展示内容。
2、小组成员要全员参与展示。
3、精彩之处要会欣赏,错误处要能宽容并诚恳纠错。
4、及时补充点评,适时与同学老师互动丰富展示内容。
(朗读指导:这句话中有两个关键词,它们直接表达出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你找到了吗?抓住了这两个词,你一定能将这句话读好。)
展
示
反
馈
【达标测评】
填空。
1、作者从 、 、 、 等方面描写了广玉兰的美,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洁净、高雅的广玉兰让你联想到的成语 、 。
3、默写两句有关花的句 , 。 , 。
(二)
一、摘抄文中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
1、
2、
二、填空。
有的 ,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 ,几只小蜜蜂就 地钻了进去,那里面 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广玉兰,洁白柔嫩得 , 、 , 。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呢,花瓣虽然 , 却 , 已长成 ,圆茎上 ,这就是 新生命的种子。 这段话描写 ,作者采用了 修辞手法呈现出一株 、 的广玉兰。
拓
展
延
伸
课外拓展
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花,用一段话写出它的特点。
心灵感悟:
(友情提示:要学习课文形神兼具的描写,作者不仅写出了广玉兰的外形美,也写出了它的内在美——纯洁,生命力旺盛。在观察时要仔细,不仅要写出事物的特点,还应把对事物的独到感知和发现表现出来。)
我
的
收
获
19 夹竹桃 导学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
学习内容
19 夹竹桃
学
习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造句。
3、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培养审美情趣。
4、学习作者由眼前合理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学习重点
感受夹竹桃的花期之长和可贵韧性
导 学 过 程
自
主
学
习
1生字我把握。
我来读:榆(yú) 熏(xūn) 凄(qī) 藻(zǎo) 蛾(é) 乍(zhà)
我来注音:玉簪花( ) 荇藻( ) 韧性( ) 衰败( ) 融洽( ) 模糊( )
2、查一查。
夹竹桃是我国各地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它的故乡在 。因为叶片 ,
花朵 ,故得名。它对粉尘、烟尘有较强的吸附力,因而被誉为“ ”
但因其叶、皮、花均有毒,所以最好不要攀摘。
3、我来分段。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四段。
( ),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 ),描写作者家中的两盆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 ),写夹竹桃的可贵韧性以及引起作者的美妙幻想。
( ),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合
作
交
流
课文内容我理解:
课题是“夹竹桃”,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它的呢?(2、4、5节)
学习课文第二节。
(1)、我来读。
(2)、用“ ”画出直接描写花的句子。说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4)、读出这奇妙有趣的景象,并看画面试背。
展
示
反
馈
抓住重点,感悟妙处
3、学习课文第四节。
(1)、第二节已经对夹竹桃的花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第四节又写夹竹桃的花的什么方面呢?(夹竹桃花期很长)。用简练的文字来概括,并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
。
(2)、从文中找出一组意思相反的词:( )——( )
(3)“这一点忍性”指的是 。
(4)把最后一句改为陈述句是 。
(5)、练习造句。
无不……
无……不……
(6)、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大意(不超过10字)。
。
学习课文第五节。
(1)、我来读。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不止于此”中“此”指代 。
(3)、月光下的夹竹桃的影子又两个特点,一是 ;二是 。
(4)、文中的“亚洲”是指 ,“大海”是指
,“远渡重洋的海轮”是指 ,而“游鱼”其实就是 。
拓
展
延
伸
上网或到图书馆查一查与作者季羡林有关的资料。
19 夹竹桃 导学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学习内容
19 夹竹桃
学
习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造句。
3、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培养审美情趣。
4、学习作者由眼前合理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学习重点
感受夹竹桃的花期之长和可贵韧性
导 学 过 程
自
主
学
习
学习课文第一、六节,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第六段是对第 自然段的总结,同时也照应了第一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形成呼应之势,围绕“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这一总括全文的问题,进行阅读对话,把夹竹桃的花色、花期、花影方面的内容作一整合,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合
作
交
流
(一)学习课文第三节。
1、读第三节,看看这一节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说说你的想法。
(提示:多少种花?为什么要写这一段?起什么作用?)
辩论:这一段是不是写走题了?
(1)、正方:这一段没有走题。
反方:这一段走题了。
(2)、理解这一段的衬托对比的作用,并领悟作者的这一表达方法。
展
示
反
馈
仔细再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夹竹桃与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14种花有什么不同?交流所感受到的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友情提示: 悄悄的 一声不响 一嘟噜 无不 无……不
拓
展
延
伸
1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花多、花美的成语,如“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等,请你再写出几个这样的成语。(至少三个)
相关提示
1、注意“藻”中间的三个“口”字摆放要匀称,要写的紧凑。
2、课后,阅读老舍的《养花》。
我
的
收
获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与大家交流一下。
《长江之歌》课堂导学方案1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1课时
总课时
教学内容
《长江之歌》
学
习
目
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我能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我能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我能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我能理解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音乐、课文朗诵)
导 学 过 程
导
入
新
课
谈谈对长江的了解。
1.欣赏歌曲《长江之歌》。
2.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板书“长江”,你对长江有哪些了解,我们来交流一下。(用一两句话说说对长江的了解。)
自
主
学
习
初读了解课文,解决生字任务。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默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1.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
2.作者赞美了几次?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
3.观察第一节和第二节,你有什么发现?
合
作
交
流
朗读课文。
1.组内互读,互相纠正字音与语调。
2.小组展示课文朗读。
3.精读第一小节,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a、默读: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b、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c、默读: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思考: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课
堂
检
测
一、辨字组词
慨( ) 彩( ) 劈( ) 薄( )
概( ) 采( ) 臂( ) 礴( )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 )的时代( )的力量( )的气概( )的乳汁
( )的丰采( )的臂膀( )的国土( )的清流
( )的情怀( )的未来( )的长江( )的源泉
三、长江之歌中“风采”指( ),“乳汁”指( ),“母亲的情怀”指( )。
四、长江之歌歌颂了长江的什么之美?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怎样的感情?
《长江之歌》课堂导学方案2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2课时
总课时
教学内容
《长江之歌》
学
习
目
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我能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我能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我能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我能理解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课文朗诵)、歌曲磁带。
导 学 过 程
导
入
新
课
课件展示长江及三峡工程的幻灯片。
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都以自己是长江儿女而自豪。今天三峡工程的事实更将使长江母亲焕发新颜,为我们的明天创造无穷的力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长江之歌》。
自
主
学
习
一、听写生字词(同桌互查)。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节(齐读)。
合
作
交
流
精读第二节。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展
示
反
馈
1.说说你对“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的理解与感悟。
2.你是怎样理解“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3.朗读第二节,说说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与气魄?你是怎样朗读的?
拓
展
延
伸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尝试脱稿朗诵,通过竞赛评出小小朗诵家。
我
的
收
获
2 三亚落日 导学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学习内容
2三亚落日
学
习
目
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学习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导 学 过 程
自
主
学
习
1.我喜欢这些优美的句子:(摘抄两句)
2选择正确读音:玫瑰(ɡuī ɡuì)玉屑银末(xuè xiè)
悄然无声(qiāo qiǎo) 树冠(guān guàn)
美妙绝伦 涨溢
硕大无比 收敛
赤朱丹彤 悄然无声
3.写出与“赤朱丹彤”结构相同的词语如:琴 棋 书 画
4.我了解到的三亚
合
作
交
流
1.通读全文,课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
《三亚落日》中作者把落日分别比作 、 、
。
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在三亚看落日如何有诗意?
3.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思考:
作者大量运用了 、 等修辞方法写出了落日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 、
、 。
4.再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的毫无倦态与滑落时收敛光芒的不同景色。
展
示
反
馈
品读词句,潜心感悟
(一)品味浓浓的热带风情
过渡:去过三亚的人多说三亚美,三亚美在哪儿呢?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作者所描写的三亚景物。
2、随意指名说说三亚美在哪儿,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
(蓝透了)的海水 (低翔)的白鸥 (洁白)的翅尖
(挺拔俊秀)的椰子树 (碧玉般)的树冠 (玉屑银末般)的细沙
3、指导读好这组词语
7、小结过渡:蓝蓝的海,蓝蓝的天,白如雪的海鸥绕着你低低地飞,脱下鞋袜,踩在那柔柔的、细细的、玉屑银末般的沙子上,感受三亚迷人的热带风情,那是多么惬意啊,在这样的地方看落日,可真有——诗意呀!(板书:真有诗意),难怪作者会说在三亚看落日滑落的景象是——美妙绝伦的。(板书:美妙绝伦)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那美妙绝伦的落日景象。
(二)感悟美妙绝伦的落日景象
1、师:在作者的眼里三亚的落日像什么呢?请大家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完成填空。出示:三亚的落日一会儿像 ,一会儿像 ,一会儿像 。
2、学生朗读后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孩童 大红灯笼 跳水员
3、师:是呀!三亚的落日是善变的,相比较而言,你更喜欢它像什么呢?请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想想、品品。
4、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到喜欢落日像孩童的时候,相机出示语段:
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
(1)指名填空,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用红粉笔写上文字。
(2)引导感悟:歪着红扑扑的脸,没有一丝的疲倦,还在潇洒的抖动,这说的分明就是一个孩子呀!读读这些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 。
(3指导朗读:我们真得感谢作者的神来之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如孩童般快乐的落日。孩子的灵动可以感染一切,三亚的落日也像孩子般用它的热情感染了大海,金红一色,热烈一片,读出这种快乐和热烈。
◆学生交流到喜欢落日像大红灯笼的时候,相机出示语段: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浮)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下落),刚一挨(碰)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
(1)指名读(不要读括号里的词),说说在这段话里,作者把三亚落日比作了什么?
(2)小声读,请注意文中带点的字,如果换成括号里的字,有什么不一样?
(3)学生交流,师相机点拨字词间的区别。
(4)小结:同学们的分析得真深刻,体验得很到位。这就是作者用词巧妙之处,每用一词都是十分讲究。给读者以无限的品味。结合刚才的理解,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学生交流到喜欢落日像跳水员的时候,相机出示一组语段:
A.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B.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1)分组读两个句子,说说哪句话好?好在哪里?
(2)指名说。
(第二句把夕阳完全落下去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齐读第二句话。
(4)“我”为什么要“瞪大双眼”欣赏落日呢?说明了什么?
(突出“我”对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
(5)是啊,落日的美景让所有的人都为之惊叹,让我们再好好的读出落日的美妙吧!
5、师:三亚的美景带给了我们无穷的遐想,让我们把这美妙的瞬间永远定格在脑海中吧!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地方美美的背诵下来,好吗?
拓
展
延
伸
1、阅读补充教材上巴金的作品《海上日出》。
2、小练笔:
大自然的景象变化万千,只要大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仔细观察,就一定也会发现更多的美,请你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如朝霞晚霞、月圆月缺、春风春雨、雾起雾散等等,把它的变化特点写出来,题目自己定。
我
的
收
获
20《古诗两首 墨梅》导学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学习内容
墨梅
学
习
目
标
1、我会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学会生字“砚”,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我能通过诗句说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诗句的意思,能通过诗句说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导 学 过 程
自
主
学
习
1、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搜集诗人王冕的相关资料。
2、听课文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3、放声读文,读准字音,并标出停顿(节奏),努力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4、扫除“拦路虎”(解释下列词语)
洗砚池:
淡墨痕:
流:
清气:
乾坤:
合
作
交
流
1、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2、前两句诗的意思是:
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3、从作者描写梅花的诗句中,你感悟到梅花的哪些品质精神?从梅的品格精神联想到哪些人呢?
4、古往今来,还有不少写梅花的诗,你知道多少?找出一两首来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展
示
反
馈
温馨提示:各学习小组成员要做到全员、全程参与,积极互动,及时补充。
拓
展
延
伸
1、默写《墨梅》,并写上作者及朝代。
2、《墨梅》中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怎样的高尚情操?
我
的
收
获
21《莫泊桑拜师》导学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学习内容
21《莫泊桑拜师》
学
习
目
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3、我能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学习重点
学习福楼拜是如何指导莫泊桑的,从三次不同层次的指导中,明白仔细观察、刻苦练笔、用心揣摩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导 学 过 程
导
入
新
课
自
主
学
习
二、自主探究
1福楼拜是怎样的老师? 莫泊桑是怎样的学生?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2. 第一次拜师,莫泊桑带着什么问题去的,福楼拜如何回答的。感受人物特点。
(提示:抓住坦白、急切、直截了当、这些词结合“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功夫还不到家。”“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这两个句子细细来体会。)3. 第二次拜师,莫泊桑带着什么问题去的,福楼拜如何回答的。感受人物特点。
(提示:抓住真的、一无所获、再次、一进门就说、滔滔不觉这些词以及福楼拜的9个问题来细细体会。)
4. 第三次拜师,莫泊桑带着什么问题去的,福楼拜如何回答的。感受人物特点。
(提示:抓住认真、微笑这两个词和福楼拜说的一段话来体会。特别是“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写作的结果。”“对你所要写得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这两句话仔细品悟其中道理。)
合
作
交
流
1 莫泊桑拜师的最终结果怎样?课文为什么不一次写完,而要分三次?
2.为什么福楼拜的话会在莫泊桑的脑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
展
示
反
馈
温馨提示:每组重点就一个问题向大家展示,其他组认真倾听,给予他们提问、补充、纠正或评价。
从师徒二人的对话中,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莫泊桑?福楼拜又是怎样一个人?
从师徒二人的对话中,你认为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努力?
拓
展
延
伸
五、拓展延伸
阅读着莫泊桑拜师的经历,我们再来看看他的成长足迹——
骑马出去跑一圈,一两个钟头之后回来,记下看到的一切,按此方法锻炼观察力。 1年
1873年师从福楼拜 ------ 1880年正式发表作品 7年
13岁开始写作 ------- 30岁登上世界文坛 17年
我
的
收
获
莫泊桑的勤学,福楼拜的善教,让你有了哪些收获?
22理想的风筝 导学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学习内容
22、理想的风筝
学
习
目
标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读通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
导 学 过 程
导
入
新
课
一、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田野里,公园中到处都能看到人们放风筝的身影,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背过的一首古诗《村居》。同学们爱放风筝吗?放风筝时你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愉悦的心情来写这个“筝”字(提醒是后鼻音,第一声,在和风组成“风筝”一词后它读轻声。学生读词)
有一位叫苏叔阳的当代作家,每逢看到那一只同蓝天白云戏耍的风筝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想起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请看他离开这位老师近三十年后写的一篇文章——理想的风筝(补充板书)(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学生提出问题
相信学完本课,你的问题就会找到答案。
自
主
学
习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一)、用红笔给一类生字注音,用红色“-----”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标出段落序号。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的难字先找同桌帮助,两人都不会时查字典。
1、描红(1遍)。
2、在课后给生字组词(2个)。
(二)、小声读课文。读课文时,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四字词语。
1、查工具书解释词语,不理解的词语旁边做上记号。
2、同桌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3、在作业本上抄写重点词语。
(三)、浏览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完成以下练习。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刻画了一位教师的形象。从中我们体会到刘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到浓浓的______情。
把课文分为三部分,并概括段意。
合
作
交
流
1、文中写的三件事中哪一件最让你感动?画出相关语句,谈谈为什么。
二人小组交流,总结
全班展示:一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
2、读了课文,你认为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指名答,(笑谈腿疾 写板书 放风筝)
展
示
反
馈
升华情感,突破难点:
刘老师的言传身教感染着他的每一个学生。此时你能理解为什么说刘老师放飞的是理想的风筝吗?
文章结尾的省略号余味无穷,作者在深深思念什么呢? 是……
拓
展
延
伸
生活中的强者有很多,如张海迪,桑兰,海伦凯勒,你们能从这些强者身上感悟到什么?
积累战胜困难的名言
我
的
收
获
23、孔子游春 导学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学习内容
23、孔子游春 导学案
学
习
目
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课文中成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8两个自然段。
3.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意。
学习重点
体会“孔子论水”意味深长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从中受到启发。
导 学 过 程
自
主
学
习
一、自主学习,感受春意
1.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涨着春潮的泗水河畔,究竟是怎样的一副景色呢?自由学习,找出描写泗水春景的句子。
(1)(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指读------齐读
(2)哪些词语写出了春天的美丽?
2.你瞧,那一幕已经被定格在了画面上。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这泗水河畔的美景。(齐读出示的句子)
3.听着你们的朗读,不由让我想起了朱熹笔下的泗水河畔----(引读)“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此时,我仿佛也来到了泗水河边,感受到了那浓浓的春意。你们呢?让我们用朗读吟出那份春意吧。(齐读出示的句子)
5.这么美的春景,看了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呢?作者想象的一点也没错,---(出示)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
6.在每个人心中,母亲是最慈爱,也最美丽,作者如此描写春天,应该怀着怎样的情感?谁来用朗读告诉大家。(评价激励)
7.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泗水以及大自然的那份美,同时。(齐读第二节)
合
作
交
流
二.小组初探,悟孔子智慧
1.过渡:浪漫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但孔子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语言更给我们启迪。
2.(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指读)
3.小组探究:
(1)这段话中哪句话最能概括本节的意思?
(2)“真君子”,这应该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你认为怎样的人才算是“真君子”呢?
(3)是啊,就为了这个目标,许多人曾付出了许多的努力,甚至生命。而在孔子眼中,水也是“真君子”。
(4)读读句子,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
(因为水有德行、有志向、有情义、善施教化)
(5)水这位“真君子”仅仅只有这些优点吗?还有什么优点?仿照书上的句子练说:
水滋润万物,孕育天地,它好像很仁慈;
水或深或浅,清澈透明,它好像很纯洁;
水小可成滴,大可成洋,它好像有气量……
4.让我们走近这位“真君子”,去感受他的伟大吧!齐读相关句子。
5.孔子对学生这么说水,其实他的目的是什么?(暗示弟子也要做个真君子)
6.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老师呢?(学生畅谈感受)
展
示
反
馈
三.合作学习,深化理解
1.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再老师身边,……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这浓浓的情谊源于老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源于学生对老师的教诲的领悟。
2.河畔,孔子和颜回、子路再次畅谈,他们又在聊些什么呢?你又读懂了什么?
(1)自学完的同学可以在组内交流读文后的感受。
(2)全班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圈画的部分,并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聊了各自的志向。体会出了子路、颜回的不同性格特点。
(孔子对两个弟子很满意。因为他们的志向都表明他们要做个真君子。)
拓
展
延
伸
四.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当我们跟随着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经历了一趟春光之旅,一趟精神之旅后,你有了哪些收获呢? 2.谈收获(可从词、句的积累,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诸多方面来总结,着重于谈文章的思想感情。)
3.面对这样的一位仁人君子,一位充满智慧、和蔼可亲、对弟子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同学们一定有话想说————————
24明天,我们毕业 导学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学习内容
明天,我们毕业
学
习
目
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从不同方面体会作者对母校深深的眷恋之情。
3.我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校、老师、同学的眷恋。
学习重点
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校、老师、同学的眷恋。
导 学 过 程
导
入
新
课
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就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
“眷恋”是文章的文眼,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对母校的眷恋之情呢?
自
主
学
习
1积累排比句,体会其使用的好处。
2学会仿写句子:在我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3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校、老师、同学的眷恋之情。
合
作
交
流
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1理解什么是五彩斑斓?
2文中选取了哪些学习生活的场景来写的?用笔把这些场景画出来。
3在这离别时刻。你想为了老师做些什么?作者把老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
展
示
反
馈
小组根据所抽取展示的内容做准备。
各小组展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入学时情景的回忆来表达对母校的眷恋之情。
3.学习课文三至五自然段,从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眷恋之情。
学会一种写作方法:选取典型场景叙事。
明确省略号的作用,能找出反问句。
4.学习课文六、七自然段,通过回顾六年的成长经历体会对母校、老师深深的眷恋。
拓
展
延
伸
目标检测:
1. 作者从 , , 三方面表达了对母校深深的眷恋之情。
2.填空。
( )的操场 ( )的教室
( )的老师 ( )的同学
3. 课文三至五自然段采用 的方式,以 为总领句,分别介绍了 、 、 、 、 五个场景,抒发了作者对母校的 、 、 之情。
4.仿写:
在我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在我心目中,您是 , , !
5.写一句毕业赠言。(可以写给母校、老师或同学)
我
的
收
获
3 烟台的海 导学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学习内容
3 烟台的海
学
习
目
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4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学习重点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导 学 过 程
自
主
学
习
1课文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 、 、 、 。
2比一比,组词 登( )凳( )慰( )蔚( )
竣( )峻( ) 滤( )虑( )湛( )堪( )
我还理解了这些词语:锲而不舍 轻盈
( ): ( )
( ) ( )
3为什么没有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先写冬天烟台的海?
合
作
交
流
读课文2、3自然段思考:1哪里写海?哪里写人?(在文中标记)
2. 第二自然段中冬天海的还的特点是 ,我最喜欢的句子是: ,因为
;冬天人们
,让我感受到 。
3.第三自然段中春天海的还的特点是 ,我最喜欢的句子是: ,因为
;春天人们
,让我感受到 。
读课文4、5自然段思考:哪里写海?哪里写人?(在文中标记)
1第四自然段中夏天海的还的特点是 ,我最喜欢的句子是: ,因为
;夏天人们
,让我感受到 。
2、第五自然段中秋天海的还的特点是 ,我最喜欢的句子是: ,因为
;秋天人们
,让我感受到 。
展
示
反
馈
展示交流
烟台的海有什么特点?你想对烟台的海和人说些什么?
讨论:为什么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拓
展
延
伸
【拓展练习】
1、根据语境,理解“寒流”一词的意思。 ①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寒流”是指
②爷爷去世的噩耗传来,小华的心中立刻涌起一阵寒流。
“寒流”是指
2、请你为烟台的海设计一句广告语:
3、我知道的关于“海”的诗句
我
的
收
获
4《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教学内容
4、记金华的双龙洞
学
习
目
标
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游览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景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方法:抓住浏览顺序体会游记的写法。
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的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导 学 过 程
导
入
新
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那么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又各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自
主
学
习
通过反复的读课文,我知道了作者___老先生,在____时候,游览__________。课文是按______的顺序描写的。游览的顺序依次是:途中所见、 ___、 ____ 、 ____、 ___ 、 ___ 。
我还知道课文多次写到水,水的源头是从 来、经过 、 、 、最后从 流出顺山而下。
解释词语
弯曲而上 突兀森郁 空隙
合
作
交
流
1.读第2-3自然段,说说作者在去双龙洞途中的所见、所听、所感。
2.读课文4--8自然段,看看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与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4.你对哪个景点最感兴趣?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你是从文章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这些特点的?找到后就按平时读书的方法做上记号。
展
示
反
馈
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地方,你们想让大家都来喜欢这里吗?那就要你们去细细地品读文章,然后把你的体会设计成优美的导游词告诉大家。通过你的理解,通过你的表达,把别人都吸引过来,好吗?
拓
展
延
伸
1.A.游完了双龙洞,回过头来看,作者介绍最详细的是哪个地方?刚才,我们也有很多同学对这儿感兴趣,那作者为什么不先写这儿呢?这样重点不是更突出吗?
B.那你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呢?
C.那么,今后我们应该怎样来写参观游记呢?除了写作顺序之外,要想吸引读者,打动读者的心,还应该抓住什么去写?
2、小结写作方法:学到这里,我们得到两点启示:第一、写参观游记要按参观游览的顺序写;第二、要把看到的事物特点写清楚。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板
书
设
计
4、记金华的双龙洞 高 小 黑
途中见闻 外洞宽 孔隙 窄 内洞 大 出洞
大 矮 奇
我
的
收
获
5 卢沟桥烽火 导学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学习内容
5卢沟桥烽火
学
习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学习重点
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导 学 过 程
自
主
学
习
资料链接:卢沟桥:位于天安门西南十五公里的永定河上,它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多孔联拱大石桥,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
【词语】:
1、读了这篇课文你积累的好词有
2、最感动的语句(摘抄语句)
3课文中点明中心的一句话是:
合
作
交
流
【课文导读】
第一部分:
自读读课文1然段,思考:
1、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日寇急于吞灭我国的狼子野心和卢沟桥的起因?
2、你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卢沟桥重要的战略地位?
3、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第二部分
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
1.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知道了这起事件是日本侵略者早有的预谋?
2.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悟到了日本侵略者蛮横无理、不可一世的狰狞面目,从字里行间看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3、你用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到了我国守军不畏强敌,奋勇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4、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日本侵略者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
读课文6-9小节思考,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发挥了怎样的巨大作用?
展
示
反
馈
学习第二段:
1过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到1937年7月7日那个不平静的夜晚,去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默读课文第二-五自然段,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关系的词句。
3、交流: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4、品味读第二、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句子,你从这些句子中懂得了什么?(1)交流:
从这些词语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四—五小节,体会日寇的疯狂,我军的英勇与足智多谋。
过渡:面对敌人的再次进攻,我军是如何应战的呢?日寇又是如何顽抗的呢?
1、自由读4、5两小节,用“--”划出写日寇疯狂、狼狈的句子,用 “~”划出写我军英勇的句子,并简要写写你的收获。
2、学生按要求自学,写体会。
3、交流:要点:(1)日寇的疯狂:“日寇吃了亏,…………扑来”抓“扑”体会:想像,用词语描述日寇的“扑”: 地扑。体会读。
(2)日寇的狼狈:“在硝烟和火光中……狼狈而逃”,“日寇猝不及防……尸横桥头”,“打得日寇……”。体会读。
(3)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出示描写日寇的词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4)请同学们看文中插图,说说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
(5)课文中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中国守军的英勇无畏呢?:
A、“早有防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说明了什么?)
B、“举起” “冒着” “冲出” “砍去”从四个连续动作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边好像又听到了什么?
(6)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我军的词语: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两面夹击
过渡:虽然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里,但是,
四、采用引读法学习6---7小节:
1、师引:日寇……,就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中国共产党敏锐地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浪子野心。侵占平津就必然侵占华北,控制了华北就必然妄想吞灭整个中国。)
2、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引: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
3、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刚才你读中的感悟?出示,面对侵略者,面对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 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4、齐读上述词语,引发卢沟桥事变的意义:
(1)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从此,…………。
(2) “序幕”是什么意思?
(3) “如火如荼”是什么意思?能找及格词语替换一下吗?(红红火火、蓬蓬勃勃)
(4) 总结:抗战之火,由卢沟桥的烽火点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这段历史。在同是中国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军民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领土。
拓
展
延
伸
【课外拓展】
“卢沟桥事变”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小浪花,在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历程中,还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课后,请阅读中国人民抗战的故事,在同学家长面前说一说
我
的
收
获
6半截蜡烛导学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学习内容
6半截蜡烛
学
习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
学习重点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
导 学 过 程
自
主
学
习
资料链接: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一侵略者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结果以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词语】:
1、读了这篇课文你积累的好词有
2、最感动的语句(摘抄语句)
合
作
交
流
课文导读】
第一部分:
自读读课文1然段,思考:
1、通过读第一自然段你认为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2、伯诺德夫人为什么不把这样重要的情报藏在隐蔽的地方,而是放在“显眼”的“半截蜡烛”里?
3、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第二部分
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
1.你从哪些词语或者句子中感受到当时情况危急、气氛的紧张?
2.你又从哪些地方感悟到了伯诺德夫人的机智与镇定?
3、你又从哪些地方感悟到了杰克的机智与镇定?
4、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德军的凶狠?
读课文6-7小节思考,小女儿杰奎琳为何可以化险为夷?
你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杰奎琳的机智与勇敢?
展
示
反
馈
三、一读,整体把握一家三口与敌人周旋的方法。
1、读读文章3-7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们保护蜡烛的方法。 2、学生读文,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2、反馈,相机板书:献灯灭蜡烛;搬柴移蜡烛;请求带蜡烛。
四、二读,自主体悟一家三口的机智勇敢。
1、引: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危险,母子三人还能想出巧妙的办法,保护蜡烛,保护情报,你觉得他们怎么样?(机智勇敢)
2、自主阅读:你是从哪些关键语句体会到的?认真读读文章,自己圈圈划划。如果有疑惑,可以与小组同学讨论讨论;如果有精彩的发现,也可以与同学交流交流;对文章的精彩之处,你也可以放声读一读。
五、以读为主,品悟伯诺德夫人的殷勤安排。
1、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作为母亲,伯诺德夫人身先士卒。这就是她的表现,请你仔细读一读,想一想,你从哪些关键词句体会到了她的机智勇敢? 2、交流反馈。
反馈一:“急忙”——为了抢时间,为了保护孩子,多么勇敢,多么机智!
反馈二:“轻轻”——急而不慌,镇定自若!多么勇敢!
反馈三:“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3)齐读:让我们把对伯诺德夫人的崇敬送入句子,读一读!
六、读议结合,品悟杰克的主动服务。
1面对母亲的失败,面对依然存在的危机,杰克,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挺身而出,主动为德国强盗搬柴生火,让他们取暖。但手中的蜡烛被德军一把夺回,计划失败后,他仍依计行事,表现得滴水不漏。这滴水不漏的背后是什么?对,是他的沉稳冷峻。你能抓住你所认为的关键词句,把他的沉稳冷峻读出来吗?
2、示段,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指生朗读,点评体会。
5、品悟环境的危急。
(1)交流: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为什么?(蜡烛越来越短,烛光越来越微弱,暗示着秘密就要暴露,一家三口的生命已越来越危险,情况紧急!
七、潜心会文,探究杰奎琳的巧妙请求。
1、引: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女儿杰奎琳向德国军人请求,让她带着蜡烛上楼睡觉,她成功了,我们也如释重负。杰奎琳为什么会成功呢?她的请求巧妙在哪儿呢?请你认真读读这段,学着刚才的样子,抓一抓杰奎琳说的话,做的事,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思考,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她的请求非常巧妙。
2、学生自由朗读。 3、交流反馈。
有惊无险的背后,透露出的,是一家三口保护蜡烛时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85、这也是一家三口共同努力后的成功。再读。
拓
展
延
伸
一家三口与德军斗智斗勇,伯诺德夫人“殷勤”献灯灭蜡烛,杰克“主动”搬柴移蜡烛,杰奎琳巧妙请求带蜡烛,三人手无寸铁,非常巧妙地化解了危机,这就叫周旋。在他们的巧妙周旋下,秘密保住了,情报站保住了,同时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他们的大智大勇,来源于什么?
2、交流: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向往自由、向往幸福,正义的力量。
我
的
收
获
7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导学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学习内容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学
习
目
标
1、能较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3.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学习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导 学 过 程
自
主
学
习
本文故事发生在( )时期,主要人物是( )、( ),记叙了(
)的事。
合
作
交
流
小组合作 感受聂将军的人格魅力:
1、聂将军知道八路军救出两个失去父母的日本小姑娘这件事后,是怎么做,怎么说的?你如何理解聂将军的话?
2、结合插图说说聂将军是怎样关心照料日本小姑娘的?
3、照相、放梨这两件事说明了什么?
4、聂将军的信中“本着”“至仁至义”“必当”这些词语的意思是什么?信中这段话与前文什么地方相呼应?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展
示
反
馈
1、看着这两个年幼的孩子,该怎么办呢?这事很快被聂将军知道了,他怎么对待这件事呢? 读课文第2自然段,回答。从聂荣臻将军的言行中,你读懂了什么? 小结:因为聂将军(),所以,他被日本人民称为“活菩萨”。 2、过渡:聂将军说要“好好照料”,课文哪一节就是写了这一内容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的第三节。 出示要求,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圈点勾画,体会聂将军的慈善和宽厚。 学生自学自读。可以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关心照料:看伤口、找奶——细心周到 问名字、吃梨、喂饭——消除恐惧心灵安慰无微不至【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先读句子,再归纳事件,然后加以体会聂将军的品质。让他们知道这些事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从小姑娘的神情、动作也可看出聂将军的慈善。 小结:叱咤风云的将军却有着温情善良的一面,有着母亲般的情怀!在两个年幼无知日本小姑娘面前,他更像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也难怪日本人民称他为——“活菩萨”。 3、然而,这毕竟是在战场上,两个孩子还会有什么危险? 让学生加以想象,而聂荣臻将军又做出了什么决定?学生默读第四节课文,指名回答后板书:送回。进一步让学生思考:现在的日本两个小姑娘已经和聂将军亲如一家了,为什么聂将军要送回日军驻地呢?
4、过渡:两个日本孤女被送回日本后,妹妹不幸死去,美穗子由亲友抚养大。40年后——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出示课后3题。学生练笔。提示,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来刻画。交流。
拓
展
延
伸
“两个日本孤女很快被送到了指挥部··· ···可亲热啦! ”
1、这段话主要讲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聂将军就是十大元帅之一的_____________。
3、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等四件事可以感受到聂将军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我
的
收
获
8、《三打白骨精》导学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学习内容
8、《三打白骨精》
学
习
目
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不胜欢喜”、“长生不老”、“斋饭”“火眼金睛”“蒙骗”等词语的意思。 3、以“三变”为突破口,探究“三打”“三责”,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并初步了解三个人物的个性特点。
4、搜集交流《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从中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学习重点
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导 学 过 程
导
入
新
课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被人们称为“四大名著”。其中《西游记》是中国明代长篇神话小说。全书100回。吴承恩根据唐僧玄奘赴天竺取经的史实,注入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认识创作而成。故事情节生动、奇幻、曲折,人物既有浓厚的神奇色彩,又有强烈的现实感。不但我们中国人喜欢,而且也成了世界文学中拥有读者最广泛的著作之一。3、揭题:今天我们就走进《西游记》,读一读《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在赏读故事的同时,走近作者,感受作者笔下个性鲜明的人物,感受作者精妙准确的语言,你们有兴趣吗?
自
主
学
习
1、牢记生字:
wù sēng mán
孙( )空 唐( ) 隐( )
yāo zhāi há má
( ) 怪 ( )饭 ( )( )
Zhàng āi hè
拐 ( ) ( )告 ( ) 道
gū zhòu mēng kū lóu
紧( )( ) ( ) 骗 ( )( )
2、理解下列词语:
险峻: 挑拨:
索性: 哀告:
慈悲: 自言自语:
诡计多端:
合
作
交
流
1、自由读课文,填空: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前( )次都被白骨精逃脱,第( )次终于被孙悟空一棒打死。
2、找出课文中与“三”有关的描写。
3、速读课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全文可分几段?
展
示
反
馈
(一、选择词语说说《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梗概:
腾云驾雾 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 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 火眼金睛 武艺高超 胆大心细
二、默读第二到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 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说说“以”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3.齐读写唐僧的句子,从“责怪”一词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点? 4.课文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写的:一写( );二写( );三写( )。主要写( )。 5.简要说说孙悟空—打白骨精的经过。
三、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孙悟空怒打白骨精
白骨精逃跑
唐僧阻拦
一打:
二打:
三打:
拓
展
延
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对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更加佩服,对诡计多端的白骨精更加憎恨,那么你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下面我们就来在小组内讲一讲吧,可采用一人讲一段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我
的
收
获
9《词两首》导学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学习内容
词两首
学
习
目
标
1. 写会课文中出现生字,理解词语。
2.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词的内容,在脑海中建立形象的画面。(重点)
3.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难点)
学习重点
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难点)
导 学 过 程
自
主
学
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鳜鱼( ) 箬( )笠( ) 蓑( )衣
2.了解作者
李清照(1084—1151)南宋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号易安居士。其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被称为“易安体”。
张志和,唐代词人。初名龟龄,字子同,婺州人,字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
3.填空:《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词牌,我还知道的词牌有:
合
作
交
流
小组合作
1、读课文解释下列词语:常记: 沉醉: 兴尽: 斜风: 不须:
2、理解词的内容填空
《如梦令》词人回忆了 。其中“醉”表明词人 。“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 ;也可能是 。两个“争渡”表现了词人 。表现了作者 。
《渔歌子》描写的自然景物有: 、 、 、 、 、 、 构成了一幅美丽的 。赞美了 ,抒发了作者
展
示
反
馈
(二)重点探究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词中说表现的内容。2、背诵课文内容
(三)难点指导《渔歌子》中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表面看“不须归”的原因是 ,实际是“不想归”,原因是
(四)自我检查(1)默写两首词
(2)联系上下文,填空。
《渔歌子》出现的颜色有 、 、 ,诗中“ ”表现了渔人的悠闲自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4)选择引号的用法。
①表示特定的称谓 ②特殊含义 ③表示否定、讽刺 ④引用别人说过的话。
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
信中说:“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日本人民为敌……”( )
蝙蝠是用耳朵“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 )
少数同学抄别人的作业,是值得“表扬”的……( )
拓
展
延
伸
课后延伸
搜集李清照在北宋灭亡前写的词和北宋灭亡后写的词,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同。
我
的
收
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