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18 秋 颂)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18 秋 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河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17 19:3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18 秋 颂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眸子(  )   飒爽(  )   秀逸(  )   酡红(  )
摄住(  ) 寂寥(  ) 澹如秋水(  )
答案:móu sà yì tuó shè liáo dàn
2.辨字组词语。
答案: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
(2)那酡江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
(3)高高的枫林,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
(4)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全然无动于衷。
答案:(1)稀疏,稀稀落落。
(2)因喝多了酒脸色发红。
(3)寂静,空旷。
(4)骚乱,纷乱。
4.填空。
罗兰,原名靳佩芬,天津宁河人。   (地区、性别)作家,善于写景状物,文笔优美。《秋颂》系罗兰的   散文,体现出这位文人浓重的“主观色彩”。罗兰在《秋颂》中,抓住   的特征铺展文章,用飒爽秀逸的姿态美、凄楚的情感美勾画了一幅明澈的   图。
答案:台湾女 抒情 秋 秋美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此句运用   的修辞手法。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知识。
答案:排比
2.文中说秋“却也是淡泊的季节”,这里“淡泊”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解析:由题干这句话所在的下文摸索答案。
参考答案:它把一切的赞美……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3.文体知识填空。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散文的特点是       。散文常用的写法有以小见大、     、     、象征。散文的表达方式是     和     。散文的内容虽然多,但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解析:此题考查对散文文体的掌握情况。
参考答案:形散而神不散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描写 抒情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条线索写了哪些景物?在这些景物上,作者寄予了哪些情感?
解析:本文结构灵巧,通过巧妙的联想、多变的视角,描绘秋枫、秋云、秋风、秋水等景物,赞颂秋的闲逸、秋的淡泊、秋的成熟,渲染了秋之美的极致与底蕴。由此可推知线索、景物、情感。
参考答案:本文以对秋的赞美为线索,描绘了秋枫、秋云、秋风、秋水等景物,抒发了对秋的热爱之情,暗含着对人生的感悟。
5.《秋颂》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解析:《秋颂》描画了一幅秋景图,里面有树有日,有山有水,也有云和野鸥……没有人,却处处显现着人的品格。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在不知不觉中,作者把自己融进了画面,走访了一个秋。人的思想和景物水乳交融,在平实的语言衬托下,显得诗情画意,而又透露出作者对人生事物的淡泊。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须参与,不必留连。这,就是她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秋颂》的语言平淡而睿智,使文章呈现一种感性和理性的糅合之感。作者用淡淡而诗意的语言描画了一幅秋景图。
快乐时光
建 议
  一个病人第一次去看医生。?
“关于你的病情,你来我这儿之前请教过什么人吗?”医生问。?
“只问过拐角上药房老板。”病人回答说。?
那位医生最讨厌那些不是医生的人常常提出的医药方面的建议,他并不掩饰这一点。?
“那个傻瓜蛋给你出了什么馊主意?”医生咆哮说。?
“他让我来找你。”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最耐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全然无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儿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须参与,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逸,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彻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清洁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选段抓住   、   、   这几种景物,精心描绘,赞颂了闲逸的秋。
2.第四段写“闲云野鹤”其含义是什么 这样写与“秋颂”有什么联系?
3.倒数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你对“秋”的“内在美”有怎样的认知和感悟
4.下列对这篇散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语言优美,笔法自然,看似信笔所至,实则前后有内在联系,如文末一段,就是对上文逐段的总结。
B.“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表达出作者对“洒脱”和“不加修饰”的人生态度的向往。
C.从全文看,作者紧扣秋的特点,从不同角度赞颂“秋之美”,写出了自己对“秋”的认知和感悟,既表现出积极、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也流露出“可望不可即”的不可知、无可奈何的低沉情绪。?
D.作者对秋的描绘中,巧妙地移情于景,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人格化、个性化的“秋”,即秋被赋予了某些人的性情、品格、精神。
1.解析:分析前三个自然段的开头即可得答案。
参考答案:秋云、秋风、秋水

2.解析:根据这一段的文意考虑。
参考答案:写“闲云”突出“闲”,写“野鹤”突出”逸”,“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所以写“闲云野鹤”正是歌颂秋色。

3.解析:对全文充分理解,由物及人。
参考答案:倒数第二段将“秋之美”与“具有这份秋之美”的人联系起来,丰富了“秋颂”内涵,赋予“秋”以人的性情、品格、精神,使主题深化。为人处事要明澈、洒脱、豁达。

4.解析:C项中“也流露出‘可望不可即’的不可知、无可奈何的低沉情绪”不当。
答案: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枯枝与鲜花?
①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
②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 ③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枯树,把它的身躯供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便把鲜艳的花簪上了枯树的头顶。于是它们便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间感到它们原本就是浑然一体的。?
④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
⑤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
⑥我看过一些枯枝傲然地挺立着,身上落满了肮脏的鸟粪,脚下卷过萧条的风。我也看过一些牵牛花,找不到支撑,委弃在地上,被荒草吞没。?
⑦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
5.在第①段中,作者描写了“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不超过10个字。)?
6.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称这是“奇迹”?
7.在第③段中作者写了什么?
8.根据第⑦段,你觉得作者为什么微笑?
5.解析:从第一段“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这句话的上文摸索答案。
参考答案:落叶时节繁花满枝。

6.解析:关注题干中的“联系全文看”,联系第三段结尾“于是它们便复活了”。
参考答案:枯树与柔藤复活。

7.解析:筛选信息,概括第三段的内容。
参考答案:枯树把身躯借给牵牛花,牵牛花把鲜艳的花簪上枯树头顶,结果它们复活了,和谐、美丽地生活在一起。

8.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从枯树与柔藤的关系联想到人生的互相依赖与合作。
参考答案:作者领悟到人生只有彼此信赖、合作,才能超越自我,充分实现生命的价值。
深层探究
9.罗兰是在悲秋还是颂秋?
解析:文章由写景构成一幅幅秋景图,但图中却满溢着作者饱满的赞颂之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罗兰是在用她的情感描绘出这样一幅细腻深沉的主观意境图的。
参考答案:罗兰歌颂了秋的飒爽秀逸的姿态美、凄楚的情感美。就全文看,作者意在颂秋,文章把秋天人格化、个性化了:闲云“淡淡”“悠悠”,“远离尘间”;秋风“纯净”“不带一点儿修饰”;秋水没有“忧心”“紧张”“执著”。
中考链接
10.(2010河南中考)
?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语句,使其语意连贯,没有语病。
  光阴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它能把坚冰融化成春水,把幼苗扶持成大树。当然,它也能把园林变成荒漠,a把废墟变成城市。你珍惜它,它就在你周围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它,它就化成轻烟,b消失得销声匿迹。解析:a从语意连贯的角度考虑。a句的前一句是“把园林变成荒漠”,后一句自然应是“把城市变成废墟”。b句“销声匿迹”含有“消失”之意。
参考答案:a:“把废墟变成城市”改为“把城市变成废?墟”?。
b:删去“消失得”。(或把“销声匿迹”换成“无影无?踪”。)?

11.(2010浙江温州毕业考试)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         
解析:完成此题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从文学名著中提炼组合下联的内容,最好利用所提供的参考人物;二是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掌握其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即句式相同,结构一致。
参考答案: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 无畏不惧武松猛打虎 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