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 抓住细节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 抓住细节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5 07:4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引入新课
同学们,有作家说过:“细致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看了以后的印象更深刻。”这表明写作中的细节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么如何抓住细节呢?今天咱们一起探讨探讨!
写作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抓住细节
1.了解细节描写及常见类型,理解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2.学习捕捉生活的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
3.反复训练,能够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了解细节描写
1.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刻画,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方法。
2.常见的细节描写分类。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事物细节描写:事件、情节、场面等。
整体感知
3.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成功的细节描写,作用巨大,能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感同身受,震人心魄,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真实性。
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
整体感知
抓住细节的方法
1.慧眼独具——找准典型
一篇文章的细微之处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对这些细微之处进行筛选,选择对表达文章中心最有帮助的材料,抓住所描写的人、景、物的最突出的特征,写出他们所不同于其他人、景、物的独特之处。
整体感知
示例: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台阶》中描写了父亲踩黄泥的细节,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
整体感知
2.深挖细掘——细致描摹
(1)锤炼词语:通过对一些精彩的动词、形容词的辨析和筛选,精心锤炼词语可以对所描述的内容进行准确生动的修饰和限制,同时以少胜多,一字传神。
整体感知
示例: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选自《植树的牧羊人》,“轻轻地”“仔细”等词,突出牧羊人种橡树种子时十分仔细认真的形象)
整体感知
(2)巧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变平淡质朴为文采斐然。
整体感知
示例: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选自《老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老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时病入膏肓的状态)
(3)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借助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各个方面的描写,写准写活人、景、物的形、声、味、质感等要素。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示例: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选自《骆驼祥子》,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描写环境,以柳树、马路、尘土等事物的状态衬托出烈日的狠毒,突出夏天的闷热)
整体感知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选自《秋天的怀念》,母亲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母亲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范文点评
3.余韵袅袅——用心感悟
一篇成功的文章,需要有抒情、议论来揭示或升华文章主题,所以,还需要在描写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入一点抒情、议论的句子。
示例: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选自《阿长与〈山海经〉》,作者在文章结尾抒发了对阿长的尊敬、感激、思念的情感,揭示了主题)
(中考真题)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有时又不止一个。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
请以《答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拓展探究
这是“提示语+题目”的全命题作文。
首先要认真研读提示语,明确题目“答案”的含义:填写在试卷上、作业本上的问题的答案;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答案,即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观点态度等。“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所写“答案”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有时又不止一个”即答案可能是丰富多彩的。
真题解说
拓展探究
其次要明确要求,尤其要注意“有真情实感”这一点,要注意虚实结合。“答案”不可以仅理解为书本上问题的答案,也可以理解为其引申义——对友情、亲情、正义、道德、人生等的理解、看法等。“答案”可以好,也可以坏,甚至“不止一个”,但整篇文章的立意一定要积极向上,即要表达对亲情、友情、人生、道德等的正确看法,这是所有考场作文在立意方面的一致要求。
拓展探究
真题解说
融融月色之下,轻拨琴弦,琴音流淌而出。这琴声虽算不上动听,却也是我的用心之作。记得六年前初学琴时,极不情愿地一遍遍重复着同一个音符,感觉那是世上最枯燥、最乏味的事了,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转眼花飞花落,春去春回,六载光阴已被这琴音悄然串起。如今,却发现自己已割舍不下这段如梦的“琴缘”。
“极不情愿”“乏味”“折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  案
拓展探究
满分作文
学业日渐紧张,我已无暇“玩物”,唯恐“丧志”。然而,这把陪伴我六年的琴,我又如何能放得下呢 快乐时,琴声亦乐,落日流霞点染了一个黄昏的绚烂;悲伤时,琴声亦悲,飞花月色如泣如诉;宁静时,琴声亦静,柳枝轻拂湖面泛起浅浅涟漪…… 与琴相伴的时光,俨然成了我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写出了琴声给“我”带来的优美享受。
拓展探究
还记得,一位酷爱国画的朋友告诉我她决定停笔不画时,我那种说不出的惊讶。问她原因,她只说,要奋斗了——为了学业。从此,眼前少了一个挥毫泼墨的才女,多了一个埋头苦读的女孩。
也曾为她惋惜了好一阵子,放下心爱的画笔,一定很苦闷吧!然而,每每与她交谈,却未见其悲,她仍像从前一样,与我谈笑风生。有一次我忍不住问她:“放弃画画儿,你后悔吗 ”她收起了笑容,一脸严肃地对我说:“暂时的停止,并不代表放弃。有舍才有得,有时候停一停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看着我若有所
富有哲理的话引人深思,这大概也是“我”的答案吧。
拓展探究
思的样子,她忍不住笑了:“以后一有机会,我就会重拾画笔的,呵呵。”
轻轻拨弄琴弦,她的话,仍在我脑中挥之不去。是啊,“有舍才有得”,面临人生的第一道关,谁会放弃拼搏呢
月色依然皎洁,婆娑树影间,如碎玉般洒落了一地的梦幻。认真地调准音调,最后酣畅淋漓地弹奏一曲,指尖流泻出满满的感动。合上琴匣的一刹那,心情归于平静。
我想,这是我的选择,为无悔的青春而拼搏!我相信,我已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
点明中心,照应题目。
拓展探究
拓展探究
作者精心选材,讲述了自己一次抉择的经历——为了学业暂时放弃弹琴的爱好,这次明智的选择被作者视为“一个满意的答案”,选材很是独特。文章注重前后照应,在“融融月色之下”,由“轻拨琴弦”开始,又在“月色依然皎洁”时,“合上琴匣”结束。行文完整而严谨,如行云流水一般,让人读来会心一笑,体现了作者裁剪布局的精妙。
名师点评
写 作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下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