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标语文版 八年级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19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新课标语文版 八年级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19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17 19:3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19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栖息(qī) 鳞虾(líng)
B.开辟(bì) 潜力(qián)
C.维生素(wēi) 捕捞(bǔ)
D.浒苔(hǔ tái) 鹧鸪(zhè gū)
解析:A项“鳞”应读“līn”;B项“辟”应读“pì”;C项“维”应读“wéi”。
答案:D
2.下列形近字组词错误的一项是( )
A.虑:深思熟虑 虚:谦虚
B.资:资本 姿:姿势
C.鳞:波光鳞鳞 嶙:嶙峋
D.维:维护 唯:唯一
解析:鳞:鱼鳞;粼:波光粼粼。
答案:C
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感到恐惧。
B.剧增:剧烈的增加。
C.不言而喻:不用说就明白。
D.生态平衡:一个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系统中,各种对立因素互相制约而达到的相对稳定的平衡。
解析: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答案:A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填写关联词语。
(1)______海藻类,海洋中______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______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2)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______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______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______我们______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解析:通读语段,明确前后之间的逻辑关系。
答案:(1)除 还 若
(2)则 尽管 但 还
2.填入句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要缩短工时,提高效率,______应当主要抓烧水这个环节,______不是抓拿茶叶等环节。
A.既然 还 却 B.即使 也 而 C.如果 就 而 D.因为 所以 更
解析:明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答案:C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1)生死攸关:
(2)满目疮痍:
(3)危言耸听:
解析:解释时尤其要掌握重点字的含义,并结合语境。
答案:(1)关系到人的生死。
(2)眼睛看到的都是创伤。
(3)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4.指出下面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
(2)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
(3)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
解析:明确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
答案:(1)列数字、作比较
(2)举例子
(3)作比较
5.“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这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除此以外,破折号还有什么用法?
解析:明确破折号的作用。
认识真理的主要障碍不是谬误,而是似是而非的真理。——列夫·托尔斯泰
参考答案:第一个破折号的作用是作解释,第二个破折号的作用是补充说明。除此以外,破折号还有表递进、话没说完、话题转换、转折等作用。
快乐时光
改 错
我的英语很差,有一天上课,老师竟然发给全班每人一张印着我英语作文的讲义,我真是受宠若惊。
谁知老师发完讲义后,兴奋地说道:“同学们,发给你们的这一篇作文很不简单,几乎所有想象得到的错误在这里面都可以找到,现在我们就以这篇作文作范文,开始改错 ”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 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②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1.本段的说明中心是什么?
解析:归纳每句要说明的内容,概括成一句比较简短的话。
参考答案:藻类作为食物,种类多,增产潜力大,营养丰富。
2.指出文中加点字词具体指代的内容。
解析:“它们”“这”指代前文中提及的多个事物的集合。
参考答案:它们:前面提到的各种藻类;这: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3.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解释它们的作用。
解析: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参考答案:(1)说明方法:举例子;作用:具体说明藻类在人工培育下增产的潜力十分巨大。
(2)说明方法:作比较;作用:突出藻类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有生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球上有大量的水。水存在于辽阔无边的海洋,存在于纵横交错的江河,存在于星罗棋布的湖泊,也存在于地下……
那么,地球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地球上的水是在地球形成时,从那些宇宙物质中分离出来的;而在地球形成以后,从地球内部不断析出水分聚集在地表。这由今天的火山活动可以得到证实。从地下分离出水的规模现在还很大,一次火山爆发,它喷出的水蒸气就可达到几百万千克。可以想见,在漫长的地球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样产生的水是很多的。此外,地球的重力比较大,它能把水吸引住。地球上的温度也有利于水的存在,如果地球表面温度太高,水就会汽化跑到太空中去了,如果温度太低,水就变成冰了。
最近,科学家又有一个重要发现:地球上的水源靠“天外来客”不断得到补充。据美国科学家最近在美国地质物理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宣布,卫星观测表明,每天有成千上万个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大气层,它们带来的水分进入地球大气和海洋,对地球上保持充足的水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国依阿华大学的物理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于1986年首先发现了这一现象。1996年2月美国航天局发射的极地探测卫星又发现,每隔5分钟到30分钟,就会有直径在12米左右的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外层大气,每天撞击地球大气层的冰球总数最高达到4.3万个。
科学家解释说,这些冰球由冰和宇宙尘埃组成,实际上也就是小彗星。当距离地球2.4万千米到960千米时,冰球就分裂成小碎片。当这些碎片暴露在阳光下时,就会迅速汽化,成为厚厚的云层,然后或被风吹散或形成降水。弗兰克博士估计,每隔1 000年到2 000年,来自太空的冰球可以使地球海平面升高2—3厘米。天文学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认为陨冰可能就是这些未汽化光的冰球。
4.这篇短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解析:实际上是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那么,地球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为说明的对象。
参考答案:地球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5.第3段中“这由今天的火山活动可以得到证实”一句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解析:“这”指代“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地球上的水是在地球形成时,从那些宇宙物质中分离出来的;而在地球形成以后,从地球内部不断析出水分聚集在地表”。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参考答案:在地球形成以后,从地球内部不断析出水分聚集在地表。(或:地球上的水是在地球形成时,从那些宇宙物质中分离出来的;而在地球形成以后,从地球内部不断析出水分聚集在地表。)
6.“它能把水吸引住”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地球的重力
7.第4段中所说的“天外来客”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这里“天外来客”是一种比喻,找出这个比喻的本体。
参考答案:(外太空的)小型冰球
8.根据文意,简要回答地球上的水是从哪儿来的 (不超过50个字。)
解析:归纳出每段的内容后再总结。
参考答案:地球形成时,从宇宙物质中分离出来;地球形成后,从地球内部析出来;来自太空的冰球不断补充。
深层探究
9.为什么说“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解析:要从宏观的高度理性认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和危机。回答时,可列举事例和数据。
参考答案:略
中考链接
10.(2010江苏无锡中考)认真阅读图表,完成下列三个小题。
某市职业技术类学校招生及就业情况统计表
年 份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职业技术类学校录取新生人数占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 50.01% 50.02% 50.01%
职业技术类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 80.76% 84.48% 87.35%
职业技术类学校应届优秀毕业生就业率 99.95% 99.97% 100%
上表显示的数据表明:
(1)近三年,该市职业技术类学校录取新生人数占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呈现出________的态势。
(2)近三年,该市职业技术类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呈现__________的趋势。
(3)职业技术类学校学生可以从以上数据中得到这样的启示:职业技术类学校的学生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能将图表中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
参考答案:(1)稳定
(2)上升
(3)不自暴自弃,努力学习,就不难就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