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北京的春节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5 11:0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1 北京的春节
一、选择题
1.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英俊 艰难 无原无故 意想不到
B.考验 名义 狂风暴雨 专心致志
C.插秧 副度 养尊处优 精心动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蜡月 展览 风筝 空竹 B.店铺 除歹 对联 年画
C.亲戚 拜年 寺院 除非 D.一律 采绘 广告 通霄
3.“‘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这句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特殊含义 B.表示引用 C.表示特定称谓
4.《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说儿童们准备过年要做的三件事是( )
A.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B.买杂拌儿、买爆竹、贴年画
C.贴春联、买爆竹、买玩意儿
D.买杂拌儿、买爆竹、买江米糖
5.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拟人)
B.花生仁脱了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拟人)
C.妈妈的命令,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反问)
D.于是,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拟人)
二、填空题
6.查字典填空。
1.“锤”按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含有“锤”字的成语有千锤百炼。
2.“凿”是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共______画。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凿子;②开挖,打孔;③确实。含“凿”字的成语,与勤奋学习有关的是:____________,它在这个成语中的意思应选第______种解释。
7.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是按( )顺序写的,详细写了( )( )( )( )( )这5天的内容。
2.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这句运用了( )修辞方法,说明了( )的材料丰富,体现了人们丰收的( ),体现了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 )“不是…而是…”是表示( )关系的关联词。
3.“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因为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中的“各形各色”,说明灯的( )多( )多。
4.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色如翡翠”,写出了蒜的( ),也运用了( )手法。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读例句,注意加点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请仿照例句补全句子。
例: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节日期间,我市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游客。叶县县衙人头攒动,鲁山画眉谷( ),舞钢二郎山( )……
(3)我国的茶叶最初用于解毒治病,后来才发生为饮料。据研究,茶叶对许多人体的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语境仿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我要飞翔,是您为我插上翅膀;我要奋斗,是您为我刷新起跑线;_______,________……老师,您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却从不求回报。您的恩情,我终生难忘。
9.请运用关联词语把每题中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食指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 食指的工作比大拇指复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指永远不受外物冲撞。 中指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能力。
岁时的寄托
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除夕、春节、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②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人生的畅想全在这些岁时节令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③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祥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递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趋吉避邪。
④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取“团团圆圆”之意。流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美好的祝福了。
⑤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而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粽子。粽子,古称“角黍(shǔ)”。如今粽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
⑥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或“老人节”。重阳时节,秋菊盛开,相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菊花糕,人们在避邪祈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娱。
⑦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欢、团年饭。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成集,多作吉利语,名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南方人将这晚的团年饭称为“年夜饭”“宿年饭”“合欢宴”等,佳肴美馔(zhuàn)应有尽有;北方必吃饺子,“年年饺子年年顺”。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的象征。
(选自《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有改动)
10.根据第③④自然段内容,查找相关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填表。
节日饮食风俗 寄托的希望和情怀
农历大年初一,北方人饺子里包一些钱物 (1)______
(2) ______ 团团圆圆、吉祥美好
11.第②到⑦自然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节日饮食风俗的?请结合内容具体说明。
______
12.请从用语准确的角度,品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
______
(2)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
______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吃年糕,寄寓“年年高兴、年年高升”之意;吃菊花糕,寄寓避邪祈福之意。
B.从元日至元宵之间的这段日子被称为春节。
C.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除夕和重阳最为重要。
D.古人从除夕之夜开始,就相邀饮酒,被称为“传坐酒”。
14.第⑦自然段中引用了古籍《清嘉录》中的话,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
阅读理解。
北京的春节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5.根据意思从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1)不同形状,不同颜色。( )
(2)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喜气洋洋的景象。( )
16.“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请用“ ”画出最能体现“有声有光”的句子。
17.下列对“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个高潮到了”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节期间只有元宵节这一天是最热闹的。
B.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十分喜庆。
C.元宵节是继除夕、正月初一之后的又个高潮。
18.选段中介绍到元宵节的习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这个习俗写得详细,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19.元宵节这一天必须要吃元宵,这寓意_________________。
你还知道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B
【详解】
本题考查引号的作用。“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从北京老人们口中传下来的一句谚语。引号在此处的作用是引用谚语,以此来说明腊八这天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4.A
【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在解答文章主要讲述几件事的问题时,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说儿童们准备过年要做的三件事是: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5.A

6. C chui 钅 8 上下 业 12 凿壁借光 ②

7. 时间 腊月二十三 腊八 除夕 正月初一 元宵节 比喻 腊八粥 喜悦 风趣 并列 种类多 样式多 颜色美 比喻

8.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人山人海 摩肩接踵 我国的茶叶最初用于解毒治病,后来才发展为饮料。据研究,茶叶对人体的许多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我要超越 是您为我点燃斗志
【详解】
本题考查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本题考查把引述句改为转述句。转述句是指将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并改成第三人称的说法。故答案为: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2、本题考查仿写近义词以及近义词辨析能力。例句中加点的词“一律”“清一色”“都”是近义词;补写句子中应为“人头攒动”的近义词。人头攒动:意思是指人很多,且频繁的在移动。近义词有:人山人海、摩肩擦踵。故答案为:人山人海、摩肩擦踵。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的能力。此题是词序不当,应该是茶叶对人体的许多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故答案为:我国的茶叶最初用于解毒治病,后来才发展为饮料。据研究,茶叶对人体的许多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此题考查仿写句子。仿写句子要注意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虑:在形式上,前两句话都是“我要……,是您为我…… ”,仿句也要按照这个形式;在内容上,“飞翔”“奋斗”都是带有积极意义的行为,仿句也要填入类似的词语,比如“超越”“远航”等。“插上翅膀”“刷新起跑线”是老师的助力,仿句的内容可以是“点燃斗志”“鼓起风帆”等。
9. 食指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 因为中指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详解】
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1)前后两句是转折关系,运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即可。如“虽……却” “虽然……但是 ”等。
(2)前后两句是因果关系,运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即可。如“因为……所以”“……因此……”等。
10. 吃到钱物的人今年有格外好的运气 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
11.时间顺序。 先介绍春节和元宵节的食俗,接着介绍夏天端午节、秋天中秋节和重阳节的食俗,最后介绍冬天除夕的食俗。
12. “相传”准确地说明了“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的说法没有得到证实。 “万万”表程度,强调了在元宵节吃汤圆的重要性。
13.A
14.引用古籍《清嘉录》中的话再现了古人除夕吃年夜饭的情景;为“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作佐证,使文章语言典雅。

15. 各形各色 悬灯结彩
16.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17.A
18. 悬灯结彩 燃放花炮 吃元宵 悬灯结彩 突出元宵节是个美好快乐的日子。
19. 团团圆圆 过年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15.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不难,可直接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词语。
(1)根据文中句子“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可知,“不同形状,不同颜色。”指的是“各形各色”词语。
(2)根据文中句子“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可知,“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喜气洋洋的景象。”指的是“悬灯结彩”词语。
16.
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选文,文中最能说明家中“有声有光”的句子在第二段“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17.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语句内容的能力。需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
文中“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句话是说,春节的除夕、大年初一是热闹的高潮,元宵节(即正月十五)是春节的再次高潮。“又”字说明春节的高潮再次出现,也是很喜庆的。故只有A项理解不正确。
18.
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通过阅读选文,文中第一段“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写出了元宵节“悬灯结彩”的习俗;文中第二段“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与“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写出了元宵节“燃放花炮”“吃元宵”的习俗。
其中,“悬灯结彩”的习俗写得最详细,突出元宵节是个美好快乐的日子。
19.
本题考查了对传统节日的寓意理解能力。学生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中国传统节日的寓意,并熟记。
根据生活常识积累可知,在元宵节吃元宵寓意“团团圆圆”。类似的传统节日寓意还有过年吃鱼,寓意“年年有余”、中秋吃月饼,寓意“企盼团圆”、重阳节登高,寓意“步步等高”等,举出例子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