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一、选择题
1.下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诺:答应,允许。)
B.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履:踩,踏。)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恃:依靠。)
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浸:逐渐。)
2.下列句子中,对《少年中国说》表述有误的一组是( )
A.中国少年承担着使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而强大富庶的中国又为中国少年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B.“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C.“乳虎啸谷,百兽震惶”象征的是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D.“哉”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3.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
A.坚牢 B.坚决 C.本来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每个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人才。
B.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C.小明的学习成绩是班级中最好的同学。
D.参加家务劳动,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责任心和自信心。
5.“斜风细雨不须归”中“不须”的意思是( )
A.不需要 B.不一定要 C.必须
二、填空题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选择词语(只填写序号),
A.震( )欲( ) B.心( )神( ) C.应接( )( )
D.自( )( )情 E.相( )( )命 F.理( )( )然
(1)尊敬老人是我们年轻人( )的事。
(2)站在船头,放眼大海,真叫人( )。
(3)灯会上各式各样的花灯,琳琅满目,令人( )。
7.注音并组词。
狭( )__________ 魄( )__________
怂( )__________ 恿( )__________
辞( )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表达快乐岛。
新闻素材:
2011年6月4日北京市7万余名高考生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来自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的消息,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等情节严重的考生,将被取消各科高考成绩,禁考1年。
请发表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天星小学五(1)班要举办以“时代楷模——追梦人”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请你查找资料,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为强国梦想而奋斗的人物,简单写一写他(或她)的故事,为制作手抄报做准备。
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语段和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战国时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这种行为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0.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淫:____ (2)移:________ (3)屈:________
11.画横线的“这”指的是________,“这一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12.画波浪线的句子指出了骨气的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13.文中引用孟子的话来说明________。用横线在文段中画出解释孟子的话的句子。
14.“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
1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第3自然段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你的理解,给短文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①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因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②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17.第①段采用了______的结构方式。
18.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论述了______。
20.作为当代少年,你觉得你有什么责任?把你的看法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
在选项D中,“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其中“浸”字指的是完全淹没在其中。
2.D
【详解】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1.从文中的“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可以知道中国少年的命运与中国息息相关。中国少年承担着使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献出自己的力量;强大的中国也会为中国少年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扶持中国少年的成长。选项A说法正确。
2.排比是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修辞方法。句子“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句式一致,句子之间密切相关,语气一致。因此,该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选项B说法正确。
3.乳虎啸谷,百兽震惶: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把少年中国比喻成乳虎,发出的声响足以让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象征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选项C说法正确。
4.哉:(1)表示感叹的语气,如:呜呼哀哉!(2)跟疑问词合用,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如:其故何哉?根据句子“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的语境,“哉”应表示赞叹,相当于“啊”。选项D说法有误。
根据以上分析,选项D表述有误。故选D。
3.C
【详解】
本题考查字义的辨析。
“人固有之,国亦宜然”的意思是人本来有这种不同,国家也应当如此。“固”的意思是本来。
4.D
【详解】
A.语序颠倒,正确的应是: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将来成为有用人才。
B.两面对一面,上句是是否,下句是肯定回答,去掉“否”字。
C.原句的主谓宾是“学习成绩是同学”,搭配不当,删除“同学”。
5.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释义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相关诗句语境判断字词释义即可。
“斜风细雨不须归”出自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意思是: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不须”的意思是“不一定要”。故选:B。
6. 耳 聋 旷 怡 不 暇 作 多 依 为 所 当 理所当然 心旷神怡 应接不暇
略
7. xiá 狭小 pò 魂魄 sóng 怂恿 yǒng 怂恿 cí 辞职
【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注音和组词。
狭:读音为 xiá 。窄,不宽阔,与"广"相对:狭窄。狭长。狭隘。偏狭。
魄,读作:pò,形声字。从鬼,从白,白亦声。汉字字义指依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如:魂魄。丢魂落魄。魂飞魄散。
怂,读音为sǒng,鼓动别人去做某事。惊,惊惧。怂恿。
恿,读音为yǒng,通勇。古文恿从心,武勇从力。怂恿。
辞,读作:cí,告别。不接受。辞职、告辞。
8.诚信为立人之本。没有诚信,即使考上大学也成不了栋梁。
略
9.范文: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1958年,在国外技术垄断、国内技术领域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年轻的黄旭华成为核潜艇研制副总工程师。他隐姓埋名,与家人隔绝,一干就是30年。在研究核潜艇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都没有阻挡他研究的步伐。经过所有工程师的共同努力,终于在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88年,黄旭华更是冒着生命危险,亲自随核潜艇下潜至水下300米,他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实验的第一人。
【详解】
本题以“时代楷模—追梦人”为主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积累,重在学生的日常积累。你所了解为强国梦想而奋斗的人物,介绍他们的故事。如:《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1958年,在国外技术垄断、国内技术领域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年轻的黄旭华成为核潜艇研制副总工程师。他隐姓埋名,与家人隔绝,一干就是30年。在研究核潜艇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都没有阻挡他研究的步伐。经过所有工程师的共同努力,终于在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88年,黄旭华更是冒着生命危险,亲自随核潜艇下潜至水下300米,他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实验的第一人。
10. 迷惑,使混乱。 改变想法。 屈服
11. 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 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12. 社会 阶级
13.什么是骨气 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这种行为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叫做有骨气。
14.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
15.清楚认识骨气,学做有骨气的人
16.谈骨气
略
17.总分
18.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19. 排比 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在中国少年
20.作为当代少年,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非常重大。祖国富强要靠我们,祖国强大要靠,我们,祖国未来的发展也要靠我们。
17.
本题考查文段的结构。
文章结构一般有三种:①总分:先有一个总的概括,然后分写内容;②总分总:先有一个总的概括,然后分写,最后再有一个总的概括;③分总:先分写内容,再有一个总的概括。
第①段先表明观点,然后用一组排比句表达少年与国家命运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文段的结构方式为“总分”。
18.
本题考查查找中心句。
“中心句”就是“中心思想”,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
文章开篇先表明观点,然后用一组排比句表达少年与国家命运不可分割的联系;再用比喻、用典等修辞,展现了少年前程似锦,灿烂美好的形象;最后总结全文,讴歌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美好的未来。所以,选文的中心句是: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19.
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与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这几句话是由“少年……则……”引导的排比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主要是说要建立强大的国家,要靠我们少年。
20.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内容积极向上,语句通顺即可。答案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接着写自己这么认为的原因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