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 6 景阳冈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的句子都出自《水浒传》,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是哪一项?( )
A.只见夜来那个人,提着桶洗面汤进来,教武松洗了面,又取了漱口水漱了口。(洗面汤:吃饭时用的菜汤。)
B.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盘缠:路费。)
C.知县又是要出脱宋江的,便道:“既有执凭公文,他又别无亲族,只可出一千贯赏钱,行移诸处,海捕捉拿便了。”(海捕:通缉。)
2.对“武松道:‘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我?’”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句中武松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不想在你的家里住宿”。
B.武松用反问的句式,表达了他对别人的怀疑之深。
C.朗读武松说的话时,语气上扬,表现出惊讶的感情。
D.这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下面句子中关联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酒家道:“我家的酒(不但)是村里的酒,(而且)比得上老酒的滋味。”
B.酒家(一面)说(一面)摇着头,走进店里去了。
C.( 因为)地球有吸引力,( 所以 )树上的苹果往地上掉,不往天上飞。
D.( 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道路( 就 )越走越宽。
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请勿自误”中的“勿”是不要的意思,含有警告意味,说明后果比较严重。
B.“你挺不住可以哼叫”中的“挺”与“挺好”中的“挺”意思不一样。
C.“筛了一碗酒”中“筛”的意思是把东西放在筛子里来回摇动。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景阳岗 榜样 B.由衰 吭声
C.耕耘 拨草 D.擂鼓 衣裳
二、填空题
6.读课文《景阳冈》,回答下列问题。
1.“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这句中的“只怕”一词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虎进攻有哪些招数?文章对老虎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露雳,振得那山岗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这句话将什么比做什么,“霹雳”一词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词语补充完整。
一( )而( ) 结( )成( ) ( )( )害命
自( )自( ) 请( )自( ) 踉踉( )( )
( )生( )力 三( )不过( )
三、语言表达
8.口语交际。
看课外书不但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陶冶情操。但是有的同学对此过于沉迷,耽误了学业。有的家长认为读课外书作用不大,也极力反对。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你想对沉迷其中的同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对极力反对的家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像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这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原来那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 ,劲儿先就自泄了一半。那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楸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10.根据意思写词语。
高声大叫,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 )
又急又响的雷。( )
1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一段划波浪线中“扑”、“掀”、“剪”三字描写了老虎怎样的特点?这对刻画武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第1自然段中武松三个“一闪”,你体会到什么?“闪”能不能改成“躲”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了短文,你觉得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水浒传(节选)
甲
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那个捣子径奔去报了蒋门神。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蝇拂子,便钻将来。武松却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蒋门神虽然长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虚了身子,先自吃了那一惊。奔将来,那步不曾停住,怎地及得武松虎一般似健的人,又有心来算他。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xué,来回走,中间折回),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部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指招数):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的蒋门神在地下叫饶。武松说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
(《武松醉打蒋门神》)
乙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酱油铺,威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15.甲、乙两个文段都出自《水浒传》,作者是____________。我国古代与《水浒传》齐名的长篇小说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描写方法上甲、乙两个文段都运用了______描写和____描写。乙文段除了上述两种描写方法外,还有____描写。乙文段中这种描写的作用在于突出鲁达性格中_____的特点。
17.甲文段写武松打蒋门神用了两脚一拳,乙文段写鲁达打郑屠户用了三拳。写武松的“两脚一拳”,突出了一个“醉”字;写鲁达的三拳,作者除直接写打的动作外,还用了三个比喻,从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用______的手法描写出鲁达痛打恶人的痛快淋漓。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要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A选项,根据句意思来可知,洗面汤:洗脸的热水。解释错误。
B选项,根据句意思来可知,盘缠:路费。解释正确。
C选项,根据句意思来可知,海捕:旧时谓行文各地缉捕逃犯。犹今通缉。解释正确。
故答案为:A。
2.C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句子理解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武松执意上冈时,店家好心劝说武松,让他在店里歇一晚,等明日天亮了人多了再上冈。但武松不听劝,就说了题干中的这句话。
认真把武松的话读一读,不难理解,武松浑身是胆,说自己不怕老虎,而且怀疑店家想趁夜谋财害命,更不愿相信店家的好意。由此判断A项正确。
“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我?”中“莫不”表示“难道不是”,这是反问语气,句子的意思也隐含了“我就是觉得你在撒谎,想要害我”,可见武松深深怀疑着店家的用意。B项正确。
朗读这一部分的时候,应该用一种“怀疑”“不信任”“不耐烦”甚至“自以为是”的语气,反问的语气的确要上扬,但感情却不是“惊讶”。C项错误。
这是对武松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武松的胆大无畏,以及固执倔强的性格特点,D项正确。
3.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A选项,“我家的酒是村里的酒”与“比得上老酒的滋味”之间是转折关系,故用关联词“虽然……可……”连接。错误。
B选项,“酒家说”与“摇着头”之间是并列关系,可以关联词“一面……一面……”连接。正确。
C选项,“地球有吸引力”与“树上的苹果往地上掉”之间是因果关系,可以用“因为……所以……”。正确。
D选项,“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与“道路越走越宽y不……”之间是条件关系,可以用“只要……”。正确。
故答案为:A。
4.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在句子中的意思的理解。
C选项中的“筛了一碗酒”中的“筛”的意思是斟(酒或茶)。
挺不住:坚持不住, 已经到达了极限, 不能继续支撑、坚持了。
挺好:非常好。
5.D
【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字形。
选项A有错别字,景阳岗改为:景阳冈,地名。在今山东省阳谷县城东南景阳冈村。
选项B有错别字,由衰改为:由衷,(动)出于内心。
选项C有错别字,拨草改为:拔草,把草拔掉,把不需要的草移除。
选项D没有错别字。
6. “一堆”“似躺着一个锦布袋”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虎被武松打死后的样子。 “只怕”说明武松考虑得非常细致,生怕老虎没死,进一步体现他的机智勇武。 老虎进攻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对老虎的描写表现了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的“猛”衬托了人的“勇”。 这句话将“虎尾”比做“铁棒”。“霹雳”一词说明了老虎的吼声巨大,侧面说明了武松面对老虎时的勇敢。
【详解】
1.此题考查语句的理解能力。“一堆”“似躺着一个锦布袋”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虎被武松打死后的样子。
2. 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这句中的“只怕”一词说明武松考虑得非常细致,生怕老虎没死,进一步体现他的机智勇武。
3.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一半。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 对老虎的描写表现了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的“猛”衬托了人的“勇”。
4.此题考查句中修辞手法的掌握,本句话将“虎尾”比做“铁棒”。“霹雳”一词说明了老虎的吼声巨大,侧面说明了武松面对老虎时的勇敢。
7. 饮 尽 伙 队 谋 财 言 语 勿 误 跄 跄 平 气 碗 冈
略
8. 课外书对我们有好处,但不能把课本丢掉了,要合理安排时间。 课外书中有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我们会合理安排时间,不耽误学习。
略
9. 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比不上诸葛亮。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但凡有要过冈的客商,可以趁着中午成群结队过冈,请不要自己伤害自己。
略
10. 咆哮 霹雳
11.武松打虎。
12.描写了老虎的凶猛,衬托出武松的机智和勇武。
13.武松的灵活、机智、勇敢。不能,因为“闪”更能说明武松动作的敏捷,武艺高强。
14.武松是个机智勇敢、武艺高强的人。
略
15. 施耐庵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16. 语言 动作(或行动) 心理 粗中有细(或有勇有谋)
17. 味觉(或味道) 视觉(或颜色) 听觉(或声音) 夸张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