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5 06:1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帝国主义的侵略方式由商品变成了资本输出
C.近代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
2.1861年11月,法国作家雨果致信法国远征军上尉巴特力尔,指出: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圆明园),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强盗则叫作英国。这表明
A.私人信件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B.信件描述与历史事实完全相悖
C.艺术表达限制了其史料价值 D.此信件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
3.清政府在威逼之下,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寺地方一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4.《我没有到过圆明园》载:一场洗劫,一把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点燃“大火”的侵略者是
A.英国 美国 B.英国 法国 C.法国 德国 D.美国 德国
5.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由材料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
C.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帮凶
6.1847年,在英国发生了又一次周期性的危机,影响遍及整个欧洲和美国。在资本主义各国急需扩大其国外市场的时候,中国市场上消纳外国工业品的情况却令它们感到非常失望。为此,英国发动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1860年10月6日,圆明园惨遭劫掠焚毁,马首与其它十一尊兽首铜像一同流失海外。导致中国的珍贵文物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 )
A.英法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日联军 D.美法联军
8.下图建筑的劫难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罪魁祸首是( )
遭劫前的圆明园 遭劫后的圆明园
A.俄日联军 B.英法联军 C.美俄联军 D.八国联军
9.中国近代历史上,香港地区是逐步被英国蚕食的。英国通过哪一条约割占了九龙司地方一区?
A.《虎门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瑷珲条约》
10.圆明园是清朝几代皇帝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时150年建造的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焚毁这座皇家园林的外国侵略者是( )
A.英国侵略者 B.洋枪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11.新疆是中国西部一片广袤的国土,在19世纪中期差一点从中国分裂出去,是谁力挽狂澜,收复新疆,保证了祖国领士完整(  )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孙中山
12.在这场战争中,侵略军将战火扩大到北京并焚毁圆明园,使中华民族遭到空前未有的打击与侮辱。“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沙俄 D.美国
14.我们跨越时空,来到第二次鸦片战争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下列事件你可能看到的是
①美国军队炮轰广州②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③英法联军占领北京④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最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下图为近代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的示意图,图中②处领土是通过哪一条约被割占的( )
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勘分西北界约记》 D.《改订条约》
二、综合题
16.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大地和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1840—历史将永远不会忘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可是他并不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20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材料一中“激烈的禁烟运动”指哪一事件?这个事件是在谁的主持下完成?
材料二
(2)图中“A”区域是什么地方?被哪个国家侵占?
材料三 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在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
——1854年2月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3)依据材料三,说明英国对上述中英贸易状况是否满意?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英国采取了什么行动?
材料四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17.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军占领香港岛……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复兴之路》
材料二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战争?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2)材料二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历经的哪次惨痛遭遇?
(3)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汉口等通商口岸,列强侵华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故D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错误;《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外国资本家在中国投资设厂,此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故B错误;1901年,帝国主义国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C错误。综上故选D。
2.D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圆明园),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洗劫圆明园的史实,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是否有参考价值,排除A项;材料的描述并不违背历史事实,排除B项;材料不是强调是否有史料价值,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
根据材料“清政府在威逼之下,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寺地方一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并结合所学可知表述的是《北京条约》,C项正确;《南京条约》、《天津条约》与“割让九龙寺地方一区归入英属香港界”不符合,排除A、B两项;《马关条约》割台湾等地给日本,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场洗劫,一把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指的是圆明园遭到洗劫和焚毁,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遭此劫难,罪魁祸首是战争的发动者英国和法国,B项正确;美国是英法的帮凶,德国没有参与第二鸦片战争,排除ACD项。故选B项。
5.C
【详解】
材料“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与帮凶,排除BD项。材料没有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
【点睛】
6.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英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与法国一起组成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B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是1840年开始的战争,A项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战争,C项不符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年由八个国家发动的战争,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7.A
【详解】
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十二生肖丢失,英法联军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A项正确;BCD项错误,排除。故选A项。
8.B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建筑是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于1860年攻入清朝首都北京,洗劫并火烧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日并没有直接出兵中国,排除AC项;1900年,英法俄美德日意奥等国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主要经历了三步: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租新界。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此题答案选C。
10.C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C项正确;焚毁这座皇家园林的外国侵略者是英国和法国侵略者,排除A项;洋枪队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1.B
【详解】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在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下打败阿古柏。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B正确;ACD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B。
12.B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侵略军将战火扩大到北京并焚毁圆明园”指的是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焚毁了圆明园,B项正确;。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没有攻入北京,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日军也没让攻占北京,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的罪行是占领北京城,在北京烧杀淫掠,圆明园在此前已被洗劫,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第二次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C项正确;英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通过《北京条约》割占的是九龙司地方一区,排除A项;法国和美国没有获取土地,排除B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并对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因此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你可能看到的是②③④,B项符合题意;而①美国军队炮轰广州不符合史实,排除。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5.B
【详解】
近代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北方领土,其中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六十多万平方公里,中俄《北京条约》 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四十多万平方公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改订条约》以及以后的五个勘界协议书割占中国西北部的七万多平方公里,图中②处领土属于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因此相关的条约是《北京条约》,B正确;据此分析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6.(1)虎门销烟;林则徐
(2)香港岛;英国
(3)不满意;第二次鸦片战争
(4)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激烈的禁烟运动”指虎门销烟;这个事件是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完成。
(2)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列可知,图中“A”区域是香港岛;被英国侵占。
(3)依据材料三“因我们对华通商在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的信息可知,材料说明英国对上述中英贸易状况不满意;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英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4)根据材料四“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7.(1)“胜利”是指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市场;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立志振兴中华;西方殖民者凶残、野蛮;政府腐败无能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市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米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2100万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所以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的依据是中英《南京条约》规定。
(2)根据材料二是圆明园的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从材料一占领香港岛、材料二火烧圆明园等惨痛教训可以从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立志振兴中华;西方殖民者凶残、野蛮;政府腐败无能等认识近代史。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