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5 06:2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一、选择题
1.日本战国时代(1467-1615年)基督教信徒增长到30余万人,当时日本南部的大型多扇屏风上经常出现葡萄牙、荷兰等国的船只、航海、枪炮等元素,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南蛮文化”。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 )
A.日本政府开始向西方学习 B.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力下降
C.葡萄牙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D.新航路开辟各地联系加强
2.在地理大探险初期,教会给了一种信念,使他们认为自己从事的事业是正义的,一定会获得成功,教会还从理论上批准殖民者探险活动,授权探险者调节殖民征服中产生的内部冲突。可见, 新航路开辟能获得成功是由于
A.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B.欧洲王室的支持 C.教会的支持 D.对财富的渴望
3.14--16世纪的西欧,开始冲破神学的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是指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的开辟
B.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
D.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4.哥伦布、麦哲伦的航海探险活动使地平说受到了事实的挑战……破除了人们对就基督教神学的迷信……使一些人不再盲从任何所谓的金科玉律式的教条与理论。由此可知,早期航海探险活动( )
A.为启蒙运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B.推动了近代西方哲学的产生
C.为近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D.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5.“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
A.条件 B.过程 C.性质 D.影响
6.《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记载:“1492年10月21日,我们到达了这个小岛……直到我找到这里的国王,因为我听说他拥有很多黄金,所以想试试看能否得到一些。之后我打算向另外一个很大的岛屿进发,根据船上的印第安人提供的信息,我相信这个岛就是西潘哥岛。”材料反映的史实应是( )
A.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B.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C.麦哲伦环球航行 D.大西洋三角贸易
7.下图所示为15世纪某探险家的航海日志摘录。日志中的横线处应是( )
10月9日,他许诺要是三天内再看不到陆地,就返航。恰好在三天期满前,瞭望台发现了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______命名它为圣萨尔瓦多。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8.某历史学家认为:“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 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该认识形成的主要依据是,哥伦布等人的探险活动( )
A.加剧了“三角贸易” B.使用了蒸汽轮船
C.传播了启蒙思想 D.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状态
9.美洲大陆其原始居民为印第安人,而今在北美大陆人数非常少;黑人并不是美洲原住民,而今在美洲的人数却非常多。这是因为( )
A.三角贸易 B.殖民掠夺与屠杀
C.新航路开辟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0.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下图中最先被西班牙王室资助发现的地点是
A. B. C. D.
11.历史的因果联系指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存在必然引起另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发生。以下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存在明显因果关系的是( )
A.罗马帝国扩张——基督教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扩张
C.启蒙运动兴起——法国革命进入高潮 D.君主立宪制建立——工业革命兴起
12.马克思说:“冒险的远航,殖民地的开拓..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指( )
A.世界市场形成并发展起来
B.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开始形成为整体
C.欧美各国开始进入到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D.亚非拉许多地区沦为欧美各国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13.他是葡萄牙航海家、探险家,是从欧洲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航海路线的开拓者。他通航印度,促进了欧亚贸易的发展,在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欧洲对印度洋沿岸各国和中国的贸易,主要通过这条航路。文中的“他”应是
A.迪亚士 B.达 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4.13世纪,中国人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的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使得欧洲航海家的寻金梦得以实现,也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这段话强调的是( )
A.中国文化的进步性 B.阿拉伯人的桥梁作用
C.文化交流的推动性 D.欧洲航海家的殖民性
15.某历史书籍的一个章节题目是:在巴哈马群岛巡航(1492),其正文写道:“岛屿数量众多,个个葱绿、平坦、肥沃,从不同方向向他发出邀请。他船上的印第安人比画着暗示他,这里的岛屿数不清,而且岛上人口稠密,彼此处于交战状态。……(他)确认自己正置身于马可·波罗所描述的群岛之中,这些岛屿远离大陆,分布在秦或中国那浩瀚的大海上。”书中的“他”应是
A.达·伽马 B.哥伦布 C.迪亚士 D.麦哲伦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世纪初,古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被翻译成拉丁文,地圆学说逐渐流行开来。航海家们凭借常年的航海经验,也注意到当扬帆出海的船只慢慢隐没在地平线时,最后消失的总是桅杆,而船只归航时,又总是桅杆最先映入人们的眼帘。这说明水面在近处看是平的,但从大的范围看,应该是圆的。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13世纪,欧洲水手已经掌握了罗盘技术。同时,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船的载重量增加到600~800吨,可以装载更多的水手、食物和商品。船的规模变得更大,速度更快,操作更加灵便。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洲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 ——周一良、吴于度主编《世界通史料选辑》
材料三:近代以前的世界史,基本上是地区和国别史的拼凑;之所以如此,绝不是因为历史学家们无能,而是由于那时的世界尚未连成一片,新航路开辟以后,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探寻新航路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航海时代的记忆
材料二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材料三 以下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项目式学习搜集的《西方食糖利用简史》。
西方食糖利用简史
中世纪 糖(英文的Sugar),源自1500年前的印度梵文中“糖”的读音,因此世界公认制糖工艺就是起源于印度。随着战争和商业带来的文化交流与物品流通,蔗糖传入欧洲,砂糖是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价格极其昂贵。
16世纪 美洲试种甘蔗成功,种植甘蔗需要极其繁重的人工劳动,美洲以种植园的形式大量生产甘蔗和蔗糖,源源不断运往欧洲,成为欧洲最大宗进口商品。
17世纪 17世纪初英国的砂糖进口量并不大。到了17世纪末,喝加糖红茶逐渐成为英国上层社会流行风尚。
18世纪 英国砂糖进口量迅猛增长,达到17世纪初的几十倍之多。1764年英国议会通过《食糖法案》,就非自英国进口的食糖向北美殖民地征税。
19世纪 英国工厂主普遍设置“茶歇时间”,让工人进行片刻休息,工人家庭普遍以加糖红茶作为比咖啡更加便捷的早餐饮品。
——摘编自[美]西敏司《甜与权力》等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郑和、哥伦布等人各自航海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观点。就梁启超的感叹“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谈谈你的感想。(可以从背景与条件、动机与效果等方面发表感想。)
(3)根据材料三,指出自中世纪以来糖在欧洲食品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食糖业发展带来的世界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基督教、葡萄牙与荷兰的船只等因素都与欧洲有关,在日本这些元素的流行说明日本与欧洲之间联系加强。根据题意中的时间判断可知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D项正确;此时日本政府还没有开始向西方学习,排除A项;材料内容和中国无关,排除B项;日本出现和葡萄牙有关的元素并不能说明葡萄牙垄断了东西方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
根据题干中“教会给了一种信念”“教会还从理论上批准殖民者探险活动”可知教会在地理大探险活动中给予的精神、理论上的支持是新航路开辟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C项正确;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但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明新航路开辟得到欧洲王室的支持,排除B项;对财富的渴望与材料中教会的支持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冲破神学的桎梏,肯定人性”指的是反对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的人文主义思潮,即文艺复兴运动;“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指的是1500年前后的新航路开辟活动,D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对的是封建君主专制,排除AB项;C项顺序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
根据材料“航海探险活动使‘地平说’受到了事实的挑战”“使一些人不再盲从任何所谓的金科玉律式的教条与理论”可知,航海探险活动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传统认知,人们开始采用科学的方式了解世界,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启蒙运动,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推动了近代西方哲学的产生,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排除BD项。故选C项。
【点睛】
5.D
【详解】
根据“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可知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社会转型,因此这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而非条件、过程和性质,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6.A
【详解】
根据所学,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开辟通往美洲的航路。A项正确;迪亚士远航是1487年——1488年,排除B项;麦哲伦是1519年——1522年,达·伽马是1497年——1498年,排除CD项。故选A项。
【点睛】
7.C
【详解】
由材料“发现了巴哈马群岛(属于美洲)中的一个小岛”可知,探险家为哥伦布,哥伦布从西班牙向西航行,到达了美洲,C项正确;迪亚士、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向东航行,分别到达非洲南端和印度,排除AB项;麦哲伦向西航行,实现了环球航行,没有经过巴哈马群岛,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哥伦布、达 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指的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因而某历史学家认为“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 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D项正确;艺复兴出现在新航路开辟之前,故C不符合题意;“三角贸易”、“使用蒸汽轮船”、传播了启蒙思想出现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ABC项。故选D项。
9.B
【详解】
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殖民者对美洲大陆实行疯狂的掠夺和屠杀,导致美洲大陆原始居民印第安人人数锐减,故B项符合题意;三角贸易是影响美洲人口格局的重要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新航路的开辟是导致美洲人口格局变化的前提,排除B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0.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最先被西班牙王室资助的哥伦布发现的地点是美洲, 是美洲,D项正确;、 、 与“哥伦布发现的美洲”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解开了欧洲殖民扩张的序幕,B项正确;罗马帝国扩张,与基督教的兴起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排除A项;启蒙思想为法国革命的爆发奠定思想基础,但启蒙运动兴起,与法国革命进入高潮没有明显因果关系,排除C项;君主立宪制建立,为英国工业革命兴起提供了政治前提,但不是工业革命兴起的直接原因,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2.B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冒险的远航,殖民地的开拓”可知,马克思论述的是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历史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开始把世界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指的是是工业革命的影响;C项指的是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D项是新航路开辟的消极影响,不符合题意中的“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B项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出马克思评价的历史事件是新航路开辟,“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论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由此对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13.B
【详解】
1497 年——1498 年,达 伽马在葡萄牙王室的资助下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B项正确;迪亚士到达是好望角,排除A项;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排除C项;麦哲伦船队实现的是环球航线,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4.C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题干强调的是指南针传到欧洲后起到的作用,说明文化交流推动社会进步,C项正确;中国文化的进步性和阿拉伯人的桥梁作用不是题干要强调的重点,排除AB项;题干体现不出欧洲航海家的殖民性,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
根据材料“在巴哈马群岛巡航(149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来到了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材料“岛屿数量众多,个个葱绿、平坦、肥沃,从不同方向向他发出邀请。他船上的印第安人比画着暗示他,这里的岛屿数不清,而且岛上人口稠密,彼此处于交战状态。……(他)确认自己正置身于马可·波罗所描述的群岛之中,这些岛屿远离大陆,分布在秦或中国那浩瀚的大海上。”描述的是美洲的岛屿,B项正确;达·伽马率领船队到达了印度,排除A项;迪亚士率领船队到达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排除C项;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了环球航行,排除D项。故选B项。
16.(1)条件:地圆学说的流行;指南针应用于航海;造船技术的提高。
(2)影响:世界开始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欧亚非三洲之间商品交流日益密切,促进了各地的经济发展和贸易交流,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
条件:由材料“15世纪初,古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被翻译成拉丁文,地圆学说逐渐流行开来”可知,探寻新航路的有利条件有:地圆学说的流行;由材料“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13世纪,欧洲水手已经掌握了罗盘技术”得出,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由材料“同时,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船的载重量增加到600~800吨,可以装载更多的水手、食物和商品。船的规模变得更大,速度更快,操作更加灵便”得出,造船技术的提高。
(2)
影响:由材料“近代以前的世界史,基本上是地区和国别史的拼凑;之所以如此,绝不是因为历史学家们无能,而是由于那时的世界尚未连成一片,新航路开辟以后,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得出,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由材料“(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洲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及所学知识可得出,欧亚非三洲之间商品交流日益密切,促进了各地的经济发展和贸易交流,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点睛】
17.(1)郑和:弘扬国威,维护朝贡体制,发展与所到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关系。哥伦布:寻找金银、香料等财富,传播宗教,开拓海外殖民地。
(2)郑和和哥伦布都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但郑和航海活动对世界的影响不及哥伦布等人的航海活动。 背景与条件: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背景是建立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欧洲也具备了开辟新航路开辟的不关条件和客观条件,所以西方的新航路开辟具有持续性的特点;郑和下西洋是建立在封建专制体制强化的基础之上的,具备了远洋航行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随着政治目的的满足郑和下西洋也就会结束,不具备持续性。动机与效果:开辟新航路的动机是为了满足财富的要求,这为欧洲带来了巨额财富,促进了西方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具有持续性的特点;郑和下西洋的动机是为了宣扬国威,尽管在效果.上达到了宣扬国威的目的,但是在经济上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不具备持续性。
(3) 由奢侈品变为一般消费品。中世纪欧洲不能种植甘蔗,而新航路开辟后,引入美洲的甘蔗在种植园大量种植。
(4)近代食糖业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地间的经济交流;使南美洲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给黑人带来巨大苦难;改变英国的饮食风尚;激化了北美殖民地与宗主国英国之间的矛盾,推动北美独立进程;适应了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的消费需求。
(1)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同时要维护朝贡体制,发展与所到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关系。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进行航海的目的是要寻找香料和财富,而且要传播基督教,开辟殖民地。
(2)
从材料“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可以看出,梁启超认为郑和和哥伦布都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从材料中“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可以看出梁启超认为郑和航海活动对世界的影响不及哥伦布等人的航海活动。关于感想,首先要分析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背景以及条件和产生的影响,然后再分析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影响,从而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郑和下西洋不可持续,而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具有持续性和广泛的影响。
(3)
由材料“奢侈品”"砂糖进口量迅速增长",可知由奢侈品变为一般消费品。关于“原因”,可从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奴隶主种植园大量种植甘蔗来说明。
(4)
欧洲不能种植甘蔗,因此近代食糖业的发展促进世界各地间的经济交流;根据材料“美洲试种甘蔗成功,种植甘蔗需要极其繁重的人工劳动,美洲以种植园的形式大量生产甘蔗和蔗糖”可知,使南美洲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给黑人带来巨大苦难;根据材料“英国砂糖进口量继续增长,工人家庭普遍以加糖红茶作为比咖啡更加便捷的早餐饮品”可知,改变英国的饮食风尚;根据材料“1764 年英国议会通过《食糖法案》,就非自英国进口的食糖向北美殖民地征税”可知,激化了北美殖民地与宗主国英国之间的矛盾,推动北美独立进程;根据材料“英国砂糖进口量继续增长,工人家庭普遍以加糖红茶作为比咖啡更加便捷的早餐饮品”可知,适应了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的消费需求。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