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5 08:4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选择题
1.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反映了商朝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的是( )
A. B.
C.
D.
2.“钟鸣鼎食”被古人用来形容贵族之家的豪奢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有( )
A.盛水器皿 B.食器 C.乐器 D.装饰品
3.下图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它的名称是
A.夏朝的四羊方尊 B.商朝的司母戊鼎
C.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D.商朝虎耳铜鼎
4.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当下的疫情,就是特殊的课堂。我们可以从我国数千年来的抗击疫病历史中汲取对当下防控疫情的启示,假如商代有“瘟疫”,有关“瘟疫”的文字记载可能出现在(  )
A.龟甲和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牌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5.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商朝 B.夏朝
C.传说中的黄帝时期 D.原始社会末期
6.“至于商朝的历史,则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 围。”下列出土的遗物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A.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B.春秋越王勾践剑
C.刻有文字的甲骨 D.圆形方孔半两钱
7.七年级历史课上,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张介绍司母戊鼎的资料卡片,卡片上省略号里省略的内容不可能是(  )
司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因宽大似马槽,当时人叫它马槽鼎。鼎内壁铭文“后母戊”,考古学家因此叫它“司母戊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A.司母戊鼎是采用“泥范铸造法”铸造的,原材料主要是铜、锡和铅
B.此鼎的铸造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
C.鼎内的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D.司母戊鼎重达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8.中国古代有一种文字的刻写要经历钻孔、雷槽、灼烧、刻卜辞四个步骤。这种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9.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关于这一时期史实说法正确
A.商代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B.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C.约公元前1600年,盘庚建立商朝
D.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西周
10.“纵目面具”(下图)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它和传说(神话)《山海经》记载的蚕丛形象存在相似之处。这说明( )
A.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
B.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唯一途径
C.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D.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
11.历史悠久的汉字文明是建立文化自信、推进文化繁荣的不竭源泉。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12.人们往往通过研究历史文物来了解历史。下列哪些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酒器在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占较大比例,用于饮酒的有爵、觚、觯,温酒的有斝、觥,盛酒的有卣、壶、尊、彝,贮酒的有罌、瓿等。这说明商代
A.青铜文化灿烂 B.阶级矛盾尖锐 C.手工业种类单一 D.君主专制加强
14.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如图的青铜器毛公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它属于
A.酒器 B.食器 C.乐器 D.礼器
15.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是一处古蜀文明遗址。古蜀文明是中国商代青铜文明当中非常有特色的一支,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这就像一个花园中百花齐放、千姿百态,共同构成了青铜时代的中华文明。这段文字说明( )
A.中外交流构成中华文明 B.夏商周的青铜文明一脉相承
C.中国青铜文明的多样性 D.中国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世界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至辽宁,南至湖南,都发现过西周的青铜器。那时的青铜器,比前代轻巧,花纹由繁复变为简易。
材料二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
材料三2015年12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中国先秦史学会和山东博物馆发起主办的“2015全国首届甲骨文整理与研究学术讨论会”在山东博物馆顺利召开。
(1)根据材料一,说明西周青铜器制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鼎在我国古代的用途。
(3)材料三中提及的甲骨文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4)甲骨文有何历史地位?它的发现有何意义?
17.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让我们走进这一时期,去了解这一时期创造的文明!
【青铜话历史】
(1)请写出上面两幅图片中青铜器的名称,这些青铜器主要是用什么方法铸造而成的?
【甲骨话历史】
(2)图3、图4中的文字都是甲骨文,请你说出这些文字首次是被谁发现的?这些文字主要记载了哪一时期的历史?
(3)仔细观察图4的甲骨文,这些文字主要采用的造字方法是什么?除了这种造字方法外,再列举出甲骨造字的一种方法。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和西周是我国青铜技术走向鼎盛的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也是反映了商朝时期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A项正确;五铢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铜制通货。钱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出现于汉朝,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纸本地图出现于汉朝,与商朝无关,排除C项;云冈石窟属于南北朝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用于祭祀,据“钟鸣鼎食”意义可知,它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于食器,ACD不符合题意,排除。综上故选B。
3.B
【详解】
根据材料“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B项正确;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排除A项;青铜立人像是世界迄今为止发现的同时代文物群中最早、最大、最奇特、最神秘、最为宏伟壮观的青铜立人雕像,被誉为“铜像之王”,排除C项;“商朝虎耳铜鼎”与图片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因此商代有关“瘟疫”的文字记载可能出现在龟甲和兽骨上,A项正确;竹简或木牌、 丝帛或麻布、 宣纸都是商代之后的书写材料,排除BCD项。故选A项。
5.A
【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图片文物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此题选择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先秦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6.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因此据“至于商朝的历史,则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可知,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出土的遗物是刻有文字的甲骨,C项符合题意;A项可以佐证的是原始农耕居民生活的情况,排除;B项可以佐证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排除;D项可以佐证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排除。故选C。
7.C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利簋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而材料是叙述有关司母戊鼎的相关内容,所以这个内容放在材料中必须准确说明,不能省略,C项符合题意;ABD项都是有关司母戊鼎的正确叙述,不能省略,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8.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的文字,被成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其要经历钻孔、雷槽、灼烧、刻卜辞四个步骤才能刻写出来,A正确;金文主要刻在青铜器上,不要灼烧,排除B;CD项不要用到刻写,排除。
9.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灿烂时期,其中,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A项正确;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排除B项;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掉夏朝,建立商朝,排除B项;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0.C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文物与传说中蚕丛的形象吻合,二者能够相互印证,说明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C项正确;传说和神话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历史,排除A项;“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唯一途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传说的价值不一定超过考古发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最早举报汉字基本结构的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A项正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文字小篆,排除B项;隶书始创于秦朝,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排除C项;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2.B
【详解】
依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①符合题意;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商朝著名的青铜器,②③符合题意;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居民时期的,④不符合题意。综上可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3.A
【详解】
依据题干“酒器在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占较大比例,用于饮酒的有爵、觚、觯,温酒的有斝、觥,盛酒的有卣、壶、尊、彝,贮酒的有罌、瓿等”,可知酒器作为商代青铜器的一类,其种类较多,由此说明商代青铜文化灿烂,A项正确;酒器在商代青铜器中占较大比例,不代表阶级矛盾尖锐,排除B项;依据题干可知酒器的种类较多,而且青铜制造业也不能代表整个商代手工业种类单一,排除C项;商朝并没有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朝才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故选择D。
15.C
【详解】
据“古蜀文明是中国商代青铜文明当中非常有特色的一支,……这就像一个花园中百花齐放、千姿百态,共同构成了青铜时代的中华文明。”可知,题干这段文字说明中国青铜文明具有多样性。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外交流,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夏商周的青铜文明一脉相承,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中国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6.(1)青铜器制造分布广,更具艺术性和技术性。
(2)食物器皿,祭祀神器,家国宝器。(回答其中2点即可)
(3)商周时期。
(4)地位: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意义: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由“北至辽宁,南至湖南,都发现过西周的青铜器”,可知,青铜器制造分布广泛;由“那时的青铜器,比前代轻巧,花纹由繁复变为简易”,可知,青铜器具有具艺术性和技术性。因此西周青铜器制造的特点是制造分布广泛,更具艺术性和技术性。
(2)根据材料二“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鼎在我国古代的用途是食物器皿,祭祀神器,家国宝器。
(3)根据材料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中国先秦史学会和山东博物馆发起主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及的甲骨文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殷商(商周)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17.(1)名称:四羊方尊、司母戊鼎;方法:泥范铸造法。
(2)王懿荣;商朝。
(3)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写一种即可)。
【详解】
(1)名称:根据图示青铜器样式,结合所学可知,图1是四羊方尊、图2是司母戊鼎;方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是用泥范铸造法铸造而成。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9年,王懿荣首先发现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是记载商朝时期的历史。
(3)根据图4甲骨文的样式,结合所学可知,图4反映出甲骨文主要采取象形构字法;此外,甲骨文还有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构字方法,从中任举一种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