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商朝时期 D.夏朝
2.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名为字。例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3.“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说明( )
A.王室地位增强 B.大的诸侯势力崛起
C.诸侯争霸开始 D.战国七雄局面形成
4.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段文字说明春秋时期遭到破坏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 D.刺史制度
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对应的朝代或时期是
A.商朝、东周 B.东周、秦朝
C.春秋、西周 D.商朝、春秋
6.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我国境内有大大小小一百多个诸侯国,经过二百多年激烈兼并,到春秋末战国初的时候,只剩下一二十个大国。由此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和兼并战争所带来的影响是( )
A.给各国百姓带来深重灾难 B.客观上促进国家走向统一
C.促进各诸侯国经济的发展 D.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7.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朝秦暮楚、围魏救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
A.民族交融加强 B.封建制度确立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诸侯兼并争霸
8.在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战乱纷争、经济发展、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主要特征。其中关于经济发展的原因,最为基础的是( )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及 B.各诸侯国竞相进行改革
C.战争中获得土地和人口 D.各学派先进思想的传播
9.春秋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下图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
A. B.
C. D.
10.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天子,攘四夷”为口号扩充疆域,终于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他”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11.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诸侯国数目大量减少。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据上判断,春秋争霸客观上有利于
①经济发展 ②全国统一 ③制度变革 ④民族交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2.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周桓王率陈、蔡、卫等国军队讨伐郑国,郑庄公派兵抵抗,两军战于繻葛,周王的军队大败。周桓王被射中肩膀。繻葛之战使周天子的威严一落千丈,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 B.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
C.周天子失去共主地位 D.诸侯的实力逐渐增强
13.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特点是( )
A.重视礼乐 B.王权加强 C.扶助弱小 D.王室衰微
14.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日益推广是在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隋唐时期
15.“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材料中反映的春秋时期的霸主是( )
A.晋文公 B.楚庄王 C.秦穆公 D.齐桓公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创立的什么制度?仔细观察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史记 周本纪》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平王迁都之前西周的都城在哪里?平王东迁的时间和原因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如何认识材料二中“诸侯强并弱”带来的影响?
17.研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研读材料一,回答:历史上把使用图一所示石器的时期称为什么?历史上把先民使用的石磨盘和石磨棒(见图二)等一系列石器统称为什么石器?
(2)材料二图一中的农具由什么材质制成?在我国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它反映了手工业中哪一技术的进步?
(3)材料二图二中的文物出土于山西的战国墓葬中,其中牛的形象说明了什么?
(4)材料二中涉及到的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起了什么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可以判断,孔子弟子生活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使用“牛”“耕”作为名、字,这就说明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牛耕,故排除BCD,A项正确。故选A项。
2.B
【详解】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B项正确;夏商周时期尚未出现牛耕技术,排除A项;战国和秦汉时期晚于春秋时期,排除C和D项。故选B项。
【点睛】
3.B
【详解】
根据材料“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可知,周平王时,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的势力越来越大,分封制受到冲击,B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诸侯争霸开始,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战国七雄局面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4.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势力大减、地位下降,诸侯势力崛起,互相争霸。因此材料说明春秋时期遭到破坏的制度是分封制。A项正确;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的政治制度,在中国,这种形式起源于秦朝,并在清朝达到顶峰,排除C项;汉武帝设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①填商朝,②填春秋,D项正确;ABC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D项。
【点睛】
6.B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春秋时期我国境内有大大小小一百多个诸侯国,经过二百多年激烈兼并,到春秋末战国初的时候,只剩下一二十个大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的灾难。但在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实现了局部地区的统一,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B项正确;A项表述片面,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经济方面,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7.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朝秦暮楚、围魏救赵,这些成语因战争、外交斗争而产生,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诸侯兼并争霸,D项正确;民族交融加强是和谐的一面,材料显示的是对抗,排除A项;材料显示的是战争和外交斗争,不是封建制度、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8.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关于经济发展的原因,最为基础的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及,A项正确;各诸侯国竞相进行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不是最为基础的原因,排除B项;战争中获得土地和人口不是经济发展最为基础的原因,排除C项;各学派先进思想的传播不属于经济发展的基础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出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故A符合题意;B是唐朝时期的曲辕犁,排除B项;司母戊鼎是商朝时期青铜器,排除C;D是唐朝筒车,属于灌溉工具,排除D。故选A。
10.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天子,攘四夷”为口号扩充疆域,终于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A项正确;晋文公是第二任霸主,排除B项;楚庄王是第三任霸主,排除C项;秦穆公是第四任霸主,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1.B
【详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利于经济发展,排除①;由材料“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诸侯国数目大量减少”,可知春秋争霸客观上有利于全国统一,故②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的信息,排除③;由材料“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可得出春秋争霸客观上有利于民族交融,故排除①③,②④符合题意。故排除ACD,B项正确。故选B项。
【点睛】
1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叙述的是周桓公大败威信一落千丈,这个事件说明诸侯争霸的时代的开启,周朝时期的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到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私田被大量开垦,井田制趋于解体,分封制也随之逐渐瓦解。因此,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B项正确;从材料“”可知,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周天子失去共主地位、诸侯的实力逐渐增强是这一局面造成的影响,而不是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指的是周王号令天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指的是诸侯号令天下,因此“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政治特点,D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重视礼乐,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王室衰微,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扶助弱小 ,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4.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B项正确;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排除A项;铁农具和牛耕不是出现在西汉时期、隋唐时期,排除C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D项正确;ABC项与“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内容不符,可排除。故选D项。
16.(1)西周时期创立的分封制;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镐京;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3)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统一。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图片1体现的是西周时期创立的分封制;图片2体现的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可知,平王迁都之前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平王东迁的时间是公元前770年,这是因为,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可知,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统一。
17.(1)旧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2)铁。春秋后期。冶铁业。
(3)牛鼻穿有鼻环,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牵牛鼻子以役使耕作的方法(或人们已经掌握了牛的生理特征和习性,为利用畜力进行生产创造了条件)。
(4)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1)
根据材料一“北京人使用的石器”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使用的石器为打制石器,所处的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根据材料二“石磨盘和石磨棒”结合所学可知这些石器是磨制石器,也被称为新石器。
(2)
根据材料二的图一可知是铁制农具。根据所学可知,铁器在我国最早出现在春秋后期。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是冶铁业发展的结果。
(3)
根据图二图二中“牛尊”的形象可以看出牛鼻穿有鼻环,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牵牛鼻子以役使耕作的方法。
(4)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和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