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5 08:4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选择题
1.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这次起义是( )
A.刘邦、项羽起义 B.国人暴动 C.牧野之战 D.陈胜、吴广起义
2.将下列秦末英雄人物前的序号与其事迹前的字母符号相连接,正确的是( )
a出身贫民,少时曾感叹“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在大泽乡率众反秦
b出身贵族,才气过人,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自立西楚霸王
c曾任泗水亭长,好结交三教九流,后封为汉王,在楚汉之争中以弱胜强。
A.①——a ②——c ③——b B.①——b ②——a ③——c
C.①——c ②——a ③——b D.①——c ②——b ③——a
3.“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还心。”这场战役
A.项羽歼灭了秦军的主力 B.为秦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C.项羽打败刘邦统一全国 D.打败了晋国,楚王问鼎中原
4.图纪念币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陈胜吴广”纪念银币
A.灭六国统一全国 B.起义反抗秦暴政 C.开通了丝绸之路 D.实行南北合作路
5.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战争,最后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而告终。这一场战争称为
A.晋楚争霸 B.楚汉之争 C.吴越争霸 D.淝水之战
6.“这场战役发生在秦朝末年,是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进行的一场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是( )
A.桂陵之战 B.长平之战 C.垓下之战 D.巨鹿之战
7.有学者指出,秦朝以武力统一天下,却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这成为秦朝短命而亡的“基因缺陷”,秦朝的“基因缺陷”指的是
A.实行严苛残暴统治 B.实行皇位世袭制度
C.以郡县制控制地方 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8.据估计,当时秦朝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耳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占到总人口的15%。有时男子不够征调还役及妇女,形成“丁男披甲,丁女转输”。这一现象说明秦朝
A.徭役繁重 B.赋税沉重 C.刑罚严酷 D.战乱不断
9.中国成语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信息,“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它是( )
A.国人暴动 B.牧野倒戈 C.大泽乡起义 D.黄巾起义
10.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他们是( )
A.刘邦、项羽 B.刘邦、韩信 C.陈胜、吴广 D.项羽、项庄
11.《史记·陈涉世家》载“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误期要被处死),由此引发了
A.大泽乡起义 B.八王之乱 C.黄巾起义 D.楚汉之争
1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黄巾起义 D.绿林赤眉起义
13.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下列选项中与成语“楚汉之争”有关的是( )
A.商纣和周武王 B.夏桀和商汤 C.秦二世和陈胜 D.项羽和刘邦
14.下列秦末农民起义的将领中,率军直抵秦都咸阳,迫使秦朝统治者出城投降的是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
15.李白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灭掉六国的“秦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 B.开疆拓土 C.焚书坑儒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代臣民指着太阳咒骂他:“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意思是说,你几时灭亡,我情愿与你一起灭亡)他说:“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
——摘译自《商书·汤誓》
(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谁?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有何暴政?
材料二他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他在位后期,居功自做,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使国库空虚。他刚愎自用,听不进正确意见,在上层形成反对派,杀比干,囚箕子,失去人心。
——摘译自《史记·殷本纪》
(2)材料二评述的君主是谁?有人评价他“文武双全,功勋卓越”,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材料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摘编自《史记·陈涉世家》
(3)材料三所述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
(4)通过分析上述君主的所作所为,你有什么感悟?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 陈涉世家》
材料三: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过秦论》
(1)阅读材料一分析,“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所述内容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此事件地位如何?
(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写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从秦国的兴亡史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古代第一次农民大起义,D项正确;刘邦项羽起义是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排除A项;国人暴动和牧野之战都不是农民大起义,排除BC项。故选D项。
2.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打败项羽,即①对应C,②对应b;陈胜出身贫民,少时曾感叹“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在大泽乡率众反秦,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故③对应a。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3.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秦末农民战争中,项羽进行了巨鹿之战,他破釜沉舟,歼灭了秦军的主力,最终胜利,A项正确;商鞅变法为秦朝统一奠定了基础,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全国,材料说的是秦末而不是东周,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4.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纪念币反映的是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B项正确;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是秦始皇,排除A项;开通了丝绸之路的张骞,排除C项;实行南北合作路是当今中国的中外交流合作,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5.B
【详解】
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楚汉之争的结果是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B项正确;晋楚争霸发生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吴越争霸发生在春秋末年,排除C项;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东晋和前秦,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军队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D项正确;桂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参战方有齐国、赵国、魏国,排除A项;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排除B项;垓下之战发生在秦朝灭亡后,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在此可知,秦朝的“基因缺陷”是指其暴政,A项正确;BCD项是秦朝政治、经济措施,不是其暴政的体现,排除。故选A项。
8.A
【详解】
据材料“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可知,材料是征发大量民工服徭役,秦朝徭役繁重,这是秦朝暴政的表现,秦朝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灭亡,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赋税沉重、刑罚严酷和战乱,排除BCD项。故选A项。
9.C
【详解】
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起义方式是农民揭竿而起,C项正确;国人暴动是西周后期的平民暴动,排除A项;牧野倒戈是周王对商王战斗过程中出现事情,排除B项;黄巾起义时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0.C
【详解】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C项正确;刘邦、项羽是在陈胜吴广起义后领导农民起义,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11.A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陈涉指的是陈胜,“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指的是陈胜等人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在行至大泽乡时遇上大雨,无法按期到达,按照秦朝律法要被处死,由此引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即大泽乡起义,A项正确;八王之乱是西晋诸侯王因争夺中央政权引发的内乱,排除B项;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起义原因是朝政腐败和自然灾害频发,排除C项;楚汉之争是刘邦、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农民和地主是封建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B项正确;国人暴动发生西周,当时处于奴隶社会,国人指的是平民,排除A项;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后期,排除C项;绿林赤眉起义发生在王莽篡汉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
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故选择D。
14.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因此平息。秦末农民起义中,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作战,项羽骁勇善战,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消灭,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迁都咸阳,公元前207年,清朝的统治者在刘邦军队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D正确;ABC排除,故选D。
15.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办不了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籍要烧掉。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C项正确;统一文字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排除A项;开疆拓土属于疆域问题,排除B项;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政治角度,题目考查的是思想角度,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6.(1)夏桀;桀不修道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搜刮民财,建造华丽的宫殿,终日饮酒作乐。
(2)商纣王。不同意,因为他是一位暴君,对外征战,耗费国力,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因此他不是“文武双全,功勋卓越”的君主。
(3)大泽乡起义
(4)君王爱民,则国家兴盛;君王虐民,则国家衰败。
(1)
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夏代臣民指着太阳咒骂他”,这是指是夏桀;他的暴政表现为不修道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搜刮民财,建造华丽的宫殿,终日饮酒作乐。
(2)
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信息,“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在位后期,居功自做,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使国库空虚”可知,评述君主是商纣王。不同意评价他是“文武双全,功勋卓越”的君主,因为他是一位暴君,对外征战,耗费国力,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因此他不是“文武双全,功勋卓越”的君主。
(3)
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信息,“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所述是大泽乡起义的直接原因。
(4)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观点正确围绕君主与民的关系,言之有理即可。如君王爱民,则国家兴盛;君王虐民,则国家衰败。
【点睛】
17.(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秦的暴政;失民心者失天下等。
(1)
根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结合所学可从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回答“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2)
根据材料二“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内容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陈胜、吴广的起义的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
根据材料二“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从秦国的兴亡史中,可从失民心者失天下等方面来获得启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