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5 08:5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一、选择题
1.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间,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还学会使用打制石器的古人类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2.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B.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C.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D.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
3.目前已知人工栽培水稻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地区
A.长江中下游 B.黄河中游 C.辽河流域 D.珠江三角洲
4.山顶洞人在兽牙等东西上钻出小孔做成项链,这说明他们已有了
A.宗教意识
B.审美意识
C.祖先崇拜意识
D.灵魂意识
5.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下列能展现北京人生产、生活面貌的史实是
A.使用打制石器 B.种植水稻 C.使用彩陶 D.住干栏式房屋
6.我们黄石地区,有着辉煌的原始文化,下列遗址中,属于旧石器遗址的是
A.猪婆岭遗址 B.石龙头遗址 C.毛铺遗址 D.一把瓢遗址
7.考古工作者在某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该遗址可能生活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8.梁启超认为:“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民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华夏族起源于我国的长江流域 B.各族逐渐融合扩大形成了华夏族
C.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是黄帝 D.炎黄部落联盟后首领分别是尧舜禹
9.下列人物中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 B.尧 C.舜 D.禹
10.“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11.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的诗句。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纪念此人,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A.炎帝 B.尧 C.黄帝 D.大禹
12.“蚩尤作兵伐黄帝,黃帝乃令应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吞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传说中能引起早灾的鬼怪),雨止,遂杀蚩尤。”上述材料
A.没有任何历史研究的价值 B.记述涿鹿之战的真实历史
C.是否与历史吻合尚待考征 D.说明古代曾存在神仙鬼怪
13.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其中最著名的传说人物是
①尧②黄帝③舜④炎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传说与真实的历史关系反映的历史信息,就是虚假与真实,是互相联系的,他们往往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传说往往是根据历史的真实世界衍化而出的。下列内容能够说明传说与历史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是( )
A.相传盘古开天辟地,说明最初天和地是合在一起的
B.相传伏羲的母亲因为踩了大脚印而怀孕,生下伏羲,说明当时处于母系氏族社会
C.相传炎帝教民耕种,说明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已经开始农耕生活
D.相传黄帝已经会制作衣裳,说明6000年前的半坡人已经有了初步的审美
15.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为考证这一结论,历史学家应前往
A.云南元谋县 B.北京周口店 C.陕西西安市 D.浙江余姚市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陶寺遗址)已发掘的1300多座墓葬中,从墓坑、葬具、随葬品等综合排比,可分大、中、小三类,分别占墓葬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左右,大型墓的墓坑长3米多,有木棺,随葬品既丰富又精美,有彩绘蟠龙纹陶盘、土鼓、特磬、成套的彩绘木器和彩绘陶器,还有玉石礼器、工具、武器、装饰品以及整猪等,单座墓的随葬器物总数达一二百件。
——摘编自《历史阅读理解》
(1)对比材料一的两幅图,你觉得哪种文化的经济发展更先进一些?理由是什么?
(2)从材料二你能够得出什么推论?得出这样推论的依据是什么?
(3)通过上述探究,你觉得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7.再现史前人类活动。
【寻找证物】
初一某班历史课堂:同学A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一天的生活。请你为他的描述寻找证据。①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②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③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
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_____________ (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图号)
【进行解释】
以下是同学B搜集的反映半坡人、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请你仿照范例,对这位同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
范例:“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见证半坡人会制作陶器。
“骨耜”: ;
“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 ;
【得出结论】
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生活时间、会使用天然火、会使用打制石器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京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A符合题意;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B排除;蓝田人大约生活在100万至50万年前,C排除;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D排除。故选择A。
2.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D项正确;半坡人是距今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古人类,房屋无论是方形的还是圆形的,多为半地穴式房屋,排除A项;山顶洞人已经会人工取火,排除B项;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使用的劳动工具是耒耜,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长江中下游的河姆渡人最早培育并人工栽培水稻,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4.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由材料“在兽牙、海蚌壳等东西上钻出小孔,做成项链”和图片提示可知山顶洞人已有了审美意识,B项符合题意;中国祖先崇拜的信仰由来已久,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大约在一万八九千年前的山顶洞人时代,就已经有了埋葬仪式,他们在遗骨四围放置许多赭石,学者相信这可能是因为某种关于死后的信仰而来,AC项不符题意;考古发现山顶洞人尸体上及周围的赤铁矿粉象征血液﹐人死血枯﹐加上同色的物质是希望死者在另外的世界中复活,说明有灵魂观念,D项不符题意;故选B。
5.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能够制造和使用石器。A项正确;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居住在干栏式房屋,排除BD项;半坡原始局面使用彩陶,排除C项。故选A项。
【点睛】
6.B
【详解】
旧石器是指主要通过打制的方式生产的石器,使用旧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石龙头遗址的石器类型和制作方法都是我国旧石器时代的传统技术,B符合题意;猪婆岭遗址、毛铺遗址、一把瓢遗址均属于新时期时代的遗址,排除ACD;故选B。
7.C
【详解】
根据材料“某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所以该遗址可能生活的是河姆渡人,C项正确;AB项还没有种植农作物,排除;半坡人种植粟,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民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的形成非一族所成,从古至今,远古时期的部落交错者,相互来往,排除各自之间关于习俗、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是趋向走向同一文化认同,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走向融合,形成了统一民族,即华夏族,B项正确;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都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区,排除A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是伏羲,神农与黄帝,排除C项;炎黄部落联盟后首领分别是尧舜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A项正确;BCD三项均是原始部落联盟的首领,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10.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牧野之战是周武王灭商的决定性战役,与黄帝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涿鹿之战发生在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之间,炎黄部落大败蚩尤部落。故B符合题意;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争霸的著名战役。故C不符合题意;巨鹿之战是秦朝灭亡的关键性战役,发生在秦军和项羽的军队之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C
【详解】
由材料“神州轩辕自古传”“光被遐荒,建此伟业”可知,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黄帝,其被称为人文初祖,故选C;轩辕一般指黄帝,而非炎帝、尧或大禹,排除ABD。
12.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这是神话传说,其中,有有价值的信息,也有人为加工部分,是否与历史吻合尚待考征,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也有关于早期社会的很多传说。其中,炎帝、黄帝等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因此,②④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与题干“最著名的传说人物”不符,因此,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①或③的AB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
相传神农氏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已经开始农耕生活,他们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水稻。C选项内容能够说明传说与历史有一定内在联系,C项正确;最初天和地是合在一起的不属于真实的历史,排除A项;“相传伏羲的母亲因为踩了大脚印而怀孕,生下伏羲”与当时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做装饰品,已经懂得审美,D项内容不能够说明传说与历史有一定内在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不符,排除。故选择D。
16.(1)图二的经济发展更先进一些。理由:图二出土的石器、骨器比图一种类更多;用途更加丰富;制作更加精细;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
(2)推论1:社会的贫富分化(或阶级分化)明显。依据:墓葬分大中小。
推论2:经济发展;手工业发展。依据:随葬品丰富又精美。
推论3:可能出现了极大的贵族首领;可能出现了国王。依据:有不到1%的大型墓葬,是极少数人,不是一般贵族;随葬品非常丰富,证明墓葬主人生前地位极高。
(3)史料实证、重视证据、大胆推理、严谨求实、艰苦奋斗。
(1)
根据图片内容可得出图二的经济发展更先进一些。理由:图二是距今约7000—5000 年的仰韶文化。图一是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图二出土的石器、骨器比图一种类更多;用途更加丰富;制作更加精细;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
(2)
推论1:根据“已发掘的1300多座墓葬中,从墓坑、葬具、随葬品等综合排比,可分大、中、小三类,分别占墓葬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左右”可得出社会的贫富分化(或阶级分化)明显。依据:结合“已发掘的1300多座墓葬中,从墓坑、葬具、随葬品等综合排比,可分大、中、小三类,分别占墓葬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左右”等信息可得出墓葬分大中小。推论2:根据材料可得出经济发展;手工业发展。依据:根据“还有玉石礼器、工具、武器、装饰品以及整猪等,单座墓的随葬器物总数达一二百件”得出随葬品丰富又精美。推论3:根据材料可得出可能出现了极大的贵族首领;可能出现了国王。依据:根据“分别占墓葬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左右”得出有不到1%的大型墓葬,是极少数人,不是一般贵族;随葬品非常丰富,证明墓葬主人生前地位极高。
(3)
结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史料实证、重视证据、大胆推理、严谨求实、艰苦奋斗。
【点睛】
17.【寻找证物】
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图1、图2
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4、图5
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图3
【进行解释】
“骨耜”: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 。
“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国(或,过着定居生活)
【得出结论】
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
【详解】
【寻找证物】根据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头盖骨化石”;图2是“肢骨和和牙齿化石”;读图1和图2可知: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图4是“砍砸器和削刮器”,图5是“鹿骨化石”;读图4和图5可知:北京人用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图3是“被火烧过的朴树籽”;读图3可知:北京人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因此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图1和图2;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图4和图5;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3 。
【进行解释】根据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以使用骨耜耕地,因此说骨耜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因此说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因此“骨耜”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国,过着定居生活。
【得出结论】根据探究可知,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史前文明距离我们非常遥远,通过考古发现中的遗迹、遗物、化石等,我们可以了解和推测史前文明发展的状况。因此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北京人”一天的生活的劳动工具和场景。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劳动工具和房屋。解答第三问的关键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