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一、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清朝 D.元朝
2.我国版图最大的王朝是元朝,元朝定都在
A.大都 B.长安 C.临安 D.东京
3.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提到的“成吉思汗”是指:( )
A.忽必烈 B.铁木真 C.阿保机 D.阿骨打
4.建立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成吉思汗是( )
A.忽必烈 B.铁木真 C.成吉思汗 D.鉴真
5.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右图能直接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6.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分裂局面,但也有不少历史人物重新建立大一统王朝,这些历史人物不包括
A.秦嬴政 B.忽必烈. C.杨坚 D.赵匡胤
7.以下各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契丹族—耶律阿保机—辽—上京临潢府 B.党项族—元昊—西夏—兴庆府
C.女真族—阿骨打—大金—会宁 D.蒙古族—铁木真—元朝—大都
8.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开创蒙古帝国基业的是
A.铁木真 B.忽必烈 C.阿骨打 D.阿保机
9.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开始形成于
A.西夏灭亡后 B.蒙古草原统一后
C.金朝灭亡后 D.忽必烈即汗位后
10.某学生正在阅读图中的书籍,他可以读到主人公的成就是( )
①统一了蒙古草原 ②灭南宋 ③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 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裂和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两种普遍现象。下列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①夏朝 ②秦朝 ③汉朝 ④元朝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忽必烈继承汗位后,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他严厉禁止屠城,使临安得以“九衢之市,一代之繁华如故”此举措有利于( )
A.促进边疆开发 B.统一蒙古各族 C.减轻人民负担 D.延续中华文明
13.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古代名人资料卡。据此判断,卡片中的人物是( )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14.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善骑射,过着游牧生活。在12世纪时,他们的生活发生着动荡。其主要原因是( )
A.受到金的欺压 B.部落间频繁发生战争
C.安史之乱的影响 D.民众的起义
15.民族关系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础,民族和平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流的是
①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②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
③金与北宋联合灭辽
④元朝设立宣政院
⑤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获得各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领来到长安,尊奉他为各族的“天可汗”。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唐朝画家阎立本《步辇图》描绘了“他”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它反唐朝民族交往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此事件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盛世的社会景象?其出现于哪个皇帝统治前期?请写出一条这位皇帝的治国措施。
材料三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地区“生育蕃息,牛羊被野”,百余年间没有大规模战事……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辽民族关系不断加强。富弼(北宋名相)认为岁币的支出不及用兵费用百分之一二,“澶渊之盟,未为失策”。
--《元史·桑哥传》
材料四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改号日元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澶渊之盟有什么积极作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回答元朝是哪一年建立的。“遂一天下”是指什么?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百家讲坛《赵匡胤》主题曲
(1)材料中的“陈桥驿站披旒冕”指的是和哪一历史人物相关的哪一历史事件?“杯酒之间销兵权”反映了宋朝在军事方面的哪项措施?
材料二: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宋史·职官志》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材料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汪洙《神童诗》
(3)材料三体现了北宋采取怎样的治国政策?
材料四: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元史》
(4)材料四体现的是哪一王朝的兴起? “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五: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
(5)结合所学,材料五反映了该朝代疆域特点是什么?
(6)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公元1271年,元朝由忽必烈建立,他的前身是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公元1279年元朝灭南宋,实现了中原的统一,1310年元武宗时期,元朝与察合台汗国瓜分窝阔台汗国,元朝取得窝阔台汗国的漠西领土,国土面积达1372万平方公里。是最大的,D项正确;ABC项都不是最大的,排除ABC项。故选D项。
2.A
【详解】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A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BCD项。故选A项。
3.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成吉思汗是对铁木真的尊称,他于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拥立为大汗,B项正确;忽必烈、阿保机 、阿骨打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4.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B项正确;忽必烈建立元朝,排除A项;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对铁木真的尊称,排除C项;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中国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
图中出现的政权是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和元朝。最后元朝实现了对于政权并立的统一。因此图示体现出历史发展趋势是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故D符合题意;A是秦朝时期;B是明清时期;C是宋元时期经济现象,排除。故选D。
6.D
【详解】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了北宋,北宋并不是大一统王朝。D项符合题意;嬴政建立秦朝、忽必烈建立元朝、杨坚建立隋朝。秦朝、隋朝、元朝都是结束分裂走向统一的王朝。ABC不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7.D
【详解】
1260 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 年,改国号为元,后定都大都。1206 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D项错误,符合题意;10 世纪初,契丹族的阿保机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建立辽;11世纪前期,党项族的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在兴庆府;12世纪初,女真族的阿骨打建立大金,都城在会宁,A、B和C项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8.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 开创蒙古帝国基业的是铁木真,A项正确;忽必烈建立元朝,排除B项;阿骨打建立金,排除C项;阿保机建立辽,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9.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34年蒙古灭金,南宋和蒙古政权直接对峙局面形成,C项正确;1227年西夏国被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所灭,排除A项;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是在1204年,排除B项; 1271年,忽必烈即汗位,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0.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忽必烈即汗位后,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元朝的最终完成统一,此主人公是:忽必烈,②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①统一了蒙古草原是成吉思汗的功绩,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
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元朝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故排除①③,②④符合题意。故排除ACD,B项正确。故选B项。
12.D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忽必烈重用汉族官吏,采取汉族的政治制度,实行仁政,不嗜杀,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为中华文明的发展营造统一稳定的环境,有利于延续中华文明。D项正确;材料与边疆开发无关,排除A项;成吉思汗已统一蒙古各族,排除B项;“减轻人民负担”概括不全,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南宋丞相文天祥的诗句,所以卡片中的人物是文天祥,B项正确;图示中的名句与岳飞、戚继光和郑成功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
蒙古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12世纪,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发生战争,生灵涂炭。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B项正确;蒙古族动荡与金的压迫无关,排除A项;安史之乱是唐朝,排除C项;民众起义不是导致蒙古族动荡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①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②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促进了汉藏之间的民族融合;④元朝设立宣政院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促进了民族融合。③金与北宋联合灭辽属于民族之间的战争;⑤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属于反对外来侵略的事件。从而得出①②④符合题意,排除带有③⑤的选项,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历史上促进民族融合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16.(1)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促进汉族和少数民族友好关系的发展。
(2)开元盛世。唐玄宗。整顿整治,裁减冗员,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此后宋辽之间保持了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4)1271年;元灭南宋,完成全国统一。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获得各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领来到长安,尊奉他为各族的‘天可汗’”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他”指的是唐太宗;唐朝画家阎立本《步辇图》描绘了“他”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它反唐朝民族交往史上的文成公主入藏的重大历史事件;此事件促进汉族和少数民族友好关系的发展。
(2)依据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描述的是开元盛世的社会景象;其出现于唐玄宗统治前期;这位皇帝的治国措施是整顿整治,裁减冗员;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依据材料三“‘生育蕃息,牛羊被野’,百余年间没有大规模战事……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辽民族关系不断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的积极作用是此后宋辽之间保持了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4)根据材料四“四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改号日元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是1271年建立的;“遂一天下”是指元灭南宋,完成全国统一。
17.(1)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2)①分化事权、削弱相权;②多重机构、分割相权。
(3)重文轻武。
(4)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5)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6)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详解】
(1)根据材料“陈桥驿站披旒冕”结合所学知识,960年,北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根据所学知识,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用“杯酒释兵权”办法,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兵权
(2)根据所学知识,赵匡胤为了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3)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根据材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体现了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4)由材料“《元史》”“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反映了元朝一统天下。元朝统一的影响,可以从结束分裂割据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等角度分析。
(5)由材料“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结合所学,元朝疆域是我国古代王朝疆域最大的。
(6)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朝之后的藩镇割据的时期,960年,赵匡胤结束了这一局面,建立了宋朝,随着辽和西夏的兴起,我国形成了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时期,忽必烈灭掉了南宋,统一了全国,由此可见,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分裂不断走向融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