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5 14:1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15.1 两种电荷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B.部分导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超导体
C.塑料、陶瓷、大地通常情况下都是绝缘体
D.空气、铜块、海水通常情况下都是导体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个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由此可判断(  )
A.小球一定带正电
B.小球一定带负电
C.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D.小球一定不带电
3.以下物体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橡皮 B.铅笔芯 C.玻璃杯 D.塑料笔帽
4.图示的四种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 金属勺
B. 瓷碗
C. 塑料壳
D. 木铲
5.如图所示,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两气球带了电
B.摩擦的方法使气球分子发生转移而带电
C.两气球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D.这种相互排斥现象与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时原理相同
6.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伟大的物理学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构建了经典力学的体系的物理学家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富兰克林 D.爱因斯坦
7.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分别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判定(  )
A.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B.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C.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甲带何种电荷
8.如图,气球与头发摩擦,头发会随着气球飘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与头发摩擦创造了电荷
B.气球因摩擦带电而成为导体
C.气球若带负电荷,则头发带正电荷
D.气球与头发因带同种电荷而互相吸引
9.关于物质的构成与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新能源汽车实现了“零排放”,其效率已达到了100%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在一小杯清水中滴入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这是扩散现象
10.如图,利用静电喷漆枪给物件上漆,涂料小液滴之间相互排斥,但被物件吸引。则(  )
A.物件一定带负电
B.小液滴一定带同种电荷
C.小液滴可能不带电
D.涂料小液滴喷向物件是因为分子热运动
11.用毛皮分别摩擦丝状塑料带和 PVC 管,然后将塑料带放在 PVC 管上方,丝状塑料带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塑料带、PVC 管因带了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B.用摩擦的方法使 PVC 管、塑料带因得失电子而带了电
C.用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塑料带、PVC 管带了电
D.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12.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张开。下列说法正确是(  )
A.玻璃棒因失去电子带负电荷 B.金属箔片因带负电而张开
C.玻璃棒把电子转移给验电器 D.验电器因失去电子带正电荷
二、填空题
13.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会粘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在转动的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________,能________轻小物体的缘故。
14.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因与空气摩擦发生了电子得失的现象,空气中氧气分子得到电子带______电,飞机则带______电.如果在着陆过程中没有将静电放掉,当地勤人员接近时,可能危及生命,所以飞机的特殊轮胎常用_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材料制成,从而避免造成危害。
15.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它们是______电荷和______电荷。当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因为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带上了______电荷,这说明其中______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
16.如图a是原子结构情况示意图,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带___________(选填“正”或“负”)电的电子组成的;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捧带正电,这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___________(选填“得到正电荷”或“失去电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验电器金属箔张开,如图b所示。接触瞬间___________(选填序号即可:①“有正电荷从玻璃棒转移到验电器”、②“有电子从验电器转移到玻璃棒”或③“没有电荷转移”)。而验电器金属箔片会张开,这是因为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空气净化器
由于雾霾天气的增多,空气净化器逐渐走入家庭,其工作过程(如图甲)是:脏空气进入净化器时,灰尘被正电钨丝放电而带上正电,流到负电路栅板时,带电灰尘被吸附。此后经过活性炭层时,化学有毒气体被吸附,排出空气的污染物浓度大幅降低,多次循环后变成洁净空气洁净空气量(CADR)是反映其净化能力的性能指标,CADR值越大,其净化效率越高。利用CADR值,可以评估其在运行一定时间后,去除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效果。按下列公式计算CADR:(V:房间容积;t:空气净化器使房间污染物的浓度下降90%运行的时间),其铭牌如表:
型号 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 产品净重 洁净空气量 (CADR)
S89型 220V 44W 10kg 138m3/h
(1)负电格栅板吸附灰尘的原理是______;
(2)取出使用一段时间后的活性炭,可以闻到刺激性的气味,说明分子在______;
(3)为了方便移动这台净化器,在它的下面装上轮子,目的是为了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4)某房间的使用面积为18m ,高度是3m,此空气净化器______(能/不能)在1小时内使房间污染物浓度下降90%;
(5)空气的密度是1.29kg/m3,请计算出面积为18m2,高度是3m的房间空气的质量______。
18.安全防疫话物理2020年的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m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生活中,我们在呼吸、说话、咳嗽和打喷嚏时会向空中喷出飞沫,飞沫的尺寸大约为6到12微米,而一般的分子直径约为10纳米左右。虽然我们肉眼难以察觉到飞沫,但它仍属于液体颗粒。病毒大小约为60纳米,它藏在飞沫里可以存活相当长的时间。一般来说,飞沫传播病毒只有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才能实现,而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是相对全的。因此,在特殊时期的公共场所,我们需要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社交距离。另一个有效措施就是配戴口罩。普通医用一次性口罩股采用复合多纤维结构(如图所示),外层为使用纺粘无纺布制成的防水层,主要是防止血液等液体的喷溅。中层为使用熔喷无纺布制成的过滤层,是口罩的核心部分,作用是阻挡病毒。层也是用无纺布制成,用来吸收佩戴者呼出的湿气。
医用一次性口罩是如何防止空气中的病菌传播的呢?当较小的微粒运动到口罩的过滤纤维上时,会受到分子的引力作用而被吸附。而对于那些随气流运动的飞沫,在通过口罩的过滤层时,会被过滤材料截住,停留在口罩的过滤层上。此外,口罩的过滤层是使用静电驻极工艺制成的,带有静电,可以吸附微小的细菌和病毒。戴口罩犹如给我们的呼吸道设置了一道“过滤屏障”,而摘下口罩时,它的外表面不与人体接触,能够把绝大部分病毒、颗粒物阻隔在身体之外。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物质的尺度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飞沫 B.分子 C.病毒
(2)飞沫传播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扩散现象;
(3)口罩的过滤层使用静电驻极工艺制成,可以进一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了相同工作原理的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多项选择)。
A. B.
C. D.
19.结合如图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活动课上,老师教小明自制静电发动机(如图甲).老师先将一个塑料杯外面套一层铝箔纸,其外再套一层塑料杯和一层铝箔纸,做成一个电容杯,用一条铝箔纸做导线,连接在电容杯的铝箔上;然后用双面胶将一个塑料杯外壁均匀贴上铝箔条,并留有等间距的空隙,用竹签在中间顶一下,顶出一个凹坑,做成一个转杯;接着将竹签固定在橡皮上做成一个支架;最后把铅笔笔尖朝上固定在泡沫板上,并把转杯放置在笔尖上,然后依次将各部分结构组装起来,便完成静电发动机的制作.老师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使它带电,接触电容杯,发现转杯转动起来.老师说这主要是因为电容杯带电时,静电会通过铝箔条传到转杯的铝箔上,由于静电的排斥作用,转杯就会转动下去.而转杯另一侧的铝箔起到了将静电导走的作用.这样就造成了转杯的一侧有排斥的力而另一侧没有,转杯就在这种静电力的作用下转动了起来.
雾霾是困扰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现在,很多家庭和学校都安装了空气净化器.图丙是一种常用的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原理图.带有静电的雾霾经过带电的极板时就会被静电力所吸引,附着在极板上,空气中的雾霾含量就会大大降低,这样就可以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了.
()如图乙所示,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后放在支架上,再用毛皮摩擦另一根橡胶棒()并与支架上的橡胶棒()靠近时,两橡胶棒相互________(选填“吸引”或“排斥”).毛皮摩擦橡胶棒,使橡胶棒得到电子,从而带负电,电子和带正电的_________构成了原子;
(),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被认为是雾霾的“元凶”.即直径小于等于________(选填“厘米”、“微米”或“纳米”)的污染物颗粒,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图丙为空气净化器工作原理图,雾霾经过空气净化器的________(选填“电离段”或“收集段”)后带有电荷,被静电力吸引附着在极板上,从而达到洁净空气的目的.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空气净化器.
由于雾霾天气的增多,空气净化器逐渐走入家庭,其工作过程(如图甲)是:脏空气进入净化器时,灰尘被正电钨丝放电而带上正电,流到负电格栅板时,带电灰尘被吸附,此后经过活性炭层时,化学有毒气体被吸附,排出空气的污染物浓度大幅降低,多次循环后变成洁净空气.
洁净空气量(CADR)是反映其净化能力的性能指标,CADR 值越大,其净化效率越高.利用CADR值,可以评估其在运行一定时间后,去除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效果.按下列公式计算CADR=2.3V/t(V:房间容积; t: 空气净化器使房间污染物的浓度下降90%运行的时间,)其铭牌如表所示:
规格 额定电压 频率 额定功率 洁净空气量(CADR)
GH-2034A型 220V 50HZ 44W 138m3/h
(1)负电格栅板吸附灰尘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房间的使用面积为18m2,高度是3m此空气净化器___ (能 /不能)在1小时内使房间污染物浓度下降90%;
(3)可变电阻是制作二氧化碳传感器的常用元件,图乙为其控制电路,电源电压保持6V恒定,Rt为可变电阻,其阻值随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如图丙所示,R0为定值电阻,当浓度为0. 031%时,电压表示数为1V,则R0阻值为_______Ω,当电压表示数大于3V时,二氧化碳浓度大于_______________%,此时空气净化器会自动报警.
21.探索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
(1)用细绳拴一小球在水平面内绕圆心匀速转动,绳对球有一个指向圆心的拉力,此力叫向心力.向心力的大小与小球的质量成正比、与转动半径成反比、与转动速度的关系图象如甲图.向心力的数学表达式为(比例系数)( )
A. B.
C. D.
(2)乙图中,“×”表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当质量为、带电量为的粒子以速度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进入磁感应强度为的磁场中时,粒子在磁场中会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洛伦兹力的大小并且粒子在磁场中将做匀速圆周运动,粒子所受洛伦兹力就是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该粒子的运动周期,请推导出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的数学表达式________
(3)某带电粒子的电量为(国际单位库仑的符号),质量为kg,在磁感应强度为1×10-4T(国际单位特斯拉的符号)的磁场中以某一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则该粒子运动周期了为______s.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不能用能、不能区分,故A错误。
B.部分导体在一定条件下,例如达到某一温度时,电阻趋近于0,即变为超导体,故B正确。
C.塑料、陶瓷、大地中,通常情况下,大地容易导电,属于导体,塑料和陶瓷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C错误。
D.空气、铜块、海水中,通常情况下,铜块、海水容易导电,属于导体,空气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D错误。
故选B。
2.B
【详解】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一定带负电,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详解】
通常情况下橡皮、玻璃杯、塑料笔帽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铅笔芯容易导电,属于导体;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
A.金属勺容易导电,属于导体,故A符合题意;
B.瓷碗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B不符合题意;
C.塑料壳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C不符合题意;
D.木铲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D
【详解】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使两气球带了电,并不是分子转移,故B错误;
C.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说明两个气球互相排斥,它们带了同种电荷,故C错误;
D.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时原理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
A.伽利略是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学家,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故A不符合题意;
B.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天文学方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方面,创建了微积分;在力学方面,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故B符合题意;
C.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故C不符合题意;
D.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详解】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它去靠近甲和乙,甲被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特点说明甲与玻璃棒带的是同种电荷,甲带正电;乙被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和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知:乙可能带负电荷、也可能不带电。
故选C。
8.C
【详解】
A.气球与头发摩擦,使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电子从头发上转移到气球上,而气球得到电子后仍然为绝缘体,故B错误;
C.气球若带负电荷,则电子从头发上转移到气球上,即头发失去电子,故头发带正电荷,故C正确;
D.气球与头发因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故D错误。
故选C。
9.D
【详解】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A错误;
B.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也会有能量的损失,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故B错误;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是由于玻璃棒摩擦后带电,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故C错误;
D.在一小杯清水中滴入红墨水,由于红墨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这是扩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10.B
【详解】
A.物体可以带正电也可以带负电,也可以不带电,故A不符合题意;
BC.小液体之间相互排斥,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液滴不是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C
【详解】
A.用毛皮摩擦后,塑料带悬浮在PVC管上方,是由于带了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实验中用摩擦的方法使 PVC 管、塑料带因得失电子而带了负电,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与这种现象的原理相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D
【详解】
A.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失去电子,而丝绸得到电子,故A错误;
BCD.带正电的玻璃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金属箔上的负电荷受到吸引而向玻璃棒移动,于是金属箔由于失去了电子而带正电,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金属箔张开,此过程中,玻璃棒是得到电子的过程,而不是失去电子的过程。那么验电器因失去了电子而带正电荷。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 电荷 吸引
【详解】
[1][2]扇叶和空气摩擦,扇叶和空气带有异种电荷,扇叶带电后吸引轻小的灰尘,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
14. 负 正 导体
【详解】
[1][2]电子带负电,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因为与空气发生了摩擦,其中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所以带负电,飞机失去电子,所以带正电。
[3]如果在着陆过程中没有将静电放掉,当地勤人员接近时,可能危及生命,所以飞机的特殊轮胎常用导体材料做成,将飞机上的静电导入大地,从而避免对人造成危害。
15. 正 负 失去 正 丝绸
【详解】
[1][2]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它们是正电荷和负电荷。
[3][4][5]当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因为失去电子而带上了正电荷,这说明其中丝绸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
16. 负 失去电子 ② 金属箔片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详解】
[1]原子是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由图知,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2]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玻璃棒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
[3]用带电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小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的电子转移给带电玻璃棒,玻璃棒得到一部分电子,所带的正电荷减少,金属箔片因失去电子带正电。故在接触的时有电子从验电器转移到玻璃棒,所以选填②。
[4]用带正电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小球,验电器金属箔片上部分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金属箔片上因失去电子都带上了正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金属箔片会张开。
17.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减小 能 69.66kg
【详解】
(1)[1]由文章可知,负电格栅板吸附灰尘的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2]取出使用一段时间后的活性炭,可以闻到刺激性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故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3]为了方便移动这台净化器,在它的下面装上轮子,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力。
(4)[4]房间的容积为
使房间污染物浓度下降90%所需的时间为
所以,可以在1小时内使房间污染物浓度下降90%。
(5)[5]房间空气的质量为
18. ACB 不属于 BD
【详解】
(1)[1]由题意知,飞沫的尺寸大约为6到12微米、一般的分子直径约为10纳米左右、病毒的大小约为60纳米,所以物质的尺度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飞沫、病毒、分子。
(2)[2]虽然我们肉眼难以察觉到飞沫,但它仍属于液体颗粒,所以飞沫传播不属于扩散现象。
(3)[3]口罩的过滤层使用静电驻极工艺制成,熔喷层通过静电吸附病毒原理,即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可以进一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A.拍打除尘是利用惯性,故A不符合题意;
B.静电除尘是利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故B符合题意;
C.真空吸尘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静电分离是利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19. 排斥 原子核 微米 (电离段)
【详解】
(1)两根带同样电荷的橡胶棒靠近时会相互排斥;毛皮摩擦橡胶棒,使橡胶棒得到电子,从而带负电,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了原子;(2)PM2.5 即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3)雾霾经过空气净化器的电离段后带有电荷,被静电力吸引附着在极板上,从而达到洁净空气的目的.
20.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能 10 0.035
【详解】
(1)[1]由图甲知,正电钨丝使灰尘带正电,因为异种电荷相吸引,所以负电格栅板能吸附灰尘的;
(2)[2]由题可知,房间体积V=Sh,由表格数据知:洁净空气量CADR=138m3/h,
所以使房间污染物浓度下降90%的时间:
t= == =0.9h,
所以能在1小时内使房间污染物浓度下降90%;
(3)[3][4]由图乙知,R1、R0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电压,由图象知,当浓度为0.031%时,R1=50Ω,电压表示数为1V,由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得:
R0== =10Ω;
当电压表示数为3V时,R1的阻值:
R′1= =10Ω,
由图象知,R1阻值越小,二氧化碳浓度越大,此时二氧化碳浓度为0.035%,即:当电压表示数大于3V时,二氧化碳浓度大于0.035%。
21. D 3.57×10-7
【详解】
(1)[1]由图象乙可知:向心力的大小F向与转动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向心力的大小F向=,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2)[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则
F洛=F向,
即:
qvB=,
则半径R=,
周期为:
T=;
(3)[3]该离子的运动周期为:
T==3.57×10-7s.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