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 2 祖父的园子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比喻句有( )
A.榆树的叶子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B.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C.可是白云一来,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D.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寒漪(yī) 供耕织(gōng) B.闲逛(guàng) 明晃晃(huàng)
C.旖旎(nǐ) 碧波万顷(qīng) D.秉性(bǐng) 凉飕飕(sōu)
3.给下列病句原因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A同学们在这次考试中普遍的成绩提高了。
B一个人难免有缺点错误,知道了改正就好。
C小红穿上棉衣和帽子走出了家门。
D济南的冬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①搭配不当 ②重复啰唆 ③概念不清 ④次序颠倒
A.④②①③ B.③④①② C.②③①④ D.①②③④
4.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步伐——代表 栽树——登载
B.截然——捷报 带帽——拥戴
C.由衷——忠诚 慈详——祥细
5.下列句子在表达特点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B.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C.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D.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二、填空题
6.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1)在作者笔下,花、鸟、虫子仿佛都有了____________,可以睡觉、乱逛、说话。
(2)照样子,写句子:知了叫了,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发”字组词填空。
( )规律 ( )作用
( )变化 ( )创造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倭瓜愿意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用加点的词语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可是白云一来,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祖父的草帽了”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 )似的。鸟飞了,就像( )似的。虫子叫了,就像( )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0.选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_。选文他的的长篇小说《______》。
11.把选文内容补充完整。
12.“蝴蝶随意地飞”中“随意”的意思是______,还能用______一词替换。
13.第二自然段中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
14.在“我”的眼中,园子里的一切都是______的。从中可以体会到“我”怎样的感情?
______
15.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园子里是自由的?
______
阅读理解
我的好朋友——修鞋匠
马艳敏
修鞋匠怎么成了我的好朋友呢?还得从我的脚说起。
我一生下来,脚就比一般女孩子的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脚越来越大,所以鞋特别容易破。新鞋没穿个把月,就得找鞋匠补,于是我认识了一位年纪很大的鞋匠。
第一次到他那里补鞋时,我拿了一元钱,提了一双踢掉一块皮的鞋。修鞋摊子前,只见他正低头专心致志地补一双女士皮鞋。他穿着旧棉袄、旧棉裤,一双粗糙的大手,起了厚厚的老皮,大拇指的指甲也已脱落了。那花白头发告诉我,他已年近花甲。老修鞋匠抬起头,看见我,笑着说:“小朋友,来补鞋吗?”我点了点头,把鞋递过去。他看了一下,便熟练地补起来。老鞋匠一边补一边问:“小朋友,几岁了?”“老爷爷您猜!”“12岁?”我被他准确的回答惊呆了。他又问我上几年级,学习成绩怎么样……我一一告诉了他。鞋修好了,费用是两元钱,可只有一元钱,我脸红了,他摆摆手:“没关系,我就收一块钱吧!”第一次补鞋,老修鞋匠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去年夏季的一天,下着蒙蒙小雨,我拿了一双脱胶的鞋找老鞋匠去补,修这种鞋费时费力还不挣钱,别人是不愿意修的。他看看鞋,二话没说,先抹了点万能胶,便补起来。只见他一手按着鞋边,一手拿穿了粗大麻线的铁针沾了沾水,用劲一按,针尖穿进去,接着向上一针,又从前边穿出来,一缝就是半小时。老爷爷递给我已修好的鞋,满脸慈爱地说:“满意吗?”我一看,补得真好,完全看不出补过的痕迹,拿回家,爸爸妈妈也连声夸好。
至今,我虽然不知道修鞋匠老爷爷的名字。可早已打心眼里把他当成了值得尊敬的好朋友!
16.“修鞋匠怎么成了我的好朋友呢?还得从我的脚说起。”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填序号)
我认识修鞋匠的原因是( )
A.我和修鞋匠是邻居。
B.我脚大,经常要买鞋。
C.我脚大,鞋经常破,常常找修鞋匠修鞋。
18.“那花白头发告诉我,他已年近花甲”,从加点的字,我知道他的年龄是( )
A.快50岁了 B.快60岁了 C.快70岁了
19.本文以__________为线索,围绕这条线索写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件事情,这两件事之间是___________关系,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一读文中划线的句子,想一想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修这种鞋费时费力还不挣钱,别人是不愿意修的。”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本题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做这种题-定要找出本体和喻体。
A选项,“榆树的叶子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中把“榆树的叶子”比作“蚌壳”。运用了比喻。
BC项中“好像”不是比喻词,都是陈述句。
D项“当作”表示当成,不是比喻句。
故答案为:A。
2.D
略
3.A
【详解】
本题考病句的辨析。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A项,本句次序颠倒,改为:同学们在这次考试中的成绩普遍提高了。
B项,本句重复啰唆,“缺点”与“错误”重复,删除其一。
C项,本句搭配不当,“穿上”不能与“帽子”搭配,在“帽子”前加上“戴着”。
D项,本句概念不清,“冬天”不是“地方”,改为:济南的冬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或者:冬天的济南,是个美丽的地方。
所以A选项正确。
4.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词字形的识记与辨析。
A选项正确。
B选项“带帽”的正确写法是“戴帽”。
C选项“慈详”的正确写法是“慈祥”,“祥细”的正确写法是“详细”。
5.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表现手法。
文章的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场面描写、借物喻人、以小见大、点面结合等等,各种手法在具体的文段中去加以体会,仿写运用。
A 本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以“这里的桂花”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对比,写出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很香。
B 本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姑爹小船”与“上绍兴的乌篷船”对比,写出了姑爹小渔船让人难忘。
C 本句“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动静结合,写出了月光下美妙的景象。
D 本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以“现在”与“那夜”对比,写出了“那夜”的难忘。
由此可知C项在表达特点上与其他三项不同。
故选:C。
6. 生命 唱歌似的 树绿了 穿了一身绿衣裳似的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结合句中的花开、鸟飞、虫叫,可知在作者笔下,它们都有了生命,可以睡觉、乱逛、说话,不受束缚,自由自在。
(2)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所仿写的句子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这里用的排比的修辞手法,仿写时结合事物的特征。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7. 发现 发挥 发生 发明
略
8. 蜻蜓飞得那么快,不会追得上。 桃树愿意开花就开花,愿意结果就结果。
略
9.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园子里太自由,太美好了,云朵也被吸引来了,它也想加入这快乐的天地,表达了作者对园子的喜爱之情。
【详解】
此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这一句中白云从祖父头上飘过,像要压到祖父草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这一句话选自课文《祖父的园子》,这句话表现了园子里太自由,太美好了,云朵也被吸引来了,它也想加入这快乐的天地,表达了作者对园子的喜爱之情。
10. 祖父的园子 萧红 呼兰河传
11.睡醒了 在天上逛 在说话似的
12. 任凭自己的意思 任意
13. 拟人 使园子中的一切动植物都富有生命力,充满灵气
14. 自由 从中可以体会到“我”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怀念之情。
15.倭瓜 黄瓜 玉米 蝴蝶
10.
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
根据阅读积累可知,以上文段节选自课文《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
11.
本题考查了课文的背诵。
根据课文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
根据原文: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可知答案。
12.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近义词。
随意:任凭;由着自己的意思。近义词有“肆意、任意、随心”等。选择其中一个替换即可。
13.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结合第2自然段中“睡醒了”、“逛”、“说话”、“愿意”、“随意”等词语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园子中的一切动植物都富有生命力,充满灵气。
14.
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结合文中第2自然段,“……愿意……”,“蝴蝶随意地飞”可知,在“我”的眼中,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从中可以体会到“我”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怀念之情。
15.
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结合文中第2自然段“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可知,作者描写了倭瓜、黄瓜、玉米和 蝴蝶在园子里是自由的。
16.以设问开头,引发疑问,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言之有理即可)
17.C
18.B
19. 修鞋 修鞋匠给“我”修鞋,本应该收两元钱,可“我”只有一元钱,他就只收一元钱 费时费力不赚钱的活儿,修鞋匠也认真帮我做好 并列 突出修鞋匠宽容、善良、有爱心、技术高超的人物形象
20.文章开头设问,引发兴趣,结尾点题,首尾呼应。
21.衬托修鞋匠的人物形象。修鞋匠修鞋不只是为了钱,而真的是为了方便他人。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