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5 06:4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选择题
1.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过程中,下列对台方针政策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②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 思想 ③提出要解放台湾 ④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A.④①③② B.③②④① C.①②③④ D.③④①②
2.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认为应继续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九二共识”的内容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
3.下边漫画名为《等待另一个“孩子”回来》,该“母亲”怀抱两个“孩子” 正在等待的“另一个‘孩子’”是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4.“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
A.两岸经济互补互利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和平统一 D.共同繁荣
5.习近平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C.实现两岸直接“三通” D.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6.毛泽东曾委托赴香港的章士钊先生转去中央致蒋介石的一封信。信中写道:“除外交统一于 中央外,其他台湾人事安排、军政大权由蒋介石管理……台湾社会改革从缓,待条件成熟,亦尊重蒋介石意见和台湾各界人民代表进行协商。”说明党和政府已确立了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这封信的写作时间应该是在
A.新中国成立后 B.20世纪50年代中期
C.20世纪60年代中期 D.改革开放后
7.台湾著名专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当前指导我国解决这一“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A.战争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三不政策”
8.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讲道:“70年来,我们顺应两岸同胞共同愿望,推动打破两岸隔绝状态……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两岸交流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
A.民族区域自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一个中国的原则
9.某同学在期末复习时在笔记本上整理出了如下内容,他复习的主题是
A.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B.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D.海峡两岸的交往
10.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下列史论结合不正确的是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B.深圳等经济特区设立——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C.高考制度的恢复——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D.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11.《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材料表明我国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两岸实现“三通” D.政治协商制度
12.10月25日是台湾回归祖国纪念日,某校邀请山西省台湾事务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洪洞大槐树已成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专题讲座。讲座中提到“台湾人大多数是明清以来的移民、人口中的78%祖籍在大陆。他们所代表的是洪洞大槐树文化所派生的中原文化……”这反映出
A.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B.两岸同胞同根同祖,有共同的文化
C.“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D.两岸实现了通邮、通航、通商的“三通”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台湾)1972年作
材料三1993.10,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台剧《薪传》;1995-2015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达1800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2000多万人次。
(1)材料一的两幅图分别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目前这两个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是什么社会制度?
(2)材料一中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这个构想是谁提出来的?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你对发展两岸关系的看法。
14.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五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好合作的大家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新中国成立当天,十世班禅致电中央政府“速发义师,解放西藏,驱逐帝国主义势力。”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到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和谈,双方经过认真协商和充分讨论,于5月23日在北京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
(2)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三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是一个享有高度自治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2020年6月30日晚11时许,香港特别行政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在香港公布实施,有关公布已由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签署,并于六月三十日晚刊宪生效。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3)香港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回归是什么伟大构想的实践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四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两岸同胞要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前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是什么 当前促进祖国统一的有利条件又有哪些
15.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中央政府就对西藏进行了有效地管辖。清朝统治时期,1653年顺治帝册封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时又册封另一位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事务,尤其是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管理。乾隆时,为防止蒙藏贵族操纵达赖、班禅转世灵童的人选,又依照藏传宗教仪轨,依法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唐太宗时为促进汉藏友好奠定基础的和亲事件是什么?
(2)请回答元朝设立的管理西藏的统辖机构
(3)概述材料一中清朝统治者管理西藏的举措。
(4)说出元朝时管理台湾机构的名称。
(5)材料二中的“余”(文言文,我)指的是谁?“贵国”又是哪一国?
(6)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上台以来,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大力推行去中国化,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愈行愈远,引起了人们对台海局势的担忧。请你就台湾问题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把实现台湾和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的主张,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在“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1月,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的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所以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③②④①,故选B项,排除ACD项。故选B项。
2.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92年,两会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A项正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对台基本方针,排除B项;“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不是“九二共识”的内容,排除CD项。故选A项。
3.C
【详解】
依据题干的漫画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一国两制的指导下,已经成功收回了澳门和香港,如今只有台湾还没有回归祖国,由此可知,正在等待的“另一个‘孩子’”是台湾,C项正确;香港和澳门已经回归,排除AB项;西藏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和平解放,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海基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协会。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B项正确;两岸经济互补互利是两岸关系友好发展的条件,排除A项;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对台基本方针。排除C项;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A项正确;加强两岸经济交流、实现两岸直接“三通”和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均是海峡两岸加强交往的内容,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排除B、C、D项。故选A项。
6.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因此由“党和政府已确立了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可以确定这封信的写作时间应该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选项B正确;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沿袭20世纪50年代中期,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排除C项;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排除D项。故选B。
7.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乡愁”是由于国家分裂而引起的,而要解决“乡愁”,只有实现统一,我国解决统一的政策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故B项正确;对待台湾问题,我国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放弃武力解决,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针对的是少数民族地区,而非台湾,排除C项;三不政策,一个是:20世纪80年代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之一。1979年,美利坚合众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蒋经国主政的台湾当局对中国大陆采取"三不政策"。第二个是:马英九提出的"不统、不独、不武",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问题进行商谈,两会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表达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史称“九二共识”,这是“两岸交流合作”的政治基础,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排除;B项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排除;C项是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排除。故选D。
9.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基会是台湾成立的民间组织;海协会是大陆成立的民间组织;九二共识为发展海峡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重要一步;为了早日实现海峡两岸统一,颁布了《反分裂 国家法》;习马会翻开了两岸关系的新篇章。由此可知,这位同学的复习主题是海峡两岸的交往,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新中国政权巩固、社会主义建设和香港澳门,故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截至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D项史论结合不准确,符合题意,D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设立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高考制度的恢复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ABC项结合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11.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措施,缓和两岸关系,A项正确;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九二共识的内容,不是我国的对台基本方针,排除B项;两岸实现“三通”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的交往,但不是我国的对台基本方针,排除C项;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不是针对台湾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
依据题干 “《洪洞大槐树已成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专题讲座”“台湾人大多数是明清以来的移民、人口中的78%祖籍在大陆。他们所代表的是洪洞大槐树文化所派生的中原文化……”反映了台湾多数移民来自大陆,故海峡两岸同胞有共同的祖先;台湾人民代表的是洪洞大槐树文化所派生的中原文化,反映了海峡两岸人民有共同的文化:洪洞大槐树文化。B正确;题干材料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台湾移民来自大陆,与大陆有共同的文化,没有体现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没涉及到“一个中国”、“三通”,ACD排除;故选B。
13.(1)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资本主义制度。
(2)一国两制,邓小平。
(3)统一是海峡两岸所有中国人共同的愿望;两岸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祖国统一是必然趋势。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可知,两幅图分别是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目前这两个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依据这一构想,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因此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一国两制”;这个构想是邓小平提出来的。
(3)根据材料二“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材料三“海峡两岸间接贸易达1800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2000多万人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一是海峡两岸所有中国人共同的愿望;两岸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祖国统一是必然趋势。
14.(1)各民族一律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
(2)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4)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裂分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两岸人民的拥护;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中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两点即可)
(1)
“基本原则”,依据材料一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好合作的大家庭”概括得出:各民族一律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
(2)
“历史意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基本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
“制度”,依据材料信息“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是一个享有高度自治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得出:一国两制。“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4)
“因素”,依据材料信息“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得出: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裂分子。“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两岸人民的拥护、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中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等角度分析。
15.(1)事件:文成公主入藏。
(2)宣政院
(3)措施:建立了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
(4)机构名称:澎湖巡检司
(5)“余”:郑成功;贵国:荷兰
(6)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都是不会得逞的;我们要提高警惕,同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任意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松赞干布几次求亲,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她。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了宣政院。
(3)根据材料“清朝统治时期,1653年顺治帝册封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时又册封另一位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事务,尤其是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管理。乾隆时,为防止蒙藏贵族操纵达赖、班禅转世灵童的人选,又依照藏传宗教仪轨,依法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可知,清朝统治者管理西藏的举措有建立了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元朝设置了澎湖巡检司。
(5)根据材料“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余”指的是郑成功。“贵国”指的是荷兰。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都是不会得逞的;我们要提高警惕,同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