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5 08:5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选择题
1.西汉在西域设置的哪一机构,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
A.太尉 B.刺史 C.郡守 D.西域都护
2.同学们,知道么,蔬菜也是有姓的。大凡姓“胡”的蔬菜很多是两汉西晋时由西北传入的,如胡姜、胡桃等;大凡姓“海”的蔬菜,大多是南北朝以后从海外引进的,如海枣、海棠等……。如果评选“胡”姓蔬菜的带货达人,首推( )
A.司马迁 B.班固 C.班超 D.张骞
3.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西汉政府在我国西北地区设置的管理“陆地国界”机构是
A.北庭都护府 B.伊犁将军 C.西域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
4.观察下图,古代丝绸之路从东向西的路线是( )
A.长安→河西走廊→西域→安息→大秦 B.长安→河西走廊→安息→西域→大秦
C.敦煌→安息→河西走廊→西域→大秦 D.洛阳→河西走廊→西域→安息→大秦
5.如下图所示的这条古代商路连接着中国与世界,沟通了历史与未来,这条商路的起点和途径A处的地点分别是( )
A.洛阳长安 B.长安兰州 C.长安银川 D.长安敦煌
6.有学者认为:“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丝绸成为中国的名片始于( )
A.秦朝 B.西汉 C.三国时期 D.南北朝
7.“骞始开通西域道也。”这里所说的“西域道”的起点是
A.洛阳 B.成都 C.长安 D.酒泉
8.假如你穿越时空,成为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名百姓,你能听到或者看到下面哪些史实
①黄巾起义②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③西域都护的设置④张骞出使西域后归来⑤人们使用五铢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
9.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一起了。这里的“它”是指
A.丝绸之路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行省制度
10.“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这首《我们新疆好地方》既唱出了新疆人民对乡土的热爱之情,也唱出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拥戴之意.历史上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
A.西域都护的设置 B.甘英出使大秦
C.张骞通西域 D.班超经营西域
11.历届政府均采取措施加快新疆的建设和发展步伐。新疆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标志是
A.西域都护的设置
B.长城的修建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刺史的设置
12.历史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下面表格列出的史实能够证明( )
时期 史实
西汉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36国
东汉 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经营西域30多年
A.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B.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C.东汉时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汉武帝时就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
13.西汉时开通了丝绸之路如图,这条商路从中国通往
A.西亚和欧洲 B.朝鲜 C.东南亚 D.日本
14.古代的罗马人把中国称为“丝国”。沟通中外文明的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者是:( )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郑和
15.他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是( )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班勇
二、综合题
16.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材料一 (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由皇帝决断。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行政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绘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要求:示意图应包含最高统治者、中央与地方机构三方面要素)
材料二
(2)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的桥梁。史书记载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基础的重要人物是。这条丝绸之路从(用地图中的字母表示)出发,最远到达(用地图中的字母表示)。
(3)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物品的交流。下列物品中,在汉朝时期不可能传人内地的是
你的判断理由是:(以字母表示)。
1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且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断得到发展、传承与传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1)材料一所示文字是我国已发现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备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什么?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何时开始?
材料二: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通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材料三:如下图。
(3)观察《丝绸之路》路线图,将以下信息补充完整。
出发地:______,最后到达:______。为其开通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D项正确;秦朝在中央设太尉分管军事,排除A项;汉武帝将全国分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抑制和打击地方富豪,排除B项;郡守是郡的行政长官,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自张骞通西域后,中西交通日见发达,商业贸易也日益频繁。商人们除了将中国的丝织品运往西方外,我国的冶铁技术、漆器、井渠法等也传入大宛、安息等国。与此同时,而中亚、西亚等地的特产如毛布、毛毡、汗血马、葡萄、苜蓿、芝麻、胡姜、胡桃等植物也相继传入中国,D项正确;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排除A项;班固是史学家,排除B项;东汉班超出使西域,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C项正确;元朝北庭都元帅府的设立,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理,排除A项;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排除B项;安西都护府是唐朝时期在新疆地区设立的管辖机构,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
依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张骞通西域之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而至,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开辟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向西穿过河西走廊,到达西域(新疆地区)、中亚、西亚、安息,最后转运到欧洲的大秦,A项正确;由此分析BCD三项均表述不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5.D
【详解】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经敦煌后分南北两路,到西域(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帝国),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6.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商人开辟了一条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中国内地大量丝织品等物品经甘肃、新疆,越过葱岭,运往西亚、欧洲、非洲各国,因此被称为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大量运往国外,享誉世界,因此丝绸成为“中国的名片”,B项正确;丝绸之路始于西汉,与秦朝无关,排除A项;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都是晚于西汉,排除CD项。故选B项。
7.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经过七个地方:陕西长安(今西安)、甘肃河西走廊、甘肃敦煌、新疆中亚、西亚、大秦(即古罗马),经过的国家有意大利、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印度等,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C项。
8.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汉武帝张骞出使西域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使西域后归来也是在汉武帝在位时期。汉武帝时期发行的五铢钱,开启了汉五铢钱的先河。②④⑤正确,D项正确;黄巾起义是发生在东汉末年时期,汉宣帝建立西域都护府,①③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9.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一条从中国出发贯穿了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的一条重要商路。故A正确;玄奘西行到达的是古印度,没有到达两河流域,故排除B项;鉴真东渡到达的是日本,故排除C项;行省制度是元朝时期实行的制度,故排除D项。故选A。
10.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从此,今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A项正确;甘英出使大秦是在97年,排除B项;张骞通西域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排除C项;班超经营西域是在东汉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更好地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理,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建立了西域都护,新疆正式归属中央管辖,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与新疆正式归属中央管辖无关,排除;故选A。
12.A
【详解】
根据材料“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城域36国”“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经营西域30多年”,分析可知,中国古代就已经对新疆地区进行经营管理,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疆而不是西藏,排除B项;西汉时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排除C项;汉宣帝时设置西域都护,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3.A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路线反映的是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经西域,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帝国),因此是通往西亚和欧洲,A项正确;朝鲜和日本都位于中国东部,与丝绸之路无关,排除BD项;图示反映的是陆上丝绸之路,和东南亚无关,排除C项。故选A项。
14.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张骞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A项正确;东汉班超经营西域,排除B项;东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排除C项;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
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的路线是长安出发—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最远到达欧洲。A项正确;BCD项不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16.(1)按水平层级赋分
水平1:示意图结构合理,逻辑严谨,内容表达完整准确,能够体现最高统治者、中央与地方机构的三方面要素;
水平2:示意图结构较合理,逻辑较清晰,内容表达较完整,基本能体现最高统治者、中央与地方机构的三方面要素;
水平3:示意图结构不完整,逻辑欠清晰,内容不完整;
水平4:示意图严重缺项,逻辑混乱。
(2)张骞;A;D
(3)C;因为胡床是魏晋时期传入内地的
【详解】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绘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示意图应包含最高统治者、中央与地方机构三方面要素。如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最远至欧洲(大秦),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史称丝绸之路。因此开辟丝绸之路奠定基础的重要人物是张骞;这条丝绸之路从A出发;最远到达D。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人中原,因此ABD物品,在汉朝时期可能传人内地的;而C胡床,在汉朝时期不可能传人内地的,因为胡床是魏晋时期传入内地的。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开辟丝绸之路的认为及终始点。解答第三问需要识记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物品交换,促进了东西方物品的交流。
17.(1)甲骨文;商朝。
(2)仁;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3)出发地:长安;最后到达:大秦;张骞。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所示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根据所学知识,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根据所学知识,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3)根据“《丝绸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出发地是长安,最后到达大秦。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故为丝绸之路开通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张骞。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