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至元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是
A.云南地区 B.西藏地区 C.辽阳行省 D.岭北行省
2.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 )
A.傣族 B.蒙古族 C.回族 D.壮族
3.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设北庭都护府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 设澎湖巡检司 标志着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C 郑和下西洋 增进了中国与欧亚国家间的友好往来
D 闭关锁国政策 完全抵御了外国侵略
A.A B.B C.C D.D
4.1264年,元设立总制院既是全国佛教最高领导机构,又监管某一地区的军政。因唐代皇帝曾在政殿接见吐蕃来朝使者的缘故,1288年,总制院更名为宣政院更加突出了这一机构管辖这一地区的职能。“这一地区”是( )
A.西藏 B.澎湖 C.琉球 D.西域
5.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对地方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进行了创新和改革,创立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
6.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上,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始于下列哪幅历史地图所反映的历史朝代
A.
B.
C.
D.
7.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点是( )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国家的统一与民族大融合
C.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D.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8.元朝时,边疆各族同汉族杂居相处。自唐朝以来,迁人中国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畏兀儿、蒙、汉等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从而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这个新的民族是( )
A.回族 B.壮族 C.维吾尔族 D.满族
9.一枚刻于1274年的元朝中央政府机构的铜印,印文为八思巴文,这是一个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统辖吐蕃地区军政事务的机构,该机构是( )
A.军机处 B.议政王会议 C.东厂 D.宣政院
10.元朝开始形成的新的民族是(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回族 D.党项族
11.元朝统治者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的突出特点是( )
A.迁入内地 B.大力开发 C.因地制宜 D.互助合作
12.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统辖吐蕃地区,下设宣慰司等机构,对吐蕃地区进行深入统治,这种行政管辖方式,为明清两朝沿袭。这说明
A.元朝开始接受中原体制 B.不同民族的风俗逐渐趋同
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D.南部边疆得到较多开发
13.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实行的管理制度是( )
A.三省六部制 B.二府三司制 C.三公九卿制 D.行省制
14.在对下图的判断中,同学甲和乙发生分歧。乙错误地以为是“清朝”疆域图,被同学甲纠正为“元朝”疆域图。同学甲的判断依据包括
①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②满族在元朝形成
③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④大都是元朝都城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1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元朝时期为了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设立的机构是
A.市舶司 B.宣政院 C.辽阳行省 D.澎湖巡检司
二、综合题
16.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古代的统治者在处理民族关系上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宣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吐蕃首领A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请求通婚,于是唐太宗把B嫁给了他。唐中宗时,应吐蕃首领尺带珠丹的请求,送金城公主入藏成亲,尺带珠丹高兴地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1)材料一反映唐朝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写出材料中A、B对应的历史人物。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说一说宋朝的时代特征是什么?岳飞在《满江红》中说“靖康耻,尤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耻”指的是什么事件?
材料三: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为了加强对西藏、西北地区的管辖,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册封达赖和班禅②建立金瓶掣签制度③设置驻藏大臣④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⑤设立伊犁将军。
(3)材料三中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请说出中央政府正式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的朝代名称和标志。同时,为加强对东南地区澎湖及琉球的管辖,元朝设置了哪一机构?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重要意义。
17.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就重视与边疆少数民族的交往与管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图一中的封建王朝在处理边疆少数民族关系时采取了什么政策?请举一例史实说明。图二中辽宋之间保持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二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以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2)依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一中图一与图二分别属于“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的哪一种?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当时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
(4)结合本题所学,你认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要处理好民族关系,可以得到哪些启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在中央大都设立宣政院,专门管理西藏地区的事务,标志着西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根据“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也可以看出这点,B项正确;由此可知,宣政院所辖之地是西藏地区,因此,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2.C
【详解】
元朝的统一、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民族大融合提供了条件。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他们同汉、藏、畏吾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期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C项正确;ABD项民族不是在元朝时期形成,排除ABD项。故选C项。
3.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元代,设立澎湖巡检司,标志着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B项正确;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闭关锁国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侵略,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4.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为加强对西藏管辖,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辖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标志着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A项正确;元朝管理澎湖和琉球的是澎湖巡检司,排除B、C项;管理西域的是北庭都元帅府,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对地方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进行了创新和改革,创立了行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十个行省,受中央节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秦朝推广郡县制,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实行刺史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根据 C 图所示的都城大都及宣政院等知识可知,该图为元朝的疆域图,今日西藏即为该图中宣政院所辖区域, 宣政院的设置表明元朝政府正式对西藏行使管辖权,西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故C正确;根据 A 图所示的都城在咸阳可知,该图为秦朝的疆域图,秦朝尚未对西藏地区行使管辖权,故A错误;根据 B 图所示的都城长安及安西都护府等知识可知,该图为唐朝的疆域图,今日西藏即为该图中吐蕃所辖区域一部分,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通过联姻方式强化双方的联系,这表明唐蕃之间尚未形成上下级统属关系,故B错误;根据 D 图所示的都城北京及乌利雅苏台将军等知识可知,该图为清朝的疆域图,清朝对西藏也行使了管辖权, 但在元朝之后了,不是最早的,故D错误。综上故选C。
7.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地区,战乱不止,中原汉人大量南迁,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时战时和,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元朝统一,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所以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点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D项正确;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点,排除A项;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的分裂时期,排除B项;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的时代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时,边疆各族同汉族杂居相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从而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A项正确;回族的形成与壮族无关,排除B项;维吾尔族是回族的组成部分之一,不全面,排除C项;满足回族的形成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与
9.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D项正确;清朝设立军机处,排除A项;清朝初期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建立的议政王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由议政王会议大臣讨论决定,排除B项;明成祖设立东厂,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在元朝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统治者对边疆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边疆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如澎湖巡检司、北庭都元帅府、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等,C项正确;迁入内地是元朝的民族政策,A项错误;大力开发是发展经济,不是管理手段,B项错误;互助合作在元朝管理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故选C。
1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宣政院以及宣慰司设置意味着西藏被纳入中央管辖,明清两朝沿袭这一行政管辖方式,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有助于进一步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故C项正确;元朝基本上沿袭了唐宋的中央制度,略有改变,如创设宣政院掌管吐蕃(西藏)事务,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元朝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方式,没有反映不同民族的风俗逐渐趋同,排除B项;南部边疆得到较多开发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
由于元朝疆域辽阔,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D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始于隋朝五省六曹制,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排除A项;二府三司制是宋代为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重要举措。排除B项;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
依据题干中“元朝”疆域图,可见元朝在地方上设立“辽阳行省”“甘肃行省”等,说明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故①符合题意。在元朝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回族,满族形成于明朝末年,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故②不符合题意。据题干中“元朝”疆域图,可见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故③符合题意。据题干中“元朝”疆域图,可见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故④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组合型历史选择题最常见的方法是排除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题意,先找出错误选项,依次排除错误的题肢,得出正确的结论的方法。运用排除法时,通常要注意选项表述中的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片面性、以偏概全、时间空间不符等说法。
15.D
【详解】
元朝时期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标志台湾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D项正确;市舶司是宋朝设立的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排除A项;宣政院是元朝时期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排除B项;元朝辽阳行省管辖今东北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
16.(1)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A:松赞干布 B:文成公主。
(2)民族政权并立。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3)元朝;宣政院的设置;澎湖巡检司
(4)有利于统一多民族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稳定。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得出朝统治者实行了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7 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因此,材料一中A处是松赞干布, B处是文成公主。
(2)依据材料二中左图可知,宋朝时期时代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掳走了宋钦宗和宋徽宗,北宋灭亡,历史上称为“靖康之耻”。
(3)元朝建立后,将西藏划为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管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元朝在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4)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可知,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重要意义有利于统一多民族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稳定。
17.(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史实:文成公主入藏,或:金城公主嫁到吐蕃等合理即可。历史事件:澶渊之盟
(2)图一属于第二种;图二属于第一种。
(3)民族交融团结、国家统一
(4)发展生产力,强盛的国力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保证;和谐、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关系融洽发展;加强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各名族交融、共同进步等。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中的封建王朝是指唐朝,唐朝在处理边疆少数民族关系时采取了开明的政策,如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由“图二中辽宋之间保持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可知1004年,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战后双方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这样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因此辽宋之间保持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得益于澶渊之盟。
(2)依据材料二“一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二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以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图一与唐朝相关,唐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以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属于第二种模式;图二与辽宋相关,辽、西夏与宋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属于第一种模式。
(3)根据材料一,可知图一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维护国家统一;图二中辽宋之间保持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由材料三,可知是元朝,所以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同时周边民族相继崛起,西夏、辽与重文轻武的北宋并立。女真族建立金朝,灭辽和北宋之后与南宋形成对峙,最后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效仿之前的王朝建立起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随着宋元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社会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因此当时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是民族交融团结、国家统一。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个多民族国家要处理好民族关系,可以得到的启发,是和谐、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关系融洽发展;发展生产力,强盛的国力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保证;加强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各名族交融、共同进步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