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6.3、生活中的透镜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6.3、生活中的透镜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5 14:4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6.3、生活中的透镜
一、单选题
1.无人机航拍影像具有高清晰、高现实性的优点。如图甲所示,交警部门利用载有高清摄像机的无人机对高速公路通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图乙是无人机竖直向上运动到95m上空过程中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上的白线是光源,发出的光射入摄像机成像
B.无人机在上升过程中,路面在摄像机中成的像不断变大
C.在第6s至第10s内,无人机做匀速直线运动
D.无人机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0m/s
2.下列关于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1)雨后的彩虹(2)投影仪所成的像(3)小孔成像(4)水中倒影(5)望远镜物镜所成的像
A.(1)(2)(3)(5)涉及到光的折射
B.(1)(4)涉及到光的反射
C.所成像为实像的只有(2)(3)(5)
D.(4)(5)所成像为虚像
3.在如图所示的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后面有两个矿泉水瓶,左侧是通过水杯看到的矿泉水瓶,此时装水部分的玻璃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
4.某同学在郊游时,用照相机拍照时,一只苍蝇刚好落到镜头上,所拍出的照片(  )
A.不能成像 B.成苍蝇的像 C.成所拍的景物一半的像 D.成所拍的景物完整的像
5.如图所示,是丽丽傍晚在商业街行走时看到投射在地面上的鲜奶广告,下列对这个像的形成和性质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B.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C.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
6.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使用,正确的是(  )
A.应将被拍照的物体放在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内
B.应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在放大镜的焦点上
C.应把被放大的物体放在幻灯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D.物体远离照相机,胶片上的像变小
7.如图所示是疫情期间,送餐机器人工作时的情景,它虽然个头不高,却能包揽自动送餐、空盘回收等多项任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端着餐盘行走过程中餐盘相对于机器人的手是运动的
B.机器人身上的探测雷达发出的是超声波
C.机器人的“眼晴”相当于两架摄像机,它是利用凸面镜成像原理工作的
D.机器人用标准的普通话与人交流,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8.以下光现象中,与其它现象原理不同的是(  )
A.小孔成像 B.放大镜成像
C.海市蜃楼 D.看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
9.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 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变,只移动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30cm处,再向左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照相机
B.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14cm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投影仪
C.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5cm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放大镜
D.蜡烛在光屏上已成一个清晰的像,如果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10.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一定要放在( )
A.大于二倍焦距的地方 B.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的地方
C.小于一倍焦距的地方 D.二倍焦距的地方
二、填空题
11.手机强大的拍照功能给人们带来很多的便利,景物通过手机镜头成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如图所示,小明利用自拍杆进行自拍,与手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物距,手机感光元件上的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12.如图是相机成像示意图,若摄影师站立的位置不变,用该相机拍摄远处的物体时,所成的像如图是相机成像示意图,若摄影师站立的位置不变,用该相机拍摄更远处的物体时,所成像的_____(填“变大、不变、变小”)。
13.2021年 12 月 9 日,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主持的“天宫课堂”再次开讲。
(1)如图甲为航天员王亚平通过水球成的倒立、缩小的___________像,其原理与生活中的___________(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原理相同;
(2)如图乙为王亚平在用太空自行车锻炼上肢力量。以舱壁为参照物,她是___________的;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她是运动的。
14.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如图所示。手机镜头相当于______透镜,二维码到手机镜头的合适范围是物距______。 (选填“大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或“小于1倍焦距”)
15.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上,通过空间站舷窗看到地球转得很快,她是以____为参照物的;她用手机通过舷窗拍摄太空景色,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透镜;三个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对话交流,他们的声音是通过____传播的。
三、综合题
16.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11月28日20时58分,嫦娥五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11月29日20时23分,嫦娥五号从椭圆环月轨道变为近圆形环月轨道。11月30日4时40分,嫦娥五号合体顺利分离。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在平均高度约200公里的环月轨道上飞行并等待上升器交会对接,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将择机实施月面软着陆,进行自动采样等后续工作。12月1日23时,嫦娥五号成功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着陆。
(1)图甲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点火发射的情景,火箭点火后发射台附近产生了大量“白气”,这是台下水在火箭喷出来的高温火焰下,先__成水蒸气,然后__成小水珠。(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在平均高度约200公里的环月轨道上飞行并等待上升器交会对接,在对接的时候相对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上升器处于__(选填“运动”或“静止”)状态。此时它们的速度__(选填“相同”或“不同”)。
(3)图乙为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着陆后全景相机拍摄的环拍成像。照相机在使用时物距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__(选填“实像”或“虚像”)。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高速公路区间测速
很多省市已经启用了高速公路机动车全程区间测速系统,实现了由“定点测速”像“区间测速”的转换,定点测试是指在道路上的一个固定位置布设监控点,测出汽车经过该监控点时的行驶速度,比较该行驶速度与限速标准判断是否超速,若行驶速度超过限定速度,将实时抓拍,作为处罚的证据,区间测速是在同一路程上布设两个相邻的监控点,根据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并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比如,某高速路段两个测速点之间的距离是120公里,该路段限速每小时120公里,车辆如图在1小时内跑完,那它就超速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车速超过规定时速的10%以内,暂不处罚,只给予警告,若超过规定时速的10%以上,将会根据超速的程度受到不同的处罚.
区间测速系统通过在监控点架设摄像机监控抓拍,对监测区域内所通行的车辆进行实时监控、抓拍、以获取车辆行驶速度、交通流量、车辆的牌照号码、颜色、大概尺寸以及驾驶员特征等信息,再将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指挥中心的数据库中进行数据储存、查询、比对等处理,为有效打击违章超速等违法行为提供技术支持,道路上的LED屏幕还对违法车辆信息实时发布,以告知及警示更多的车辆,以往的顶点测速,在司机熟知测速点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刹车降低车速逃避处罚,很容易造成追尾事故,而区间测速采取计算平均车速的方法来检测车辆是否超速,堵住了司机投机取巧的手段,更加科学公正.
⑴某路段限速100km/h,若某汽车以30m/s的速度行驶,该汽车_______(超速/不超速).
⑵如图乙所示为测速系统中的测速和拍照装置,拍照所用的摄像头是一个_________(凸/凹)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放大/缩小)的像.
⑶关于区间测速,被认定为超速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_
A.汽车经过前一个监控点时速度超过限定值
B.汽车经过后一个监控点时速度超过限定值
C.汽车经过前后两个监控点时速度均超过限定值
D.汽车经过两个监控点之间的路段的平均速度超过限定值
⑷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_
A.亮着的汽车尾灯 B.发光的LED屏 C.交警的反光制服 D.拍照时闪光的灯
⑸如图丙所示,区间测速的两个监控点相距40km,该路段限速120km/h,某汽车通过前一个监控点的时间是10:30,通过后一个监控点的时间是10:49,经过测速路段后,这辆车_________(会/不会)受到处罚.
18.春节假期,贝贝同学一家坐轿车去梅兰芳公园游玩。
(1)她站在水池边的能欣赏到水中的鱼在游玩,这是光的_____现象,此现象是光从_____射入_____造成的;
(2)展厅里的电视上在播放着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精典剧目《贵妃醉酒》,电视遥控器是通过_____(选填“紫外线”或“红外线”)来控制电视的,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改变声音的_____,贝贝被深深感染了,这是因为梅兰芳大师的_____(选填“音调”或“音色”)与众不同,该乐曲是通过_____传入贝贝耳朵的。
(3)公园内的摄像头内部有光学元件,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公园内的景物通过它所成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的实像。当人们远离摄像头过程中,所成的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现如今的大街小巷,不管是商店里还是公交车上,不管你在等车还是在用餐,就连走路的人群里,都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齐刷刷低头盯着屏幕,手里拿着手机、iPad玩游戏、看视频、刷微博、发微信…这就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他们被称为“低头族”.
(1)如图甲所示,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__像(选填“实”或“虚”).镜头靠近人时,像的大小将变____,此时像会____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如图乙所示.
(2)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___.
次数 物理量 1 2 3 4 5 6 7
物距/m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0.05
像距/cm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0.556
A、5m
B、0.5m
C、0.05m
D、0.005m
(3)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因为手机镜头焦距较____,拍摄时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比较___,所以不需要“调焦”.(均选填“大或“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地面上的白线不是光源,反射出的光射入摄像机成像,故A错误;
B.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无人机在上升过程中,物距变大,像变小,故B错误;
C.由如图已知在第6s至第10s内,无人机的运动速度保持10m/s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由如图知无人机竖直向上运动到95m上空时用的时间为15s,则无人机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
(1)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实质是光的折射;
(2)(5)投影仪、望远镜的镜头都是凸透镜,它们都是由于光的折射成像的,投影仪所成的是放大的实像,望远镜物镜所成的是缩小的实像;
(3)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4)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由以上可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A
【详解】
由图可知,通过水杯看到的矿泉水瓶是一个左右倒立、缩小的图像,这是因为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部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矿泉水瓶放在了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详解】
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能让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在照片成倒立缩小的像,当苍蝇刚好落到镜头上,苍蝇位于凸透镜焦距以内,成的是虚像,光屏接收不到,所以这张照片上没有苍蝇的像,由于苍蝇挡住了一部分光线,使透过凸透镜的光线减少,故照片会变得稍暗一些,但仍能成所拍的景物完整的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详解】
投影仪是通过凸透镜成像的,地面相当于是光屏,鲜奶广告投射在地面上,所以,形成的是实像,即投射在地面上的鲜奶广告是通过凸透镜折射形成的实像,故只有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D
【详解】
A.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性质制成,物体应放在照相机镜头两倍焦距以外的位置,故A错误;
B.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性质制成的,物体到放大镜距离应小于放大镜的焦距,故B错误;
C.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性质制成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焦距而小于两倍焦距,故C错误;
D.凸透镜成实像时的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因此,物体远离照相机,胶片上的像将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
A.机器人端着餐盘行走过程中,餐盘与机器人的手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餐盘相对于机器人的手是静止的,故A错误;
B.机器人身上的探测雷达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故B正确;
C.机器人的“眼晴”是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的应用,相当于两架摄像机,故C错误;
D.机器人用标准的普通话与人交流,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8.A
【详解】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放大镜是个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线通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时发生的折射现象;看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因此,与其它现象原理不同的是小孔成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A
【详解】
A.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30cm处,物距变大且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变小,故应向左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故A正确;
B.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14cm处,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为倒立放大实像,故B错误;
C.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5cm处,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为正立放大虚像,此时像可被人看到,不能被光屏上承接到,故C错误;
D.蜡烛在光屏上已成一个清晰的像,如果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会聚能力减弱,像要远离凸透镜,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故D错误。
故选A。
10.C
【详解】
放大镜的工作原理是: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一定要放在小于一倍焦距的地方,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倒立 增大 变小
【详解】
[1]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照时,景物位于二倍焦距以外,通过手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利用自拍杆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手机感光元件上的像将变小。
12.变小
【详解】
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感光元件是接收像的,感光元件与镜头之间的距离为像距;若摄影师站立的位置不变,用该相机拍摄更远处的物体时,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则像会变小。
13. 实 照相机 静止 地球
【详解】
(1)[1][2]图中的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实像都是倒立的,所以由图可知,我们看到的是王亚平老师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与这一成像原理相同。
(2)[3]王亚平老师在用太空自行车锻炼上肢力量,她相对于舱壁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以舱壁为参照物,她是静止的。
[4]王亚平老师相对于地球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故以地球为参照物,她是运动的。
14. 凸 大于2倍焦距
【详解】
[1]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手机镜头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即凸透镜。
[2]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二维码到手机镜头的合适范围也是物距大于2倍焦距。
15. 空间站 凸 空气
【详解】
[1]参照物一般选择与观察者相对静止的物体,空间站相对于航天员就是静止的,地球转的很快是以空间站为参照物。
[2]手机拍摄太空景色时,景色处于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是照相机原理,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
[3]航天员是在空间站内部进行对话交流,空间站内部的大气环境是模拟地球大气环境的,所以声音还是通过空气传播。
16. 汽化 液化 运动 不同 大于 实像
【详解】
(1)[1][2]高温的火焰喷射到水池里时,水吸热发生剧烈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在升腾的过程中遇冷,温度降低,发生液化,凝结成无数的小水滴,形成“白气”。
(2)[3][4]在对接的时候相对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上升器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它们相对运动,此时它们的速度是不同的。
(3)[5][6]照相机在使用时,物距要大于像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17. 超速 凸 缩小 D C 不会
(1)将汽车行驶的速度30m/s=108km/h与该路段限速100km/h进行比较即可判断该汽车是否超速;
(2)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摄像机(照相机)的镜头;
(3)根据文中“区间测速是在同一路程上布设两个相邻的监控点,根据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并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即可得出答案;
(4)自身能够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5)根据汽车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可求出经过测速路段的时间,又知道路程,然后速度公式求出汽车的平均速度,
看是否在规定车速超过规定时速的10%以内即可判断这辆车会不会受到处罚.
【详解】
(1)由于汽车的行驶速度v1=30m/s=108km/h>100km/h,所以该汽车超速.
(2)拍照所用的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由题意可知,“区间测速是在同一路程上布设两个相邻的监控点,根据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
并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4)亮着的汽车尾灯、发光的LED屏、拍照时闪光的灯,这些物体自身都能发光,是光源;
交警的反光制服自身不能发光,会反射光,不是光源,故选C.
(5)汽车通过前一个监控点的时间t1=10:30,
通过后一个监控点的时间t2=10:49,
则汽车经过测速路段所用的时间:t=t2 t1=10:49 10:30=19min;
汽车在测速路段的平均速度:
v=≈126.3km/h,
由题可知,会受到处罚的行驶速度为:v罚=(1+10%)v限=110%×120km/h=132km/h,
而此时汽车的速度v18. 折射 水 空气 红外线 响度 音色 空气 缩小 变小
【详解】
(1)[1][2][3]鱼儿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由于鱼反射的光线从水射向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2)[4]家中电视机遥控器是靠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控制的。
[5]调节音量时,是改变声音的大小,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物理学中用响度来描述声音的这一特征。
[6]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贝贝被深深感染,这是因为梅兰芳大师的音色与众不同。
[7]乐曲是通过空气传入贝贝耳朵的。
(3)[8][9]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因此当人们远离摄像头过程中,物距增大,所成的像变小。
19. 实 大 远离 D 小 小
【详解】
第一空.照相机在使用过程中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第二空、第三空.成实像时,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镜头靠近人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第四空.由表中数据可知,当物距u>0.50m时,像距v保持在0.5cm即0.005m左右,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当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就越接近焦距,故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0.005m;
第五空.因为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0.005m,所以手机镜头焦距较小;
第六空.因为相机的镜头焦距非常小,因此在拍摄时正常情况下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因此由成像规律可知像基本都会成在一倍焦距稍大位置,像距变化的范围比较小,所以不需要“调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