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2乐音的特性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2乐音的特性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5 14:5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1.2 乐音的特性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 年春晚,岳云鹏和孙越的相声《年三十的歌》:“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把我们带回那些难忘的春晚时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中的钟声是通过空气传入鸟耳中的
C.电视机前的听众能根据音调来分辨不同歌手的声音
D.晚会现场的观众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 0Hz~20000Hz
2.如图展示的是智能机器人和主持人的互动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的音色不同
B.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D.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由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个声波波形图可知(  )
A.甲、乙、丙的音调相同
B.甲、乙、丙的响度相同
C.甲、乙的音色、音调、响度都不同
D.甲的音调比丙的音调低
4.吉他是一种常见的乐器,拨动粗细不同的弦是为了得到不同的(  )
A.音调 B.响度 C.振幅 D.音色
5.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激发爱党爱国热情,我市部分学校组织了“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大型合唱比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歌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使用扩音器可以增大声速
C.男低音演员歌声的响度小 D.女高音演员歌声的音调高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
7.如图,小刚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B.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C.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
8.某同学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了“水瓶琴”,如图所示。用小木棍敲打“水瓶琴”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相同的(  )
A.响度、音色 B.音调、音色
C.音调、响度 D.音调、响度、音色
9.在复习声现象时,同学们举出了一些实例: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③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④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①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10.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小木棒敲击瓶口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升高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丙、乙、甲、丁
C.丁、甲、乙、丙 D.丁、丙、乙、甲
11.人们在挑选西瓜时,往往用手指在西瓜上弹几下,通过听声音是清晰还是沉闷来判断瓜是否熟了,此方法实质是在比较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振幅
12.听声音能区分笛子、古筝和扬琴这些乐器,主要是依靠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二、填空题
13.下图为2022年1月26日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景。“葫芦丝”是靠______振动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
14.“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______大;女高音低声伴唱的是声音的______高。
1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课堂上展示“会跳舞的烛焰”:将扬声器对准蜡烛的烛焰,播放音乐时,烛焰就会随着音乐跳起舞来,烛焰会跳舞是由于声波能传递___________。我们能分辨出音乐里的钢琴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判断的。
16.古时的箫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成。演奏时,乐音是由空气 ___________产生的。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吹出 ___________不同的声音。
三、综合题
17.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响里传出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来电后交响乐又响了起来.小吴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什么原因使得烛焰摇曳呢?
(1)通过仔细观察,烛焰没有受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________的影响所致,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
(2)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说明烛焰处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音箱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烛焰摇曳得更明显,说明音量控制的是声音的________,这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多普勒效应
关于多普勒效应的发现还有一段故事呢。1842 年的一天,奥地利一位名叫多普勒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正路过铁路交叉处,恰逢一列车从他身旁驶过,他发现火车从远而近时鸣笛声变响,音调变尖,而火车从近而远时笛声变弱,音调变低。他对这个物理现象产生了极大兴趣,就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当声源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就会不同于声源发声的频率,当声源离观察者远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波长增加,频率变小,音调变得低沉;当声源向观察者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波长减小,频率变大,音调就变高。后来人把它称为“多普勒效应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多普勒效应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
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可用于交通中的测速,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 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
(1)交通中的测速仪和医学中的彩超都是应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工作的,仪器发射的超声波的频率与反射后接收到的回声的频率 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若声源不动,观察者向声源处运动,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多普勒现象;
(3)有经验的铁路工人从听到火车鸣笛的音调越来越高,判断出火车正在______他(选填“靠近”或“远离”)。
19.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这种现象叫做多普调高效应Doppler effect.
(1)人耳能够听到 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Hz到_____Hz.
(2)在月球上不能用 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因为_____.
(3)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后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则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_____km,(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4)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高的,则潜艇B是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潜艇A,现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10m/s且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过两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为_____m.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会拐弯的声音
1923年,荷兰的一个火药库发生了大爆炸,调查,在100km的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在100km到160km的地区内,人们却什么没有听到,令人奇怪的是,在1300km的地方的人们却又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这真是件有趣而又奇怪的事!
声音怎么会拐弯绕过中间地带呢?原来声音有个“怪脾气”:它在温度均匀的空气是笔直走的,一但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尽挑温度低的方向走,于是声音就拐弯了。如果某个地区接近地面的温度变化厉害,这儿高那儿低,那么声音拐到高空后又会往下,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奇怪的现象。
(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______有关,声音喜欢选择从______的地方传播。
(2)人在50km处比100km处听到的爆炸声的响度要______些(选填“大”或“小”)。
(3)生活在离火车道较近的人们,夜晚和早晨听到火车的汽笛声比白天听到火车的汽笛声______(选填“大”、“小”或“一样”)点。
21.冬天能听到风吹电线的呜呜声,而夏天却听不见,为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表演者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鸟可以听见声音,因为钟声通过空气传入鸟耳中,故B正确;
C.听众能分辨不同的歌手的声音是根据音色的不同分辨的,故C错误;
D.多数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故D错误。
故选B。
2.A
【详解】
A.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的音色不同,故A正确;
B.所有的声音的产生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机器人发出的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机器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3.B
【详解】
AD.相同时间内,甲、乙振动的次数相同,频率相同,所以它们的音调相同,丙图振动的次数最小,频率最小,所以丙的音调最低,故AD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振动的幅度相同,响度相同,故B正确;
C.甲和乙的音调、响度相同,波形不同,音色不同,故C错误。
故选B。
4.A
【详解】
弦乐器中的音调大小和弦的粗细、长短、松紧程度有关,拨动粗细不同的弦是为了得到不同的音调,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5.D
【详解】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歌声是由歌唱者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使用扩音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男低音演员的歌声音调低响度大,故C错误;
D.女高音演员的歌声音调高响度小,故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
A.每个人说话的音色都不一样,“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A正确,不合题意;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B正确,不合题意;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C正确,不合题意;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得知病情信息,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
A.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
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调,不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故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
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材料相同,则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若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时,瓶子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瓶内水的高度不同,敲击时瓶子和水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不同;所以可能具有相同的响度和音色,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B
【详解】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减小,铃声减弱;
②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振动产生声音,故②符合题意;
③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振动停止,声音停止,说明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故③符合题意;
④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②③符合题意,即B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
用小木棒敲击瓶口时,瓶子和水振动发声,而瓶内水越多,振动就越慢,频度越低,音调就越低,所以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升高的是丁、甲、乙、丙。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详解】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挑选西瓜时,往往用手指在西瓜上弹几下,如果声音较清脆,即声音的音调高,就知道是生瓜;声音较沉闷,即声音的音调低,就知道是熟瓜,此方法实质是在比较声音的音调。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详解】
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听声音能区分笛子、古筝和扬琴这些乐器,主要是依靠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空气柱 音调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吹葫芦丝时,葫芦丝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
[2]用手指按住不同的孔,改变了里面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14. 响度 音调
【详解】
[1]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振幅决定,“震耳欲聋”是指声源的振动幅度大,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女高音低声伴唱中“高”的是声音的音调高,即声带的振动频率大。
15. 能量 音色
【详解】
[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时,烛焰会随着音乐跳起舞来。
[2]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分辨出音乐里的钢琴声。
16. 振动 音调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箫演奏时乐音由竹管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2]由于竹管参差不齐,竹管内的空气柱长短不同,振动时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不同。
17. 声音 能量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响度 控制变量法
【详解】
(1)当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声音的影响,说明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还能传递能量;
(2)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说明音箱发出声音的响度增大,即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音箱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说明声音的响度增大,即音量控制的是音箱的响度,此时烛焰摇曳得更明显,说明声音的响度不仅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在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声音多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解题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18. 不相同 能 靠近
【详解】
(1)[1]多普勒效应也可以用于医学的诊断,仪器发射一系列的超声波,经人体血管内的血液反射,因为血液流动的速度不同,所以仪器发射的超声波的频率与反射后接收到的回声的频率不相同。
(2)[2]当声源静止、观察者向声源运动时,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就一定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
(3)[3]只有声源和观察者靠近时,音调会变高,若两者远离,则频率减小,因此有经验的铁路工人从听到火车鸣笛的声调越来越高,判断出火车正在靠近他。
19. 10000 20000 真空中不能传声 7.5 靠近 6300
(1)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1kHz=1000Hz;(2)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无法使用声呐;(3)根据回声测量距离的原理,结合速度公式,来进行计算.
【详解】
(1) 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大多在10kHz 30kHz之间;因此人耳听到的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为:10kHz 20kHz即10000Hz;
(2)月球之上没有空气,是真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3) 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总距离为:s=vt=1500m/s×10s=15000m由于声波是反射回来的信号,所以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s1=s2=15000m=7500m;
(4)由题意可知如果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高的,即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近;潜艇B两分钟行驶的距离: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为:7500m1200m=6300m.
20. 温度 温度低 大 大
【详解】
(1)[1][2]由短文知道:原来声音有个“怪脾气”:它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笔直地走的;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尽挑温度低的地方走,于是声音就拐弯了,所以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喜欢选择从温度低的地方传播。
(2)[3]响度与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响度越大,故人在50km处比100km处听到的爆炸声的响度要大些。
(3)[4]因为夜晚和早晨早晚空气温度低,声音向地表附近传播,所以夜晚和早晨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很清楚,一到白天就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所以夜晚和早晨听到火车的汽笛声比白天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大点。
21.见解析
【详解】
因为热胀冷缩,冬天电线收缩较紧,风吹在上面,电线振动频率较高,发声的音调较高,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可以听到“呼呼”的响声;夏天,电线受热热膨胀,较松弛,风吹在上面,电线的振动频率较低,发声的音调较低,低于20Hz,而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 20000Hz,所以听不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