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单元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单元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5 15:0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麦浪起伏 B.尘土飞扬 C.花香四溢 D.大雪纷飞
2.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而且会变得蓬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是导体
B.梳子梳头后,梳子带电而头发不带电
C.梳子与头发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D.梳头发变得蓬松是因为带上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3.甲和乙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丙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甲、乙、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判断(  )
A.小球甲可能带负电 B.小球乙一定不带电
C.小球甲一定带正电 D.小球乙一定带正电
4.甲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乙和丙是两个泡沫小球,甲和乙、乙和丙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分别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  )
A.甲带正电 B.乙带正电 C.乙不带电 D.丙带负电
5.如图所示,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两气球带了电
B.摩擦的方法使气球分子发生转移而带电
C.两气球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D.这种相互排斥现象与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时原理相同
6.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
A.如果把1kg水分子全部做上标记再倒入大海,均匀后任意查看1kg海水,都会发现很多做上了标记的水分子
B.在一杯静止的水中加入一些盐,过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
C.把1L水和1L酒精混合在一起,它们的总体积小于2L
D.液体、固体很难被压缩
7.如图所示,老师正在演示“静电章鱼”实验,她用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将塑料丝抛在塑料管上方,塑料丝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对该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塑料丝和塑料管带电是因为摩擦创造了电荷
B.毛皮和塑料管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
C.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D.塑料丝和塑料管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8.如图,气球与头发摩擦,头发会随着气球飘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与头发摩擦创造了电荷
B.气球因摩擦带电而成为导体
C.气球若带负电荷,则头发带正电荷
D.气球与头发因带同种电荷而互相吸引
9.关于如图所示的四张情境图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靠近时,会相互吸引
B.图乙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C.如图丙,开关闭合后,用导线触接L2两端时,L1发光,L2不发光
D.如图丁,用橡胶棒把验电器A和B连接起来,B的金属箔会张开
10.小猫在玩耍气球,过一段时间后,气球就“粘”在小猫身上,如图所示,关于这一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小猫和气球摩擦创造了电荷
B.小猫和气球可能带同种电荷
C.气球上的正电荷转移到小猫身上
D.小猫和气球可能带异种电荷
11.如图所示,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装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烧杯中滴入等量的红墨水,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只有少量的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
D.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
12.如图所示,小明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得到电子带上负电
B.金属箔片张开是由于两金属箔片带正电荷而互相排斥
C.金属箔片张开的瞬间,玻璃棒上的正电荷移动到金属箔片上
D.金属箔片张开的瞬间,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从金属箔片流向玻璃棒
13.如图所示,荷叶上的水珠如颗颗珍珠一般,摇一摇荷叶,水珠会很快滑落,荷叶上竟然滴水不沾。关于荷叶上水珠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也静止不动
B.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
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4.冬泳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锻炼方式,关于冬泳的情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冬泳运动员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液体汽化形成的
B.出水后有风吹过感觉更冷是由于体表水分蒸发加快吸热
C.水易流动且没有固定形状说明水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D.上岸后通过“烤火”取暖主要是做功改变了人体的内能
15.秋天天气干燥,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而且头发会变得蓬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梳头后,梳子带电而头发不带电
B.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是因为头发和梳子带同种电荷
C.梳子与头发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D.梳头后变得蓬松,是因为头发带上了同种电荷
二、填空题
16.生活中的“吸”字常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是利用了______的作用;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能“吸”小纸屑,是因为梳子带了______。
17.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同种普洱茶块,茶水的颜色变化较快的是装有___________水(选填“热”“冷”)的那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8.2021年12月9日,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的“太空授课”精彩纷呈,航天员王亚平用一个圆形金属环制成了一个大水球,太空中,水能聚成球形是由于分子间有______;接着她往水球中注入适量蓝颜料,很快,水球整个就变蓝了,这是由于分子______,属于______现象。
19.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1)如图a,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_____,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_____.
(2)图b是扩散现象,说明_____.图c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的情况,此实验还说明温度越_____,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如图d,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_____,离开水面后变_____,说明了_____.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_____.
20.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______。同时闻到了酒精的气味,这是______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
三、综合题
21.如图所示,是我们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1)图甲中硫酸铜溶液与清水放置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这是 ______ 现象;
(2)图乙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拉动时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 ______ 玻璃板的重力;
(3)图丙中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 ______ 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4)图戊中两个铅块紧压后就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______ 。
22.如图1为汤姆生发现电子后,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像一个实心球体,正电均匀分布在球体内,电子像西瓜籽那样嵌在其中.如图2为卢瑟福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α粒子散射实验图,实验结果发现,大部分a粒子几乎不受任何阻挡地穿过金箔,只有少数粒子发生了偏转.
(1)卢瑟福的实验支持还是否认了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请说明理由.
(2)建立符合卢瑟福实验的原子结构模型(可以文字叙述,也可作图说明).
23.阅读分析题
黑洞与宇宙
由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人员组成,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在内的一些国内机构参与了此次国际合作,他们利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射电望远镜,组成一台巨大的虚拟望远镜,其口径相当于地球直径,该望远镜“拍照”重点黑洞对象之一,就是位于银河系中心的“人马座A”。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晚9时许,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了首张黑洞真容,如图所示。
黑洞的产生过程类似于中子星的产生过程:某一个恒星在准备灭亡,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缩,塌陷,发生强力爆炸。当核心中所有的物质都变成中子时收缩过程立即停止,被压缩成一个密实的星体,同时也压缩了内部的空间和时间。但在黑洞情况下,由于恒星核心的质量大到使收缩过程无休止地进行下去,连中子间的排斥力也无法阻挡。中子本身在挤压引力自身的吸引下被碾为粉末,剩下来的是一个密度高到难以想象的物质。由于高质量而产生的引力,使得任何靠近它的物体都会被它吸进去。
黑洞是宇宙众多天体的一种。“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点,于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不同星体的远离速度和离我们的距离s成正比,即“v=Hs”,式中H为一常数,称为哈勃常数(已由天文观察测定)。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则速度越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
(1)在银河系中心的天体是( )
A.中子星   B.太阳   C.黑洞  D.恒星
(2)假设一艘宇宙飞船靠近黑洞,它的质量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从上述材料可知,黑洞是由______演化形成的;
(4)在黑洞的形成过程中,密度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关于宇宙的起源,下列说法中与大多数宇宙科学家的观点不一致的是( )
A.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所有星系都在远离我们
B.大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
C.大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D.宇宙温度下降至一定程度,逐步形成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及恒星、行星等
(6)由“v=Hs”及我们所学的速度公式,假设某星体在宇宙大爆炸后远离我们的时间为t,其计算式为t=______(用“哈勃常数H”表示)。
24.请根据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宏观到微观
仰望星空,群星闪耀,宇宙到底有多大呢?目前人类利用哈勃望远镜所观测到的空间最远已达1026m的宇宙深处。宇宙中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这数十亿星系中的一个。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由太阳与围绕它运行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组成。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目前科学家们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已到达10-17m的微观领域,且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公元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对他的学生说道:“你们看见远处那片树林了吗?由这里望去,它像一堵密不透风的绿墙。但走近一看,穿过它并不困难,它表面上是一堵坚硬的绿墙,其实是树干和枝叶编成的疏网……正像绿墙是由树干和枝叶组成似的,大自然的万物都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原子构成。”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真正科学的原子学说。19世纪70年代,人们通过对气体放电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了阴极射线。19世纪90年代,汤姆孙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就是“电子”,这说明了原子是可分的。20世纪初,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原子的中心是带正电的原子核,占很小的体积,但其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之后,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的。自20世纪中叶起,人类为了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制造了各种类型的加速器,又发现了μ子,π介子、K介子、Λ超子、Σ超子及τ子等400余种粒子,这些粒子是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物质存在形式。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永无止境,探索永不停止,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还有待于人们去揭开。
(1)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银河系、地球、原子、太阳系
B.太阳系、银河系、生物体、原子
C.太阳系、地球、电子、原子
D.银河系、地球、原子、原子核
(2)自从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的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下图中所示的三种模型中与核式结构模型最为相似的是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实心球”模型 B.“枣糕”模型 C.“行星”模型
(3)上述文章中,德谟克利特给他的学生讲解时所说的话,体现了一种常用的物理学方法,以下研究过程采用了这种方法的是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不同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B.把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的比值定义为速度
C.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类似的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活中,我们在呼吸、说话、咳嗽和打喷嚏时会向空中喷出飞沫。飞沫的尺寸大约为6到12微米,而一般的分子直径约为10纳米左右,属于液体颗粒。病毒的大小约为100纳米,它藏在飞沫里可以存活相当长的时间。一般,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是相对安全的因此,我们需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社交距离。
另一个有效措施就是配戴口罩.普通医用一次性口罩一般采用复合多层纤维结构(如图所示),外层为使用纺粘无纺布制成的防水层,主要是防止血液等液体的喷溅。中层为使用熔喷无纺布制成的过滤层,是口罩的核心部分,作用是阻挡病毒。内层也是用无纺布制成,用来吸收佩戴者呼出的湿气。
当尺寸较小的微粒运动到口罩的过滤纤维上时,会受到分子的引力而被吸附。而对于随气流运动的飞沫,在通过口罩的过滤层时,会被过滤材料截住,停留在口罩的过滤层上。此外,口罩的过滤层是使用静电驻极工艺制成的,带有静电,可以吸附微小的细菌和病毒。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物质的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______(填序号);
A.飞沫 B.分子 C.病毒
(2)飞沫传播______(属于/不属于)扩散现象;
(3)熔喷布有很好的______(导电性/绝缘性),与熔喷布带有静电而吸附微小细菌和病毒原理相同的实例有______(写出一种)。
26.阅读《“超级显微镜”——中国散裂中子源》,回答下面各题。
“超级显微镜”——中国散裂中子源
有很多未解之谜,答案或许就在眼前,但想找到那个答案,首先得能“看见”。举个例子,“为什么手机电池用着用着就不耐用了?”这个问题提出来很简单,答案也就在电池里,但想真正去探究原因、找到解决方案却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假如,有那么一台“超级显微镜”,能实时监测手机电池,在纳米级别“亲眼看看”电池充放电过程到底有什么变化,那答案就显而易见了。那么人们怎么看见微观世界呢?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由于中子不带电、具有磁矩、穿透性强,能分辨轻元素、同位素和近邻元素,具有非破坏性,这些特性使得中子散射成为研究物质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的理想探针之一,是多学科研究中探测物质微观结构和原子运动的强有力手段。当中子入射到物体上时,与它的原子核或磁矩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散射。通过测量散射的中子能量的变化,可以研究在原子、分子尺度上各种物质的微观结构和运动规律,了解原子和分子的位置及其运动状态。这种研究手段就叫中子散射技术。做一个较为形象的比喻,假设面前有一张看不见的网,我们不断地扔出很多小的玻璃弹珠,弹珠有的穿网而过,有的则打在网上,弹向不同的方向。如果把这些弹珠的运动轨迹记录下来,就能大致推测出网的形状;如果弹珠发得够多、够密、够强,就能把这张网精确地描绘出来,甚至推断其材质。科学家要进行中子散射的研究,要用中子做探针,去开展各种各样的研究,就必须有一个适当的中子源,而散裂中子源就是一个大量制造中子的“工厂”。2018年8月,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了验收,为中国物质科学、生命科学、资源环境、新能源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人们利用散裂中子源来给航空发动机和高铁轮的部件做“体检”,检测它们的安全性;模拟深海环境,摸清可燃冰在压力释放过程中的内部变化找到合适的开采条件;观察离子电池充放电几百次后的变化,以研发出容量更大、充电更快、更安全的电池……。中国散裂中子源的运行,让中国科学家摆脱了束缚,去探索曾经需要依赖别人的“眼睛”才能看见的未来。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2)中子射到物体上发生散射的原因是______;
(3)中子作为探索微观世界的理想探针之一,它的优点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麦浪起伏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尘土飞扬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花香四溢是由于花香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符合题意;
D.大雪纷飞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详解】
塑料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 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塑料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从而使梳子和头发分别带上异种电荷而互相吸引,所以随着梳子飘起来,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所以头发越梳越蓬松。
故选D。
3.A
【详解】
丙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故丙带正电。由图知,当丙靠近甲小球时,相互吸引,因丙带正电,则甲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当丙靠近乙小球时,相互吸引,因丙带正电,则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将甲乙靠近时,甲乙相互吸引,故甲、乙只能是有一个带负电,另一个不带电,但不能判断谁带负电,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详解】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甲带负电,乙丙相互排斥,带同种电荷,甲乙相互吸引,乙一定带正电,则丙也带正电,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D
【详解】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使两气球带了电,并不是分子转移,故B错误;
C.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说明两个气球互相排斥,它们带了同种电荷,故C错误;
D.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时原理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6.C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在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
【详解】
A、把1kg水分子全部做上标记再倒入大海,均匀后任意查看1kg海水,都会发现很多做上了标记的水分子,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在一杯静止的水中加入一些盐,过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1L水和1L酒精混合在一起,它们的总体积小于2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故C正确;
D、液体、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D错误.
故选C.
7.C
【详解】
A.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毛皮和塑料丝以及毛皮与塑料管之间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并没有创造电荷,故A错误;
B.毛皮和塑料管摩擦,它们之间存在得失电子的现象,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所以毛皮和塑料管摩擦后带上了异种电荷,故B错误;
C.将塑料丝抛在塑料管上方,塑料丝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故C正确;
D.塑料丝和塑料管因带了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故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
A.气球与头发摩擦,使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电子从头发上转移到气球上,而气球得到电子后仍然为绝缘体,故B错误;
C.气球若带负电荷,则电子从头发上转移到气球上,即头发失去电子,故头发带正电荷,故C正确;
D.气球与头发因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故D错误。
故选C。
9.C
【详解】
A.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带同种电荷,根据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知,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A错误;
B.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面,由图乙知,电子带负电,向右定向移动,故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故B错误;
C.由图知,两灯串联,当用导线触接两端时,灯被短路,不发光,灯发光,故C正确;
D.由图丁知,验电器A带电,用橡胶棒把验电器A和B连接起来,因橡胶棒是绝缘体,在A和B之间,没有电荷的转移,故B不带电,金属箔不会张开,故D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
A.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方法将正负电荷分开,即得失电子的过程,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D.在摩擦起电过程中,由于电子带负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所以小猫和气球只可能带异种电荷,故B错误,D正确;
C.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方法将正负电荷分开,即得失电子的过程,电子带负电,在原子内带正电荷的是原子核,不会发生转移。故C错误。
故选D。
11.B
【详解】
一切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快,扩散现象越明显,因此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只有少量的变成红色,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2.B
【详解】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故A错误;
B.玻璃棒带正电,那么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也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金属箔片张开,故B正确;
C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上的金属球后,部分电子由金属球转移到玻璃棒上,不是正电荷移动,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电子带负电,故瞬间电流的方向是从玻璃棒到验电器,故CD错误。
故选B。
13.D
【详解】
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很小的水珠由大量的水分子组成的,故B错误;
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既有斥力,也有引力,故C错误;
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才会聚集成一个大水珠,故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D正确。
故选D。
14.B
【详解】
A.冬泳运动员口中呼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在有风时出水后感觉特别冷,是由于风加快了人体表水分的蒸发,而体表水蒸发吸热,导致人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B正确;
C.水易流动且没有固定形状,说明水分子间作用力较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弱,而不是没有作用力,故C错误;
D.上岸后通过“烤火”取暖使人体吸收火的内能,使身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主要是热传递改变了人体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B。
15.D
【详解】
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塑料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从而使梳子和头发分别带上异种电荷而互相吸引,所以随着梳子飘起来;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所以头发越梳越蓬松,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6. 大气压 电荷
【详解】
[1] 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利用大气压大于管内气压,将饮料压入嘴中。
[2] 梳子经摩擦后带了电荷,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17. 热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详解】
[1][2]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同种普洱茶块,茶水的颜色变化较快的是装有热水的那杯。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8. 引力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
【详解】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与斥力,水能聚成球形主要是由于分子间有引力。
[2][3]根据扩散现象,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往水球中注入适量蓝颜料,颜料分子四处扩散,很快水球整个就变蓝了。
19. 混合 小 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高 大 小 分子间存在引力 分子间存在斥力
【详解】
(1)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2)图b中,能闻到气味,是发生了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图c中,由于热水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剧烈,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墨水,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斥力.
【点睛】
解答本题需掌握: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存在间隙,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0. 间隙 扩散 无规则运动
【详解】
[1]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进入彼此的间隙,使得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
[2][3]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闻到酒精的气味是由于酒精“原子”飘到我们的鼻子中,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1. 扩散 大于 小于 引力
【详解】
(1)[1]图甲: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这是扩散现象。
(2)[2]图乙: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3)[3]图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4]图戊: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22. 否认了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 原因是:大部分a粒子几乎不受任何阻挡地穿过金箔,只有少数粒子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原子核很小,里面有很大的空间;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详解】
(1)大部分a粒子几乎不受任何阻挡地穿过金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很小.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带正电.因而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的观点存在的缺陷.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非“嵌着葡萄干的面包”或“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2)解:卢瑟福的实验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点睛:(1)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其原子结构模型也存在缺陷.(2)卢瑟福的实验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3. C 不变 恒星 变大 A
【详解】
(1)[1]银河系的中心天体是黑洞,故C正确。
故选C。
(2)[2]宇宙飞船靠近黑洞时,宇宙飞船所含的物质没有变化,因此质量也不变。
(3)[3]由题意可知黑洞是由恒星演化形成的。
(4)[4]由题意可知,黑洞形成的过程中,质量不变,体积缩小,因此密度变大。
(5)[5]A.宇宙由物质构成,红移现象更加说明了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之中,星系正在离我们而去;
BCD.关于宇宙的起源,人类现在认同“大爆炸”理论;该理论认为,宇宙在最开始时是炽热的“原始火球”,距今约137亿年前,原始火球发生了大爆炸;大爆炸是整体的嗯,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和空间;宇宙空间在膨胀中,温度相应下降,最终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形成了现在的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及恒星、行星等;故BCD与A观点不同;
故选A。
(6)[6]速度公式v=和v=Hs可得,星体在宇宙大爆炸后远离我们的时间
t===
24. D C C
【详解】
(1)[1]A.由题中材料可知,太阳系是银河系其中的一个,银河系的尺度大于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太阳与围绕它运行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组成,那么太阳系的尺度大于地球,原子很小,地球的尺度大于原子,综上所述,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原子,故A不符合题意;
B.由A解析可知,银河系的尺度大于太阳系,太阳系的尺度大于生物体,而大自然的万物都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原子构成,则生物体的尺度大于原子,那么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银河系、太阳系、生物体、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
C.由A解析可知,太阳系的尺度大于地球,地球的尺度大于原子,原子的尺度大于电子,则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太阳系、地球、原子、电子,故C不符合题意;
D.由A解析可知,银河系的尺度大于地球,地球的尺度大于原子,再根据题中材料“原子的中心是带正电的原子核”可知,原子的尺度大于原子核,则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银河系、地球、原子、原子核,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根据题中材料“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可知与核式结构模型最为相似的是“行星”模型。
故选C。
(3)[3]德谟克利特给他的学生讲解时所说的话,体现了一种常用的物理学方法,这种方法是类比法;
A.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不同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这是采用控制变量法,故A不符合题意;
B.把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的比值定义为速度,这是采用比值法,故B不符合题意;
C.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类似的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这是采用类比法,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5. ACB 不属于 绝缘性 静电复印
【详解】
(1)[1]1nm=10-9m,1μm=10-6m
飞沫的尺寸大约为6到12微米,而一般的分子直径约为10纳米左右,属于液体颗粒。病毒的大小约为100纳米。所以物质的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飞沫、病毒、分子。即ACB。
(2)[2]飞沫属于宏观颗粒,所以飞沫传播不属于扩散现象。
(3)[3][4]熔喷布的主要原材料聚丙烯、有很好的绝缘性;熔喷层通过静电吸附病毒的原理是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静电除尘也是利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原理。
26. 质子 中子 与原子核和磁矩发生相互作用 具有磁矩
【详解】
(1)[1][2]由材料可知,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2)[3]由材料可知,中子射到物体上时,与它的原子核和磁矩发生相互作用,于是发生散射。
(3)[4]由材料可知,中子可作为探索微观世界的理想探针的优点是:不带电、具有磁矩、穿透性强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