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5 09:0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一、选择题
1.通过对下列关键词的叙述,分析关键词叙述的人物是( )
①部落联盟的首领 ②舜的接班人 ③治水有功 ④三过家门而不入
A.黄帝 B.炎帝 C.尧 D.禹
2.如果要研究早期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最科学的方法是
A.调查问卷 B.考古发现 C.神话传说 D.文献记载
3.假设《舌尖上的中国2 时节》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粟的专题片,他们可选(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元谋人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4.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
B.他们是否真实还需要考古证实
C.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
D.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5000年
5.考古工作者在某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该遗址可能生活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6.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为考证这一结论,历史学家应前往
A.云南元谋县 B.北京周口店 C.陕西西安市 D.浙江余姚市
7.传说中的尧、舜、禹,在我国历史上深受人们的爱戴,下列对他们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即时耕种 B.禹用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水患
C.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 D.他们都是通过世袭制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
8.下列(如图)能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最可靠依据的是( )
A.线装版《史记》 B.三星堆文化
C.刻有文字的骨片 D.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9.文字是以下哪个创造的(  )
A.伶伦 B.隶首 C.仓颉 D.黄帝
10.在学完“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用铜钱购物 B.种植水稻 C.穿着麻布衣服 D.烧烤食物
11.传说中的尧舜禹先后做了部落联盟首领,他们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叫
A.世袭制 B.禅让制 C.民主选举制 D.宗法制
12.小明想利用假期去考查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那他应该去
A.云南元谋县
B.浙江余姚
C.北京周口店
D.陕西西安
13.在半坡遗址,考古学家们发现许多开垦耕地用的石斧、石铲,收割庄稼用的石镰、石刀等;在河姆渡遗址,发现许多骨耜,可以用来翻地,这些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 )
A.原始农业状况的重要依据 B.早期国家形成的重要依据
C.早期人类进化的重要依据 D.早期文字形成的重要依据
14.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A.猪纹黑陶钵 B.半地穴式房屋 C.出土的稻谷 D.司母戊鼎
15.下列选项中哪一项符合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特征( )
A.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生活 B.学会了使用人工火
C.种植粟作为主要粮食作物 D.使用打制石器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文物出土于黄帝时期的全国各地遗址中,关于远古时期的传说还有很多,你是如何认识史实与传说之间的关系的?
(2)根据材料二,请你按照担任部落首领的先后顺序排列。他们在当时是实行了一种什么制度成为联盟首领的?
(3)材料三所提到的人文景观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请你对这些景观的保护提一条建议。
(4)通过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学习历史的途径有哪些?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58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
——摘编自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的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房屋建筑风格有何不同。决定其建筑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特征。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依据所学得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禹通过禅让制成了舜的接班人,成为了原始部落首领,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故D项正确;黄帝、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生活在尧舜禹之前,排除A、B项;舜是尧的接班人,禹是舜的接班人,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早期人类距离今天已经非常久远,因此最科学的研究方法,就是通过考古发掘,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其他专业方法,B项正确;关于早期原始人类的神话传说和历史记载,本就很少且可信度不高,排除ACD选项。故选B项。
3.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假设《舌尖上的中国2 时节》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粟的专题片,他们可选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A项正确;河姆渡不是最早种植粟的地区,排除B项;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左右,还没有出现粟,排除C项;山顶洞人还没有学会种植粟,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
有关黄帝和炎帝的历史的真实性还需要考古证实,还没有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C符合题意;关于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A不符合题意;有关黄帝和炎帝的历史的真实性还需要考古证实,B不符合题意;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5000年,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5.C
【详解】
根据材料“某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所以该遗址可能生活的是河姆渡人,C项正确;AB项还没有种植农作物,排除;半坡人种植粟,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不符,排除。故选择D。
7.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尧、舜、禹是通过禅让制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禹的儿子启开始实行世袭制,D符合题意;ABC评价都是正确的,排除,故选D。
8.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了最可靠的证据。D项正确;《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不能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最可靠依据,排除A项;三星堆文化可能是夏文化与三峡地区土著文化联盟进入成都平原征服当地原有文化后形成的,不能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最可靠依据,排除B项;刻有文字的骨片反映的是商朝的甲骨文,不能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最可靠依据,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
A项伶伦发明音律;B项隶首发明算盘;C项相传黄帝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故C符合题意;D项黄帝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0.D
【详解】
依据题意“北京人”,结合课本所学,北京人已经学会了用火,用火烧烤食物,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D符合题意;用铜钱购物不是北京人的特点,A不合题意;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B不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已学会纺线、织布、制衣,穿着麻布衣服。C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
11.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相传,尧、舜、禹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在年老时经过民主推举,将首领的位子传给了德才兼备的舜,舜在年老时又经过民主推举,将首领之位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称为禅让制,所以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2.A
【详解】
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和遗物。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BC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答案选A。
13.A
【详解】
根据题干“考古学家们发现许多开垦耕地用的石斧、石铲,收割庄稼用的石镰、石刀”“骨耜”可知这些工具都是用来从事原始农业的农具,是我们了解原始农业状况的重要依据,A正确;我国最早的国家是夏朝,排除B;人类进化起源于森林古猿,从灵长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经历了猿人类、原始人类、智人类、现代人类四个阶段,排除C;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排除D。故选A。
14.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生活黄河流域,居住在半地穴房子里面,B项正确;A项知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器皿,排除A项;稻谷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排除C项;司母戊鼎是商朝时期的青铜器,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5.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使用了打制石器,D正确;封建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生活。A正确;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B错误;北京人以采集经济为主,C错误。综上故选D。
16.(1)传说与史实不一定相符,但传说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被考古资料证实的传说为“史实”,没有经过考古证实的传说仍为“传说”。
(2)尧舜禹;禅让制。
(3)学习历史文化知识,通过板报、手抄报等宣传保护人文景观,加强保护人文景观的意识。
(4)历史文物的鉴赏,考古挖掘的信息,历史遗迹的游览,课本的学习,网络的学习等。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大,它有一定的历史事实,只是还没有经过考古验证,不是毫无依据。传说与史实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经过考古验证,没有经过考古验证的是传说,经过考古验证的属于史实。
(2)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是古代中国历史中,自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担任部落首领的顺序是尧舜禹;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通过禅让制进行权力的传承。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轩辕故里与黄帝陵都属于人文景观。因此应大力挖掘好宣传景观的人文价值,同时提高人文景观保护意识,掌握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等。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并综合材料归纳可知,学习历史途径多样,主要包括历史文物的鉴赏,考古挖掘的信息,历史遗迹的游览,课本的学习,网络的学习等等。
17.(1)分布范围广,多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城。
(2)前者是干栏式建筑,后者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原因: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
(3)原始农业的发展。特征:多元一体。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图片可知,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范围广,多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城。
(2)根据材料而和所学知识,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 气候温暖湿润, 雨水充沛;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 以木桩插于地下, 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半坡居民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屋内有灶坑,多用木头作柱子。两种建筑风格不同,是因为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在距今58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可知,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原始农业的到了发展,根据“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和所学知识,中华文明的形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