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5 09:1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于( )
A.南宋 B.北宋 C.明朝 D.元朝
2.下列图片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东汉 B.南宋 C.隋朝 D.唐朝
3.唐代政府曾下令“诸坊市邸店楼屋,皆不得起楼阁临视人家”。到了宋代,起楼限制放宽,邸店楼屋逐步向立体空间扩展。这一变化说明宋代( )
A.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建设 B.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
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4.中国古代的钱币萌芽于夏朝,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嬴秦,历经四千多年的漫长发展,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下列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演变
A.见证了古代商业的繁荣 B.佐证了抑商政策的合理
C.呈现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D.表明了古代贸易额减少
5.下图所示是浙江湖州钱山漾遗址出土的家蚕丝绢片:这是世界上迄令发现的最早的家蚕丝织品。它属于
①实物资料②第一手资料③文献资料④第二手资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下图所示为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分布变化。这反映了
A.宋朝文化发展 B.经济重心南移
C.人口数量增加 D.疆域面积扩大
7.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8.如表所示赋粮比例信息说明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
单位 总计 北方数 南方数 南方的占比例(%)
石 10018153 4414841 5603312 55.93
A.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 B.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C.南北方耕作技术差距很大 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9.观察我国一级行政区划分布表,造成相关变迁的根源是(  )
区域 秦朝 西晋初年 唐朝初年 北宋 明成祖时期
黄河中下游 30多个 12个 6个 10个 4个
秦岭、淮河以南 10个左右 7个 4个 14个 9个
A.国家长期政治分裂 B.经济重心向南偏移
C.南方社会秩序安定 D.国家政治重心南迁
10.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开辟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丝绸之路 B.出现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C.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兴起著名的瓷都——景德镇
11.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中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载文物约有6万到8万件,目前已打捞出水的文物达6000多件。从上述材料中可推测出的历史信息有( )
①宋代农业十分繁荣 ②南宋对外贸易发达 ③宋代造船技术高超 ④宋代纸币便于交易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③
12.目前所知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位于
A.唐朝玉门关外 B.隋朝洛阳郊外 C.南宋临安北郊 D.北宋东京郊外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南地区”,“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材料一说明了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两宋时期,成为全国最重要粮仓的地区具体在什么地方?“手工业取得巨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任举一例)
(3)材料二提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叫什么?它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的什么地区?与之前的货币相比,它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14.海外贸易是古代中国对外友好交往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
材料二:宋代海外贸易图
(1)唐玄宗时,去往材料一图中1所代表国家的高僧是谁?他东渡后主持修建了哪一建筑?
(2)唐太宗时,去往材料一图中2所代表国家的高僧是谁?他为中国的哪一宗教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后来其弟子根据他的口述记录了一本书,书名是什么?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是哪两个地方?政府设置什么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唐宋时期我国对外政策是什么?对我们当今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15.我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探究一:发展原因】
材料一 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1)结合材料,说说材料一中反映了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探究二:对外贸易】
材料二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的“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哪两个?并写出材料二中的“专门机构”叫什么
材料三 下图所示
图一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图二北宋“交子”
(3)结合材料二、三,以及所学知识,说说宋朝时期的海外贸易为什么发达?
(4)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三中,图二最早出现在哪里?【探究三:经济重心】
材料四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
(5)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最终在什么时候实现?
【探究四:启示】
(6)宋代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史实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我国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B项正确;南宋的纸币称为“会子”,排除A项;明朝、元朝均是北宋以后的朝代,排除CD项。故选B项。
2.B
【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西汉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北重南轻,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从唐中晚期至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到南时期,我们经济重心已经完成了南移。B项正确;ACD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B项。
3.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政府由限制楼层数量到放宽限制,结合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关知识,可知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建设,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排除B项;中国古代从来没有放弃过重农抑商,排除C项;材料与商人的地位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钱币是商业发展的产物。题干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演变见证了古代商业的繁荣,A项正确;钱币与商业关系密切,排除BC项;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演变见证了古代商业的繁荣,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
据题干“……是湖州钱山漾遗址出土的家蚕丝绢片”可知,家蚕丝绢片属于实物史料,是第一手史料,①②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③④不符合题意。所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6.B
【详解】
根据题干数据,公元2年北方人口密度远远大于南方,到宋朝时南方人口密度超过北方,因此题干数据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南移,B项正确;题干数据不能体现宋朝文化发展、人类 数量增加,疆域面积扩大,排除ACD项。故选B项。
7.B
【详解】
根据材料“南宋初年,中原人民大量南迁,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民获得收益,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可知,北方人以面食为主食,南迁的中原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①③说法符合题意,B项正确;《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的农学著作,曲辕犁是唐代江南水田地区的耕作工具,并非是从北方引入,②④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②④ACD项。故选B项。
8.B
【详解】
根据材料“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表中的信息可知,当时南方赋粮比例已经超过了北方,说明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耕作技术,排除C项;南宋时期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
根据表格“我国一级行政区划分布表”可知,从秦朝到北宋时期,我国的北方一级行政区划不断减少,而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一级行政区划则呈上升的趋势,造成相关变迁的根源是经济重心向南偏移,B项正确;国家长期政治分裂、国家政治重心南迁,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D项;南方社会秩序安定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但不是造成南方地区一级行政区划增加的根源,排除C项。故选B项。
10.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北宋商业发达,在这一基础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是古代信用制度的萌芽,是商业上的革命,C项正确;汉朝已经开辟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丝绸之路,排除A项;唐朝出现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排除B项;宋朝兴起著名的瓷都——景德镇,属于手工业不是商业,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1.A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可知,材料说明宋代造船技术高超;根据题干材料“船载文物约有6万到8万件,目前已打捞出水的文物达6000多件”可知,材料反映了宋代商业十分繁荣和对外贸易发达。据此可知,②③是从题干材料中可推测出的历史信息,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了宋代商业的繁荣,没有涉及农业和纸币的内容,因此,①④是不可能从材料中推测出的历史信息,故排除含有①或④BC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我国建有的世界上最早的船坞是在东京郊外,D项正确;“唐朝玉门关外、隋朝洛阳郊外、南宋临安北郊”都与材料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1)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南方战乱少;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和劳动力;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南北地区人民辛勤劳动。
(2)长江中下游和太湖流域;纺织业(丝织业、棉织业)、制瓷业、造船业任举一例。
(3)交子;北宋;四川地区;携带方便。
(1)
变化:根据材料一“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南地区”,“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从南方战乱少、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和劳动力、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南北地区人民辛勤劳动等方面来回答变化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结合所学可知“粮仓”具体是指长江中下游和太湖流域;手工业额巨大进步可从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任举一例即可。
(3)
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二提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叫交子。它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与之前的货币相比,它最大的优点是携带方便。
14.(1)鉴真 唐招提寺
(2)玄奘佛《大唐西域记》
(3)广州泉州市舶司
(4)开放坚持改革开放(言之有理即可)
(1)
754 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图中1所代表国家的高僧是鉴真;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鉴真东渡日本后东渡后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2)
贞观初年,玄奘经过 4 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因此,第一小问,唐太宗时,去往材料一图中2所代表国家的高僧是玄奘;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玄奘西游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第三小问,依据所学可知,由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可知,宋代的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唐宋时期开放坚持改革开放;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对于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是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参与世界范围内的贸易。
【点睛】
15.(1)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北民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作
(2)广州、泉州;市舶司
(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船业发达
(4)四川
(5)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6)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重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等。
(1)
由材料一“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可知,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北民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根据“移民纷纷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可归纳出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作。
(2)
据材料二“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贸易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船业发达。
(4)
根据“交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5)
材料四“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朝后期,到南宋最后完成。
(6)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重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