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 单元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 单元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5 15:4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光现象
一、单选题
1.校园文艺汇演上,一名穿红色裙子的演员正在舞台上表演,演出画面被实时投影在大银幕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银幕属于光源
B.观众看到演员的裙子呈红色,是因为裙子吸收了红光
C.银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银幕幕布选用粗糙布料,目的是让光发生漫反射
2.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镜面朝上的小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当从侧面观察时,则(  )
A.镜子看上去很亮,因为镜子发生漫反射 B.白纸看上去很暗,因为白纸发生漫反射
C.白纸看上去很亮,因为白纸发生镜面反射 D.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镜子发生镜面反射
3.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科学家是(  )
A.赫兹 B.牛顿 C.伽利略 D.富兰克林
4.“新冠”疫情期间,小区管理人员用如图所示的“额温枪”给进入小区人员测量体温,“额温枪”测量体温时是接收人体辐射的(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
5.如图所示,下列四句诗描述的光现象中,有一个图片的物理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千竿竹影乱登墙 B.对镜帖花黄
C.天在清溪底 D.掬水月在手
6.如图所示,小明透过平面镜看到了蜡烛的像,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
B.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随之上移
C.如果将图中的平面镜截掉一半,则蜡烛不能在剩余的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D.如果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在平面镜中仍能成完整的像
7.有一种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光路中,一束光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
B.反射角的大小为40°
C.当液面降低时,入射角会随之变大
D.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右移动
8.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约为(  )
A.340m/s B.340km/s C.3×108m/s D.3×108km/s
9.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 B.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
C.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土 D.背着月光走,地上较暗的是土
10.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挂钟,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为(  )
A.3∶00 B.3∶30 C.9∶00 D.9∶30
11.下列关于光现象及其形成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A.雨后彩虹﹣﹣﹣﹣光的折射
B.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C.树下光斑﹣﹣﹣﹣光沿直线传播
D.黑板反光﹣﹣﹣﹣光的漫反射
1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纸板ENF最好用光滑的白色纸板
B.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不在法线两侧
C.若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不能在纸板上同时看到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
D.图中所示的入射角为46°
13.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小演员们双手举着“和平鸽”,随着脚步的移动,脚下一朵朵晶莹洁白的雪花如影随形,这一创意来自于冰面倒影。从物理学来看,关于“如影随形”和“冰面倒影”的中“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14.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和“水中倒影”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B.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紫外线具有热效应
C.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需要选择薄的玻璃片进行实验,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D.我们所说的色光三原色是指“红绿黄”三种色光
15.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摔碎成大小不同的两块镜片后重新组合在一起,关于两块镜片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块镜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 B.两块镜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
C.两块镜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 D.两块镜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
二、填空题
16.我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的声音是由声带____________产生的,百米赛跑时,为了计时准确应在____________(听到枪声/看到枪冒烟)后开始计时。
17.如图所示,雨后晴朗的夜晚,月光在水面上发生 _____反射(填反射种类),月光在地面上发生 _____反射(填反射种类),迎着月光走,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明显多于经地面反射而进入人眼的光,所以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同理,背着月光走,_____较亮(选填“地面”或“水面”),月光在地面上发生的反射 _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8.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情境,一束光贴着垂直于平面镜的纸板,从A点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ON是法线,入射角∠AON=45°。已知纸板上∠NOB=30°,∠NOC=45°,∠NOD= 60°。则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将沿着图中______方向射出。
19.如图所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参加莫斯科红场阅兵,伴随着前苏联经典歌曲《喀秋莎》的主旋律走过红场,吸引了全球目光,音乐的主旋律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每位士兵的耳中的;周边观看阅兵的群众能看到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红旗看起来呈红色是因为_______(选填“吸收”或“反射”)了红光。
20.如图是某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一束与水平面成40°角的激光射向平静的水面,则入射角为___________度,光经液面反射到与液面相平的水平标尺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将会_____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三、综合题
21.(1)如图甲笔长为______cm,图乙秒表所示的时间是______s。
  
(2)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
(3)请在图1作出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OB______;在图2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______(请保留作图痕迹)。
22.新闻时有报道小孩掉入野外深井的情况,救援人员往往利用平面镜查看井下情况,这是因为平面镜可以起到_______的作用。救援人员想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下,请通过作图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的度数______(作图时保留作图痕迹)。此时,若平面镜顺时针转动10°,则反射角是_______度。
23.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其中“阴浓”是由于光______形成的;而“楼台倒影入池塘”则是光的______形成的。如图所示,池塘边的人看到水中有发光点S的像,请完成人看到水中的像的光路图。______
24.如图所示的“额温枪”是通过_________(选填“红“或”紫“)外线传感的。某次测量时的温度显示如左图所示(单位为℃),若用题图所示的液体体温计测量同一温度,请在图乙中画出水银柱的位置________。
25.红外线的发现
1666年,人们发现太阳光(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的。同时,牛顿做出了单色光在性质上比白色光更简单的著名结论,并使用分光棱镜把太阳光(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色单色光。
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F.W.赫胥尔从热的观点来研究各种色光时,发现了红外线。他在研究各种色光的热量时,有意地把暗室的唯一的窗户用暗板堵住,并在板上开了一个矩形孔,孔内装一个分光棱镜。当太阳光通过棱镜时,便被分解为彩色光带。赫胥尔用温度计去测量不同颜色光带处的温度。
为了与环境温度进行比较,赫胥尔在彩色光带附近放几支作为比较用的温度计来测定周围环境温度。实验中他偶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放在红光光带外侧的一支温度计,比室内其他位置的温度都高。经过反复试验,这个热量最多的高温区,总是位于彩色光带最边缘处红光光带的外侧。于是他宣布太阳发出的辐射中除可见光线外,还有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热线”,这种看不见的“热线”位于红色光带外侧,叫做红外线。
经过后来科学家的继续研究发现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与无线电波及可见光一样的本质。实验表明,只要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总是要或多或少地辐射出红外线来。红外线的发现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一次飞跃,对研究、利用和发展红外技术领域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广阔道路。红外线在通讯、探测、军事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如红外线测距仪、红外制导导弹等。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红外线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__m/s。红外线测距仪就是利用红外线的传播来工作的,它会对准某一目标,发出一束红外线,经目标反射后红外线返回仪器时又被探测到。仪器测得红外线往返时间为,这时目标与仪器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
(2)下列关于红外线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红外线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医院病房主要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进行杀菌消毒的
C.只有高温物体才能辐射出红外线
(3)请列举出生活中红外线还有哪些应用?(至少写出一个,文中提到的除外)__________
26.阅读短文,简答问题。
今年中秋月是“十五的月亮十七圆”人们在欣赏最圆月的同时,还可以目睹到少见的半影月食全过程。所谓的“半影月食”,其实是月食的一种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并且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①(选填“直线”或“平面”)上时,太阳到月球的光线就会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所遮挡,这就产生了月食按月亮被遮挡范围的不同,月食分为月全食月偏食和半影月食等三种其中,半影月食发生时,月球进入地球半影,地球挡住了部分太阳照向月球的光,所以月球看上去要比平时②(填“暗”或“亮”)一些。
(1)请将上述文中的空格填写完整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如图1三个圆中地球、月亮、太阳的大致位置是___________;
A.太阳、月亮、地球
B.太阳、地球、月亮
C.地球、太阳、月亮
(3)国庆期间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树林下李华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2所示),这是___________(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___________(选填“实像”或“影子”“虚像”),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不同(选择)。
A.树叶缝隙到地面的距离
B.树叶缝隙的大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大银幕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故A错误;
B.观众看到演员的裙子呈红色,是因为裙子反射了红光,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故B错误;
C.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银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错误;
D.银幕用粗糙的幕布,为了使光射到粗糙的幕布上时发生漫反射,以便观众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像,故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
手电筒的光是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因为平面镜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所以所有的反射光都垂直镜面竖直向上。因为人是从侧面看的,所以镜面反射的光几乎没有进入眼睛,故看到镜子是暗的;而入射到白纸上的光会发生漫反射,会向四面八方反射,即使人站在侧面看,也会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所以人看到白纸是亮的。综上分析可知,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
牛顿是最早研究光色散的科学家,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为多种色光,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
A.“额温枪”是使用最为常见的测温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车站、医院、学校等地,由于温度不同的物体向外辐射红外线的强度不同,“额温枪”通过传感器接收红外线测量体温的。故A符合题意;
B.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让荧光物质发光,与温度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有良好的反射性,可以用来测距,与温度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一般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都会发出次声波,所以次声波一般在预警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
【详解】
千竿竹影乱登墙中的竹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对镜贴花黄是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天在清溪底、掬水月在手,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D
【详解】
A.平面镜成像原因是光的反射。进入人眼的光是蜡烛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的结果,并不是蜡烛的像发出的,故A错误;
B.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与物的连线和平面镜垂直。蜡烛位置未变,平面镜竖直上移, 对称轴未动,所以蜡烛的像位置不变,故B错误;
C.将图中的平面镜截掉一半,镜面变小。但平面镜成像原因是光的反射,与反射面大小无关,仍然能成完整的像,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平面镜背面的挡板并不能影响虚像,蜡烛在平面镜中仍能成完整的像,故D正确。
故选D。
7.A
【详解】
A.由题意可知,光电控制液面高度仪器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故A正确;
B.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由题意可知入射角为
90°-40°=5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50°,故B错误;
C.当液面降低时,入射点右移,入射光线与水面间的夹角不变,则入射角不变,故C错误;
D.当液面升高时,入射点左移,反射光线整体也会左移,则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左移动,故D错误。
故选A。
8.C
【详解】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A
【详解】
AC.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故A正确,C错误;
BD.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面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故BD错误。
故选A。
10.A
【详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此时表的时间为9∶00,则实际时间
12∶00-9∶00=3∶00
故选A。
11.D
【详解】
A.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是光的色散现象,不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C.树下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黑板反光是由于黑板太光滑,光在这里发生了镜面反射,符合题意.
12.C
【详解】
A.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是较粗糙,光线射在上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故A错误;
B.把纸板NOF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故B错误;
C.法线在纸板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故C正确;
D.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6°,所以入射角为
90°-46°=44°
故D错误。
故选C。
13.C
【详解】
“如影随形”中的“影”,指的是影子,影子是物体挡住光线,在物体后面形成的暗影区,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冰面倒影”的中“影”是雪花状的光束在冰面反射形成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4.C
【详解】
A.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光的反射形成的,而“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并不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红外线具有明显的热效应,故B错误;
C.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避免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同时成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C正确;
D.我们所说的色光三原色是指“红绿蓝”三种色光,故D错误
故选C
15.A
【详解】
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两块碎裂的镜子都能形成完整的像。
故选A。
16. 振动 看到枪冒烟
【详解】
[1]人的发声主要是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2]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走同样的路程,根据速度变形公式 知道,光从起点传到终点时所用时间要短的多,故看到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要准确一些。
17. 镜面 漫反射 地面 遵循
【详解】
[1]镜面反射的面比较光滑,反射光线向特定的方向传播。水面比较光滑,光在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2]漫反射的面比较粗糙,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地面比较粗糙,月光照到地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3] 背着月光走,由于射向水面的月光不能反射到眼睛,而射到地面的月光发生的是漫反射,进入人眼的比较多,因此较亮的是地面,较暗的是水面。
[4]不管是漫反射还是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8.OC
【详解】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入射角AON等于45°,所以反射角也等于45°,已知,∠NOC=45°,则反射角是∠NOC,所以反射光线将沿OC射出。
19. 空气 反射
【详解】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乐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士兵的耳中。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红旗看起来是红色,是因为它只反射红光而吸收其它色光。
20. 50 向右
【详解】
[1]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已知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40°角,故与法线的夹角为50°。
[2]液面下降时,光的入射角不变化,则反射角不变化,则现在的反射光线会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通过作图得到:
故光点将会向右移动。
21. 8.50 7.5 36.5
【详解】
(1)[1]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右侧对应的刻度值为8.50cm,木块的长度是
l=8.50cm
[2]由图乙可知,秒表的小表盘,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外围的大表盘一大格表示1s,每个小格表示0.5s,大盘指针转1圈为30s,即0.5min,小盘指针对应的走一个小格,大盘指针转2圈为60s,即1min,小盘指针对应的走一个大格。由图乙可知,小表盘指针更靠近零刻线,故图乙秒表所示的时间是7.5s。
(2)[3]温度计分度值为1℃,温度计的示数为36.5℃。
(3)[4]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OB,如下所示:
[5]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如下图所示:
22. 改变光路 50
【详解】
[1]用平面镜查看井下情况,是因为平面镜可以起到改变光路的作用。
[2]因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30°,而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30°+90°=120°
则反射角为60°,因法线可将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平分,可确定其位置,然后作法线的垂线就可确定平面镜的位置了,平面镜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90°-60°=30°
如图所示
[3]平面镜顺时针转动10°,相当于法线也旋转了1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图可得未旋转前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旋转后,法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缩小了10°,所以旋转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50°。
23. 直线传播 反射
【详解】
[1]绿树阴浓是太阳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被树枝遮挡光无法照射到地面,形成了阴影区,故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2]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线在水面上反射形成的,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3]如图,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先作出发光点S的像,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作出S点的对称点,连接眼睛和发光点的像,得到反射光线的路径,则与水面的交点为入射点,连接入射点和发光点S,作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24. 红
【详解】
[1]因为红外线具有热效应,所以“额温枪”是通过红外线传感的。
[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水银柱的末端应在36.8℃处,如图所示:
25. 42 A 电视遥控器
【详解】
(1)[1]红外线属于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108m/s,红外线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2]目标与仪器之间的距离
=42m
(2)[3]A.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红外线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A正确。
B.医院病房主要利用紫外线进行杀菌消毒的,故B错误。
C.只要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总是要或多或少地辐射出红外线,故C错误。
故选C。
(3)[4]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进行遥控的。
26. 直线 暗 B 太阳 实像 A
【详解】
(1)[1][2]太阳、地球、月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当不透明的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现象就是月食,所以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发生月食时,在中间位置的是地球;半影月食发生时,月球进入地球半影,地球挡住了一部分太阳照向月球的光,所以月球看上去要比平时暗一些。
(2)[3]月食时,月球不能反射太阳光,从而看不到月球,所以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的中间,如下图所示。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4]树叶的缝隙其实就是一个个小孔,根据小孔成像可知圆形光斑就是太阳的实像。
[5]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就是由于树叶之间形成许多小孔,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像。
[6]树叶的缝隙,也就是小孔,距离地面的远近不同,形成的光斑大小不同;距离越远,形成的光斑越大,距离越近,形成的光斑越小。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