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自由落体运动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5自由落体运动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5 21:0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科版 (2019)必修一 2.5 自由落体运动
一、单选题
1.某次电影拍摄中,特技演员从桥上跳下,落在河面上匀速前进的竹筏上。在演员(视为质点)跳下的瞬间,长为6m的竹筏的前端恰好位于演员的正下方,演员跳下的瞬间距竹筏的高度为20m。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认为演员在空中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计竹筏的宽度。要使演员落在竹筏上,竹筏的最大允许速度为(  )
A.1m/s B.2m/s C.3m/s D.4m/s
2.频闪摄影的照片常用于研究变速运动,在暗室中,照相机的快门处于常开状态,频闪仪每隔时间T发出一次短暂的强烈闪光,照亮运动的物体,胶片上就会记录下物体在几个闪光时刻的位置,如图所示为小球自由下落时的频闪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
B.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球速度变化相同
C.小球的速度大小与下降高度成正比
D.小球的下降高度与时间成正比
3.将雨滴离开屋檐后的运动视为自由落体运动。关于雨滴离开屋檐后下落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跟雨滴的质量成正比 B.跟雨滴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C.跟雨滴下落的速度大小成正比 D.跟雨滴下落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4.如图所示,一小球从点由静止释放,先后经过、两点,到点时速度大小为。已知、两点竖直高度差为,重力加速度取,不计空气阻力,则它由点运动到点的时间为(  )
A. B. C. D.
5.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为H处自由下落,当下落的高度为时的速度大小为v1,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2,不计空气阻力,则等于(  )
A. B. C. D.
6.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片树叶在空中飘落的过程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第1s内的位移约为5m
C.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化越来越快
D.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第ls末、第2s末、第3s末的速度之比为1∶3∶5
7.在离地面某一高度处有一物体A自由下落,与此同时将物体B从物体A下方的地面竖直上抛,两物体在空中只相遇而不相碰,结果发现B物体刚好上升到A物体开始下落时的高度,不考虑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时两物体的位移相等
B.相遇后两物体同时落地
C.A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与B物体上抛时的初速度大小相等
D.相遇时A物体的速度大于B物体的速度
8.下列事例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火车匀速转弯 B.小朋友荡秋千
C.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D.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
9.如图所示,A、B为两固定的光电门,在光电门A正上方的O处有一边长为0.5 cm的铁片自由落下,铁片下落的过程中底边始终水平,已知铁片通过A、B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 若将铁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视为瞬时速度,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g取10m/s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铁片通过光电门B的瞬时速度为
B.O点到光电门A的距离为1.00 m
C.铁片从光电门A到B所需的时间为0.40 s
D.光电门A、B之间的距离为2.40 m
10.某同学在一村口的古井井口处自由放下一石子,过了1s听到了石子撞击水面声,在水中运动10m后,石子撞击井底后静止。石子在水中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忽略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不计声音传播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面到井口的距离为10m B.水面到井口的距离为15m
C.石子在水中运动的速度大小为5m/s D.石子运动的总时间为2s
11.小球每隔从同一高度抛出,做初速为的竖直上抛运动,设它们在空中不相碰。第1个小球在抛出点以上能遇到的小球数为(取)(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12.可看成质点的甲、乙两小球,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2,离地高度之比为2: 1。现将两小球同时由静止释放,两小球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则下列关于甲、乙两小球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B.下落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C.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 1
D.下落同样的高度但均未落地时它们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2
13.矿井中的升降机从井底开始以5 m/s的速度竖直向上匀速运行,某时刻一螺钉从升降机底板松脱,经过3 s升降机底板上升至井口,此时松脱的螺钉刚好落到井底,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螺钉松脱后做自由落体运动
B.矿井的深度为30 m
C.螺钉落到井底时的速度大小为25 m/s
D.螺钉随升降机从井底出发到落回井底共用时6 s
14.如图1所示,A同学用手捏住直尺的上端,B同学在直尺0刻度位置做捏住直尺的准备,手不碰直尺。A同学放手让直尺下落时,B同学立即捏住直尺。若把该直尺(如图2)上的刻度转换为时间刻度,直尺就变为“反应时间测量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实验测量的是A同学的反应时间
B.实验中A、B两同学捏住尺的位置相距越远,测得的反应时间越准确
C.“反应时间测量尺”刻度下面(靠近0刻度)密、上面疏
D.其它实验因素相同,“反应时间测量尺”在赤道上的测量值比北京略大
15.某物理兴趣小组准备制作一把“人的反应时间测量尺”。如图所示,某材料制成的直杆竖直放置,甲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杆的顶端,乙同学在底端O点做捏杆的准备,但手不碰到杆。甲同学放开手指让杆竖直下落时,乙同学立刻捏住杆。根据手指捏住杆的位置,可以获得乙同学的反应时间。将杆的相应位置标注为时间刻度,使它成为“人的反应时间测量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杆的材料对测量精确度没有影响
B.杆的质量越大,测量精确度越高
C.杆上A点处应标注的反应时间为
D.杆上标注的时间刻度均匀分布
二、填空题
16.一个苹果从高处静止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那么它在第3s内的位移大小是_______。
17.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________的________运动
18.从高80m处自由下落的物体,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______s,落地时的速度v=______m/s。物体落下20m时和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_______,各自经历的时间之比是_______。(g=10m/s2)
三、解答题
19.如图所示,在汶川大地震中,一架直升飞机在灾区某地上空做定点空投救灾物资,已知由静止释放的一包物资,经5s刚好着地,忽略空气阻力的作用,g=10m/s2,求:
(1)释放后1s末物资速度大小;
(2)直升飞机距离地面的高度;
(3)物资落地前最后1s内的位移。
20.物体从125m高的地方静止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
(1)物体经过多长时间落地;
(2)物体在全程中间时刻的速度;
(3)物体下落最后1s内的位移。
21.公园、广场等场所常常能见到喷泉,其中有的喷泉形成高高的水柱。试建立物理模型对柱形喷泉进行分析,如图所示,喷泉水柱由无数的水珠构成,如果忽略水珠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则水珠仅受重力作用,可将柱形喷泉中水珠的运动视为竖直上拋运动。已知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喷泉日内瓦喷泉,喷水的最大高度为140.45m,(取,)求:
(1)喷泉喷出的水在空中停留时间;
(2)若喷嘴的出水量为,则空中水的体积为多少?
22.金秋时节是延边特产苹果梨丰收的季节,小明同学跟妈妈来到了采摘园,如图所示,他测出一棵苹果梨树的树干部分的高度约为1.0m,一个苹果梨由于受到扰动而从树冠顶端的树梢上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他测出苹果梨经过树干所用的时间为0.2s,重力加速度g取,则这棵苹果梨树的高度约为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演员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竹筏的最大允许速度
故选C。
2.B
【详解】
A.小球自由下落,相同时间内,小球下落高度逐渐变大,A错误;
B.根据
可知,相同的时间内,小球速度变化相同,B正确;
C.根据
v2=2gh
可知,小球速度的平方与下降高度成正比,C错误;
D.根据
可知,小球的下降髙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错误。
故选B。
3.B
【详解】
A.下落距离跟雨滴的质量无关,A错误;
BC.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可知下落距离跟速度的平方成正比,B正确;C错误;
D.由
可知,下降距离跟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错误。
故选B。
4.A
【详解】
研究从B到C的逆过程,即从C到B做匀减速运动,则由
解得
t=0.2s
(另一值为1.8s舍掉)
故选A。
5.B
【详解】
根据运动学公式
解得
故选B。
6.B
【详解】
A.一片树叶在空中飘落的过程,空气阻力不能忽略不计,不是自由落体运动,故A错误;
B.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可得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第1s内的位移约为
故B正确;
C.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因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g,恒定不变,故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化不会越来越快,故C错误;
D.因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根据速度时间公式
可知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故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第ls末、第2s末、第3s末的速度之比为1∶2∶3,故D错误。
故选B。
7.C
【详解】
AC.B物体刚好上升到A物体开始下落时的高度,可知B物体上抛的初速度等于A物体落地的速度
则相遇时
解得
则AB的位移
相遇时两物体的位移不相等,选项A错误,C正确;
B.相遇后A物体先落地,选项B错误;
D.相遇时A的速度
B的速度
即相遇时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选项D错误。
故选C。
8.D
【详解】
A.火车匀速转弯,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所以火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故A错误;
B.小朋友荡秋千,其速度大小和方向均在改变,故运动状态在改变,故B错误;
C.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在变化,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C错误;
D.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速度的大小、方向都不变,运动状态没有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
A.铁片通过光电门B的瞬时速度
故A正确;
B.铁片通过光电门A的瞬时速度
O点到光电门A的距离
故B错误;
C.铁片从光电门A到B所需的时间
故C正确;
D.光电门AB之间的距离
故D正确。
此题选择错误的选项,故选B。
10.D
【详解】
AB.由题知,过了1s听到了石子撞击水面声,则水面到井口的距离为
故AB错误;
C.石子在水中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自由落体运动的末速度,则有
故C错误;
D.石子在水中运动的时间为
故石子运动的总时间为
故D正确。
故选D。
11.A
【详解】
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从抛出到落地的整个过程是匀变速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有
代入数据有
解得
(舍)

每隔0.2s抛出一个小球,故任意一个小球在抛出点以上能遇到的小球数为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2.A
【详解】
B.两小球在同一地点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均为重力加速度g,B错误;
A.根据
可得甲、乙两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之比
A正确;
C.根据
可得甲、乙两小球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之比,C 错误;
D.根据
由于加速度相同,故下落同样的高度但均未落地时它们的速度相等,D错误。
故选A。
13.C
【详解】
A.螺钉松脱时具有与升降机相同的竖直向上的初速度,故螺钉脱落后做竖直上抛运动,A错误;
B.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螺钉从脱落至落到井底的位移
h1=
升降机这段时间的位移
h2=v0t=15 m
故矿井的深度为
h=|h1|+h2=45 m
故B错误;
C.螺钉落到井底时的速度为
v=v0-gt=-25 m/s
故速度大小为25 m/s,C正确;
D.螺钉松脱前运动的时间为
t′==6 s
所以螺钉运动的总时间为
t总=t+t′=9 s
故D错误。
故选C。
14.C
【详解】
A.实验测量的是B同学的反应时间,选项A错误;
B.实验中A、B两同学捏住尺的位置相距的远近与测得的B的反应时间无关,选项B错误;
C.根据
可知
t与h不是正比关系,则其“时间刻度”是不均匀的,且靠近直尺零刻度的地方“时间刻度”密。故C正确;
D.根据公式
由于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小,可知如果在赤道上测量则其它实验因素相同时,相同时间内直尺下落的高度较小,则“反应时间测量尺”在赤道上的测量值比北京略小,选项D错误。
故选C。
15.C
【详解】
C.根据图中的数据,可知下降的距离为
根据
则反映时间
C正确;
ABD.根据
解得
可知反应时间与杆的质量没关系,杆的材质对测量精度有影响,因为材质光滑时不易捏住杆,杆下滑,测量的h不准,杆上标注的时间刻度不均匀分布,ABD错误。
故选C。
16.25m
【详解】
[1]由位移公式可得,苹果在第3s内的位移大小为
17. 零 匀加速直线
【详解】
[1][2]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8. 4 40 1:2 1:2
【详解】
[1]根据
代入数据解得
[2]根据
代入数据解得
[3]下落20m时速度
解得
因此速度之比为
[4] 下落20m时时间
解得
因此时间之比为
19.(1)10m/s;(2)125m;(3)45m
【详解】
(1)释放后1s末物资速度
(2)直升飞机距离地面的高度
(3)下落前4s的位移
物资落地前最后1s内的位移
20.(1)5s;(2)25m/s,方向竖直向下;(3)45m,方向竖直向下
【详解】
(1)物体总下落时间为
(2)物体在全程中间时刻的速度大小为
方向竖直向下。
(3)物体下落最后1s内的位移大小为
方向竖直向下。
21.(1)10.6s;(2)
【详解】
(1)喷泉中水珠的运动视为竖直上抛运动,由

即水珠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
(2)若喷嘴的出水量为,空中水的体积为
22.1.8m
【详解】
苹果梨经过树干所用的时间为0.2s,设苹果梨落地速度为v,则
将h2=1m,t=0.2s,g=10m/s2带入可得
v=6m/s
则苹果梨树的高度
带入数据可得
H=1.8m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