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夏天里的成长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6夏天里的成长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5 11:0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16 夏天里的成长
一、选择题
1.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菜畦(wā)  铁轨(ɡuǐ) B.处暑(chǔ)  苞蕾(léi)
C.迅速(sù)  谚语(yàn) D.甘蔗(zhé)  缝隙(fènɡ)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
B.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
C.随着太阳能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
D.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3.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绿蔓 跳跃 高粱 B.苔藓 菜畦 稻秧
C.捡查 瀑布 威力 D.铁轨 接茬 谚语
4.下列关联词语填入句子中的括号内正确的一项是(  )
(  )草长,树木长,(  )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A.虽然……但是…… B.不仅……而且……
C.不是……就是…… D.因为……所以……
5.《夏天里的成长》是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句话来写的,这个句子是文章的( )
A.中心句 B.总起句 C.过渡句
二、填空题
6.课文《夏天里的成长》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主要是从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描写的。
7.填空。
1.“尽量地用力地长”中的“尽”在这里读______,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_,组词为________。
2.“希望”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反义词是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句子乐园。
1.缩写句子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一说下面谚语的大意。
(1)六月六,看谷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注意加点的词语,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注意加点的词,把句子补充完整)
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直达天际,像______________。
3.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想一想最热的时候还有什么事物也在长,试着仿写一句话)
最热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开心阅读。
夏日里的成长(节选)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 )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 )。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0.给加点字注音。
11.用“______”画出本段话的中心句。
12.“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试着用“昨天……今天……明天……”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为什么能把夏日里的成长写得这样形象呢?是因为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等有代表性的事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4.你知道哪些描写夏天的诗句?试着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节选)
我扑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甜润的空气。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我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衔接着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湖水。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抬眼望去,在雨后特有的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是一片碧绿的草滩,草滩上耸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遥远的地方……草滩上那几头漫步的牦牛,显得分外悠闲。我独自默默地伫立着,任大脑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东湖的清丽、南湖的辽阔,以及鄱阳湖的帆影、玄武湖的桨声、昆明湖的笑语……可是此时,我却被青海湖的质朴所震慑,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我幻想着,当年大自然在创造青海湖的时候,一定毫不犹豫地甩下那些精细的刻刀,酣畅淋漓地挥舞着最大的画笔,一抹黄,一抹绿,一抹蓝……尽情泼洒。因此,留下了这没有丝毫粉饰和雕琢的湖,留下这粗犷的美,自然的美,质朴的美。
青海湖还是鸟的世界,是个绝妙的世外桃源。不然,为什么会一年又一年地吸引着数万乃至数十万不同种类的水鸟呢?那红的、蓝的、花的鸟儿,甚至那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凤头潜鸭、欢快的云雀、优雅的黑颈鹤,年复一年地从我国江南,从东南亚,从尼泊尔,从印度,飞到这里,在这里畅游嬉戏,悠然自鸣,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后代。只有这种神奇、美丽、和平的地方,才能成为生气勃勃的鸟的世界,成为繁荣昌盛的鸟的王国啊!还有那满湖欢快地畅游着的鱼儿,恐怕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吧。据说,到了盛夏时节,一群群、一层层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着,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
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啊,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15.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连绵起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酣畅淋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短文围绕着“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这个中心句,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生动细腻的描写,写出了青海湖景色之神奇。
17.画线句子列举了几大湖的特点,从而和青海湖形成鲜明的___,突出了青海湖___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8.短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巨大而奇美的画卷。作者能将青海湖描绘得如此美轮美奂、十分醉人,其原因是什么?用“√”选出。
A.运用叠词,如“黄灿灿”“水灵灵”,写出美好的感受,又具有音韵美感。( )
B.运用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淋漓尽致地描绘出青海湖自然质朴的美。( )
C.实写与虚写相结合,使青海湖具有梦幻般的美,增添文章的感染力。( )
19.用“﹏﹏﹏”在文中画出描写作者奇特幻想的句子,说一说这样写的妙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中,菜畦(wā)应为qí。
B项中,苞蕾(léi)应为lěi。
D项中,甘蔗(zhé)应为zhe。
2.C
【详解】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人们在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实践相联系在一起的。原句中与太阳搭配不合适。
故选C。
3.C
【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辨析。所选词语均是生活中常用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是同音字和形近字。
A、B、D选项正确。
C.有误,“捡查 ”的“捡 ”应为“检”。
4.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分句间是因果关系,可以用因果关联词“因为……所以……”相连。
5.A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
中心句:“中心”依《现代汉语》的解释是“事物的主要部分”。在旧有的语文教学中,一直有一个提法——中心思想,它包括两部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即写作目的)。所说的“中心”就是“中心思想”的前半部分,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
总起句:在一篇文章或在一段话中,可以概括这篇文章或这段话的思想,一般出现在文章首段或一段话的首句。
过渡句:是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过渡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式,一般在作文里出现,在两个内容的接驳处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通过描写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说明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量地长”的道理的散文。
作者用简洁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在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收束全文。启迪我们: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地长。
所以这句话为文章的中心句。
6.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动植物 山河大地 人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的能力。
本文写了夏天万物生长的特点,第一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即是中心句,引领全文;接下来写了瓜藤、竹子高粱、苞蕾、苔藓、草和蔬菜、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的快速生长,“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来体现这一点,不难看出是包括了三方面:生物(动植物或有生命的事物)、事物(无生命的事物或具体写山河大地等事物)、人(人的成长或孩子的成长)。
7. jǐn jìn 尽力 愿望 失望
【详解】
1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读音及组词的掌握情况。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根据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2题本题主要考查对近反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答案为:jǐn jìn 尽力 愿望 失望。
8. 夏天是季节。 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难道还有收成的希望吗 农历六月初六观看庄稼抽穗开花。 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头,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老牛吃了。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句型的变化,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变化即可。
(1)本题考查的是缩写句子,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缩句要将句子缩到最短,保留其原始的主谓宾结构即可。所以本句话可以缩写为夏天是季节。
(2)本题考查的是陈述句改为反问句,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所以本句话可以改为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难道还有收成的希望吗?
(3)本题考查的是写出谚语的含义,注意平时对谚语俗语的积累,结合语句语境进行分析即可。“六月六,看谷秀”的意思是农历六月初六观看庄稼抽穗开花。“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头,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老牛吃了。
9. 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毯 院里盛水的大缸中一两天就长出绿绿的水苔。

10.liáng qí
11.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12.这句话是说在夏天植物长得非常快。昨天已成为过去,今天我们努力向前,明天必能迎来成功。
13. 绿蔓 竹子 高粱
1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0.本题考查对拼音的拼读与书写能力,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1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关键内容的定位于抓取能力。首先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并抓住要点,再结合文章内容,找到合适的句子将其划线即可。本文主要叙述了植物在夏天生长的过程,所以中心句是第一句。
1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以及用造句能力,首先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并抓住要点,再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句话表现了花蕾生长速度快。造句是时要注意是层层递进关系,如:昨天已成为过去,今天我们努力向前,明天必能迎来成功。答案不唯一。
1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能力,首先要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加以思考,并组织语言回答。文章描写的事物有瓜藤、竹子、高粱、白石头、小猫、小狗、小鸡等。
14.本题考查课外知识的积累能力,在日常学习中要多思考、多积累。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夏天”。描写夏天的诗句有很多,例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5. 山脉接连不断,高低不平。 形容非常畅快。
16. 碧绿的草滩 蓝色的湖水 深褐色的山峦 是鸟的世界,是绝妙的世外桃源
17. 对比 质朴
18.A√B√C√
19.我幻想着,当年大自然在创造青海湖的时候,一定毫不犹豫地甩下那些精细的刻刀,酣畅淋漓地挥舞着最大的画笔,一抹黄,一抹绿,一抹蓝……尽情泼洒。
妙处:虚实结合,生动地表现了青海湖粗犷、自然、质朴的美,并增强了阅读情趣。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